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睡到大天亮的娃,被一声声的爆竹吵醒。丫头嘟囔了句,转身又接着睡。不一会儿,丫头便被春柳姐姐从被窝里挖了出来。
眼还未睁开的丫头,吐出一字:“困!”
“今儿是新年的第一天,可不许睡懒觉,便是困,也要起来,拜了年再睡。”春柳姐姐说道。
丫头挣扎的把眼皮撑开,小脑袋一点一低的把新衣服,新鞋穿好。用凉帕子往脸一铺,整个人才醒了过来。
刚清醒的娃就见季妈妈用盘子托着两样东西进来,将哥儿叫醒。还未等哥儿开口,季妈妈就将盘子里的桔子和栗子塞进了哥儿口中。嘴里还说道:“大吉大利,大吉大利。”
看着哥儿皱成如小老头的脸,从没经过如此过年的娃看的很是新奇。
吃过了早饭后,丫头被告知,在这新年几天里。不可以哭,不能吵,闹,说不吉利的话。不能扔垃圾,倒泔水。还不准拿剪刀,针线。不准看病,吃药。也不许花钱。更不准打碎盆,碗等家具,一但打碎,要赶紧说‘岁岁平安’。
听的晕乎乎的丫头直直的点头。随后,大人们便忙着去走亲戚,串门,拜年了。无聊的丫头出了院门,跟着府里的一群丫头们东跑西走。
就这般,丫头的第一个年,便在疯玩中度过了大半。等回过神来,已到了初七,又称‘人日’,‘七元’。
而冬梅姐姐在初五那日归家备嫁后。丫头便整日琢磨着要送什么。
贵的呢,丫头又没钱。便宜的,也不好。送什么也是个问题。
眼看快愁的秃头的娃,终于听说小雪她舅从庆安州回来时带了一些蜀布,样式新,又好看。
第二日,丫头趁着哥儿休息时,便出来与小雪见面。两丫头在石洞里吃着小雪娘做的春饼。
“最近找你都不在。你什么时候能进院子。咱就更好的玩了。”翠丫头说道。
“快了,我娘说,最快今年秋便能进去。”小月说道。
“那是不是大小姐嫁后?”翠丫头说道。
“应该吧,我也不清楚。”小雪吃完春饼,又掰着板栗,接着道,“冬梅姐姐是不是过元宵节那日出嫁。”
“是呀,冬梅姐姐已回家备嫁了。”说着,丫头又叹道,“我这几日一直想着该送什么好。听后来听说你娘那儿有蜀布,不知能不能均出些来。”丫头一边说一边将毓园的喜糕分与小雪。
小雪接过喜糕说道:“好,我回去问问我娘。”
小雪吃了口喜糕,惊道:“这糕可真好吃,是那儿的。”
丫头一边嚼着糕,一边说道“鱼圆”。嚼了两下,咽下去,又重复道,“毓园。”
小雪忙将最后一口咽下,说道:“他家我知道,上次我二姨来我家带了点。还一个劲的说他家女婿有多好,给他们带了祥瑞的布,毓园的糕,庆丰的肉。我偷偷的尝了一点。很好吃。就是好贵。”
“是呀,他家的这点子,花了十文钱。吃了还想吃。”丫头说道。
“你是用压岁钱买的吗。今儿过年,我舅舅家回来了。一个年过下来,我有五十文的压岁钱。”小雪一说压岁钱就笑道。
“这么多,还是你好。我钱都在春柳姐姐哪儿,她只给了我二十文的零用钱。现在只剩下十文了。”丫头一想到自己那空空的荷包就叹道。
“我娘都把钱给收了,只给了我十文。”小雪也跟着控诉道。
“唉!”,“唉!”
瞬间无精打采的娃,半响才道:“我该就回去了。”
回到院内的丫头见春柳姐姐还在守着哥儿睡觉。时辰也早,就去找秋桂玩去了。
转眼,便到了上元节。
为了让大小姐在府里过好最后一个元宵节,丫鬟婆子们一早早的就在园内布置花灯,
丫头跟着哥儿进了园内,到处都是彩灯高挂。
哥儿提着小马车样的灯笼,欢快的四处奔跑,丫头就跟在后面跑。
“丫丫,丫丫”哥儿一边往假山上跑,一边还叫着丫头快点跟上来。
“我的爷呦!可不能爬。摔着了怎办!”许是跟着季妈妈久了,丫头也不知不觉的学着妈妈这般与爷说话。
丫头这张乌鸦嘴,真是说什么来什么,话刚停,哥儿就侧身一歪摔了下来。
丫头忙跑过去将哥儿扶起来,一边掀起哥儿的衣裳,看看有没有摔着,一边说着:“疼不疼,疼不疼。”
哥儿起来后,也没哭,没事般说道:“不疼。”
丫头看了看哥儿身上没有伤口,又听哥儿说不疼,才松了口气,说道:“没摔着就好,没摔着就好。”
接着起身握着哥儿的手,说道:“幸好没爬上去,妈妈第一次让我一人看着爷,若有个好歹,还不扒了我的皮。我的哥儿呀!可不能跑了!这园子那么多的山呀,水的。可不能再摔呀。”
丫头在这一阵的叨叨唠唠,哥儿却将自己的注意力放在那掉了的灯笼上,摇着丫头的手说道:“丫丫,马车,坏了。”
丫头将灯笼提起来,发现灯笼纸已被石头戳破了个小洞。
“没事,就一点点,还能用。”丫头将灯笼递给哥儿。
哥儿不接,坚决的摇头:“不要。”
“那咱回换个新的。”丫头说道。
“不要,就要这个。”哥儿坚决的说道。
“那,咱回糊糊?”丫头试探的说道。
“不要,我要刚才的。就要刚才的。”说着就要哭了般。
丫头一听,头都大了,忙蹲下来,说道“好,好,好,就刚才的,刚才的,咱这就去找刚才的。”
这认死理的破小孩,坏都坏了,你让我上哪儿找去。若起她人看到了,还以为我这是欺负主子。
“刚才的,坏了!”哥儿看着灯笼说道。
你也知道!刚才的!坏了!
