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我从替身成为皇帝 > 第二百三十四章 皇帝的种田计划

一盏清茶,喝了半晌。

刚吃完午饭的两位老大人都没有什么言语。

直到谢青山说道:“陛下将朝廷的权利细化成了多个平行衙门,今后咱们要面对的同僚不少啊!”

“是啊!”冯裕抿了一口茶,苦涩不已:“内阁、枢密院、大理寺、都察院、三厂、锦衣卫。”

“其中内阁掌管政务,控制财权,但是却要接受都察院的督管。”

“而内阁下的十部衙门,头顶又有不少婆婆。比如刑部,它只能执行律法,而律法的制定却在大理寺手中,都察院要盯着它们不要乱法,三厂和锦衣卫随时可以报告给陛下,充当耳目。”

“表面上内阁看起来光鲜亮丽,实际上不过就是陛下的秘书罢了。”

冯裕的话让谢青山深以为然。

“官制的逐渐平衡,也算是一大善政。”

谢青山也给自己斟一杯茶:“就是不知道陛下会怎么处理此案中的官。”

“圣旨应该今日就会下达,我们等着便是。”

……

御书房。

杨定将官制图画了出来,基本上是无限趋近于明朝的政体,但也有一定的改变。

比如朝廷的户部需要配合商税两部门制定各种票证。

盐、糖、米、茶、酱、醋、肉等等。

靖国现在的生产力之下,每年能提供的米是过量的。

近来因为查抄了大量的世家,获得了大量的米粮,仓库都不够堆积,市面上的米的产量还在上涨。

所以靖国必须预估一下自己每年能出口,能用多少的米,还需要统筹规划仓储以支撑未来的北伐和战争。

但是米价还是偏高。

就拿靖国内的米价而言,今年最后一季,一石米收购价在六万文,也就是一斤米大约两百文。

收购价若是换算二零二零年的软妹币,足足有五块一斤。

靖国的一文钱,差不多0.025元。

然后每年你必须腾出两年及其以上的陈米,而陈米的价格则是两块一斤。

这就意味着,放上两年,靖国的米一斤得亏两块钱。

这还不算仓储费和维护费,加一块能一斤陈米能回血一块钱就是老天保佑了。

所以说,靖国是靠着世家收拾到的钱,来支撑整个国家的农户不破产。

可是就算是这么败家也不是个事儿,必须得想办法减少部分食物产量,或者扩大贸易船只等等。

至于买米的价格,必须维持在五块一斤左右,否则农民手头没钱,就等于没法消费。

没法消费就只能造成靖国的内需得不到发展。

没有内需,你的工厂就没法繁荣,资本就没法萌芽甚至出现。

最终靖国最后只能重新走上土地兼并,然后天灾**,最终农民起义,四分五裂,统一天下,盛世再临,兼并……

总之就是一个死循环。

而且杨定给许多百姓分发票证,利用二十级军功爵与之挂钩,明面加强了阶级隔阂,但却也给了底层劳动力可以吃饱穿暖的机会。

根据最近一段时间的商税两部估算。

明年开始,靖国将会全面进入第一场婴儿潮。

今年户部登记的时候发现,靖国的人均寿命在四十,其中三十岁以下,十四岁以上适合生育的青年男女的人口占到靖国总人口的百分之七十。

因为靖国经历了辰国南下,和北方人口大批南下避难的两次大事件。

已经清洗了大量的老弱病残。

并且世家还被杨定清理掉将近七成,大片土地得到释放,以三十年长约的承包租赁形式,分配到了大量的百姓手中,组成一座座新的村落。

熟地开发简单,种植速度很快,靖国还是热带区域不少,今年积累也差不多了。

忙了一年,新婚,播种必然会加快。

明年第一批婴儿也会在稳定的社会环境之下,快速诞生。

婴儿潮的出现,必然带来了整个国家未来的战争潜力会增加。

可是还是需要时间。

毕竟一个孩子从出生到成为社会主要劳动力,至少需要十五年。

十五年的时间,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得做两手准备!是时候开始革新生产力和战争形态了。”

念及此,杨定放下官制图,拿起明黄绸缎写了一张手谕交给陈安,叫他去敕诏房拟旨。

上边是关于梃击案清算的大臣的处理方针。

杨定也不打算全杀了,只挑罪大恶极,穷凶极恶的家伙问斩,其余之人全都贬到地方去,或当县丞,或卫国戍边,开发边疆。

总之用你最后的光亮,为靖国发光发热吧。

然后他又开始整理国家的大方针。

第一:靖国必须加大对于的生育的补贴,反正朝廷现在有钱出得起,而且这么多的粮食总得需要消化吧。只要你生,朝廷直接给你补贴孩子长到六岁之前的全部口粮,六岁之后给你一块免税的地额。

第二:稳定物价。伴随着大工程的全面推动,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各地的铜钱就跟流水似的哗啦啦铸造,虽然铜钱用量很足,但也架不住发行量大,银行给出的预估是,钱币或将面临进一步贬值,可能从一文钱等于0.025元变成0.020元。那么货币贬值就会造成的物价的上涨。

这个苗头已经开始显露了。

直隶州和清江沿岸的几个州府,陈米的米价已经开始根据当地物价调整了。

大约一斤陈米趋近现在的直隶州物价了。

第三:商路问题。靖国的方针是给二十级军功爵免税的额度,实际上就是提前废除农业税,转为对于商税的收取。当然为了加强国家对于商税的控制,朝廷进行了半计划经济体制的具现——票证制度。

除了计划百姓的消费的,就是对于特定物资进行统购统销。

但是庞大的收购量,国家并不能全部吃下去。

这里牵扯了人口、地理环境、产量、耕地面积等多重因素,导致了靖国的年产粮多余需求。

本来靖国的米粮还能便宜的运到北方,但是广海府的辰国水师不曾消灭,靖国只有南边的万岛之海可以出售。

可是万岛之海本身太乱,没有形成统一的市场,根本支撑不了倾销。

所以商路必须开拓,那么广海府辰国水师必须覆灭。

“看来,得尽快想办法覆灭辰国水师了。否则商路一日不靖,靖国迟早会被自己的粮食产量拖垮。尤其是等到基建完成之后,粮食产量必然再度爆增!”

“还有得控制粮食产量。那么明年的米保持五万文一石的收购价外,还得增加其他经济作物的收购价,并且推动养殖,增加蛋白质的供给。”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