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穿越重生 > 我妻薄情 > 第2章 十五岁

我妻薄情 第2章 十五岁

作者:青青绿萝裙 分类:穿越重生 更新时间:2022-02-07 16:18:57 来源:文学城

生活在古代的官宦人家,基本生存能保证后,要考虑的就是怎么活得好。

这就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时候了。

有的生来是掌上明珠,随便过过就是人生赢家;有的不幸投在小妾的肚子里,那就得乖觉点,讨好嫡母,就好像陈柔娘和陈婉娘;又或者有本事的,能得家中老太太教养,身份又有不同。

程丹若靠上陈老太太,看似为第三种,实则不然。

“哗啦”,茶盏落地,跌成碎片。

陈老太太脸色一僵,含糊地骂道:“连个茶杯都端不稳。”

奉茶小丫头噗通一声跪下,凄惶地求饶:“老太太息怒。”

“还不快下去重新倒一杯?”程丹若赶人,给老太太顺气,“一碗茶罢了,您可别为这些事儿动怒。”

她抚着老太太的后背,间或揉按穴道,慢慢安抚情绪。

等到气顺了,老太太也坐不住,又歪回到了榻上。

程丹若拿过旁边的经书,道:“给您念段经文可好?”

陈老太太点头。

“观自在菩萨……”她颂念《心经》,老太太身边伺候的大丫鬟多喜,轻手轻脚地点燃檀香,将佛祖的慈悲吹遍整个屋舍。

陈老太太有了困意,靠在软枕上打瞌睡。

程丹若慢慢念着,心想,老太太都威风,但也看得是什么样儿的。

中风的老太太,能教养什么呢?她早就掌控不住家中大权,不似贾母威风,也没什么人情世故可谆谆教诲。

相反,她喜怒不定,脾气暴躁,失禁偏瘫。

可程丹若选择伺候她,而不是抱黄夫人的大腿,亦有她的理由:一来偿还陈家的抚养之恩,二来却是为了刷点声望。

古代讲究名气,男人有名,可做名士,被朝廷征召为官,女人亦然。

好名气是过硬的通行证,能带来许多好处。贞女节妇不行,孝女的声望不是不能谋划。

古人以孝治天下。愚孝要不得,可孝子孝女的名气却是一块护身符。

程丹若没有父母宗族的庇佑,要在这个吃人的世道混下去,必须拥有符合普世价值观的东西。

“咳咳咳。”陈老太太剧烈咳嗽起来。

程丹若给她拍背顺气,招手叫小丫鬟端来痰盂,服侍她咳出浓痰,再漱口清理干净口腔。

忙完,天色渐暗,已经要吃晚饭了。

古人有晨昏定省的规矩,可陈老太太中了风,受不得劳累,便免去这遭,该开饭的时候就开饭。

中风病人饮食清淡,要低盐低脂,尽量少吃。

可老人嘴巴淡,没什么盐的饭菜很难吃,少不了又发点脾气。

程丹若哄了半天,才陪老人吃完晚饭。

此时,屋里的灯也点了起来,黄铜灯盏做得十分漂亮,像一朵荷花,可蜡烛的光只有这么些,昏昏黄黄地照着,惹人瞌睡。

大丫鬟多喜道:“程姑娘歇一歇吧,老太太这里有我们。”

接下来没什么事儿了,无非是洗漱宽衣,丫鬟们做得比程丹若好得多。她也不自讨苦吃:“那好,若有什么事儿,你们再来寻我不迟。”

这才重新回到自己的屋里。

“姑娘洗手。”丫鬟紫苏提来一个小铜壶,兑了半盆温水。程丹若仔细洗手,这才拈起桌上冷掉的白糖糕吃了两块。

陈老太太的饭食是单独做的,她跟着吃,十顿里七顿吃不饱,得吃点心。

补了两块糕点,胃里才舒坦了。

程丹若看看天色,为了保护视力,她从不在夜间看书练字,便说:“把我的针线包拿过来。”

“哎。”另一个丫鬟白芷应了声,打开墙角的柜子,拿出装有针线的竹筐和半匹新棉布。

程丹若拿出剪子,开始裁布。

女红是古代女子的必备技能,不止是德行,主要还是生产力低,衣食住行全都靠人工,和织布一样,是非常实用且必备的技能。

要是不懂缝纫,内衣和月事带都没得用。

因此,程丹若虽然鲜少在绣工上下功夫,却囫囵学过做衣服鞋袜的本事。

她一面做,一面问紫苏:“今天可有什么新鲜事儿?”

紫苏立即抿嘴一笑,道:“有两个年轻举子来拜访老爷,生得一表人才,好些丫头瞧稀奇呢。”

程丹若挑起眉:“噢?”

