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卧底王妃 > 第14章 争论

卧底王妃 第14章 争论

作者:吾拾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20 23:56:10 来源:文学城

再次得到准许进宫的旨意,江流一早便拉着李承允欢欢喜喜地进了宫。

这次不比往常自在,他们先去见了皇上,一套三叩九拜、繁琐至极的礼仪下来,已到了午时。江流活动着浑身快要散架的筋骨,托着步子朝长乐宫走去。

她今日穿了一袭素雅衣裙,裙摆随着步伐微微摇曳。抬眸时却见宫墙深深,红砖青瓦映衬着午时的暖阳,穿过一道道朱漆宫门,她终于见着了长乐宫的牌匾。

李静遥还如往常一般,一见着她就笑。江流快步走近内殿,见案上摆着几卷长卷,便歪着脑袋询问道:“这是什么?”

“你自己看看。”李静遥手上绣花的活没停,笑眯眯地卖起关子。

江流轻哼一声,将面前的长卷徐徐展开。

是几幅图画,画上是李静遥与江流儿时的点滴日常——两人在长乐宫的梨花树下玩耍,在花园里追逐蝴蝶,甚至还有她们曾经偷偷溜到太后宫里吃点心的模样。画中景物细腻逼真,连花瓣的脉络都清晰可见。

江流指尖一顿,心头仿佛被窗外飘落的梨花瓣轻扫了下。

“这些……是你画的?”江流转头望向李静遥,眼中流露出一抹讶异。

“我哪有这样的本事。”李静遥抬眼看她:“是我托宫里的画师描的,小时候的事总怕记不住,所以叫他照着记忆画下来。”

江流看了又看,将画卷放回原位,轻轻叹了口气:“你竟还记得这些。”

“儿时少有的快乐时光,全在这里了。”

“怎么会忘呢?”李静遥的声音轻飘飘的:“前几日,我还将这几卷画拿到母后宫里,她看了也很是欢喜,叫画师又赶制几幅图送到了她那。”

江流笑眯眯地听着,一回头,见案旁放着顶炉子,上头盖了一张灰扑扑的画纸,看样子多半是从刚才的画卷上裁下来的。江流伸手将那画纸捏起,缓缓展开,问道:“这画上的人谁?”

画上是一位站在柳树旁的男子,没有五官,依稀可看出硬朗的身形。

“这该不会是你王兄吧?”江流讪讪道。

“你心里只有我王兄。”李静遥在细密的针脚中抬头看她,轻笑一声,再没说话。

江流这才注意到此人身上穿着龙纹黄袍。在宫里身着黄袍的,想必只有那一位。一想到这儿,江流便浑身哆嗦。她将残卷拿远了丢进炉子里,拍拍手,听见李静遥唤了宫女进来,叫把这残卷丢到院子里赶快烧了。

江流深吸一口气,重新扯回凌乱的思绪。

她抬起头望向窗外。院中梨花树枝头的花瓣所剩无几,被风吹得在地上堆了一层,仿佛铺了一地的雪。流光容易把人催。京城一年两季,过了春天便是夏天。春日短的如同白驹过隙,一眨眼的功夫就随着梨花瓣簌簌地落了。

“太后近来可好?”她问。

李静遥手上绣花的动作顿了顿,抬眸道:“病了有一阵日子了。”

江流皱眉:“御医可来瞧过?是因何而起?”

“怕是心病。”李静遥叹了口气,拉着江流到榻上坐下。

“你可知何千盛何大人?”

江流一听见这名字便心生厌恶。她抿着嘴点点头,略带好奇地询问:“你在这深宫之中,与前朝并无往来,为何会提起他?”

公主压低了声音,慢慢道:“你可曾见着过何千盛的那位夫人?”

江流一听,忆起那日王府宴席结束后,李承允在烛光下对她说过的话,心中顿时了然。李静遥见她这幅模样,便知李承允大概已将事件来由讲给她听了,补充道:“前些日子,皇上随口提到,姨母在何家过得并不如意,常年卧病在床,何千盛待她又格外刻薄……”

她顿了顿,接着道:“姨母曾写过一封家书,不知怎的就传到了太后手上,我曾瞧见过一眼,可谓是字字泣血啊……”

江流皱着眉:“怎会这般巧?”

“是啊。”李静遥不住地叹气,语调中多了几分担忧:“母后听闻此事,茶饭不思,夜夜难寐,想必心里定是后悔不已。”

江流低头沉思片刻,总觉得事情不太对劲:“若只是心病,怎会到了卧床不起的地步,太后可有在服药。”

李静遥点点头,两人对视片刻,突然都沉默了。

半晌,李静遥才缓缓开口:“皇上不允许其他人在太后宫中随意走动,我近不了身,也不知她如今吃得是什么药。”

江流点头,却无法抑制内心的不安。她皱着眉,心中饱有疑问却又不敢问出口。宫里隔墙有耳,即便是在长乐宫,她和李静遥也不敢多论宫中之事。两人只对视一眼,便明白了彼此的想法。颇有默契地将此事藏匿于心底,就此揭过。

江流率先扯开话题:“我那日在红袖馆见着位熟人。”

李静遥转头看她,似有不解,但偏了话题:“你去红袖馆做什么?”

