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思盈盈 > 第6章 卫国公府

我思盈盈 第6章 卫国公府

作者:清和未暑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09 23:05:27 来源:文学城

难得闲暇,秦氏索性将国公府前事与女儿分说。

卫国公府共有三房,长子薛谦和次子薛诏都是远在梅溪的薛老夫人所出,三子薛讷是老国公的一位姨娘所出。

这姨娘因难产而去,是以薛讷亦养在老夫人膝下。

老夫人出身海右宁氏,是大家贵女,对三子嫡庶一体教养,长子薛谦袭爵,娶妻陈留谢氏,便是他们这一房。

次子薛诏好武,继承了老国公的衣钵进入军中,他身先士卒,作战勇猛,可惜早早阵亡,他去时无一子半女,遗孀刘氏也是京中人氏,年纪尚轻,哭得死去活来。

本朝不禁寡妇再嫁,又何必两家结仇,便由老夫人做主,写了和离书归家,后来远嫁离京,薛家还私下里送了份添妆,这些年来早已不通音信,只听说她后来嫁的夫家虽门第不显,待她却甚好,如今也是儿女双全。

三子薛讷读书不成,经商却颇有天分,索性回了祖籍梅溪,打理家族庶务,又做绸缎布匹生意,他妻子梅氏是商家女,家中也甚有资财,与薛家常有生意往来。

梅氏生得美艳,是薛讷自己看上的。老夫人命族人细细打听过,梅氏虽是商家女,但品行端正,性子利落大气,便应了薛讷所求。

成婚后,果然夫妻恩爱,于经商致富一道更是夫唱妇随,这些年来背靠京城国公府,越做越大,当然每年送来京中的也颇可观。两人育有二子一女,年岁尚幼,便是长子也是堪堪入学的年龄。

到她当家了才知这些,薛谦父子官职不高,又无甚油水,俸禄微薄,国公府仰仗着这份祖业,还有梅溪三爷源源不断的输血,才维持了昔日的体面和风光。

而她原是老国公麾下百户之女,因父亲死在战场上,母亲早逝,族中再无亲人,老国公怜悯,见她孤苦无依,便将她带回府中养大,老夫人虽待她不亲热,却并未于吃穿上亏待了她。

只到了年纪,父母俱亡的孤女,这亲事却不好说。

老夫人所着官媒提的那些人,在她眼里,无论家世、人才还是相貌,均不及薛谦。

她与薛谦一同长大,早已彼此有情,可又知,以自己的身份,难当国公府的宗妇之位。

可她也不愿舍下国公府的富贵去低就,索性趁着薛谦醉酒,委身于他,薛谦酒醒之后,便要纳她为妾。

老国公夫妇起初不允,将阵亡将士的孤女抚育成人,原是积善行德的好事,好好的女孩儿却做了自己儿子的妾室,传出去成了什么。

她含着泪跪在老夫人跟前,苦苦哀求,道自己的清白身子已给了薛谦,若不能进府,便无人可嫁,只能绞了头发做姑子去,求老夫人给她一条生路。

薛谦看她满面泪痕,怜惜不已,也跪下一同恳求,老国公大怒,在祠堂请了家法,还是谢氏大着肚子求情。老国公看在长媳面上,才放下诫鞭,却也知无法可想,只得捏着鼻子认下此事。

陈留谢氏亦是望族,谢氏嫁过来后先后生下谢淮川和谢辞盈,因生薛辞盈时险些产厄,伤了身子,在薛辞盈两岁时病逝,彼时薛淮川已启蒙,在外院读书,薛辞盈便养在老夫人膝下。

直到谢氏去后,妻孝一年,薛谦执意将她扶正,老夫人再次大怒,然那时老国公已去,老夫人拗不过儿子,从此对她便没有好脸色。

这中间有些事,她不便与女儿直言,但妾室扶正,在京中世家极为少见,是以秦氏虽是国公府的当家主母,处境却有些微妙的尴尬。

尤其是老夫人因对她不满,便将管家权一直攥在手里,待薛辞盈将及笄时,更借着学习中馈的的名头,将不少家事直接交给了薛辞盈,做着借此过渡到薛淮川未来妻子手中的打算,她这国公夫人当得有名无实。

也就是三年前那一场宫变,薛辞盈虽被不知打哪冒出的自称神医的江湖术士救了一命,却出气多,入气少,缠绵病榻多日,老夫人心急如焚,抓着那神医不许人离开,求他救人救到底。

那江湖神医被缠不过,便沉吟着道:“老夫恰要南下寻几味草药,若你家舍得,大小姐可一同去,老夫途中根据大小姐情形,调整医案,再者,在四时温暖之地将养两三年,亦有助康复。”

老夫人早因孙女的情形日夜焦虑,闻言不过踌躇半晌便一锤定音:“神医何不早说?我家祖籍便在湖州,神医不拘想要什么,我家皆可寻来,如此,老身便携着孙女,与神医同行。”

