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靠开绣坊爆红古代 > 第4章 进镇

我靠开绣坊爆红古代 第4章 进镇

作者:玉陵游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0 00:55:05 来源:文学城

苏欣从幼龄便看着师傅刺绣,那时师傅还在街口摆地摊,卖她的绣片。师傅的手艺也是跟师祖学的,师祖那一代还讲究传男不传女,后来时代巨变,师祖也就不拘什么规矩了,遇到灵秀愿意学刺绣的,不管男女都用心教授。

师傅平时看起来就是个普通的街坊妇女,性格爽朗大方,只有在她刺绣的时候,就能看出她的专注和与众不同来。

小小的苏欣只有保姆照顾,常常抱着小板凳跟着师傅在街口一起卖绣片。好多人都认为苏欣是师傅的女儿,把师傅惹得直笑。

苏欣看了三年,师傅都没提教她的话,只是在她有疑问的时候,会耐心地为她解答。苏欣也不知道拜师的事,混混沌沌的学,每次想上手自己试试,就被师傅制止,说还不到时候。

直到苏欣八岁的时候,理论知识都十分熟稔于心之后,师傅才带她去自己的工作地方。那是一间看起来不怎么起眼的农家小院,小苏欣进门的时候,师傅没有抱她,而是让她自己趴在高高的门槛上,自己跨进来。

也就是那一次,师傅让她自己进门,后来师傅都找了砖头垫在门槛两边,让她的小短腿出入方便。

在这间小院里,苏欣开始了往后数十年的学习生涯。宫绣学习素有“三年零一节”的说话,意思是必须在师傅的带领下,学满三年零一个年节的意思。

苏欣就在这间小院里看了三年又三年,师傅教了一批一批慕名而来的学徒,直到苏欣有一天自己出师,师傅拉着她的手,告诉她,以后她这代的绣艺就靠她传承下去了。

还好,苏欣想,穿过来之前,师傅就已经逝世了。她在师傅去世之后,也陆陆续续收了不少徒弟,没让师傅传下来的手艺成为绝响。

苏欣思绪发散,见手帕上的出水芙蓉已经收针,虽然是复刻绣庄的花样子,但是苏欣的手艺更加精湛,荷花的花蕊用的是打籽针法,荷花的花瓣颜色过度,苏欣则是用宫绣特有的套层针法,使得花瓣看起来特别饱满。

收完针,苏欣仔细看了一下,一样的图案,她手上的这条看起来更鲜亮、更灵动。苏欣收起帕子,把针线都放到笸箩里。

出了门,苏欣就遇到了她娘和妹妹茉莉在忙活收整家里多出来的器具。

“娘!”苏欣出声道,又看了一眼小妹,“茉莉,你看到三娃子了吗?”

茉莉扎着两个羊角辫,一看就是重新梳过的,先前赌场的人来的时候,她头发都散开了。

“三娃子被大娃子叫走了。”茉莉一五一十说道。

苏欣点点头,这个妹妹长得面黄肌瘦,而且性格还闷,在家里十分不受宠。

吴氏这才直起腰看向大女儿,“咋了?你找三娃子?”

苏欣摇头,走到她娘旁边道:“娘,我想去镇上一趟,这个点,还有牛车吗?”

下溪村隶属衢阳郡的阳西县,最近的村镇是乐丰镇,因背靠一条连接府城的大河,人口在衢阳郡里不算少了。

乐丰镇里下溪村有一个时辰的脚程,平时村里有牛的人家,非农忙的时候,会搭个牛棚,专门做点接送的小活儿,赚个嚼头。

“去镇上?”吴氏立刻就看住苏欣,“去镇上干嘛?”

苏欣就把帕子掏出来给她看,吴氏本来只是随意看一眼,她女儿的针线都是她手把手教的,只是这一眼却让她一怔,然后忍不住把手帕仔细摊开,盯着上面的出水芙蓉看个不停。

“欣娘……”吴氏抬起头去打量女儿,语气不置信,“这是你绣的?”

一旁的小茉莉,好奇地踮起脚,也跟着去看帕子上的芙蓉,一看就瞪大眼睛,脱口道:“好漂亮!”

娘女俩一般反应,一齐看向苏欣。

苏欣被她俩看着,不由伸手摸了摸小妹的小辫子,然后看着吴氏道:“娘,有没有去镇上的牛车?如果没有,我现在就走路吧,正好能赶在天黑前回来。”

“你想卖帕子?”吴氏猜到女儿的意图,不敢再用自己的粗手摸这个帕子,还给了苏欣。

苏欣接过来,塞荷包里,点点头:“我想去问问,看看绣庄的情况。”

吴氏看着苏欣欲言又止,但是家里的情况让她没底气,做母亲的还要女儿来操心,吴氏不由神色有些黯然,道:“牛车这个点已经走了,你现在去吧,只走大路知道吗?回来的时候,就不要走了。”

吴氏看了一眼茉莉,茉莉噘噘嘴,扭开头去不看。吴氏这才背过身,从家里藏钱的地方,找出两个大钱出来塞给苏欣。

“你回来坐牛车,还记得牛车一般停在哪儿吧?”吴氏叮嘱道。

农家挣钱不易,一个大钱都是好的。苏欣却没接,反手把钱塞回吴氏的手心:“娘,我去是卖帕子的,卖了不就手上有钱了吗?”