“当然是潇洒去了。”她扬起头,片刻后,朝李静遥告状:“你王兄也去了。”

“我王兄是抓人去了。”李静遥伸手在她额头上点了下,自顾自地说:“抓的是何人?必然是潇洒的人。”

江流撇撇嘴:“重点不是这个,重点是,我遇上的是贞妃的妹妹,姚青。”

李静遥挑了挑眉:“你曾与我讲过,似乎是和她有过过节?”

“是了。”江流点头。

“有过节不要紧,姚家的女儿性子烈了一点,但绝不是无用之人。”

“她进了红袖馆。”江流惋惜道。

李静遥低头浅笑,指着未绣完的莲花绣纹道:“这莲花,不论是泥泞还是清水,都能开得清雅,不受影响。人若能如花这般,便可进退自如了。”

江流低头看着绸布上那朵初开的莲花,针脚细密,花瓣层次分明。她不禁赞叹:“你的针法比我强上许多,当真是一双巧手。”

“打发时间罢了。”李静遥道:“绣花不过是修心,心静了,花绣得便好看。”

江流垂下眼帘,伸出手指轻轻抚摸着莲花绣纹,随口道:“说来也是奇怪,我那日问了姚府的旧仆,皆说姚平川赤胆忠心、铁面无私,可何千盛一再弹劾他,朝上竟也无人反驳。”

“姚平川忠于王朝,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他敢于直谏,私下里怕是也得罪了不少人。”

“他们二人……皇上当真看不出?”江流好奇。

“怎会不知?”李静遥手上的针线活未停,抬眸冷笑:“你且看着吧。”

·

大殿之上,群臣分列两旁,气氛如临寒冬。姚凌遇刺一事未结,今日朝议再度聚焦于此,众人争执不下,言辞激烈,几近喧哗。

礼部尚书齐明誉率先站出来,愤然开口:“臣有本奏。姚凌虽不近朝堂,但才干不输豪族,皇上钦点提拔,足见陛下慧眼识人。然而宫宴之上遭遇不测,此事若无确切交代,恐难服众,更是会令陛下威名蒙尘。”

“望陛下明察,彻查此案,以振朝纲。”

“不输豪族?”立于一侧的何千盛冷笑出声,缓缓踱步于殿中央:“臣身为御史中丞,所谏之言皆为实事。姚凌之死虽不幸,却并非不可释然。人命本有定数,区区一介小卒,未免劳师动众。”

身旁有人立马附和:“当今朝堂,边关战事未歇、江南水患初平,陛下正值用人之际,若因小事滞碍大局,岂不本末倒置?”

朝中诸臣闻言无不皱眉,又一人站出来,孝仁帝抬眸,见正是兵部尚书陈自庭,他冷声反驳:“大人此言差矣!姚凌乃姚将军嫡孙,被害乃国之大事,若视为小事,敢问朝廷何以立于四海?”

何千盛似早有准备,依旧从容,淡然开口:“尚书大人不必动怒,姚凌是否栋梁自可另议,但你既提起姚平川,本官倒想问一句,姚平川真如诸位所言,一片清白吗?”

此言如石破天惊,再次引起殿内哗然。何千盛目光扫过群臣,语气中添了几分凌厉:“当年边境战事连年,粮草运送途中却屡遭劫掠,甚至在粮道上平白无故少了数万石粮米,姚大人正是负责此段粮道的统筹之人,却在沿途私设数个中转站,敢问此举何意?”

大殿寂然片刻,旋即群声鼎沸,姚平川部下许元登时面色铁青,迈步出列:“何大人慎言!当年边关军粮短缺,臣等为筹集粮草,不惜自掏腰包,以保前线战士不挨饿,怎可容你在此含血喷人?”

何千盛抱拳作揖:“许大人既言清白,那本官只问一句,粮草既然,为何边关将士仍传出断粮之事?而黑市中却出现大批朝廷军粮,这其中难道没有猫腻?”

“你——!”许元气得须发皆张,额角青筋暴起:“何大人既提此事,臣恳请陛下彻查!若姚家清白,必请何大人以污蔑之罪谢罪于朝!”

“若查出问题,姚大人又当如何自处?”何千盛目光微冷,不疾不徐地接了一句。

话音未落,陈自庭再度出列,正色道:“何大人不必在此兴风作浪。当年战事胶着,粮草辗转损耗在所难免,此事早有定论,并无姚家贪墨之嫌。”他顿了顿,继续道:“何大人屡提旧时,莫非意在转移视线,刻意模糊姚凌之死?”

话题兜兜转转又回到姚凌身上,饶是孝仁帝,也听得有些不耐烦。

何千盛却毫不退让,反而露出一抹浅笑:“诸位既然如此笃定姚家清白,那边请陛下准许彻查此事,以正视听。否则,姚家的清白不过是自说自话。”

一直站在一旁未出声的李承允闻言眸色动了动。

彻查?能彻查出什么结果?

他抬眸冷冷看向孝仁帝,皇帝神情淡然,对殿内剑拔弩张的气氛毫不在意。闹大了才叫好呢,最好闹的全天下人皆知。

气氛凝重,孝仁帝缓缓举起手,轻咳一声:“姚家之事,朕心中自有计较。边关战事正急,粮草调度更不可懈怠。此事既争执不下,便命御史台彻查,无论何人,若敢有隐瞒,以国法论处。”

话毕,群臣退朝,孝仁帝又开口道:“瑞王留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