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竟是新帝白月光 > 第4章 质问

我竟是新帝白月光 第4章 质问

作者:烟火闹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9 23:21:12 来源:文学城

瑞王府。

暮色四合,李慎在渐次传开的鼓声里回到瑞王府,将缰绳丢给门房,大步流星朝内走。忠伯一路小跑才能跟得上,李慎瞧见放慢了脚步,“忠伯的腿疾可大好了?”

忠伯的腿是在冷宫时被刁钻恶奴打断,耽搁救治,天气一冷便痛得不行,后来遇见华大夫,才重新接上。

忠伯心中一暖笑道,“多谢王爷挂念,自从用了华大夫的断续膏,再没疼过。现在老奴腿脚利索着呢。”

“如此甚好。”李慎又问,“皇姐近来可好?”

忠伯忙道,“正要和王爷禀告,公主的病情稳定多了,这半年没再犯,清醒时候也多。只是时常挂念王爷,如今您回来,公主自然也心安了。”

李慎边听边走,一路沿着王府中轴线,走到最后面往西北角走去。

这里本是一片巨大的花圃,为了安置长姐昌平公主,李慎在这修了一座别院,亭台楼阁,流水小桥,曲径通幽,移步换景。

得到近前,李慎停住了脚步,原来这么早,阿姐院落已经熄了灯,“是我回来晚了。”他有些歉意,本来送了戚明薇要赶回府里看望皇姐,又被圣人叫去宫里问话,出来时天都黑了。

望着檐上轻轻晃动的风铃,李慎不知道想到什么,久久不曾移步。

忠伯知他们姐弟情深,王爷挂念公主,索性将公主这些日子的状况一股脑和盘托出,“这半年用了华大夫方子,公主病情稳定多了,没再发病。白日没事,跟着嬷嬷学做绣活,有时去湖边喂鱼,前几日公主在院墙狗洞边上捡了只狸花猫,那猫似有灵性,只与公主格外亲近,公主取名“狸奴”。因为有了狸奴,公主脸上的笑容也多了,入夜便能入睡。阖府上下都知道狸奴是公主的心尖宠,如今都当祖宗一样供着。”

满天星子,棋盘密布,月华如水,映着李慎的面色都柔和了几分。忠伯知道,自家王爷这些年能活下来不容易,在外面事事谨慎,如履薄冰,也只有在公主这才能放松心情。

李慎默默地听完,薄唇淡淡地勾了下,“皇姐心善,吩咐下去好好照顾狸奴。”

忠伯应是。

李慎又在月下站了一盏茶的功夫才回了主院书房,裴显已经候着了,见他进门,忙汇报新得到的消息,“肖嬷嬷找到了。”

李慎抬眸,神色凝重,“何处发现的,乳母现在何处?”肖嬷嬷是他和皇姐乳母,戊戌案发生前三个月被放出宫,此后,一直下落不明。

十四年来,一直杳无音信,今日终于有了消息。

裴显将查到的一五一十汇报,“暗卫按着当年出宫记录搜寻,音讯全无。当年她老人家刚到扬州老家不久,便听到皇后自裁的消息。肖嬷嬷为了保命,隐姓埋名,几经周转去了蜀地。去年风声小了,才敢回扬州老家,正好被咱们留守的人发现。如今人在来京的路上,这两日便到了。”

李慎颔首,“到时妥善安置乳母,暂时别让人发现。那些伺候母后的老人,只剩她一人了。”

“是。还有一事,王子腾将谋逆罪名全揽下来,明日就要移交刑部。王爷,他是戊戌案唯一的线索,不能这么断了。否则,咱们这么多年草蛇灰线,伏脉千里,岂不是前功尽弃?”

李慎在原地踱步,眼神清冷,“此人确实关键,用他做饵,幕后之人总会露出马脚。今日圣人问本王去哪部任职,此刻本王有答案了。明日巳正,你随本王入宫面圣。”

*

第二日,八月初一。

明薇一早被掩月从床上薅起来,“姑娘快醒醒,今日是给老夫人请安的日子,可不能再睡了,迟了夫人不说什么,老夫人那嘴可不饶人。”

明薇闭着眼打着哈欠坐起身,任由她们给她套衣服,坐下梳妆时总算清醒了。家里的小辈每月初一十五给老夫人请安,其他日子只去宋氏的院子点卯就行。

以往也在京中住过一段时间,明薇心里有数,老夫人卯正开始诵经,要诵到卯时结束,辰时才让小辈进去。所以她们去早了也是在院子里候着。

前世,她真心地把宋氏和老宋氏当亲人,极力讨好,生怕自己哪里做得不好,惹了她们厌弃。总是一大早就过去,到头来呢,没换来宋氏和老宋氏半点怜惜,处处给她使绊子。

重生回来,她想明白了。

自己开心最重要,何必讨好那些不值得的人呢?

