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军事 > 我就是要做皇帝 > 第179章 应阎王 威名和判断

我就是要做皇帝 第179章 应阎王 威名和判断

作者:空山一先生 分类:军事 更新时间:2022-01-10 18:04:40 来源:转码展示1

朐县的接收工作很顺遂。

毕竟就两百个人的士兵,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再者淳于蟾被活活吓死的消息,不知道怎么就传出去了。

弄得应晟一战成名。

号称铁面活阎王,瞪你一眼,就能让你灵魂离体,一切鬼蜮伎俩,你都无所遁逃,瞬间就能将你想要隐瞒的东西都照出来!

不过副作用就是,活阎王发功瞪你一眼,你人就得下地狱,还不能轮回的那种。

然后就看到了被抬着走出来,请了全城医者试了一遍针灸等办法抢救的淳于蟾。

结果……不言而喻。

应晟这边在忙着清点淳于蟾的全副身家,还有拷打淳于蟾的族人,套出消息。

但没想到的是,还没有动手,只是吓唬一句不说,那就找应阎王来审,吓得这些人立刻就招了。

毕竟淳于蟾的尸体全城的医者都尝试救了一遍,还在大庭广众之下救的。

想瞒都瞒不住。

就离谱!

应晟忍不住想要吐槽,奈何就算是吐槽估计也没有人听,索性就不管了,开始按部就班的推行项猛奴的计划。

首先,自然是将王之和送走。

应晟起身去王之和的帐篷,准备提醒他两句就让人送他走。

结果刚到帐篷外,就听到王之和在拍大腿哀嚎求饶:“几位爷!求求你让我走吧!我保证!保证将计划完整的推行下去!应阎王那可是通晓阴阳的主儿,我福薄,可见不得这位大神啊!”

“王爷让你等着就等着,费那么多话做啥!”

应晟的亲卫都喊应晟王爷了,他的身份对于东海舰队的老人来说也不算秘密,好歹也是应氏皇族,未来应昭夺了天下,应晟不说平反,也能混个县王妥妥的国朝未来的王爵。

现在喊也应景。

只是应晟在帐篷外听得眉头直跳,想要进去又觉得不妥。

“我……我说,我都交代呀!我在郁洲岛还有一处宅第,里头养着两个外室,还有几百斤胡椒和肉桂,求求你们放我走吧!我把地址给你们,那俩女人也送给两位!”

“地址在哪里好好交代,回头这钱得充公。”

“对。别想糊弄我们!”

“怎敢……可是阎王爷那边……”

“这个……看王爷的意思吧。”

应晟听得亲卫们的说法,不由得皱眉生气的走了进来:“你们在干……”

“噫!阎王爷!”

王之和看得应晟气势汹汹的黝黑面庞,作为一个海上风吹雨打日晒的男人,他是黑的发亮的那种,虽然没有传说中的青面獠牙,目光狰狞,不过生气的模样还是颇具威严。

下意识的,跪在地上的王之和脑袋一歪,口吐白沫,摔在了还地上昏了过去。

“……”

应晟看着昏厥的王之和,不由得伸手揉了揉太阳穴放松升高的血压。

亲卫们面面相觑,内心一阵戚戚。

老实说,淳于蟾吓死或许是他内心有所恐惧,那么王之和被吓晕,那是真的巧合吗?

还是说,内心之中有不好秘密的人,就容易晕厥?

“你们将他送出去救治,别死人了!然后我写个纸条,你们好好的交代他别忘了任务,不想死全家,就按照这个要求去做。”

应晟长舒一口让自己放松的离开。

亲卫们瞬间肃然起敬。

这绝对是发功之后收工了!

厉害!不过以后也得小心了……

“是!”

看着他们挺直胸膛,应晟总算稍微满意的离开。

但如果被他知道这群人心理和眼神之中交换的意见,估摸又得气得血压高了。

然后,应阎王的威名不胫而走,一次是巧合,但第二次呢?

王之和活了,只是内心惊厥昏迷,身体素质比淳于蟾好太多了,所以人没死。

但根据目击者们的说法,只是走了进去,王之和就承受不住活阎王的气势,当场就昏了过去。

传到后边又变成阎王爷只是一声闷哼,隔着十万八千里,就把王之和吓晕了。

要说心里有鬼,就得让活阎王治治。

朐县的对话热闹了几天,伴随着最后一户世家坞堡被突破,抵抗的世家上下全族被应晟一声令下,全成了菜市口的鬼魂之后,活阎王之名,无论内外,都算是名扬了。

随后就是朐县的洗盘跟迁徙。

由于朐县地理位置相对重要,而且谢昌送来的消息让他整个人都发愣了。

那就是,李作德不仅吊打柔然,还抽时间去打了高句丽。

谁能想到李作德居然走辽西辽东的老林子和沼泽,一路轻车简行,只带了三千不到的重骑兵和几千轻骑,加一块真正投入战斗的可能不超过一万。

这是在赌,结果他赌赢了。

偏生昌黎阵斩十万,国内城下再斩十万,直接吓得高句丽所有部族不敢抵抗,全部麻溜的投降。

高句丽王高成河被杀,主帅乞伏安人授首,现在人头装在匣子,已经派人从海路抵达东西连岛,让他们走长江水道,送往蜀地,给应昭庆生。

是的,如果一路飞舟传递,十月初十的应昭生辰就赶得上。

去年的时候,应昭可没时间过这个生日,他在应付各种战争,评判最优战线。

根本没时间过。

但现在已经入蜀,相对安稳,作为应昭的亲卫出身的李作德,怎么能放弃这个让头家开心的机会?

