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青春校园 > 我靠美食综艺红遍全球 > 第92章 一种本地美食

我靠美食综艺红遍全球 第92章 一种本地美食

作者:聿原 分类:青春校园 更新时间:2024-12-14 00:31:19 来源:文学城

眼前这种其貌不扬的深棕色肉条,音译过来叫做“契契”。

说它是丸子,它又是长条形;说它是香肠,它又没有肠衣。按照做法来讲,蒋醉余觉得它更像丸子。

牛肉馅里加上洋葱、欧芹碎、辣椒粉搅匀,装进食品袋,像挤虾滑一样挤到油锅里煎熟。

表面的焦化层几乎成为咖啡色,也就可以出锅了。

按照传统吃法,可以把烤饼掏成袋子一样,肉条加上一点番茄和卷心菜塞进去,被很多网友戏称为“塞尔维亚肉夹馍”。

不过在蒋醉余这里,成为了麻辣烫的好搭档。

和质地细腻的“淀粉肠”比起来,这种没有外皮的纯肉“肠”的优点在于人工搅打的肉馅中尚还保有疏松的空隙。

麻辣烫的汤汁浸湿泡软焦脆的外壳,慢慢渗进肉丸内部。

以煎烤闻名的东欧菜色,吃多了难免有些燥热。

浓厚的骨汤极好地补足了这一点,它带着奶香和回甘的余味,把煎肉肠内部的汁水补充得愈发充盈。

一口咬下去,洋葱已经变得绵软,这种让人一提起来就泪流满面的食物却在被完全做熟后展现出相当浓郁的甜味,和甘醇的骨汤麻辣烫互相辉映,仿佛天作之合。

食客张开嘴,像小动物一样努力换着气,却不舍得放弃口中的契契。

咬一口烫牙烫舌头,可是放置时股股香气又充斥着口腔。

等到它终于凉了一点,食客连忙举起签子,在纸杯里滚了一圈,沾饱了麻将,狠狠又咬下一口。

“老板你太有创意了,这个菜明明味道很重,怎么煮进麻辣烫里不仅不抢戏,还能这么好吃啊。”

作为路边摊,蒋醉余汲取串串香、关东煮之类摊贩的灵感,为了方便客人食用,选择把所有菜都做成串。

外地人好像没有他们那里边走边吃的能力,还是有个签子比较省事。

竹签伸回纸杯里的汤底上转一圈,就能沾满汤汁和酱料。如果想吃清淡一点,那就在边上刮一下。

眼前这位客人,大概就属于比较贪心的。

一口什么都不沾,一口特意沾麻酱,再来一口特意沾油泼辣子的,食客吃得不亦乐乎,没多久就吃完了这一根契契。

她咂咂嘴,还能感受到一点东欧香料的余味,把目光投向了没什么味道的素菜:

银耳。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位食客本来就好奇心旺盛。

在她的印象里,银耳是通常和“羹”字绑定出现的。

在那些被冠以美容养颜称号的甜品中,银耳的胶质被尽数煮出,煮得软软糯糯、晶莹剔透。

总而言之,是一种需要文火慢炖的甜品。

可是站在老板身边的那个男生手里也捧着一碗麻辣烫,给她介绍菜品之余还不忘嚼得津津有味。

她忍不住一问,得到的答案就是银耳。

一大朵银耳像小花一样顶在纤细的竹签上,因为担心煮的时候银耳滑落,蒋醉余还在上下各插了一小块胡萝卜顶住银耳。

红汤红油将银耳染成温暖的橘红色,食客把它竖着举起来,半透明的银耳明明不算很纤薄,却依然能隐约透光。

整朵银耳这圆滚滚的饱满身材,再配上前后两小块胡萝卜……今天回去发旅游记录的文案她都想好了,就叫“在塞尔维亚见到了中国灯笼”!

她放下手机,对着银耳小心翼翼地咬上一口。

出乎她意料的是,银耳竟然是脆的。

吃起来不像贡菜那样咯吱咯吱的脆响,要更柔软一点,但也是爽脆可口,而且相当入味。

正因为银耳本身没有什么味道,反而展现出了汤底的丰富层次。

银耳长得“蜿蜒曲折”,有些凹进去的地方偷偷藏着一小口汤汁,便成为了出人意料的小小惊喜。

更令人惊喜的是辣油。明明直觉告诉她,银耳这样光滑的食物配上辣油可能会有些油腻,但是吃起来却只感受到了增香无数。

蒋醉余在油泼辣子最后加入的那一点醋早就因温度蒸发,没有遗留哪怕半点酸味,却似乎依旧达成了解腻的效果。

跟着老板的朋友吃,果然不会错啊。

她把银耳连着两端煮软了的小胡萝卜吃得干干净净,抬起头正要赞美对方的品味,就看到男生举着一串不知道什么肉咬下一口,吃得正香。

他举着签子,和老板身高差不了几厘米。老板头一歪,不假思索地吃掉了剩下半块肉。

“我才刚开始吃!”齐新雨哼哼唧唧。

食客倒吸一口凉气。

为了继续欣赏这种帅哥美男贴贴的场面,信女愿意再吃十份麻辣烫!