已无力吐槽的丫头,都不知道该如何说了。
眼看哥儿就要闹起来了,丫头突然想到,“爷,你看,这个灯笼是现在坏了的。不是刚才的。刚才的是没坏的,咱往回走,一步步的瞧,就能找到刚才。”
在回到院中拿个新,这不就没事了!哈哈!我真是个人才。
丫头心情愉悦的继续哄着哥儿,“爷把现在的这个给奴婢,奴婢带爷回去找刚才的。”
丫头看着被绕晕了的哥儿点点头,自己把手中的灯笼给了丫头。
丫头将哥儿手中的灯笼接了过来,一手藏在被后,一手牵着哥儿往回走。
丫头一路走,一路想着该如何转移爷的注意,可不能让爷一直想着这个灯笼。
转过一个小假山时,丫头趁着爷不注意,将灯笼丟进了假山里,随后悄悄的再爷耳边说道:“爷可饿吗?咱去个有吃的,又有摘的地方那儿有如何。”
哥儿一听‘摘东西’就立马来了兴趣,灯笼也不想了,就要摘东西。
丫头见哥儿想去,便带着哥儿往园内的小厨房去。那儿的侧边有块种菜的小地。
过了小桥,就到了小厨房这儿,丫头带着爷大摇大摆的走进去,一边走,还一边观察有多少人,一点都没偷菜的心虚。
此时的小厨房正忙着做今晚的汤圆,团圆饭。
丫头将身上的十来文钱给小厨房里的妈妈,并说道:“妈妈,咱们爷玩的有些饿了,不知有什么现吃的垫垫。”
妈妈接过钱,自然欢喜,说道:“现蒸着的只有鸡蛋羹。不知爷如何?”
“可,咱爷就在前面坐着。妈妈可要快点。”丫头说道。
“快了,快了,好了立马给爷端来。”妈妈笑道。
说完,丫头就带着爷过了小桥,在不远处的亭子里玩着。
丫头看着那一片的青翠的小菜地,对着爷悄悄的说道:“爷,那绿绿的小叶子下面可有很好很好吃的东西,比爷喜欢的肉肉还要好吃,咱待会悄悄的拿一出来,谁也不让知道,季妈妈也不让知道,就爷一人吃。”
“嗯嗯,”哥儿欢喜的点点,又道,“丫丫也吃。”
最后一句听的丫头那叫个感动,
不枉我多日的悉心教导!
若秋桂此时在这,定会开口抱不平,真真是个没羞没躁,脸皮厚的丫头!吃穿用度那个不是季妈妈与春柳姐姐操的心。还教导!不带着爷到处跑就很不错了!
厚脸皮的丫头,看着妈妈端过来了鸡蛋羹,忙接了过来。
丫头一边给哥儿喂鸡蛋羹,一边看着小厨房里的人进进出出,比刚才还多的人。
待爷吃完鸡蛋羹后,还是没有机会下手,只好失望的告诉哥儿:“爷,刚才那小叶子悄悄的与我说,它底下的东西还没长大,现在若拿出来就不好吃了。等它长大了,咱在吃它,好吗?”
“什么时候长大?”哥儿问道。
“嗯,应该不久。咱们还是回去了,妈妈该找咱们了。”丫头说道。
没有吃到那,很好很好吃的东西的爷,思想了半天,失望的说道:“回院。”
看着没闹的爷,丫头迅速带着爷往院里走,就怕爷突然闹起来。
玩了半天的爷回去没多久便睡着了,秋桂收拾好东西,就问道:“爷的灯笼呢。”
“呀!我怎把这个给忘了。爷的灯笼被假山石子给刮破了,吵着闹着要原来那个,我就偷偷的藏起来了,带着爷去吃了碗鸡蛋羹。”丫头没敢将哥儿摔着的事说出来。接着又道:“姐姐看着爷,我这就去拿回来。”
说完丫头就往外跑,刚进了园子内,就遇到了大小姐身边的嬷嬷,身后是一抬抬的箱子。
丫头停下脚步,往边上让路。待嬷嬷走后,丫头一边走一边想着,这结婚就是麻烦!古代结婚更是麻烦!不用说那些正常的纳采、问名、纳吉之类的结婚流程。
就是定好了这些。那也有得忙。为了大小姐今年秋的出嫁,除了主子们的日常吃穿用度,一切事物都以大小姐为先。这可有的忙了!
“我这是操的那份闲心”,想到这儿丫头自个都笑了。
找到灯笼后,丫头的忙跑回了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