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中午,送温暖的就来了。
燕姑姑正带着两个宫女裁剪,瑶光在一边观看学习,四个人边干活边说笑。
忽然有个小太监来敲门,瑶光认得是昨天跟在景阳身后的那个,好像叫做王喜。
“小王公公,你怎么来了?”瑶光表现得十分欢喜,“可是殿下有什么话要带给我?”
见瑶光竟然还记得自己,王喜脸上的笑容更加真切,捧着手中的匣子送到她面前,谄媚地说:“这是殿下命奴婢送来的,说是让姑娘在宫里别委屈了自己。”
“这是……”瑶光接了过来,见王喜没有告辞的意思,便当面打开来看,匣子里竟然装着满满的金锞子,各种造型花样都有。
“啊,这……”瑶光惊喜地掩住了唇,激动得眼眶都红了,语气略带哽咽,“殿下着实体贴,民女真不知道该如何感谢他才好。”
这回不带演戏的成分,她是真觉得感动。
钱多钱少不是问题,最重要的是他能想到她可能的难处,还直接派人送过来了。
以徒景阳表现出的不靠谱,瑶光着实没想到,他竟然能贴心地想到她在宫中需要银钱来打赏宫人。
王喜虽低着头,两只耳朵却都高高竖着,时刻关注瑶光的反应。
听着她又是哽咽又是欢喜的声音,王喜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觉得自家殿下的一番心意没有白费。等回去之后转告殿下,殿下一定很开心。
他又想着,既然殿下如此在乎未来王妃,那他就再把这好替自家殿下卖得更彻底些。
“也就在这两日间,内务府给诸位姑娘的嫁妆就要准备妥当了。到时候给姑娘准备的陪嫁人员,会前来拜见。
好叫姑娘放心,分派给姑娘的人都是殿下仔细挑选过的,个个身家清白,背后也没有旁的主子,姑娘大可放心用。”
“还请小王公公替我多谢殿下。”瑶光脸上带了些不好意思,羞赧地说,“我原来说要替殿下做件衣裳,却苦于不知殿下的尺寸。”
王喜微微一怔:这还有意外之喜?
一时间他有些懊恼,懊恼于他也不知道自家殿下具体的尺寸,只好道:“姑娘先别忙,待奴婢回去禀报了殿下,明日再来一趟也就是了。”
瑶光轻轻松了口气,欢喜道:“那就有劳小王公公了。”
她顺手从那匣子里抓了一把金锞子,约有五六颗,塞进了王喜手中。
对于未来女主人的赏赐,王喜并没有推辞,高高兴兴地收了,欢欢喜喜地谢了恩,脚步轻快地告退了。
畅音阁是未婚女眷暂居之所,而他毕竟是皇子的贴身人,这种地方还真不好多待。
等他走了之后,瑶光关起门来,就先给燕姑姑三人各分了五颗金锞子。
剩下的都交给了红绒:“好生替我收着,等那些陪嫁来拜见的时候,每人分上一颗。”
红绒应了声是,满面红光地把东西收好,转回身来正要继续裁衣服,却见瑶光、燕姑姑和翠娥三人,已经拿出那匹天青色的云锦,商量着裁下一块来绣荷包了。
瑶光道:“就做个如意形的,上面绣两只仙鹤。”
天青色就是雨后天空的颜色,正好是仙鹤在天上飞舞,不但好看,寓意还好。
唯一的缺陷,大概就是瑶光虽然会刺绣,手艺却不怎么精致了。
燕姑姑安抚道:“若要精致,谁还比得上尚服局的秀娘?重要的不是好不好,而是姑娘的心意。”
“就是。”翠娥附和道,“晋王殿下自小长在皇后娘娘膝下,什么精美的绣品没见过、没穿过?就是姑娘亲手做的,他才没有呢。”
红绒也忙加入了进来,肯定地说:“姑姑和翠娥姐姐说得不错,姑娘亲手做的,晋王殿下肯定喜欢。”
瑶光本来也就是做做样子,虽然她刺绣不怎么好,却从来没有因为这件事自卑过。
从前她就是个农家女,会做衣裳会缝补就已经很好了。至于做刺绣来赚钱,她有别的技能傍身,根本就不需要。
如今她马上就要做王妃了,想穿什么样的衣裳,想要哪个种类的刺绣,只需要动动嘴就可以了。
只是一切还未彻底尘埃落定,她总是要在细节处也表现出对未来丈夫的重视。
她不知道自己身边这三个人哪个是皇后娘娘的眼线,就算知道了也不可能把人踢走。最保险的做法,自然就是在细节处下功夫了。
选定了样式和花色,瑶光很快就裁下一块布,绷在小花棚上。旁边自有两个姑娘帮着选线、劈线、穿针,她只需要安心刺绣就是了。
忙活了一整天,一个荷包总算是做成了。荷包两面各绣着一只仙鹤,仙鹤周围还点缀着几缕祥云,看起来仙气飘飘的,非常适合徒景阳装温雅公子的时候佩戴。
至于他不装的时候?
他都不装了,还挑拣配饰吗?