就像过去曾经踏足的每一个国家一样,刚开始摆摊的工作日总是没什么人气,只能依靠路过的人。

直到下午快要收摊时,一群肤色各异的面孔说说笑笑地找了过来。

“蒋大厨,我就知道你在这里!”那些人一看见他就招呼道。

好陌生的称呼,哪怕是“梦里”开餐厅的时候,都还没有人喊过他大厨。

但哪位为厨者没有幻想过这样的称谓呢。

蒋醉余蓦地抬起头,是之前在中超外面碰见、点名要吃麻辣烫的那群华人。

不过今天的队伍不止他们,还有一些当地人;南斯拉夫人体型高大,一眼望过去相当瞩目。

“之前没好意思告诉你,我们工地食堂经常放你的节目解馋呢。”他们解释道。

《摆摊日记》节目组很大方,每次正片播出,就会把对应国家的直播回放全都公开出来。

虽说华人承包商应该更懂本国工人的口味,但工地大锅饭的味道也就那样。他们有时候几个人围在一起,中间就摆这个手机看视频解馋。

电子榨菜效果太好,看视频的人越来越多。

在食堂夜宵吃上螺蛳粉的那天他们知道了,这股追剧之风绝对已经传到了厨子那里。

他们这一群人趁着今天上的是早班,一看到直播熟悉的街景,就立刻赶了过来。

“来这边工作的,谁没到这一片看过好几次啊。”工人们叹了口气。

有时候是陪别人来,有些心思重的,自己逢年过节也愿意到纪念碑这里,送上一块月饼。

花店附近的景致,他们一眼就能认出来。

为首最外向的工人踮起脚拍了拍身边本地同事:“我们也真算是历史革命友谊了。”

本地工人咧开嘴,露出一个很热情的笑容。

他们人很多,加起来把摊位上的食材全都点了一遍。蒋醉余一锅煮出来,食客们的反应各不一致。

出国务工的人们馋了太久家乡小吃,加起麻酱和辣油都不手软,甚至还想问蒋醉余有没有花椒粉。

当地人就谨慎得多。既然摊主说了看自己口味加,那就先不要,最多也就是小心翼翼地盛一勺底的麻酱。

看着那深红浓香的油泼辣子,他们突然感觉自己平时洒在烤肉上的那点辣椒面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了。

这次摆摊,蒋醉余选的基本都是中超才有的素菜,本国同胞几乎人人都要了全份。

银耳、海带结和魔芋丝结构复杂,吸味之余“夹带”了不少汤底,各种酱料都能渗透进内部。

而对于笋丝和香菜这样自带独特味道的食材,骨汤就成了锦上添花的存在。

“能把这么细的香菜串成串、煮软了也不掉下来,老板这个手艺真是没话说。”他们看着香菜串,叹为观止。

作为最褒贬不一的“黑红”食物之一,香菜的反对者们坚信这种罪大恶极的食物又臭又苦,还带着土腥味和莫名其妙的肥皂味。

而支持者却觉得,香菜自有一种无可替代的清香。

他们怀揣着对于异香的怀念,把香菜送入口中。

绿叶菜吸饱了汤汁,首先涌上来的是汤底的咸鲜。它和各种荤菜煮在一起,不仅兢兢业业地从骨汤中吸收鲜味,还汲取了不少肉香。

嚼着嚼着,出现在口中的就成了甜味。

食客惊讶地睁大眼睛,又嚼了两口:甜味并不是错觉。

甜咸从来都是相辅相成,能用糖提鲜,也能用盐增甜,眼下似乎就是后者。

熟透了的香菜不致于说多么甜蜜,但的的确确带着难以忽视的甜意。沾一口汤底和酱料,恍惚间以为自己点了红薯片……纤维版。

一道菜品,两种体验。

香菜拥趸珍重地放满了咀嚼速度,在口中回味都消失之后才回过神来,郑重其事地问道:“老板,我明天来能自带食材吗?”

这是什么要求。

“你明天不是早班吧。”工友也惊讶地看过来。

食客不为所动,仍然祈求地看着蒋醉余:“我可以换班,求你了老板,我明天带点面条来你帮我煮了行不行。”

他说着,露出怀念的神色:

“我好几年前回国的时候,吃过一碗笋丝香菜面,用骨汤煮的,又鲜又香,我一直惦记到现在。

“所以我刚才一吃麻辣烫就觉得,如果用老板你这个底汤煮,这个汤的麻辣味一点都不会遮盖住骨汤的味道,一定会更好吃吧……”

话音未落,不会讲中文的本地工友捧着碗冲过来:“老板,你这个辣椒油卖不卖啊!”

工地相关都是胡编的——

另外还是补一句,我写的不是甘肃麻辣烫,我只是夹带了甘肃辣椒的私货!(。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2章 一种本地美食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