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救我自己 > 第25章 闻李氏

我救我自己 第25章 闻李氏

作者:则美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08 13:56:50 来源:文学城

在山中扫荡了一圈,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了两个月,让冯小怜大跌眼睛的是这三千人出去扫荡那些作恶的土匪果然是如杀鸡屠狗一般的轻松简单。

在回去的路上冯小怜和村长说起这件事的时候,村长也仅仅是微微一笑。

“……有句话说平时不操练,战时多流血。咱们六镇百姓都是靠一股子彪悍才能活下来,自然是要比其他人能争善战。”

冯小怜听了之后哑然无语。

因为和这些人熟了,所以从各方面了解到的信息来看。对于当年的失败六镇百姓并不甘心,时时刻刻想着翻盘,自然是居安思危。

甚至也不是居安思危,时局动荡,民不聊生,根本没有安定的社会环境,一方面是不甘心,另外一方面也是生活所迫,还保持着这种尚武的习惯。

在回去的路上村长就和冯小怜聊起了一件事儿。

“有件事儿要跟你说一下,若是没有你,咱们的儿郎也是要出山作战的。既然你恰逢其会的出现了,又有大志向,开春之后就带着人出去吧。”

“师父说话怎么说的没头没尾!”冯小怜一副埋怨的口气:“您这是话里有话,并没有说完呀!”

“说起来自然是说来话长,要从五十多年前的六镇起义开始。”

村长坐在驴背上,看着大雪覆盖的山区,缓缓的给冯小怜讲起了当年的事情。

“当年起义的原因也简单,没吃的了!你是知道饿肚子是个什么滋味的,我们不仅要饿肚子,还要日日防范柔然南下入侵。这其中的辛苦没有经历过的人不知道。

起义之后,当时前魏朝廷和柔然勾结,两相夹击义军,我们知道之后虽然破口大骂,倒也没很生气。

毕竟当年起义的时候势如破竹,一路向南进攻,眼看着离洛阳不远了,这个时候朝廷不和柔然讲和就要彻底覆灭。

咱们打猎的时候还要防止困兽之斗,更别说这么庞大的一个朝廷,谁想束手就擒呀?人家能做出这样的举动,咱们倒也想得通。

虽然能想得通朝廷和柔然勾结,却没有想到自己人背叛。当年高车族和鲜卑族里面有几只大军背叛了义军!

这让当时的义军措手不及,只能投降。可惜没吸取教训,第二次起义之后还是因为有人反水又被打败!

人常说小人反复无常,事实果然如此。那些背叛的人如今享受了这么多年的荣华富贵,有的人被排挤心生不满,有的人不满意到手的权利太小,想要更多,心生贪念。反正是各种想法都有,唯独不想劲往一处使力往一处用,现如今想起我们这些老朋友了,想要邀请我们出去推翻高齐!”

冯小怜立即接口:“只怕是想把咱们当做马前卒任意驱驰,到时候成功了立即翻脸。”

村长赞许的笑了笑:“你这话说对了,就是这个意思。他们以为着咱们窝在这山沟里面了五十年,没见过世面,稍微给点好处就能像狗似的扑过去。确实小看了天下英雄。

不过话也说回来了,天下英雄何其多也,唯独不是那些膏粱子弟!

我打的主意是这样的:你既然出去了,人家有心想吞并你。你有没有心思想吞噬人家?”

冯小怜忍不住睁大眼睛:“您的意思我明白了!”

冯小怜是真明白了。

随后冯小怜又说:“您也太看得起我了,跟那些高粱子弟比,我这道行到底是低了点儿。”

村长摇了摇头:“你也不能小看自己。”

对方也没有说理由,冯小怜经过这些天的经历,发现自己想要融入这个社会,必须要沉下心来,不能贪功冒进,更不能急功近利,要找出自己的长处和短板加以改正才行,要不然在这个社会很容易出现那种水土不服的现象。

毕竟冯小怜对这里的势力范围刚刚了解,对这里的州县划分也刚刚弄清楚。她这段时间了解的是江北的一些名臣武将。

就因为知道的越多,才越谦虚。

天下英雄何其多也。

更别提在这个乱世了,所以冯小怜不敢小瞧任何人。

冯小怜在驴背上想了半天,深深的呼出一口气跟村长说:“想要吞并人家何其艰难!咱们现在只有人,连粮草都未必能支应得下去。吞并了别人之后,别人的人马是要养着的,人越多越难养活,这倒罢了,左右能想办法,有句话说,身怀利刃,杀心自起,总会找到出路的。

只是每支大军的背后都有一股势力,征战也不过是手段罢了。术和道终究是不一样的。”

村长连连点头:“你这话说对了,术用到极致,仍然比不得选了正确的道。

然而我年纪大了,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些指点是要让你失望了,我没什么可指点给你的,我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头子,操了这么多年的心,也不想再操心下去了。

将来这天下是你们年轻人的,怎么做怎么操心怎么谋划,那都是你们的事情了。”

冯小怜在心里面微微叹气。

随后心里面又生出一种昂扬的斗志,这不正是自己想要的吗?趁着年轻有冲杀的劲头,为什么不让自己写入历史呢?

