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卧榻之侧 > 第153章 第一五二章 军饷案(十一)

卧榻之侧 第153章 第一五二章 军饷案(十一)

作者:卧长松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5 02:36:11 来源:文学城

皇后宫里搜出物证一事不多时就传遍了后宫,而叶晩蝉派人将此事告知东宫,兰鹤诗又用了点手段,于是这件事立马在朝中引起轩然大波。

原本还不肯相信南重阙会举兵造反的臣子,如今听说皇后确实矫诏无疑,也不免有些动摇,一个个的皆为南氏忠勇之名感到痛惜,也有些刚直之臣,为此深感不齿。

而兰鹤诗趁人病,要人命,他吩咐自己阵营下的各部官员,顺势上弹劾的折子,奏请昭帝下旨,将兰松野、南重阙和南烟袅三人定罪。

于是各部的奏章就如同夏日磅礴的大雨一样,一声雷劈下,雨点便迅疾又凶猛的砸落在了昭帝的御案上。

此时,距离昭帝许给刑部的破案之期仅剩三日。

次日在朝堂之上,兰鹤诗没有开口发话,但得了他授意的官员却纷纷站了出来,各个都是愤懑不平的样子,义正辞严的请求昭帝下旨处置南氏兄妹和兰松野。

“陛下!如今军饷被劫案已经水落石出,皇后娘娘德不配位,不尊阃范,何以身居凤位掌管六宫!南重阙身为人臣却怀有异心,沐浴陛下之膏泽数载,却做出如此欺谩不敬之事,怎能身居百僚之长!大皇子贵为皇室子弟,却行径猥贱、品德不端,此等狂狡之徒,怎配享陛下卵翼!”

“陛下!赵大人所言极是!”又有一人紧接着出来推波助澜:“陛下自即位以来,图惟治理,夙兴夜寐,汲汲于求贤;宵衣旰食,切切于安民①,臣等仰陛下之明德,日月祗勤,不敢侈谈创盛轨以安后世,只愿绳列圣之祖武,以固我昭国之邦本!而今南氏兄妹野心勃勃,竟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有负陛下之厚恩,若不罚之以儆效尤,则如肘腋之蜂虿,怀袖之蛇蝎②!长此以往,必成大患!”

那边话音一落,这边紧接着又道:“陛下!皇后娘娘盗用玉玺矫诏在先,南将军和大皇子合谋劫走军饷在后,如此胆大妄为,无法无天,若姑息纵容,那我朝律例何在!天家威严何在!古语有云: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③,臣敢冒宸严,请陛下下旨,降此三人之罪,正我朝堂纲纪!”

这三个官员一番话说的慷慨激昂,十分漂亮,待他们说完之后,便有人跟着奏请:

“请陛下下旨,降此三人之罪!”

“请陛下下旨降罪!”

也不知是不是提前商议好了,此时竟有十多名官员下跪,纷纷以一种理直气壮之势,请求昭帝处置兰松野三人。

表面上看这群臣子是忧国忧民,实际上,却是在借着这个机会,逼昭帝做出决断罢了。

而昭帝虽然为难,心里却也偏向于南氏与兰松野联手、意图造反一说,毕竟皇后宫里搜出了证据,兰松野府里又寻得了脏银,案件真相如此详实,就算他们再狡辩也无用了。

刘君清心里着急,但目前还没有找到能翻案的证据,因此眼看着这些人欲置南将军三人于死地,他却什么也说不出来。

昭帝的目光在百官之中巡睃了一圈,最后落在刘君清身上:“刘爱卿,昨日你在朝堂之上,信誓旦旦的说要克期查明此案,如今可有什么新的线索么?”

刘君清从班位中站了出来,脸色很是难看:“回陛下……臣……”他皱着眉,一副有愧的模样:“……还没有找到新的线索。”

“呵。”百官之中,不知道是谁发出了一声轻嘲的笑声。

兰鹤诗料他也查不出什么,郭唯空在刑部尚书一职上坐了这么多年,遇到这桩案子,都被自己耍的团团转,凭他一个巡案御史就想与东宫抗衡,简直痴人说梦。

兰鹤诗眼底闪过一丝轻蔑,随后对昭帝道:“父皇!此案如今人证物证确凿,真相已然水落石出,儿臣以为,不必再浪费时间查下去了,这桩案子闹得沸沸扬扬,京中百姓对此颇有微词,儿臣怕若是再耽搁下去,不给百姓和边徼三县的将士一个交代,怕是难以服众,让将士们横生不满之心啊。”

昭帝沉吟道:“太子说的有道理啊……”

刘君清心中急切,慌忙道:“陛下,如今十日之期还剩三日,可否容臣再查三天!南将军与大皇子双双下狱,皇后也被禁足在宫中,他三人如今再无兴风作浪之可能,何不让臣将此案未清之疑点查明呢!”

