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我本贤良 > 第91章 《红叶书》(十一)

我本贤良 第91章 《红叶书》(十一)

作者:述客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25 03:15:15 来源:文学城

梁风这几日名正言顺地常往丞相府跑。金延守也不拒他,还对梁风引见到了同在相府做事的长子金诚。

梁风和丞相第二子金诺一起在崔固手下习武,听说过一些有关金延守年轻时的事迹。

金丞相考完太学后就娶了第一任妻子江氏,结果江氏难产去世了,他独自抚养儿子几年,三十来岁位及丞相后才续了顾南蕴。顾夫人生下了金诺和金絮。恒帝驾崩前一年,金丞相将当时怀着幺女的顾夫人送去太南,之后母女二人极少上京,满京城几乎无人见过那位神秘的丞相嫡女。

梁风不解,“金大人,你为何会娶商贾之女为妻?而且您为什么会愿意跟夫人分开,一家人不就是要生活在一起的么?”

金延守笑笑,“王爷您还小,自然不知。这种事情啊,如人饮水,身在其中的人才会明白。”

“噢——”梁风没懂,但也不多过问。

隔日,李晟收拾好行囊,梁风牵着小马,在京城再次没住几月,跟随金丞相的车队出发太南。

离开京城之际,李晟偷偷带上了那十几个小孩,让他们暗中尾随车队。

出了京畿,车队却不上官路,而是走了另一条小道。

路上很静,只有鸟鸣和马蹄,两旁树木贴得十分密,凉风习习,不像官路那样嘈杂和开阔,一路也未见其他商旅车队。

行至一处驿馆歇息时,梁风下车四处看了看,这小道虽小,但是很干净整洁,能容纳两辆马车并排,沿路驿站比官路密集,而且无人经过。没有阻拦,车队行进速度很快。

他以为是丞相要去另一地额外办些什么事,便没问,但很快发现不对劲。

这速度有点太快了,驿站过路费都不用交,最主要是居然有通山隧道,这小路甚至不用绕山而行。一个白日的功夫抵过走官路时两日的路程。

他觉得这条路有些不寻常,趁再次停下休息用饭时去问了问金延守。

金延守的随行车队人数众多,光是轿子就有三座,且是十六人抬的,分作不同用途,一应吃食、洗沐、公案面面俱全。相比之下,梁风反而不像个王爷做派。

正是午饭时候,金延守每餐都邀梁风同席。他乖乖遵循食不言规矩。饭后,梁风才问出了口,金丞相闻言略微吃惊道:“王爷您不知有这条驿路吗?”继而恍然,“是,您刚从越国过来,不知道也是正常。”

“这是一条建后划为我专用的私路,我每月有许多信件寄去太南,这样一条路能方便很多。您看,速度是不是很快?两三日左右便能到太南了。”

想到那些穿山隧道,梁风有些惊到了,“这条路划为私用,百官不会弹劾您吗?”

“当然会。”金延守笑笑,“但即便充公,即便我做事做到十全十美,也一样会有人弹劾我,而且未必会比现在少。”

梁风不解,“为什么?”

金延守餐后漱口,拿帕子擦嘴,却问了另一问:“王爷觉得,为官之道,关键在于何?”

梁风一想,没思绪,摇摇头,“不知道。”

金延守捋须一笑,“关键在于中庸。适当松些把柄给旁人握着,大家都能安心。知道我做着坏事,御史那些人也就能少些盯着我,不用时刻关心我何时下台。”就着丫鬟端来的水盆洗手,语气淡然,“极好或极坏,清官或贪官,路都走不长的。”

梁风不知道中庸还能这么理解,有点懂又很不懂。他也被很多人盯着了,可他不敢做坏事。

金丞相解释道:“元和五年出现一场大旱灾,中原各地流民无数,朝廷上下想不出合适的应对之法。我位及丞相后,便请旨调出了部分银子,分派那些流民去凿山。凿山后再修路通山而过,前后共建了五年吧,中原地区这样的路有好几条,只是仅这一条为我私用。”

梁风

“原来是这样。”提及流民,随即想到去年和崔固从怀县回来时遇见的事情,问道:“每年都会有很多流民吗?”

这次金丞相想了很久,才说:“不一定。大周近两百年前的全盛时期,流民是非常少的,只是大周不复从前了,流民才多起来。”

“为什么?”梁风问:“我在史书上读到过,前朝也是由盛而衰,衰于流民叛变。我朝的开国武帝就是曾发起叛变的流民首。为什么会衰?一直保持全盛时期不行吗?”

这个问题,他还问过郑熹丘,郑夫子告诉他,因为前朝皇帝昏庸无能。

金延守一笑,“因为物极必反,因为世上所有的事情都会有个开头和结尾。”

梁风没听懂,说:“去年我和崔将军从怀县回来时,遇到了在府衙门口闹事的一大群人,他们为什么会想闹事?”

金延守不知想了什么,看着梁风的双眼,眼里有些鼓励温和的笑容,轻声答:“因为他们日子过得不好。”

梁风想起了那十几个孩子,个个瘦骨嶙峋。

金延守问:“王爷,您觉得您日子过得好吗?”