她是堂堂的镇国公府嫡女,父亲是一品国公,她不需要看人脸色,只管恣意活着就好。

所以她才不急过去,对于宋氏和老宋氏,面上过得去就行。

明薇到的时候,戚明玉还未到。只戚明婉一人在,看见她时,一脸不知所谓的怒气。明薇装没看见,自顾自地听着鸟鸣,闻着花香,好不惬意。

不得不说,鹤寿堂修得很雅致,花树错落有致,赏心悦目。

欣赏美景可比看戚明婉那张臭脸舒坦多了。

这时候的戚明婉还是被宋氏宠坏了的掌心宝,骄纵跋扈,脾气大得很,她不想自找晦气。

可有些人不这么想。

戚明婉昨日就气不顺,回到院子里就发泄了一通,若不是丫鬟婆子拦着,她昨日就去质问戚明薇了。

今日见到戚明薇,只见她浑身上下打扮精致,立在一簇月季旁,像从画中走出来的仙子。心里这股火说什么也压不住了,戚明婉走到戚明薇身边,直问,“大姐姐是不是对瑞王有意?”

来了,该来的还是来了。

戚明婉还是和从前一样没长脑子。

戚明转身看她,“不知道二妹妹是何意,我与瑞王清清白白,你哪只眼睛看出我对他有意了?”

“你让瑞王府的大夫在千秋节宴上给你换药,明眼人谁看不出来,你不就是想勾搭瑞王?”戚明婉一想到千秋节宴上,戚明薇还能与瑞王见面,她就生气。明明是她先看中瑞王的,戚明薇凭什么横插一脚。

原来是因为这个,明薇心下了然。

这个二妹妹骄纵惯了,她看上的东西从来都要搞到手,若是被人觊觎那就是触犯了她的底线。

明薇对李慎不感兴趣,她疯了才会热脸贴冷屁股,勾搭才拒了她亲事的李慎。

本不想搭理戚明婉,但知道她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性子,为了日后安宁,她有必要解释几句。

“还请妹妹慎言,如若我传出勾搭瑞王的名声,对妹妹有什么好处呢?同是国公府的姑娘,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道理妹妹应该明白。我若是名声不好,妹妹的名声又能好到哪去?若坐实了我勾搭瑞王,妹妹觉得自己还能嫁给瑞王吗?”

“你……”

被道破心事,戚明婉明显一噎,“你怎么知道我要嫁给瑞王?”

“妹妹都写在脸上了,不然为何这么在意瑞王呀?”明薇笑着上前一步,走到戚明婉跟前,从她头上拔下三只金簪。戚明婉不知她何意,正要发作,却听她道,“妹妹长相甜美可爱,这些金簪不适合你。我想说的是,我对瑞王不感兴趣,父亲已经写信让夫人替我寻觅合适的郎君,这事夫人没同你说吗?且,我若有意瑞王,还用得着回来勾搭,在鄯州父亲就能定下亲事。”

明薇说这话的时候,脸不红心不跳。

虽然被瑞王拒婚,他父亲确实想给她与瑞王定亲来着。

戚明婉气得牙痒痒,戚明薇回来议亲这事母亲当然和她说过,她是被气昏了头,一时忘了。母亲还说,要给戚明薇寻门“好亲事”呢。

想到这,戚明婉总算平复下来,可她还是不放心,警告道,“千秋节宴上,你不许见瑞王。”

这就无理取闹了。

她愿意见谁是她自由,戚明婉凭什么管她啊!

戚明婉敢这么和她说话,无非是觉得她惧怕宋氏和老宋氏,处处讨好她们。

可那是以前。

往后她不想讨好谁,看谁的脸色。

戚明婉虽然不是十恶不赦,前世没少做宋氏帮凶。

作为长姐,有必要教教她,毕竟同是国公府的姑娘,她的言行举止,也会影响其他姐妹的名声。

“你管天管地,还想管瑞王?我因瑞王受伤,瑞王关心我是天经地义,不关心才是无情无义。妹妹,你还没嫁给瑞王,就管到他头上去,叫外人知道怕是会笑掉大牙,也会笑夫人教女无方,更会笑国公府家教不严。妹妹不要名声就罢了,不要连累其他姐妹。”

前世,宋氏都不动就拿名声要挟她,戚明婉有样学样,也学了这套,这次也让戚明婉尝尝这滋味。

“你胡说什么?谁管到瑞王头上了?”戚明婉气得差点吐出一口老血,戚明薇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伶牙俐齿了?

她哪是要管到瑞王身上,她是警告戚明薇安分点!

