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下课,温华熙照旧坐车前往韩畅家。
与前面四天独自前往不同,因着今天燕堇要去机场,需要张蔚岚开车相送,就陪温华熙一起前往韩畅家,再由张蔚岚送去机场。
“今天中午去复查怎么没有提前和我说。”燕堇和温华熙一同坐在后座,她心情有些复杂。
不说她俩同住一个屋檐下,还是上的是同一个学校,可她们上次见面居然是在周一民生新闻社的会议上,而后温华熙每天一大早出门,放学后就去韩畅家里,深夜才回去。
两个人就此,一次都没碰上。
如果不是温华熙确实有事,自己也在忙碌,她都怀疑这位同志在躲自己了。
温华熙浅笑,“你不是微信告诉我今天中午有会议吗?就是复查腹部,确定这个月还不能拄拐做复健,并不是什么大的检查。”
“这么着急?”
“嗯,帮韩畅核对材料以外,想帮她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坐着轮椅除了操作电脑,什么也干不了。”温华熙握了握轮椅把手,“她的身体越来越差了。”
燕堇不好说什么,她甚至不确定温华熙和韩畅这短暂的相处有多少意义。
她看着温华熙,“你最近帮她做校对工作,有什么感受吗?”
温华熙眼眸黯淡,“她很不容易,也很了不起。”
“在书还没出版前,没有办法和我说书里细节?”
“嗯。”
燕堇不稀奇这个答案,她轻松转移话题,闲聊最近降温。温华熙伤口恢复得不错,着装从连衣裙已经换成上衣下裙,行动更加方便。
送达后,燕堇没有进去打招呼。
只是韩畅的家和燕堇想象的不同,这是一座独立民房,建筑风格是非常符合海东省的二十一世纪初的老楼风,白色马赛克小瓷砖贴满墙面,看着旧旧的。
房子不大,两层半,带一个小庭院,里头具体如何她没有了解。
掐着时间,燕堇简单嘱咐温华熙有什么情况和她说,就匆匆离开。
温华熙见车辆驶远,才拿出钥匙进庭院。
这栋老楼是两层半的制式,顶部半层闲置许久。
不过哪怕是二楼,温华熙和韩畅谁也上不去,两个轮椅户的所有活动范围都在一楼。
一楼是两居室,一间书房,另外一间应该是韩畅的卧室。
过门石铺设了铝制轮椅坡,温华熙径直进入客厅,房子虽旧,但干净清爽。
客厅中央摆放的沙发是红木沙发,一如主人风格,悬挂的电视还是液晶屏,许久不开也不知道是好还是坏。
温华熙注意到,餐桌上摆放了几杯热茶,看来有客人来访。
她移动轮椅到书房门口,轻轻敲门。
没一会儿,门开了,是一位陌生的女士。
对方一脸疑惑地看温华熙,又转过头看韩畅。
“华熙,你进来吧。”韩畅扬声说完,和其他人解释,“这是最近帮我校对新书的学生,温华熙。”
开门的女士让开身子,回到原来座位,温华熙发现里头还有一位年长女性,瞧着四五十岁模样,身穿灰色制服,胸前还别了个徽章。
对方用眼神示意算是打招呼,她也颔首回应。
韩畅轻咳,正经介绍道,“这位是省纪检委领导陈在思,市纪检委委员的袁清。”
温华熙眼眸微睁,有些惊讶纪检部门的领导会来拜访韩畅。
她懂事地打招呼,“领导们好。”
陈在思礼貌笑笑,整个人显得很亲和,“小同学,你忙你的,不用在意我们。”