等到第二天,王喜来送尺码的时候,瑶光就羞答答地拿出那个荷包,再三叮嘱他一定要转交给晋王殿下。
王喜眉眼带笑,当着她的面把荷包收进怀里,信誓旦旦地说:“姑娘放心,奴婢一定将您的心意转交。”
他又看了一眼被燕姑姑接过去的匣子,笑着替自家殿下表功:“这对珠花是昨日殿下在街上闲逛时一眼就看上的,说是姑娘生得灿若玫瑰,这对珠花勉强配得上姑娘。”
瑶光的脸,又红了。
她心里想着:等到成婚那日,一定要把这对珠花簪在头上。直白地给出正向反馈,让他觉得自己礼物送的值,以后多送。
=====
景阳的消息送得非常及时,第二日御前副总管张保便和坤宁宫女官崔姑姑一起,带着男男女女一串人来了畅音阁。
这次选秀共选出太子妃一人,皇子妃四人。太子妃那边自有义阳长公主张罗,送到畅音阁来的,自然是四位皇子妃的陪嫁。
张保命那些人在院子里站好,崔姑姑把四位准皇子妃都请了出来,一一介绍之后,便对张保使了个眼色。
其实他们俩品级相当,崔姑姑等于是主动退让了一步,给足了张保面子。
张保也不是不是好歹的人,心里自然领这个情,面上却不动声色,只是一甩浮尘,细着嗓子对那些人说:“都去拜见各自的主子吧。”
那些人事先都是分派好的,听了这一声吩咐,立刻分流成四拨,每一拨都有四个太监、六个宫女,跪在四位准王妃面前行大礼。
瑶光没急着说话,而是看向了被许给六皇子的杨婉。
哪曾想,杨婉也同时看向了她。余下的李思蓉和阮子娴这两位姑娘,则是看看这个,看看那个,明显有为难之色。
瑶光怔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六皇子固然是除太子外最年长的,但他出宫开府时,只得了一个湘国公的爵位,八皇子却是郡王。
若按家礼,自然是杨婉当先;可若按国礼,还是得瑶光为尊。
看得出来,杨姑娘不是那等争强好胜的人,瑶光反而很乐意给对放面子。
她便歪头冲杨婉一笑,调侃道:“六嫂,咱们都等着你呢,你就别害羞了。”
杨婉的脸刷就红了,又对她笑了笑,才端起架子朗声道:“诸位都辛苦了,日后咱们相处的日子还长,大家不必过于拘束。”
而后,她又喊了一声:“素梨。”
一个穿着草绿色褙子的宫女从杨婉身后走了出来,给属于杨婉的十个人各分了一个五两的银锭子。
随后,瑶光等三人也各自给了赏赐,张保与崔姑姑就又把人给带回去了。
没办法,畅音阁地方不大,他们这些未来的皇家妇,每人才分到了一正一侧两间屋子,哪有地方给他们住?
据燕姑姑说,这些人认完主子之后,就会被暂且安置到赐给各皇子妃娘家的宅子里,等到他们正式出嫁那天,再回到宫里陪着一起去皇子的府邸。
是的,虽然婚礼会等到他们的娘家人来了之后再举办,但他们还是要从宫里出嫁,娘家人根本就插不上手。
瑶光觉得,她奶奶卢氏和母亲大周氏,都应该挺能和皇后共情。
傅家婆媳是对自己女儿的婚事干瞪眼,皇后虽然有权主持诸位皇子的婚事,却偏偏对自己亲生儿子的婚事半点管不着。
这皇家的规矩,可真是……
她在心里暗暗吐槽,也只敢在心里暗暗吐槽。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大半个月,期间在皇后的默许下,各位皇子与自己未来的妻子多多少少都有些互动。
几个准皇子妃也从一开始的腼腆拘谨,慢慢恢复了些本性,相互之间也会串串门,一起说说自己家乡的风物。
六皇子妃杨婉是湖广人士,七皇子妃李思蓉是浙江人士,是太子妃文氏的同乡,九皇子妃阮子娴则是广州人士。
四个人里,竟然只有瑶光一个是北方人。
阮子娴好奇地问:“傅姑娘。听说北方的冬天冷到能把人的耳朵冻掉,是真的吗?”
瑶光不知道该怎么告诉她,每到冬天都会有很多人冻死,只好也满脸好奇地反问道:“我听说南方的冷和北方不一样,就算穿得再厚,那股冷意也往骨头缝里钻,是真的吗?”
“不错,不错,就是这样。”三人纷纷点头附和。
李思蓉仿佛又回到了难熬的冬天,打了个寒噤说:“晚上钻进被窝里,瑟瑟发抖到睡着,也还是觉得暖不热。”
杨婉也道:“我家里有几亩田地可以收租,还有座山可以砍柴,冬天只要不出屋子还不算难熬。但只要一出门,就得找有太阳的地方站着,不然能把人冷死。”
她似乎是看出瑶光不想谈论这个话题,说完之后便话锋一转,看了一眼瑶光头上的佛头金簪,揶揄道:“这簪子看着不像是内造的手艺,难不成是妹妹从家里带来的?”
李思蓉和阮子娴都猜出定然是晋王送的,阮子娴碰了碰李思蓉,捂着嘴窃笑,李思蓉却直接说:“咱们这样的家世,哪里打得起金簪子?自然是晋王殿下送的。”
这话很有些酸溜溜的,阮子娴脸色有些僵,后悔不该碰她那一下,歉意地看向瑶光。
但瑶光却浑不在意,捂着脸娇嗔道:“哎呀,你们都不是好人!”
杨婉飞快看了一眼李思蓉,也当做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倒在阮子娴的香肩上大笑了起来。
有她解围,阮子娴暗暗松了口气,也跟着杨婉笑。李思蓉一拳打在了棉花上,又是庆幸又是懊恼,也干巴巴地跟着笑。
冷风吹过,天地皆清。
温馨提示:下一章,明天中午12点。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0章 急她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