还想再狡辩,宋氏和薛氏领着人过来,身后跟着三妹妹戚明玉,还有一众仆妇。

戚明婉被问得哑口无言,宋氏见状,恨铁不成钢地道,“婉儿,你大姐姐说得是,以后切不可再说。”

戚明婉委屈得跺脚,可话都被戚明薇说了,理在戚明薇那边,一众丫鬟婆子都看着,她不好争辩。

薛氏将两人的对话听了全须全尾,小姑给二姑娘扣上这样一顶高帽,别说婆母,就算老宋氏在场也得憋着。

以后二姑娘再见小姑,再不能像从前一样飞扬跋扈,口不择言。

二姑娘一贯骄纵,马上也要议亲,被管管也好,否则到了婆家也是打国公府的脸。

宋氏意味深长地看着戚明薇,如果说昨天是小蹄子蓄谋已久,那今日光凭这几句话就能让婉儿和国公府身败名裂,她可真小瞧了她。

外人面前,贤妻良母的人设不能倒,宋氏压下心中的情绪,耐着性子关心,“薇娘昨晚睡得可好?吃的住的可都习惯?”

戚明薇与她行礼,道,“一切都好,夫人有心了。”

这边插曲告一段落,那边宋嬷嬷邀众人入内。老宋氏已经收拾妥当,坐在榻上,目光扫过众人时停在明薇身上。

明薇笑眯眯地行礼,老宋氏“嗯”了一声,不自在地别开眼。

院子里的争执声不小,老宋氏自是听见了。可明薇占理,老宋氏就是想偏袒戚明婉,也说不出什么。

对这个孙女,老宋氏心中复杂。

她本也没什么错,错纠错在投身在郑氏的肚子里。

又问了几句不咸不淡的话,老宋氏便让小辈都下去,独留下宋氏商量几日后的圣人的千秋节宴。

宋氏一一回禀,“府中女眷的衣裳都做好了,下午锦绣楼的妈妈会便会送来,不合适再改。给圣人的礼,我几月前便派人去东市盯着,上个月,终于从一胡商手里购得了一面精美铜镜,做工精良,款式与以往大有不同,想必圣人定会喜欢。孝敬太后的是一面屏风,上面绣了福禄寿,送给贵妃的是从南海运来的珊瑚。”

圣人自设了千秋节后,文武百官争相以铜镜为礼,赠给圣人。前年就有一人因所送铜镜精美,被圣人点为侍中,留在身边。

是以,每到千秋节送铜镜的环节,文武百官都使出浑身解数,只为博圣人欢心。不止百官给圣人送,圣人有时心血来潮也会精心打造一批铜镜,分给四品以上官员。

就像前年,圣人为此还特地做了一首诗,诗名就叫《千秋节赐镜》,在坊间广为流传。

老宋氏满意点头,“你办事我放心,今年是圣人五十岁整寿,老三不在府里,凡事你盯着点,切不可大意。届时贵妃在后宫开宴,你照顾好几个姑娘。只是婉儿真想清楚嫁给瑞王了?有太子在,他不能荣登大宝,有肃王在,他无爱无宠。再者,当年的戊戌案,圣人虽不再提,可总归是他身上污点,我怕将来有人在这上面做文章,对瑞王不利,波及婉儿和咱们国公府。”

姑母深思熟虑,比自己想得深了几层,宋氏虚心听完道,“我劝过她,这孩子横竖要嫁瑞王,我也没法。国公的意思,让咱们不要心急,等圣人下旨赐婚再说。可那样就太晚了,如今不知多少人盯着这几个皇子,我想,不如趁着千秋节宴,就和贵妃说说。至于戊戌案,都过去那么多年了,瑞王怎么说也是圣人的亲生儿子,他不争不抢只做个闲散王爷,圣人总不会容不下他。”

老宋氏没再开口,隐隐有些头疼。

宋氏短视她是知道的,否则当年也不会犯糊涂爬上老三的床,多年不得老三敬重。

兄长也不知怎么教导这个侄女的。

自她嫁给老国公,宋氏背靠国公府这棵大树,父亲从走街串巷的货郎,一跃成为拥有数十家脂粉和绸缎铺子的大商人。兄长更是随老国公上战场,得了个伯爵回来,家里早已今非昔比,飞黄腾达,不再是昔日的货郎。

怎么就没教出个有见识的女儿?

她自己也出身不高,但她博闻强识,刚嫁给老国公那会儿,也是摸瞎一样什么都不知道。但她博闻强识,虚心请教,别人说什么她听一遍就能记住,还能找出其中关键,再加上自己的观点说出去的话颇有见地。很快就融入了京中的富贵圈里。

因此她虽出身不高,老国公却敬重她。她料理那些妾室和庶子庶女,老国公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作为女人,不得丈夫敬重,就失了一半的尊荣。

再没个见识,男人就是想抬举你都抬举不起。

老宋氏沉默半响,到底把宋氏打发了。

与瑞王结亲事关重大,与宋氏说不出个子午卯酉,还得等老三回来再议。

眼下要紧的还是千秋宴,不要出岔子才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