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我给秦皇汉武直播养儿秘籍 > 第17章 第十七章

我给秦皇汉武直播养儿秘籍 第17章 第十七章

作者:岩花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3-04-26 22:08:02 来源:文学城

刘彻正因为天幕的话暗自神伤,一时没有注意到他,等刘彻从震惊、懊悔、恼怒等等情绪之中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刘小据的眼睛都哭红了。

“据儿,怎么哭了?谁欺负你了?”刘彻紧紧揽住了刘据的小身板,防止他跑走,结果刘据宁可低头流眼泪也不看看他可怜的老父亲一眼。

糟了,据儿天生聪慧,该不会是听懂了天幕的话吧?

刘小据小小的身子哭得一抖一抖的,看得刘彻那颗被唤醒的慈父之心也跟着一颤一颤的。他心疼地哄着:“据儿,谁欺负你了,告诉父皇,父皇给你做主。别哭了好不好,一会儿眼睛都哭肿了。”

“父皇不要我了。”刘小据抬起头就说了这么一句话,可是刘彻却不知道该怎么哄他了。这么小的孩子,还理解不了那些复杂的宫廷斗争,但是他知道父皇不要他了。

真奇怪,这么小的孩子,竟然能露出那么伤心的眼神。

他的据儿在自尽之前,也曾经用这么伤心的眼神望过未央宫的方向吗?

【接下来要给大家讲的是二凤和他可怜的太子。

二凤是谁,是唐太宗李世民。

为什么我们都亲切地称呼他为二凤呢,因为他写过一篇《威凤赋》,自比为威武的凤凰,他又排行第二,所以崇拜唐太宗的人就叫他二凤了。

他的小可怜太子就是李承乾,李承乾和刘据一样,从小聪明伶俐,八岁即被立为太子。

李世民立太子主要有两个方面的考量,一方面他的皇位是通过“玄武门之变”得来的,早立太子有利于稳定朝局;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李承乾实在聪慧,唐太宗非常喜爱他。

李世民在儿子12岁时就让他在尚书省听讼,培养他的行政能力,并时时监督他,足可见一片爱子之心。

贞观九年,高祖李渊去世,丧事期间李世民把庶政交给17岁的李承乾处理,他做得很好。李世民很满意,从那以后,唐太宗只要外出,就会让太子留守监国。

接着,熟悉的剧情来了,父子之间的感情开始朝着崩溃的方向一去不回。

贞观十年,关于太子李承乾的负面消息日益增多,就好像一个堪称是储君典范的太子,突然变成了一个癫狂的疯子,一切都透着荒唐。

他“骑射畋游,酣歌戏玩”,贪图享乐,“私幸太常乐童称心,与同卧起”,就是有了一个很喜欢的男宠称心。

其实有男宠也没啥大不了的嘛,大家看隔壁的汉朝老刘家,多的是喜欢男人的。

可是李世民认为这太上不得台面,非常恼火,派人把称心刺死了。这点我其实挺无语的,你儿子当了那么多年的太子,好不容易有了一个喜欢的人,你还非得给人家弄死,这么激烈的方式谁能受得了。

其实,你放任不管,他的新鲜感也未必能持续多长时间。就算要动手,好歹迂回一点啊,李世民偏偏选了最偏激的一种方式,让称心以这样一种惨烈的方式死在了他们感情最好的时候。

活人永远争不过死人,李承乾岂不是一辈子也忘不掉称心?

更关键的是,这根刺会永远扎在李承乾心里,成为父子之间永远的隔阂。

称心一死,李承乾受了刺激,变得更疯了,他在宫里哀悼称心,“于宫中构室,立其形像,列偶人车马于前,令宫人朝暮奠祭。李承乾数至其处,徘徊流涕。仍于宫中起冢而葬之,并赠官树碑,以申哀悼”,甚至托病几个月不上朝。

李承乾还做了哪些狂悖的事呢?

他在宫里模仿突厥人的生活方式,把自己想象成突厥可汗,“布陈大呼交战,①击刺流血,以为娱乐”。

之前李承乾一直对自己的老师非常尊敬,可是这时他面对上书切谏的老师张玄素,恼羞成怒,甚至试图派人刺杀他。】

(摇摇乐:变化好大啊,真的不是精神失常了吗)

(最好的时代:确实有这种说法,好像是长期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精神出了问题)

(菊花霞:喜欢的人被老爸弄死,要是我啊,一辈子也不会原谅他的)

此时李承乾八岁,刚刚被立为太子,他天资聪颖,很快就明白了天幕的意思。这个时间段他跟李世民的关系很融洽,万万没想到长大之后的他竟然疯狂至此。

他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事,只觉得自己愧对阿耶的期望了,既然犯错了就要受罚,就跪下向李世民请罪。

“阿耶,儿臣行事乖张,忤逆阿耶,请阿耶降罪。”李承乾年纪虽小,行礼却有模有样的,很有皇家风范。

李世民也震惊于自己的所作所为,他竟然派人去刺杀儿子的男宠,这事儿做得确实不合适,不知道他当时是不是被气昏头了。要是因此导致他们父子离心,实在是得不偿失。

不过承乾确实是太不像话了,当时自己一定对他很失望。

以后承乾再喜欢什么人他索性不再管了,天幕说得对,承乾只是一时新奇而已,不可矫枉过正。

不过那都是之后的事情了,现在承乾还是他的完美太子,他不忍心责怪这个孩子,“承乾,快起来,阿耶不怪你。阿耶也有做得不对的地方,咱们都改正,好吗?”