“刘君清,”昭帝还在思忖,兰鹤诗却转身,阴阳怪气的问道:“昨日孤不过是怀疑了郭唯空几句,他便闹着寻死以明志,你们是不是以为用这种要死要活的手段,就真的能洗清自己偏私结党的嫌疑?还是说你们以为孤不敢对你们这些所谓的忠直之臣怎么样,所以一再放肆!”

兰鹤诗这话说的很过分,郭唯空明明是被他逼得撞墙,现在人还在府里躺着,兰鹤诗就当着众朝臣的面,讥讽他此举乃故作姿态,并且连带着将刘君清等骨鲠之臣一并暗嘲了一通。

刘君清自是忍无可忍,他激愤道:“太子殿下此言何意!郭大人如今重伤未愈,他人尚在府中养病,就要被如此讥嘲,太子殿下就是这样礼敬贤臣的么!”

“贤臣?”兰鹤诗讥笑了一声:“你们怎敢大言不惭,称自己为贤臣?好,那孤便问问你。”

他当着昭帝和众朝臣的面,气势凌人的问道:“兰松野回京后不多时,父皇便命令你和郭大人一起查行刺一案,如今已过半月有余,你可查出刺客的身份了?可抓到其同党了?可揪出他们背后的主使之人了?可查清他们要行刺兰松野的真正目的了?!”

“臣……”刘君清刚要开口回击,兰鹤诗就毫不留情的堵住了他的话:“区区一个刺杀案而已,到现在都没查清真相,如此无能,怎敢口口声声说自己是贤臣?”

刘君清气的脸色涨红:“太子殿下,你何必……”

“诶——行行行,”不等刘君清说完,兰鹤诗又不耐烦的打断他:“孤知道你想说什么,无非就是孤无礼,孤让你们这等贤臣寒心了,”他叹了口气,又扣了扣耳朵,仿佛听倦了似的:“鹌儿市的录事辱骂恩客都不止三句话,刘大人若是翻来覆去就这两句,那就不必开口了。”

这……这叫什么话!

朝中不少官员听得瞠目结舌,太子竟然用倡优来侮辱同僚,言语如此粗鄙无礼,是一国储君该有的行径么?

且太子说这话之前有没有细思过,刘君清指摘的是他,他却用录事辱骂恩客来侮辱对方,这不是连同自己一起骂了进去么!

刘君清简直目瞪口呆,他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堂堂东宫太子,居然能在这魏阙之上,说出此等污言秽语!

而兰鹤诗也是一时之间得意忘形,因此说话前没过脑子,等他话音一落,见朝堂之上所有官员的表情都有些微妙的时候,他才后知后觉的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

兰鹤诗的脸色变得有点儿窘迫,他第一反应便是看向昭帝,见昭帝正拧眉含怒的看着自己,心中不禁有几分惴惴。

而昭帝却有几分恨铁不成钢,兰鹤诗短短几日便查明了军饷一案,本以为他就此学会收敛,不再如从前那般动辄招摇,没想到今日就当着百官的面儿原形毕露,又犯了老毛病!

昭帝一脸阴沉的坐在龙椅上,此时此刻殿内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昭帝的威压,因此所有人都不敢开口去触他的逆鳞,刘君清纵然再气恼,也不会挑这个时候与兰鹤诗争辩。

他算是看明白了,这太子分明就是个伪君子!比起那只知道享乐的大皇子,强不了几分。

近日朝中一连串的事扰的昭帝心烦,先是那晟国的睿王来追索赌债,后来禁军又丢失了军饷,而案子查到现在,竟又牵涉到了后宫,虽然他一直忌惮南重阙拥兵自重,怕其尾大不掉,但毕竟兹事体大,若说他心里只有废黜南氏、从此高枕无忧的快意,却无有一丝伤怀之感,那是不可能的。

南重阙在边关掌兵多年,若是贸然将其降罪贬官,仁武军那边会不会引起哗变?

南氏一族与京中不少望族结交,若是处置了南重阙和皇后,会不会让其他世族觉得朝廷有敲山震虎之意,从而引起他们对朝廷的不满,若真如此,要如何安抚其他勋旧?

至于后宫,若要废除南烟袅,那皇后之位空悬,又要立谁为后?眼下朝中最炙手可热的皇子便是兰鹤诗,若是立叶晩蝉为后,那他母子二人声势煊赫,会否像今日的南氏兄妹一样,慢慢坐大,最后难以牵制?

凡此种种,都要好好思忖一番才能定夺,因此今日不能立即下旨处置兰松野三人。

昭帝在龙椅上静坐了半晌,而后抬手揉了揉眉心,疲惫道:“军饷案已经查清了,关于如何处置皇后、南重阙和兰松野三人,朕还要好好斟酌一番才是。朕乏了,今日的朝议就到此为止吧,散朝。”

兰鹤诗有几分愕然。

他没料到昭帝居然没有即刻定那三人的罪,而是就这么不了了之了,他不知昭帝在顾虑什么,便急声道:“父皇,您……”

昭帝却是真的累了,他站起身摆了摆手:“朕说了,今日先散朝,若有事,明日再议吧。”

兰鹤诗见状不敢忤逆,其他朝臣也是摸不着头脑,不知昭帝心里怎么想的,因此只能齐声道:“臣等,恭送陛下。”

散朝后,刘君清憋着一股火气回到了刑部。

今日昭帝并没有定南重阙三人的罪,就证明他还有机会继续查案,只剩三日了,动作一定要快!