梁风想了想,垂下头,丧气道:“不好。”

“可您不会想着犯上。”

梁风一愣,点头。

“这是因为您离得近,而他们离得太远。离得远了,便不再觉得高位之上的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且,相比起您在身边能看见的每一个人,那些流民的日子可比我们过得差太多了。”

“会有多差?吃不饱饭?”

“何止是吃不饱饭。大周如今赋税,十税一,听起来不多,但是层层克扣下来,佃农实际交出的税要占去一半,再加上其他的杂役赋税,只需随意一场天灾,就能压垮大部分农民。”

金延守道:“王爷,很多事情,只从书上学是学不到的,您得亲自去看看。”

“可是我看不到,我哪儿都去不了。”

“现在哪儿都去不了,但是往后会有机会的。”

“那淮南王离陛下也离得远吗?”

话出口他便一惊,意识到自己逾距了,梁风迅速低头,“对不起,我说错话了。”

金延守笑笑,无所谓道:“是人不远,心远。”

梁风忽然意识到所谓远近的区别,就像是之前在朝殿门口金丞相不会把话说得清楚明白,而此刻远离了京城,他说出逾距的话,金丞相却会无所谓。

那二哥愿意有人在背地里偷偷骂他吗?

梁风回到自己的车轿里,跟李晟说了金丞相告诉他的这些事情,他问:“金大人会为自己谋取私利,二哥也是想为自己谋取私心吗?”

老李跟他说:“王爷,在有机会和能力的时候,每一个人都会愿意为自己谋取私心的,何况是淮南王这样的高位。”

梁风想了一想也是,换作是他,如果有机会的话,他说不定也会为自己和身边的人谋取私心的,那样他至少能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只是他没有这样的机会。

行了两日半,抵达太南。尚未入城,太南郡守柳大人带着一行仆从已热烈恭候在城门外,夹道欢迎。梁风被簇拥着住进柳郡守早准备好的府邸,身边又多了许多没见过的下人。

金延守在太南有座别邸,因府后连着一座巨大的马场,所以位置在城北边缘,再往北就出城了,叫做潇别府,住着他的夫人和女儿。同在太南的顾氏主家则位于城东南的方位。

梁风感觉这就像是已经嫁给自己的姑娘却一直住在娘家,每想见她一次还得行上两日半的路程。

不过这是人家的家务事,他管不着。

洗去风尘,踏实睡了一觉,隔日醒来柳郡守遣人来报说金大人在潇别府设了酒宴做东,请他前去。梁风自然答应。

从马车里往外看,太南确实山清水秀,城内行人的姿态、话语和风景布局透出,别有一股与京城不同的悠闲。就连城内河的水声都不似京城那般响亮激切。沿街书肆也多,最大的一条街他就见到了三四所,士子们都穿着青衫白衣,斯斯文文。

来之前他打听过,或许是因为漕运枢纽的地位,使太南郡重商不重武。即便顾家以箭术闻名朝廷,但在本地,包括长泽沿河一带所有郡县,顾氏声望更大的都是商名,包括顾氏主家,都没有配备练武场一类。

太南郡常驻兵好像不到五千,还是因为跟京城离得近,朝廷调过来的。没有合适的位置,金延守只能将潇别府后的马场分派给梁风作为他学箭的场所。

这次设宴,除了接风洗尘,还是为了带他熟悉熟悉以后学箭的环境。

在潇别府门前下车,立刻有金延守身边的小厮迎前,带他进府就宴。与宴人数不多,都是顾家与顾南蕴和金延守亲近之人。

金延守寒门出生,老家在北方一个小县城,他在朝做大后曾想过把家乡的亲属接到京城享福,然而年纪大的人都指望着落叶归根,身子骨不好也经不起一路上京的舟车劳顿。前几年金延守父母相继去世,丞相大人就几乎只在京城与太南之间两头跑了。

金丞相也不纳妾,虽然身处高位,家里人却是不多。梁风想起在越国参加的几场宫宴,那人数简直称得上人山人海。二哥私下里还偷偷告诉过他,其实很多人都认不得脸。

顾家人许是经商的缘故,不拘礼,跟梁风随意地进酒攀谈。梁风来者不拒,一不小心喝得有点多。

顾氏家主顾俨北和金延守也喝了不少。喝得金延守面色泛红,眼神迷离,梁风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金丞相,不由得有些稀奇。

中央舞姬的衣袖还在纷纷扬扬。

“姑父挺能喝的。”身旁顾俨北的长子顾琼同梁风道:“比我见过的大官都要能喝。”

梁风打了个闷嗝,赞同道:“金丞相确实很能喝。”

顾琼忽然说:“王爷,圣旨前几日才下来,这场宴办得有些匆忙,不周到之处还请多担待。”

梁风摇头,“挺好的,很热闹。”他都没想到会有场宴迎接他。

“圣旨里说,您这次南下学箭,父亲是您的师父。父亲让我做您的副教,陪您练的。”