吴氏一听也是,但是又忍不住担忧,万一卖不出去呢?

苏欣却对自己的手艺很自信,转身就去拿了一个苏老二手编的竹篾篮子,挎在手腕里,准备出门。

吴氏不放心地一直跟出门口,苏家这会儿都在忙,看到苏欣跨个篮子出门也没有多问。只有苏老三家的张氏抽空多嘴问了一句:“欣娘这是去哪儿?不会去上你嬢嬢家借钱吧?”

吴氏的娘家在隔壁的后河村,家里境况比苏家还差上两分,张氏的娘家在靠近乐丰镇的旺林村,因为村人可以去镇上打零工、做点小生意,比后河村和下溪村都要富裕一点。

张氏这话是在借苏欣打压吴氏的娘家不如她,吴氏本来就不是看重这个的人,闻言就随口回道:“弟妹还在忙啊?”

说完也不管张氏的回复,推着苏欣的肩膀就一起出了门,担心地道:“还是娘和你一起去吧。”

家里一堆事,苏欣摇头拒绝道:“不用,娘你放心吧。我记得路,我都那么大了。附近都是村子,出事了我就大喊。”

阳西县地处平原,就是有山,也都是小山坡,有河有田,一直都是鱼米之乡。当然这也只能保证不饿死,跟富裕是两回事。

苏欣和吴氏辞别,就把自己的帕子戴到头上,遮住脸。

本来想拿个斗笠,但是这个时代的斗笠太过笨重,徒步走一个时辰的路,戴斗笠太累了。

走出村子,极目望去,四面八方的翠绿农田,间或能看到一两个灰扑扑的人影缀在其中。苏欣根据自己一路走来看到的景象,发现这么多田地,却极少有牛耕作的。

就是他们苏家,也是在很久以前有牛的,但是那头牛老死之后,家里也没有钱再去买新的了。

一头牛接近二三十两,有价无市,大部分农户一辈子都凑不起这个钱。

苏欣心里感慨种田的辛苦,全是人力耕作。她是不想种田的,不止前世她就是大城市的人,从来没下过地。就是这世,让她学原主跟着一起下地,她也不愿意的。

太苦太累,苏欣心里琢磨着往后的出路,因为心里有事,到了乐丰镇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体力居然这么好。

果然是年轻了,而且原主在家是做农活的,体力比起现代的她,不知道好了多少。

乐丰镇建在河边,城镇范围随着过来讨生活的人增多,就是外城都有人摆小摊子,做一些去码头做苦力的人的生意。

苏欣用帕子蒙着头,这年头大姑娘出门,少不了要这样做,以免被人说不庄重,不知羞耻什么的。

小地方人多嘴杂,更喜欢传播这些流言。

因为苏欣只带了一个空篮子,不是进镇做生意的,所以就没进城费。

进了城,苏欣明显感觉到了人身上的色彩变化。在村里,除了村长穿一件长衫,其他人都是麻布短衣,褐色、灰色、蓝色居多,根本看不到其他的色彩。

就是苏欣自己,也是从头到脚的一身打着补丁的布裙子和只能算干净的棉布罩衫。这还是苏欣是老大的原因,下面小的,像茉莉一直都穿的是苏欣穿小了的旧衣服。

苏欣赶时间,没有多看街边的店铺,直接寻着记忆中的绣庄走过去。

绣庄全名叫孙记秀庄,苏欣一到地方,就看到悬挂的牌匾。整个绣庄有三层楼高,第一层是结账,接待顾客的,墙上齐齐码着各色布匹,一面墙上则用绳子吊着不同花样的帕子、绣鞋、香囊等等。

第二层和第三层,原主没上去过,苏欣也不知道了。

她在门口站了一会儿,发现这间绣庄的生意很好,乐丰镇普通人家的生活就不错,手上有余钱,过来买个针头线脑、或者给女儿带些花样子、香囊的都很舍得。

果然是不同地方的人,消费习惯不同。苏欣感慨。

这要是在下溪村,没有几乎人家会花钱给女儿买这些的,从小摊贩手上带一条红头绳,都算十分疼女儿的和善人家了。

看完了绣庄的生意状况,又听了一耳朵掌柜的和人做生意的对话,苏欣更是心里有底。

这时,苏欣看到有一个穿着刺绣妆花裙的少女带着一个丫鬟打扮的女孩在后面高高撑着油纸伞,一起走进店内。

虽然这镇上的人穿着已经比下溪村好了一大截,但是这位少女却更是一看就是不差钱的人家的小姐,于人群中十分打眼。

苏欣再细看,她的手腕上戴着一只通体翠绿的玉镯,头上是打成彩蝶样式的朱钗。

那掌柜果然对这少女态度一下子就殷勤十分,苏欣站在原地想了一下,心里立马就有了一个主意。

她摘下头上的帕子,然后将自己带来要卖掉的手帕拿出来,便抬头,一脚跨进了绣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