“嗯。”李承乾恢复了笑容,长孙皇后看着他们父慈子孝的样子,也算稍微放心了一点。

【一个好端端的人,怎么就变得那么乖戾呢?主要是贞观十年发生了几件大事。

太宗诏授诸王为诸州都督,只留魏王李泰在京中,宠爱有加。扶苏、刘据、李承乾三个人的遭遇真是惊人的相似,始皇帝虽然没有立扶苏为太子,却一直把他当成继承人来培养。

嬴政、刘彻、李承乾都是在有了看重的继承人之后,跑去宠爱其他的儿子,弄得继承人的处境很尴尬。也不是说皇帝就不能宠爱别的儿子了,但是总要有个度吧,要不然让别人怎么看太子,这不是把太子的脸按在地上踩吗?

李世民宠爱李泰,为他修建文学馆,让他自己招揽学士;又因为李泰比较胖,行动不便,特许他可以乘坐小舆上朝。

二凤啊二凤,你心疼“腰腹洪大”的李泰,怎么就不心疼心疼你那个有足疾的太子呢,他一瘸一拐地在众人面前行走的时候是什么心情你知道吗?

二凤对李泰的宠爱越来越夸张,李泰的待遇甚至超过了太子,贞观十六年,朝廷对魏王府的物料供给超过了东宫,太宗还下诏让李泰逾制搬到武德殿,几乎与李泰朝夕相处。

这种宠爱使得李泰萌生了夺嫡的野心,也深深地伤害了身为太子的李承乾。

这个时期,李世民很可能已经有废太子的想法了,他甚至说了“人生寿夭难期,万一太子不幸,安知诸王他日不为公辈之主!何得轻之!” 这种带有明显暗示意味的话。

李世民这样的态度,太子李承乾简直成了笑话。】

(嬴政:朕已经让胡亥自生自灭了,今后只会着重培养扶苏)

(刘彻:朕也知道错了,会远离江充那等小人的)

(我们还在:这是在搞什么啊,想废太子就赶紧废,又不废太子,又让太子难堪,还宠爱别的儿子超过太子,不出事才怪呢)

天幕的质问让李世民很心虚,青雀聪慧有才华,他是挺喜欢青雀那孩子的,但是承乾才是他看重的继承人啊。

宠爱青雀而忽略承乾,甚至导致夺嫡之争兄弟相残,他怎么会如此糊涂,这绝不是他想要看到的局面。

“二哥,你怎能如此忽视承乾,这样他的太子之位怎么坐得稳呢?”长孙皇后不赞同地看着李世民。

“观音婢,朕错了,你别生气,朕那是年纪大了,昏头了。”李世民先向自己爱重的妻子解释,然后又保证道:“有了天幕的提醒,朕绝不会犯同样的错误。”

八岁的承乾被迫提前面对残酷的现实,他早慧的脑袋敏锐地认识到,他敬爱的父亲对他的宠爱是有期限的,说不准什么时候就收回去了。

他不能抱怨、不能不满,因为他是太子,是将来的一国之君,太子怎么能像小儿一样整天缠着父亲呢?

【还有一件大事对李唐皇室影响很大,那就是长孙皇后的去世。

长孙皇后知书达理、仁孝检素,对身有残疾的儿子李承乾格外疼爱,这无疑给了李承乾很多温暖。贞观九年,长孙皇后的气疾复发,病势逐渐加重,药石无医。

贞观十年七月二十八日,长孙皇后崩于太极宫立政殿,终年三十六岁。长孙皇后的早逝对深有残疾的太子李承乾来说毫无疑问是极其沉重的打击。】

(迷雾:长孙皇后一去世,没人护着李承乾了)

(光明村:好人不长命,唉)

观音婢竟然走得这么早!

三十六岁朕便是孤身一人了吗,观音婢走了,难怪,难怪朕和承乾的关系会走到那一步。除了观音婢,还有谁能劝得动他,再者父子之间的事,旁人如何插手。

李世民的脸色煞白,手也在发抖,看着长孙皇后却着急地说不出话。李承乾也顾不上跟阿耶闹别扭了,他拉起阿娘的手,就想叫人来诊脉。

“阿耶,请御医来给阿娘看看吧。”李承乾睁着一双惊慌的眸子看向李世民,此时他才八岁,还没有办法自然地接受亲人的离世。

①“布陈大呼交战,击刺流血,以为娱乐”。《旧唐书》卷75《张玄素传》第2641-2644页

②《资治通鉴》卷195“贞观十二年正月乙未”第6135页。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