梁风立刻端正道:“请多多指教。”

顾琼红扑扑的脸上满不在意,“哪称得上指教,射几根箭而已。走吧,我带你去看看射箭场。”

顾琼招呼都不打,直接拉着梁风离宴。庭下微风起而扑面,吹散了酒意。

梁风有些没反应过来,嗅到一股浓烈的花香。眨着眼四下里看,潇别府内种了许多的花,随处可见,且不遵循种类、花期和颜色,植得相当随意,乱七八糟搭配在一起,看得眼花缭乱,意外的是每一株都开得极好。

“姑母喜欢种花,开得还行吧?”顾琼道:“就是太随意了些。”

梁风“唔”了一声,点点头。

快走到马场时,顾琼突然停步,“啊,我忘了,好像小絮絮还没走,她现在应该在马场里......”

梁风一愣,酒意迟滞了脑子的反应。顾琼又道:“算了,她不计较这些,把她赶走就行了。”

说罢,就拉着梁风进入马场。

一踏进去,阳光变得刺眼起来,梁风下意识眯眼,接着就听见一阵轻俏的女子笑声。

他往那处一看,一位十岁出头的小姑娘坐在不远处亭下,正扭头朝他们这处看来。

紫藤花开得正盛,鸟惊庭树,惊得他酒醒了大半。

顾琼朝金絮高声喊:“小絮絮,姑母怎么还没带你到顾府去?”

金絮收拾手边的书本,递给丫鬟,走过来仔细看了看梁风,行了一礼,“小女见过应和王。”

梁风道:“免礼。”

顾琼朝她甩手,“姑娘家家的,赶紧走赶紧走。”

金絮瞪了他一眼,哼道:“你还赶我?娘亲都没走呢。”

马场用来给梁风习箭,金延守没有其他别邸,因此潇别府的女眷这段时间要搬去顾府暂住。梁风有点不好意思,麻烦她们搬来搬去,但金延守这么安排了,他也就没什么旁的意见。

金絮扭头一看,欢呼起来,“爹爹!”

入口处正是金延守和顾俨北走来,金絮扑抱住金延守,笑得很开怀,“爹爹,你昨天还没给我礼物呢,礼物!”

金延守哈哈笑着,“礼物爹爹当然记着呢,你看。”

金延守递给她一只小盒子,金絮打开一看,是枚簇新的箭头,打磨得极精细。金絮笑起来,“谢谢爹爹!”

梁风瞧着古怪,现在女子喜欢这些东西么。

“走吧,王爷,我带你去射箭场看看。”顾琼跟他道。梁风颔首。

“小絮絮,蕴蕴呢?”金延守问。

“娘亲在骑马呢,还没过来。”金絮略微责怪道:“爹爹,你看你又长胖了,娘亲肯定又要说你。”

金延守嘿嘿一笑。

梁风随同顾琼去往马场西北一角,见远处有人迎面骑着高大的骏马奔驰而来,发尾与鬃毛伴着蹄声上下飞舞,英姿之飒爽令他注目。

离得近了,梁风才发现马上之人竟是个妇人,他微微一愣,脚步不自觉停了。

顾琼附耳同他低声道:“姑母最厉害的是骑术。”

骑术?崔固说过顾南蕴的箭术是十分厉害的,然而顾夫人最擅长的竟是骑术么?

顾南蕴缓速渐近,顾琼唤了一声:“姑母。”

顾南蕴朝他一点头,再下马,走至梁风面前,一身短打行了个妇人礼,“见过应和王。”

梁风道:“免礼。”

女眷没有参宴,梁风这是第一次见到当今丞相夫人顾南蕴。

顾南蕴四十来岁,嘴角旁有两道竖纹,但皱纹里没有阴影,眉毛不像他在越国见过的女子那般细,眼睛明亮熠熠,光看双眼,还以为是年轻人的情态。发髻也不囊肿,不配钗环,梁风还是第一次见到素的妇人髻。

顾南蕴大方一笑,“前边宴会还未结束,我以为金大人不会这么早带您来马场,还望王爷恕罪。”

“无妨的。”梁风在越国有时也会见到二哥的两个女儿。

自己家里肯定不会那么拘束的。

顾南蕴便告辞了,“王爷,太南是个好地方,祝您玩得开心。”

梁风闻言愣了,他是来玩的么?

顾南蕴走到金延守面前,叉腰怒道:“金大人?你上次还跟我说你不会再长胖的?!”

金延守因醉酒而泛红的双脸腆着笑,抱住自己夫人,嘴里连连抱歉。

梁风挪开眼,非礼不视。顾琼继续带他往前走。

走出没几步,梁风又忍不住回头看那一家三口,金丞相在夫人甚焰的气势下点头哈腰,连赔不是,而他们的女儿夹在他们中间抱着礼盒欢天喜地。他突然想到从前见二哥抱着与丕时的样子,不由得多看了一眼,才不再看了。

我是不想写顾南蕴是金延守的第二任妻子的,可是那样会有年龄bug

金延守现在差不多五十四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1章 《红叶书》(十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