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出门返回江都的时候,天微微亮起来。初春的阳光仍显得阴冷,给人一种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觉。初春、周末、清晨的街道和孤独的我凑在一起形成了我的人生中悲凉场景之一,起风了更是为这平添了一丝凄凉。想必说出“春风得意”的人肯定没有想过春天的风其实是从冬天吹来的。
“滴——”一声车笛声驱走了我的多愁善感。我转身的工夫,车子已经开到我身边了。原来是陈老师。
“陈老师最近生活过得不错呀?小车开着,瞧瞧,容光焕发的。真是人比人得扔,看看我,还没有脱贫致富。”我扒着车窗调侃道。陈老师是我的小学同学,小时候我们在乐呵呵摸煤球的时候,他在闭关练大提琴;我们在苦哈哈复习功课的时候,他在闭关练大提琴。以至于现在我一看到大提琴就会条件反射式地想到他,看到他又会条件反射式地想到大提琴,即陈老师=大提琴=陈老师=大提琴,无限循环。因为那时的他总会皱着眉,流露出一种忧伤的气质,所以我一直认定大提琴是种忧伤的乐器。说来奇怪,陈老师的理想并不是提琴家,而是当一名老师。果然不负所望,职业生涯开始时便实现了他的“毕生理想”。
“你什么时候回来的?这么大早又是去哪儿?”他问。
“昨儿回来的,今儿回去。”我回答。
“快上车上车,我载你过去!”他打开车门,热情地冲我招手。盛情难却,关键是刚刚脱下秋裤的我在这初春的早上实在冷飕飕的。暖风从敞开的车门迎面扑来,我难以抗拒。
坐上车,我终于体会到了“如沐春风”之感。
“哎,今儿周末,你这么早是干什么去?”我问。
“这不是今天有课,平时这个时间段大概还在梦周公呢!”
“周末还上课?现在音乐老师都这么忙了?”我好奇地问。
“去家教,教小孩子学大提琴。”赶上红灯,他停下车,“我现在是周末如同打了鸡血,平日无精打采。”
“不错呀,听说这个可是按小时收费的。怪不得生活水平直线上升。”我盯着一秒一秒倒数的红灯。
“这倒是真的。你知道我小时候的理想就是当老师,后来真来咱这儿的附小当老师。本来满腔热血的,每天认真备课,总想着要教给学生点儿什么。去了才发现像我这个称为“副科”的老师根本没学生认真听你讲课,基本上都在我的课上忙着主科的作业,我在课上倒显得多余。有一段时间呀,我心里的落差……别提了。虽然我没成为什么提琴家,但就我的水平教他们应该是绰绰有余的,我又不是上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奏不是。可压根没人在意我这个音乐老师,上了一学期课或许连我这个老师都认不得。”
“别不平衡,你大概也认不得几个学生。”我插嘴。
“听我说,后来我发现呀,别看家长在学校里只重视孩子那些语数外的功课,可是课余却舍得花大把大把的钱给孩子学那些“副科”,还特尊敬那些老师。我一看这活儿不错,既能赚钱,又有学生记得我了,教学环境还好。尤其到家里去辅导,钱赚的多,家长还重视你。我现在平时上课讲点儿有的没的,糊弄糊弄,反正也没人听。现在想到自己那时绞尽脑汁备课,努力想让我的课变得与众不同,真是傻得尴尬啊,当时我还曾为此郁闷过呢。我才恍然大悟,这轻松快乐也是一种选择。原来我一直搞不懂这个世界,现在我又搞不懂原来的自己。不知道为什么,以前的我总是不快乐,总是爱和自己较劲。”
他说的还没尽兴,不容得我插一句话,继续说,“这人呢,就看你要怎么活了。”
成长是不是变得越来越精明的过程,我不知道。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陈老师真的比原来的陈老师快乐了很多很多。往往幸福和快乐不是完全等价的,奉献也并不能对不幸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