“一个姓何,一个姓陆。”紫苏仔细解说,“何举子胡子一把,怕是做好几年父亲的人了,倒是那个陆举子,年轻有为,样貌端正,听说老爷常有夸奖,将来前途不可限量呢。”

程丹若点点头,并不接话。

她身边有白芷和紫苏两个丫鬟:白芷是跟她从程家来的,父母是祖母的陪房,也是他们千里迢迢,送程丹若来陈家投亲。

寄人篱下,不好多张几口嘴,程丹若安顿下来后,就将白芷的老子和娘放了良籍,如今已经不是仆婢之身了。夫妻俩在外头做点小生意,日子还过得去。

女儿白芷暂且不放,一来有个对外联系的渠道,二来也有个自己人。

紫苏却是黄夫人给的丫头,家生子,爹妈和弟弟都在陈府做事,消息灵通,各个地方都有门路。

刚才这番话,可不是白说的。

程丹若二月里便及笄了,十五岁在古代已经是可以说亲的大姑娘。她伺候陈老太太一场,陈老爷不管是看在她孝顺的份上,还是顾念亲戚关系,都会考虑帮她找门亲事。

陆举子的条件,在古代很不错了。

虽然还没中进士,可举人已经甩开至少九成男性——古代的文盲率高达80%-90%,有功名的更少。

而且,做了举人就可以做官,可以免除赋税徭役,许多人家愿意把田产挂到他家名下,绝对饿不死。

别说陆举子还年轻,将来若是能更进一步,金榜题名,更是千载难逢的运气。

“听你这么说,看来是要做陈家的女婿了。”程丹若笑了笑,并不怎么忌讳谈及亲事。

时下虽然仍有三纲五常,可江南一带纺织业发达,女子赚钱的不在少数,在家中拥有一定的地位。士林中又流行心学的新思潮,加上经济繁荣,思想束缚不似清朝那么大。

白芷欲言又止:“可论序齿,姑娘比三姑娘还……”

“三姑娘是陈家三姑娘。”程丹若咬断棉线,总结,“肥水不流外人田。”

紫苏试探着问:“可姑娘也大了,总得说亲事,是不是请老太太留意一二?”

程丹若摇头。紫苏的娘之前犯咳疾,吃了好几副药都不好,是她帮忙看好的,是以这丫头虽然身契不在她手上,倒是知道感恩,常替她考虑。

“老太太身体不好,我要多照顾她两年。”她将意思传达给两个贴身丫鬟,“你们不要打听这件事了,省得招忌讳。”

白芷和紫苏对视一眼,双双苦笑。

可不是,老太太离不得姑娘,怎么肯替她说亲事,不耽误已经阿弥陀佛了。

欲多说几句,程丹若已经放下活计,道:“打水洗脸吧,早些歇息。”

夜谈无疾而终。

*

黄夫人出身官宦人家,父亲是光禄寺少卿,治家很有一套章法。

比如家里五个孩子,三个庶出姑娘都叫姨娘自己养,美名曰不忍骨肉分离。但不管是亲生的二少爷,还是庶出的五少爷,她都养在自己膝下,抓到牢牢的。

此时,她正坐在梨花木的梳妆台前,丫鬟小心地卸着钗环。镜奁开着,磨好的铜镜支在架子上,清晰地照出人影。

陈老爷则坐在床上,由小丫头服侍洗脚,神情放松。

夫妻俩闲话家常。

黄夫人道:“听老爷的意思,那姓陆的举子倒是不错,只是家底薄了些,说给柔娘有些委屈了。”

瞧,人比人得扔,面目不清的陆举子在程丹若那里,是她高攀,可轮到陈家的姑娘,就是他高攀了。

官家小姐嫁举子很正常,可举子里也有家境之分。家里殷实,族人有做官的自然更好。

“唔,子介家中是清寒了些。”陈老爷并不否认这点。陆举子家中无人做官,全靠自己苦读,方才有今日。

“我想着,说给丹娘怎么样?”他和妻子商议,“她也到了年纪,亲戚一场,总得给她找个终身。”

黄夫人迟疑了。

陆举子的条件不算顶好,却也在忍受范围内,年轻有为的举人可不多见,留给外人,她又有点舍不得。

说到底,柔娘和婉娘都不是她亲生女儿,吃点苦算什么,结一门好亲更重要。

“丹娘虽说是亲戚,但已无父母在堂,人家未必肯。”黄夫人点透关窍,“老爷若真心看好,也不差个柔娘。”

陆举子有意求亲,必然是想与陈老爷结个善缘,拿个亲戚家的平民姑娘打发,指不定被人家误以为瞧不起自己,反而结了仇,得不偿失。

陈老爷一想,也有道理,便犹豫起来:“我原本想着,等到三年期满,走些门路调到京中,再给柔娘和婉娘说亲。”

此时出仕的官员们都有考核,三年一考,六年再考,九年通考,评价分为上中下三等,即:称职,平常,不称职。

三次考核结果,将决定九年任满后到底是升职、不升不降还是贬职。

陈老爷八年前授官,第一个三年做知县,政绩不错,从民政官迁为按察佥事,转入司法性质的按察司。六年做满,虽然成绩一般,但打点到位,又无大错,便再度升职,成了按察副使。

简而言之,次次升职,官运亨通。

但陈老爷野心勃勃,并不自满,想再努力一把,回京城谋得一官半职。镀金后不管外放,还是入六部做事,都是很不错的选择。

黄夫人家在京城,父亲亦是京官,闻言顿时心动:“老爷所虑长远,如今我们膝下唯有两女,若能在京中结一门亲事,那便再好不过。”

夫妻俩又商议片刻,方才睡下。

作者有话要说: 注:

1、目前的时间线是16世纪,但不是明朝,架空夏朝

2、心学: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的思想流派,具体后文会说

3、陈老爷的按察副使,是地方上的司法类官员

*

女主的第一个危机来了=0=

争取五章内让男女主角见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