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半个月深刻体会到了什么是通勤的痛苦以及规律作息的可怕。
为了及时赶到自习室,尽早进入一天的学习状态,每天最迟六点半起,然而规律了一段时间之后就发现——由于自己不习惯早睡,入睡的时间依旧很晚,基本保持在十一点半到十二点,随着早起的规律,如今每天早上六点前就会醒。虽然感觉不到疲累,但是依旧觉得这短暂的睡眠很危险。
然而自己的学习效率依旧低下。
我好像不太会学习。
从中小学阶段就已经很明显的问题再次暴露。我是一个很不喜欢复盘的人,与其复盘或是复习,我更喜欢不断用新的问题新的题目去刷知识点,但这样其实见效很慢。不复盘意味着我很难对知识体系有完整清晰的建构,知识点的串联也只是浮于表面。
哪怕是题海战术,我似乎也得不到精髓。有效的刷题与无效刷题,所能够获得的效果天差地别。然而面对一道题目,从识别体型,到找到解答思路,再到根据思路进行作答并验证,而后核对答案再次检验思路,这样的过程我总是丢三落四。尤其是面对错题,我只能耐心地去看数学类和推理类的答题思路,面对言语一类的答题思路很难能扭转自己的错误想法。但这样的错题复习显然没有什么效果。
总是很惶恐。
我当然会坚持考下去,但我时常会停下脚步问自己,要怎么才能做到。
苦思冥想很长一段时间后,带着迷茫和无知又继续赶路,这样的状态不对,但我又确实难以做出改变。
时间太少,内容太多,我面对浩如烟海的知识点,再一次感受到自己的渺小与无能。
我永远记得老师对我的评价,一个不聪明没有天赋但还算努力的人。虽然不聪明没有天赋的说法对我幼小的心灵造成了一些打击,但我清楚这是对的。我也一直努力着,而如今,我似乎连这唯一的优势也丢了。
浑浑噩噩的几年消磨了我所有的骄傲与意气,变得更加平庸和无能。我再也找不回当年那个喜欢写文的孩子,也找不回那个挑灯夜战为了前路而努力的人,我找到了自己,忽然发现他变了样子。
寒假准备的项目终于派上用场,因为开学就要交学年论文,这几天陆陆续续开始联系导师。之前和导师交流过一点自己的想法,虽说还没有什么特别成熟的目标,但大体方向上该是不变了的。前两天写好了论文的框架,今天给老师过目修改,算是完成了初步目标。
备考和论文交错在一起,也算是偶尔让自己休息休息了。
最近学生会换届完成了,突然就一身轻松了,还有点空落落的。
真是莫名其妙的在这里任职三年,当年面试时只是晚上受到学长的“蛊惑”,一时冲动去面试,大概也是缺人吧,那糟糕的面试过程居然也让我过了。在之后当然也是缺人的缘故,我从实践部一路辗转到宣传部,自此扎根,一路生长到今日。见证了他从普通学生组织提拔为学生会,见证他一点点壮大自身,变得越来越好。
还有点舍不得。
在学生会工作的这三年,确实学会了很多,至少抗压能力大幅增长,机动性和适应性也拔节提升。
在宣传工作的这两年,也创建了自己的媒体号,自己摸索着运营发展,不温不火但也足够了。
总结一下最近完成的内容:
粉笔的课程基本完成,目前正在做行测的思维系列书,已完成言语部分。顺带着在做专项题集言语部分。
专项复习过程中,目前已完成花生十三的判断推理部分,说实话花生老师的课程不太适合我,听完这部分之后状态很糟糕。已完成龙飞老师的图推——百大图推,正在听判断推理精品课,龙飞老师的图推讲解确实不错,不算拔高,但也比基础难一点,除了讲义的体系分布有点点乱之外其他都挺不错的。
接下来准备开始聂佳老师的判断推理,以及高照老师的资料分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