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我要做明世祖 > 第374章 户籍制度

我要做明世祖 第374章 户籍制度

作者:搬砖呢别闹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1-12-03 16:14:09 来源:转码展示1

今年搞了税制改革,可以说是当年“官绅一体纳粮”的延续和发展,之后要再进行改动,只怕不会这么频繁。

因为就目前而言,大明朝承载大部分财富的东西,还是土地,不是房子。

或者说严格一点,即便到了后世,承载财富的还是土地——

后世房价高成那样,很大原因也得归于当地官府给开发商批的土地就很贵,然后商人天生的谋利心,还有要还银行贷款的利息,一步步一层层的,把房价推高到了让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地步。

其中牵涉的东西和势力,可比大明朝要复杂多了。

最后的直接表现,便是谁有房,谁就有钱。

趁着大明朝没有这么多弯弯绕绕,又是君主**的时代,乾圣皇帝可以采用快刀斩乱麻的法子,对占据财富代表的那些人开刀,要求他们交税。

而在此之前,地方地主士绅已经被朱见济犁了好几遍,对于朝廷的税收政策已经不怎么动弹了。

税嘛,交嘛!

不交,等着官府派人来抓是吗?

在几年前的那场大纠察之后,士绅串通地方官府也更加难了。

因为皇帝搞纠察从来没有个固定时间和地点,可能隔年来一次,也可能一年多次,抓到了违法乱纪的分子,处置也十分严重。

中央到地方的官员都被那群犹如疯狗的锦衣卫、东厂还有都察院给折腾怕了,不敢碰运气。

所以没了地方官府为之遮掩背书走流程,士绅们也只能面对新政低头了。

再说这些年大家可以去海外搞开发,针对海外领土,朝廷又是另一种政策,只要移民不在海外搞大屠杀,自立为王跟大明朝对抗,弄点啥也是随他去的。

本土这边安安分分的交了税,缺的就从海外找回来,算来算去也没亏。

至于摊丁入亩,那就更简单了。

朝廷老早就在对土地采取按大小收税的行动了,如今把人头税跟土地税整合起来,也就多了一点,还让部分农民不至于成天收着自家的地,等着官府来人清点人头,完全可以去其他地方闯荡发展。

在税收这种国家大事基本搞定,只需要按照之前的步骤推行的情况下,朱见济便把目光转移到了另外一个上层建筑上。

他是想要把蒙元传下来的这套“户籍制度”给废除的。

只是皇帝怎么想,却不代表别人可以轻易的去想。

即便是朱见济,面对老朱同志选择采用的这套制度,也的确感受到了来自“祖宗成法”的一点阻力。

不能一拍脑袋就搞,

他需要先把舆论弄起来,等出现一批人明确认同废掉这玩意儿的时候,才能采取措施。

在殿试把这个问题提出来,让那些学子给自己找理由也方便。

朱佑栎也跟着父亲,俯视着下面的那些人。

看着他们皱着眉头冥思苦想良久后奋笔疾书的模样,好奇起来。

于是他看了他爹一眼,得到朱见济的同意后,便下了自己的小椅子,开始巡场观看别人的答卷。

朱佑栎从小营养就好,现在的个子不止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就连大他一两岁的,可能都跟太子同一个头。

所以面对考生摆在桌子上的答卷,他是能够轻松看到的。

都七八岁了,哪里能比桌子还矮?

而他学着大人模样,背着手在殿试之时左右观望的姿态,也让朱见济恍惚想起了自己在景泰五年时,跟着景泰帝在考场上转悠的样子。

果然是祖传的基因产物啊……

皇帝在心里默默感叹。

之后收卷评分,朱见济也是把太子带着的。

见证到这场面的大臣也是见怪不怪。

景泰帝和当今天子,是出了名的父慈子孝,这样的情感能够延续到下一代身上,对于老臣来说也是一件值得欣慰的事。

毕竟皇帝如此态度,表明了太子储君之位稳固,不可动摇,让他们这群大臣可以安心打工,不会被迫或者主动卷入皇家的争夺战中。

有的时候,站队能力可比自身的管理能力占据更高地位。

只要队伍选的好,猪都能飞上天呢!

“如果选王华当状元,会不会有人说闲话呢?”

看着他爹捧着王华的卷子不放手,已经通晓部分人情世故的小太子发出了正常的疑问。

储君一发声,也有大臣跟着表态。

王华跟皇家的关系过于密切,的确不好操作。

不管是秉公还是徇私,都能被人乱嚼舌根。

“那你觉得呢?”

朱见济问儿子。

太子说道,“谢迁的可以。”

“这人写的东西多,理论扯的也多,估计本人也是个能说会道的。”

朱见济把谢迁的卷子拿出来,跟王华的放在一起,摸着胡子呵呵发笑。

从立意上来说,这次殿试的考生都没有偏题。

在皇帝执政这么多年,政策行动来了一波又一波后,本来就习惯把握考试风向的学子哪能不摸准皇帝的爽点?

再说了,朱见济也不是个喜欢搞场面的人,做事说话都挺直接的,没有让大臣沉迷揣摩圣心而降低工作效率。

殿试上面皇帝亲自强调了一番户籍制度,八成是要对之进行下手了。

不过是改革还是废旧换新,他们把握不准这个程度,写的比较小心。

而谢迁和王华的文章里,都是明确提出要废掉蒙元以来的户籍制,重新设计一套符合当下社会环境的人口管理制度的。

谢迁引经据典,附带了一些自己所知的情况,向皇帝说明了废旧换新的重要性,甚至还在文章中隐隐透出了“祖宗之法不足守”的意思,对喜欢打圆场,广交朋友的谢迁来说,算是非常激进的态度了。

他就赌这份激进,能入皇帝的眼!

而朱见济也的确被谢迁抓住了目光,如果没有王华的卷子,只怕皇帝就要当场点他做状元了。

王华那边,摆出观点之后,也是附录了一些社会现状——

毕竟朱见济提了十几年的“去虚务实”,没有资料打基础,可不能再用空口白话来说服皇帝。

但是比起谢迁单纯强调户籍制到了不得不改的时候,王华更加注重修改制度要注意的地方。

对人口的管理也是国家治理的大项目,如果把税收当成让朝廷有足够行动能力的“机油”的话,那人口就是组成机子的各种零件。

人口一旦失控,那社会败坏是必然的,朝廷统治都会出现危机。

所以要改,就必须制定明确的法律,怀抱“不成不回头”的决心,培养一批能够将国家政策完整推行的人员出来。

这种缜密的逻辑,让朱见济看的十分心动。

有些东西,说说简单,做起来却是很难的。

王华在文章里不讲虚的,直接说明户籍制废改所需的因素,还有必然会出现的阻力,这是让皇帝拿着文章不想放手的原因。

“……就定王华吧!”

和大臣、儿子讨论了许久,最后朱见济还是决定举贤不避亲,让王华来当状元。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