袁清颔首,“是的,我们也聊得差不多了。”
温华熙乖巧点头,不多作无谓的社交。移动轮椅到自己的小桌旁,打开电脑,专心开始校对工作。
只是她还没工作一会儿,就听到自己的名字,没刻意偷听也听了个七七八八。
“华熙这孩子腿上、腹部,就是因为新闻调查造成的。”
袁清忍不住瞥了几眼温华熙,“看来您也是后继有人了,能有后辈继承……”
韩畅深深叹气打断对方客套,摆摆手,“不重要。总之,你们按你们规矩办事就好,原则是不变的。”
言毕,三人似有几个呼吸的安静,又好像全是眼神无声的交汇。
温华熙没抬头去看,直至她的键盘敲击声响起,一点点拉回氛围。
“好,希望剩下的日子你能不留遗憾。”陈在思拍了拍韩畅肩膀,“认识你,我不亏。”
韩畅拍开她的手,“那可不,我也算是帮了你们纪检委干了多少好活。”
“就这样吧,精力有限,不招呼你们了。”韩畅摸出口袋里的药,没就水,直接硬吞进去。
一旁的温华熙知道,那是止疼药。
那天韩畅在她们学校吃的药,也是这个。
而后,陈在思、袁清又说了几句关心的话,就告辞离去。
韩畅摇着轮椅相送,虽然心疼她似乎不太舒服,但没人阻止她。大家都有默契,这恐怕就是最后一面了。
韩畅在门口看着她们远去的背影,有些恍惚。陈在思也生出白发了,看来时间不等人啊。
她回到书房,“华熙,你把这几天校对好的,读给我听吧。”
温华熙点头,特地将资料打印出来。
这本关于韩畅的调查事件回顾,书名暂定为《隐蔽的真相:二十年调查记者之路》。
内容从韩畅实习跟进民警击破拐卖妇女案件开始,揭露火车站、人才市场拐卖女性的招数,从入职海东省电视台的二十年历程写起,这本用一个个事件串联的书籍,是写满韩畅如何完成一系列暗访,如何对事件披露和总结。
二十年,最终化成一册书,铺满理想之路的印记。
最让温华熙读得眼睛泛红的是,原来一开始的不署名不是韩畅自愿的。
因为一句实习记者,一个女记者,就被抹掉姓名。
事件是震撼全国,揭露真相的记者籍籍无名。
接着第二个、第三个,仍然没有姓名。
最后,韩畅不再斗争难以逾越的困难,放弃所谓的署名权,全身心放在每个事件中。
她是个探究民权、民生公平的战士,枕戈待旦,不畏危险和寂寞,成为一个“调查记者”的代名词。
始作俑者是谁?是带韩畅的前辈老师,是平步青云到台长级别退休的人物。
这本书真的能发布吗?温华熙竟然生出这个疑问,暑假时对韩畅的表彰大会是现任台长安排的,却没有大肆报道,是为了顾虑前人的名声吗?
温华熙暗自下定决心,尽力让人知晓韩畅,不忍也不能这个传奇沉寂得无人知晓。
她已经确定,这次韩畅帮助民生新闻社争取那么多权益,就是韩畅对过往经历的补偿。只是,这个补偿受益人是未来的年轻人,不是那位青年韩畅。
“还行,一些措辞帮我修正了,听着顺畅多了。”韩畅歪着身子,整个人很疲惫,像是攒着一口气,硬撑着。
她在撑着什么?撑着这本书完全定稿吗?
“我手不听话,打字可难了,不然也用不了那么久才写完。”韩畅自言自语似的。
温华熙停住读稿,声音带着一丝颤抖,缓了口气,平稳情绪才道,“后面的还没校对完。”
“这个效率不行啊。”韩畅摇摇头,“对了,我让你带的报纸带了吗?”
