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心遗失海德堡 > 第3章 全国反犹行动

我心遗失海德堡 第3章 全国反犹行动

作者:臭臭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25 17:25:45 来源:文学城

劳拉的目光落在日历上,这是1933年4月1日。

但她忽然想起来,威尔曼走得太急了,甚至忘记吃掉她做好的早餐。

……

劳拉听见一阵孩童的哭闹声,一个大约三四岁的孩子从威尔曼的屋子里冲了出来,边哭边喊: “哥哥呢,威尔曼哥哥去哪了!”

这动静可太大了,接着,一男一女慌慌张张地从隔壁的卧室推门出来,看见站在餐桌前发呆的劳拉,女人慌忙抱住哭泣的孩子,哄着他,男人则走进威尔曼的卧室看了看。

“劳拉,你弟弟……”男人似乎是他们的父亲,他看着空荡荡的卧室,叹了一口气, “他还是伪造了我的签名。”

劳拉盯着冷掉的早餐,思索着这件事里面是不是有她一份“贡献”,但从之前姐弟俩的争执来看,即便“劳拉”没有在伪造签名的事情上帮弟弟,但她一定是知情的,并且她为了尊重弟弟的意愿,主动向反对这件事的父母隐瞒了实情。

至此,劳拉真心实意叹了一口气,如果“劳拉”知道未来她这好心的举动将会彻底葬送弟弟的生命,不知道她该有多么痛苦。

三十四岁的劳拉觉得这是一个死局,因为即便1933年的威尔曼不加入希特勒青年团,他在1939年二战爆发的时候也会被强征入伍,那毕竟是一个全民皆兵的时代。

劳拉看着叹气的父亲、哭泣不止的弟弟和愁容满面的母亲,不知道这是不是二战时期普通德国家庭的缩影。

悲伤的是人心,但日子还是要照常过下去的,一日三餐,柴米油盐,在什么时候都是一样的。

劳拉不清楚她这种状态会维持多久,会不会只是一场梦,但一切触觉都真实的可怕。

她的手忽然被攥住,母亲把钱交到她手上,叮嘱她: “今天要多买一些土豆。”

“但是,”母亲顿了顿,又道, “也许不能再去约瑟夫先生那儿了,要去街角新开的店铺。”

“姐姐!”小男孩拉扯她的裙摆,一头短短的金发毛茸茸,海蓝的眼睛扑闪,一转眼就把哥哥不见了这件事忘到了脑后,只嚷嚷着: “我要买糖吃!”

劳拉向来没有应付小孩的本事,但母亲拉住了男孩,温柔地制止了他。

“唔好的。”

劳拉含糊应下,脑子里乱糟糟的,以她这个脑子,别说约瑟夫先生是谁了,出了门就要迷路,只能寄希望于原本的劳拉依靠本能带她行动。

她骑上自行车,脚踩在地上,有些谨慎地观察着四周。

二战前的德国已经有很好的基础建设,尤其是首都柏林,并且依据职能将城市划分成不同分区,比如作为政治中心的蒂尔加滕区、繁华的商业中心则在米特区,以及著名的文化中心弗里德里希区。

此外,不规则的街区结构,有许多街道交叉形成的街角或广场,点缀着融合了现代和古典元素的建筑,构成这个时代独特的城市景观。

而距离首都柏林六百多公里的海德堡,这座古城坐落在内卡河畔,河水从此处流向莱茵河河谷,红褐色的海德堡城堡则站在高山上,俯瞰狭窄的海德堡古城。

曲折幽深的小巷,连通古堡和小河,是骑士之家,也有哲学之道。

这里是雨果流连忘返之地,也是歌德把心遗落之城。

即便它的人民背负着沉重的《凡尔赛条约》,秀美的海德堡仍旧是这个时代浪漫德国的缩影。

劳拉等了一会儿,发现原本的劳拉并没有行动起来,于是她尝试着蹬上自行车往前走,舒展五指,发现自己能完全控制身体了,但她需要面对的问题是,她没有“劳拉”的记忆,她不知道怎么走。

但三十四岁的劳拉是稳重的。

她不紧不慢地骑着自行车穿越街道,呼吸着春日气息,恍惚间与多年前在海德堡大学求学的自己重叠,世人来来去去,唯独这座城在战火中摧毁又重生,跨越数十年的光阴,与每一个新的自己,既是初见,又是重逢。

劳拉沉浸在这场骑行中,恍惚以为是在春游。

但前方有嘈杂的动静传来,渐渐的,人群聚拢得越来越多,劳拉停下来,在攒动的人群中一眼看见那些格外扎眼的特殊人员。一群身穿制服的年轻人,胳膊上的反万字旗格外显眼,甚至有人穿着和威尔曼一样的服装,他们乌泱泱地驻扎在一些店铺面前,正用油漆往橱窗上涂画着大卫之星和“Jude”字样。

有人拉扯着横幅,在劳拉面前走过,她被人群推搡着不停往后退,只听见他们嘴里高呼着“德国人!保卫你们自己!不要购买犹太人的东西!” ,并把这样的标语悬挂在街道上。

被列入名单的犹太商人,在被激怒的同时,少数选择反抗,但大多数选择直接关闭商店,希望避免遭受暴力和财产破坏。

劳拉看着一个个关闭的商店,忽然想起出门之前劳拉母亲的叮嘱“不能去约瑟夫先生那儿”。

她抬眼看着面前的店铺,货架上摆放着新鲜的果蔬,一个高鼻深目典型犹太人长相的中年男人,正急匆匆地关闭店门。

她把目光投向街角,试图搜寻那间新开的店铺,在骚乱的人群中,忽然有人拍了拍她的肩膀: “嗨,劳拉!”

劳拉转过身,是一个和“劳拉”年纪相仿的年轻女子,卷曲的金棕色长发,衬着海蓝色的眼睛,像是橱窗里甜美的人偶娃娃。

“阿黛尔。”劳拉听见自己说。

很好,三十四岁的劳拉心想,需要和人交谈的时候,年轻的劳拉会挺身而出避免尴尬。

阿黛尔推着自行车往前走,篮筐里已经放了一袋用油纸包裹的面包,她说: “虽然最近越来越乱了,但是总理执政以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劳拉你还记得吗,十年前一个面包要一万亿马克,简直是疯子,那样的日子怎么能叫活着!”

劳拉沉默,但不可否认的是,在1933年伊始魏玛共和国第二任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德国总理以来,大部分德国人民对这个留着小胡子的落榜美术生可谓是充满了希望,至于这个人其实是丧心病狂的战争恶魔都是后话了。

“但这些人会不会太过分了?”阿黛尔看着围观热闹的群众,其中不乏德国商人,他们眼睁睁地看着那群纳粹疯子毁坏自己犹太邻居的店铺,却无动于衷,甚至加入这场无耻的破坏和骚乱。

说着,阿黛尔似乎是想起了什么,她压低嗓子惊呼道: “威尔曼是不是也要加入青年团,我的老天爷,那他以后不会也要参与这样的活动吧?!”

但劳拉似乎不是很想回答这个问题,她仍旧没有说话,手攥紧了自行车手柄,径直往前走了。

1933年4月1日的抵制行动也许是最后一次全国性的抵制活动,但并非是纳粹政权对犹太企业的最后一次攻击,真正属于犹太人的噩梦尚未到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