不是玉体横陈这样的名声,而是正正经经的写入史书,哪怕只留下几行字,这一辈子也值了。

所以冯小怜恭恭敬敬的向村长请教:“昨天向您请教北周的那些朝臣,您还没跟我说完呢,不如咱们今天接着说。”

“咱们昨天讲到哪儿了?想起来了,该讲李虎那一支!李虎是北魏八柱国之一,他在朝廷没有一分为二的时候就已经是个名将了!”

冯小怜听的可起劲了,因为这位李虎是李渊的祖父,李世民的曾祖。

李家常说他们是老子李耳的后代,又说是李广的后人,冯小怜很想弄清楚他们家祖上到底是谁?

于是冯小怜兴致勃勃的问:“李家祖上是谁?有何来历?”

村长看了一眼冯小怜,见她追问也没在意,毕竟现在的官员都是有出身的,往上追寻总能找到他们祖上的大人物。比如说那南梁的菩萨皇帝,他祖上正是大名鼎鼎的萧何。

到李虎这里传言比较多,因为北方胡汉杂居,李家有胡族血脉是肯定的。但是追根溯源,李家祖上也是有名有姓的。

“李虎的父亲是李天赐,当时掌握禁军。李天赐的父亲是李熙,当年也抵抗过柔然入侵。李熙的父亲是李重耳,曾经做过太守。李重耳的父亲是李歆,是当年十六国的西凉后主,李歆的父亲是李暠,是西凉的开国君主,也是汉朝李广的十六世孙。

所以往上推他们李家是陇西李氏的后人,中间和高车族有过通婚,所以说他们有胡人血统。”

冯小怜了然的点了点头,北方胡汉杂居,胡汉通婚是再正常不过的一件事情了。

村长接着说:“这个李虎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他死之后,他的儿子李昞继承了李虎留下来的权利,并和孤独家联姻,出任柱国大将军,都督八州军政。

可惜的是,听说前几年这个李昞也一命呜呼了,他的儿子李渊…应该是叫李渊,如今年纪比你大一点,李渊的姨妈是杨坚的妻子,颇得杨坚夫妻的喜爱,只是如今年轻,本事倒也不明显。

李虎父子虽然接连亡故,然而李虎的其他儿子有的还活得好好的。李家是以军功起家,家中子弟都有建功立业的心思,所以将来你必定和他们家的人碰上。

说了一圈儿别人,咱们接下来就要说一说这个杨坚。这是个不得不说的人物!”

冯小怜赶快侧耳倾听。

就在冯小怜和村长骑着驴子被大队人马和战利品簇拥着往回赶的时候。

她出现的消息已经传到了北齐的宫中。

毕竟这支大军打的旗号就是奉冯小怜为主。又实力强横的在山中横扫了那么多土匪,早就被人看在眼中报告给了朝廷。

然而这个消息并没有到达高玮手上。高纬一如既往得寻欢作乐。

当时宇文宪撤兵的时候就有人主张随后追击,被高纬一口否决。

这个昏君觉得只要对方退走自己的江山能够千万年的传承,自己仍然高枕无忧。完全想不到或者是没有想过对方还会卷土重来。

所以高纬仍旧不上朝,每日和穆皇后以及宫中后妃们饮酒作乐不知寒暑不辨昼夜。

很多报到宫里的事情都是陆令萱代他处理的。

陆令萱看到冯小怜居然有三千人马横扫山中的土匪,瞬间气得咬牙切齿:“我就知道这贱人不除将来必生大祸!”

这话说出来之后,她就觉得事情有些不对劲。

别人不知道冯小怜是什么来历,她当然清楚。冯小怜当年就是宫中的一个小宫女,后来攀附上了穆皇后,才成了淑妃。

这股子大军是哪儿来的?

她又是靠什么拉起这只大军?如今正是寒冬腊月大军需要的粮草棉衣都是极难弄到的东西,她又是怎么弄到的?

就在她唉声叹气的时候,穆皇后悄悄的走了来。

陆令萱看了吓了一跳,还以为穆黄花是奉了高纬的命令出来的,以为消息走漏,冯小怜的事让高纬听了去。

“皇上让你来的?”

穆黄花笑着说:“母亲放心,不是皇上让我来的,皇上这会儿睡着了,我来问问母亲最近可好,这一段日子辛苦您了。”

陆令萱松了一口气,把最新消息递给了穆黄花:“这也是我该做的,再辛苦也是值得的。你来看看,昔日的淑妃如今有了三千人马,我这个时候正纳闷儿呢,你说这三千人她是从哪儿聚拢的?想要养活这三千人所耗费的粮草也不少呀,她又是从哪儿弄到的?”

穆皇后看了之后心生嫉妒,冷哼了一声,就开始造谣:“还能是怎么弄来的?她的那张脸能哄的不少人听命,粮草的事儿还不简单吗?只要往哪个男人的怀里一躺粮草就能弄到手了。”

陆令萱忍不住皱起眉头。

她头一回觉得这个干女儿有些拿不上台面。

明见!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闻李氏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