温华熙从轮椅里掏出,关于“罗熙”的全部稿件,“都在这了。”
“你读给我听吧。”韩畅笑,“我现在连小说也看不了,都是用听的。”
韩畅有一项特殊爱好,就是听小说,尤为喜欢听大女主拯救苍生的故事。温华熙这两天和韩畅一起用餐的时候就被迫听了好几本,非常痛快的爽文。
如果人生都能这么容易就好了。
“不错不错,会想到用这种方式让自己多几个发声的路子,这几篇写的好,《江平日报》捡到宝了。”韩畅频频夸赞,把温华熙说得面红耳赤。
她转过脑袋,就见温华熙脸涨得红红的,加上眼睛还泛红,实在是可爱。
韩畅有些遗憾,认识这样的少年人太晚了。
她琢磨会儿,开口道,“以身试险是要分情况的,要看你调查的这个选题,可能涉及的犯罪情况和牟利情况。如果利益够大,就像贩毒这种,杀人放火,无恶不作。所谓‘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这种哪怕是在调查阶段都非常危险,是非常需要和警方合作的。”
温华熙听得认真,很多人劝她不要莽撞,不要冒险,可没有人真的教她怎么办。
现在,终于有门路了!
韩畅将合作警方调查的方式方法进行讲述,结合她书里的真实事例,实在精彩。
目前温华熙可以仰仗的李贞就是很好的合作对象,至于那位市公安局大人物,倒是用不上的。
韩畅拿起桌上略微冷掉的茶,润了润嗓子。
看着温华熙边听边记,认真得不行。赶紧继续讲下去,“对于被报复,对方是毫无底线的,把对方送进局子的,不要认为是新闻调查的结束,对方出狱的那一天,仍然有被报复的可能。”
出狱了还要报复,说明对方的劳动改造就根本不成功。
“有防范的方式吗?”
可惜,韩畅摇头,“没有办法预防的,对方的恶意一旦滋生,你在明对方在暗,你要生活,要往前走,就不可能躲在家里。只能在一个时间范围内,对自己的的衣食住行要谨慎……”
和韩畅聊了许久,直至她身体扛不住,就去休息了。
韩畅放弃人生最后的三个月在医院度过,坚持回到家里,就是为了这本著作的完成。温华熙细心地重新校对,里面每个字都是韩畅的心血,让她体悟着那一个个新闻真相背后的故事。
许久,直至温华熙感到脖子酸胀,才动动身子,顺便翻查手机信息。
恰好是阿蘅的留言:华熙,我们准备周日晚上去浦华村开始调查,你的时间可以吧?
周日就开始调查,和她的安排并不冲突。
温华熙没有第一时间回复,反而点开燕堇的头像:燕堇好,我想拿你送的微型摄像头借给阿蘅她们调查,请问可以吗?
没想到燕堇秒回她:送给你的东西就是你的了~你有它全部的处置权。
温华熙回复“好的”,接着又说明了自己的行程,包括跟进调查,以及校对韩畅新书的工作。
她看着她们近期的信息,燕堇那么聪明,肯定已经发现自己在特地躲她了吧?
不和她碰面,彼此就不必陷入奇怪的情绪里。
窗外因风轻摇晃的枝丫,就让那场极端情况下所产生的悸动归于平静吧。
“过来吃饭吧,三乔今天点的外卖,送过来了你也没出来拿,对着手机发什么呆?”韩畅推开书房门,打趣温华熙,“在想燕堇啊?”
温华熙有些惊讶,先回复图尔阿蘅“好的”,才移动轮椅出来。
她警惕地问,“您怎么会这么说?”
韩畅一脸八卦,“你们两个总是‘你看我,我看你’的,不是吗?”
“您的小说类型换了吗?”温华熙实在应付不了前辈这种语气的调侃,她主动拆开饭盒和筷子,给前辈布好餐具,“我之前和您说过,我想和您一样,这辈子就奉献给新闻事业了。”
“哦,你也想做‘无cp大女主’?”韩畅眼神闪烁,一副别有深意的模样,“你以后别后悔就成。”
“您后悔了?”
“倒也没有,我就是天选之无cp大女主,修无情道济苍生。”
“……”
有的时候,温华熙会觉得韩畅过于活泼了。
随即,韩畅的平板就响起修仙文的语音包。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2章 无cp大女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