他召来刑部的差役,问:“今日让你们去寻那周贵,他人呢?带来了没有?”

差役却一脸沉色:“回大人的话,周贵他……失踪了。”

“什么?”刘君清有种不好的预感:“失踪了?”

差役便解释道:“卑职一早便依照大人的吩咐,去周贵经营的那处茶水摊子拿人,然等了半个多时辰也没见到他,卑职便起了疑心,一问其他人才知道,这周贵自从来刑部辨认过余晨等人的尸体后,就再也没去过那摊子。”

刘君清急忙追问:“可去他的住处查过?”

差役知道自己的事情没办好,故而语带歉意:“去过了,但如同那摊子一样,几日前就没人住了。”

“唉……”刘君清悔恨不已的叹了口气。

如今这桩案子的关键之处就在于周贵,若是依照郭唯空所推测的,他的身份有假,那此案所有证据就要全部推翻了。

可偏偏就在他们要再次审问周贵的时候,这人证居然莫名其妙失踪了!

由此可见,此案果然大有蹊跷。

刘君清现在只觉得头疼,然他却不能乱了阵脚,郭唯空抱病在府,若是自己都慌了神,那这案子不是任由太子利用了。

他急忙定了定神,理清了思绪:“去周贵的邻居家打听打听,看看他平时除了茶摊之外都常去些什么地方,只要他没被灭口,就不可能一直藏着,你们派出人手去守着,一旦见到周贵现身,立即将他押回刑部!”

那差役点了点头,一脸凝重道:“卑职遵命!”

周贵要查,兰松野府上起火的原因也要查,刘君清又吩咐几个人与他一起出去,结果还未走出刑部大门,外头就有差役冲进来,说有人要报案。

又要报案?刘君清此刻焦头烂额,除了军饷案之外哪还顾得上别的案子,便随口道:“让人带他进来等着,本官回来再说。”

那差役为难道:“那……那尸体怎么办,报案之人说发现了一具尸体。”

“尸体?”刘君清大惊:居然死了人!

最近这京中到底是怎么了!一再出此等凶恶惨案!

差役不明所以的点了点头:“是啊,听那人说,尸体泡在河里,但看那模样,好像是烧死的。”

刘君清往外走的脚步陡然停住:“什么?烧死的?”

差役本想答话,然还不等开口呢,就见刘君清急匆匆的往外走去了。

他几乎是小跑着来到了刑部门外,见外头站着一个人,看穿着打扮像是个船夫,便问对方:“是你要报案?”

那船夫像是没与这种位高权重的人打过交道,也不知道刘君清是几品官员,闻言有点儿畏缩的点头:“是,是草民。”

刘君清问他:“你说发现了一具尸体,在何处?”

船夫不敢隐瞒,伸出手指了指:“就在前面,尸体有人看着呢,草民这就带您去。”

刘君清带了几个人,毫不迟疑的跟着他走了。

船夫将刘君清一行人带到了一处河边,那里围着一群人,有路过来凑热闹的,还有几个,是负责守着这具尸体的。

刘君清挤进去,见地上果然横放着一具尸体,观其貌,应当是先被烧死,又被扔进河里浸泡了几日,他抬头环视了一圈四周,问同样几个船夫打扮的人:“这具尸体是你们发现的?”

这几个船夫同时点了点头。

刘君清不疑有他:“在何处发现的?”

其中一个船夫回道:“就是不久之前,我们几个在河边等生意,结果就见河中有个东西慢慢漂了过来。”

“对对,”另一个船夫见刘君清说话并不像其他官员一样恶声恶气的,胆子便也大了起来:“我们兄弟几个日日在此撑船渡客,往年也有人失足落入水中被我们救起,我们便以为这人也是不小心掉河里的,谁知等撑船靠近了一看,才发现他已经死了。”

此人先是被烧死,后尸体又被丢弃于河内,而近来城中只有兰松野府上失过火,这人会是兰松野府中的人么?

周遭因好奇而驻足的百姓越来越多,刘君清来不及细想,便吩咐人将尸体抬回了刑部。

待人群慢慢散开之后,那几个船夫互相使了个眼色,而后又如往常一样,若无其事的回到各自的船上,继续等着接揽生意了。

①图惟治理,夙兴夜寐,汲汲于求贤;宵衣旰食,切切于安民:出自明朝天顺元年丁丑科状元,黎淳的对策文章。

②肘腋之蜂虿,怀袖之蛇蝎:出自宋朝宝佑四年丙辰科状元,文天祥的对策文章。

③制治于未乱,保邦于未危:出自明朝弘治九年丙辰科状元,朱希周的对策文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3章 第一五二章 军饷案(十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