老夫人带着孙女,打着扶老国公灵枢回乡的名义匆匆离京,别的且顾不上。

罩在她头上的大佛走了,她舒了一口气,暗暗欢喜自己拿回了国公夫人应有的掌家之权,一时顺心无两。

京中无人掣肘,她按着心意给女儿操办了盛大的及笄礼,也堵上了那些暗地里窃窃私语的贵妇人的嘴。

她不是没有起过阴暗的心思,薛辞盈若是回不来,她的凌儿,便是卫国公府唯一的嫡女,再不会被长姐的光芒挡住。

或许,宫里的目光,也会落在薛辞盈这唯一的嫡妹身上。

然而,六皇子成了储君,太子妃却迟迟未立,李忱一往情深的名声传遍京城,京中无不赞李忱对薛家小姐的情义,两年之后,江南也传来薛辞盈好转的消息,这一点念想便成了空。

京中世家的女儿,大多是及笄后开始议亲,用一两年时间择定亲事,二九年华前后出嫁,韶华正好,再合适不过。

既搭不上宫里,她也死了心,何况女儿心思简单,未必适合宫廷,秦氏只得着手为女儿议亲,然此事进展却并不顺利。

卫国公府嫡次女及笄,放出了口风,竟鲜有人家问询,有那么一两分意向的人家,别说薛谦,秦氏自己都看不上。

就这么过了半年,还是素日与她与几分面子情的南平郡王侧妃某日半开玩笑提点道:“国公夫人也不想想凌姐儿的出身。”

此话虽听着难堪,却点破迷津。

她心里,女儿自是不比薛辞盈差多少,可她有一个妾室出身的母亲,却也是不争的事实,加上薛谦没有实权,这太子妃之位也还未知花落谁家,如此一来,薛宜凌的亲事便有些高不成低不就了。

利弊权衡,竟还是薛辞盈回京,对国公府,对薛宜凌,都有好处。

秦氏将这些旧事掐头去尾与薛宜凌说了,薛宜凌听得怔住,半张着口,这才恍惚记起,幼时是有一段时间,唤母亲“姨娘”来着,母女两人住的院子也甚小,父亲并不常来。

后来有一天,母亲欣喜若狂,抱着她,又哭又笑:“我的凌姐儿也成了嫡女了。”

府里处处挂上了红绸,那一日,她随母亲住进了更大更堂皇的院子,比原来的小院大了三倍不止,屋子更是她从没见过的富丽精致,家俱也都好看得紧,俱雕着精细繁复的花纹,擦拭得锃亮锃亮,来往的人都喜气洋洋,恭敬地称呼母亲“夫人”。

直到秦氏说到自己的亲事,薛宜凌才蓦地醒过神来,俏脸浮上一层薄红,羞恼道:“我才多大呀,娘就整日考虑这些没影子的事儿。”

她往常里进宫的次数不多,统共见过李忱一二次,对李忱倒没什么绮思念想,只是为秦氏不忿:“大哥哥和大姐姐的娘亲又不是娘害的,祖母生娘亲的气做什么?”

秦氏一滞,个中缘由却是不能与薛宜凌说了,毕竟,薛宜凌是国公府娇生惯养的小姐,与她彼时寄人篱下的身份不同,自是不用去学那些为正妻所不耻的,蛊惑男子的手段。

“祖母也是你能编排的!”秦氏瞪了薛宜凌一眼,阻止她的口无遮拦,又轻轻抚着她鬓发道:“娘先前只是觉得对你不住,生怕娘的出身碍了你的姻缘,如今你大姐姐回来了,却是好办多了。”

薛宜凌小声嘟囔:“大姐姐自己的姻缘,且也没那么如意呢。”

她想起一事,朝秦氏眨了眨眼:“娘,眼下,淑妃娘娘的嫡亲侄女,太子殿下的表妹,眼下不是就住在永和宫么。”

“嘻嘻,”薛宜凌的语气颇有几分幸灾乐祸,“您说这事儿,大姐姐知不知道呀?”

“......”秦氏气结,恨恨戳了戳薛宜凌的额头,“你这孩子,到底和谁是一家人!”

白生得一副聪明伶俐相!

无实权的国公府继室的女儿,与太子妃的嫡亲妹妹,哪一个分量更重?

秦氏轻嗤一声:“就淑妃那破落户的侄女,一个良娣已是顶天了,如何能越过你大姐姐!”

薛谦自己都有好几个妾室,她对此不以为然,“哪个大家公子没有个妾室通房的,何况太子殿下。你大姐姐在老夫人膝下长大,老夫人那些本事必是都传授给了你大姐姐,便是她进了东宫,有淑妃撑腰,你大姐姐也尽有手段对付。”

她沉声道:“我不管你心里怎么想,但须得牢记,在外姐妹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无论何时,若有人对你大姐姐出口不逊,你必得站在你大姐姐这边,你大姐姐好了,你们姐妹才能得着好。”

“娘,我都明白。”薛宜凌见秦氏面色严肃,不敢再争辩,她撒娇地依偎在秦氏怀里,“娘放心,我和大姐姐,怎么也是亲姐妹,我当然是向着自家姐姐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