预计十月初十,李作德就能解决掉参与的高句丽势力。

正式恢复汉四郡的管辖范围。

那么辽宁就不适合做镇了,边区还得朝着北方推,比如李作德在企划书里说,他提议将国内城朝北推到三江交汇地,然后沿着山脉走势设立一批军镇,等于将辽东彻底变成一个中转或者后方,利用海路将这里变成一个能够威胁幽冀青三州沿海的刀子。

未来想要南下幽冀,那只要越过长城,或者从海路运兵,齐头并进,就能快速扫平关东。

并且还能给关东持续造成压力。

接下来关东和关陇势力又要在朝堂上热闹起来了。

肯定得掐架。

现在的应昭,都快形成三线合围的局势了,再不反击,世家还有明天?

应昭擅长是野战,但不代表他打不了攻城战。

总之,兵源、钱粮,从何而来?

吵是肯定的!

不过应晟不关注这些,他现在更头疼的是,战线开得这么大,是杀得东北人头滚滚了,但少了这么多人力,单靠海运那得多少成本啊?

沿途的据点八字还没一撇,朐县十万人就算都去了郁洲岛又如何?

偌大的辽东乃至汉四郡的范围,移民十万人都得好几年!

按照东海海军现在的运力,一年最多运输一万人,想要填到辽东能发展都要几年,再来一个汉四郡……

把青徐幽冀沿海掏空了都不见得够。

还有粮食!

虽然信上说,高句丽查抄的钱粮足够支撑几年发展用度,可是你还要朝北方推进防线,那哪里够?

应昭现在单靠蜀州只能顾得上西南的布局,没有三五年积累,他是绝对出不来蜀州的。

可是世家绝对不会再坐视九镇跟沿海这么乱下去。

“内迁……或者北伐,终究会选一个。我感觉沿海要乱,这个天下所有的局势将要因为李作德的克复辽东,而彻底走向激荡。陛下的所有可用力量,也必将因为李作德的成功而全部被牵扯出来。”

应晟分析局势,片刻他摇了摇头:“皇弟又能有多少力量?无非就是九镇和海军,事实上这一次放出青州都指挥使,就意味着所有的力量都放出来了。皇弟手中能打的底牌已经不多了,还能再变吗?”

扪心自问。

如果是自己,绝对做不到。

因为表面上看局势好像应昭一边倒,可是世家并不弱,或者说他们的根系太深,枝繁叶茂,绝对不可能轻易的倒下。

接下来,要么连根拔起,要么修剪枝丫。

但局面的初步胜利,绝对会让找机会的世家、寒门**。

因为应昭的赢面,已经做得很大了。

少了高句丽,柔然又被打废,北方的威胁几乎不存在。

那么九镇的兵马,可以开始准备南下了吧。

关东和关陇,能再继续斗吗?

高句丽被灭的消息一旦传到长安,最多一个月,这群世家一定会妥协出一个结果。

不妥协绝对不行,再给应昭发展的时间,你还要不要活路了?

应昭现在展露出来的实力,足够打一场彻头彻尾的颠覆之战了。

只要愿意不惜一切代价,哪怕拼得全国户数减半,现在就可以打。

稍微懂得军事的家伙,怎么可能看不出来?

“派人将我的意见送到项将军手中。”

应晟快速写了一封书信,提出出动全部澎湖水师的力量,将一切能控制的沿海,全部攻下。

其中包括长江口。

然后要开始劫掠所有不愿意投靠应昭的世家,来补充对东北、夷洲、吕宋、广州、交趾等地方的移民需要。

尽可能削弱世家在本地可以征发的一切,让他们自己亲手将社会矛盾激化,然后把自己推进火葬场。

必须抢时间!

战局至此,要么不打,要么就得往大里打,给应昭在蜀州争取时间!

应昭不需要钱不需要粮,甚至不需要地盘。

他要的是时间!

只要时间足够,他就能撑起一个足够平替地方的基层体系。

应晟大体也知道应昭的计划,毕竟自小应昭就有过于常人成熟和冷静。

虽然有些时候想法天真,但很难不说他是真正的生而知之。

从海上对东面进行施压,用来拖住关东的绝大部分军事力量,并且进行钱粮运输的破坏,将所有的矛盾全部丢回长安朝廷。

这也是应昭曾经跟他提过的一种打法。

是的,应昭从很早就在做最坏打算,自然也考虑发过海军的作用。

接下来,就算是萧道成,不亲自下场东征西讨,将很难支撑整个国内的统筹格局。

世家的短浅目光,绝对会让萧道成气到脑淤血。

这是一定的。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