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文德皇后传 > 第12章 遗愿

文德皇后传 第12章 遗愿

作者:聊增一枝春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6 00:30:59 来源:文学城

如今已经五月,春华是没有了的。

窦夫人还是没有挺过去,走在了五月底。

临死前,她紧紧握着儿子的手,字字带血:“杨氏狗贼,篡外孙之国,夺我舅父江山!”

“得国不正,必遭天谴!”

李世民已经要哭晕了,握着母亲的手:“娘,娘!”

窦夫人看着儿子,用手温柔的擦去他的眼泪:“你父亲,我是指望不上了。”

“我的儿子,你要记着你娘的恨,若有一日,若有一日!”

她一口气喘不上来,蓦的瞪大眼睛,松了手。

最后的遗言,她没能说出口。

李渊赶到的时候,次子正伏于妻子身上,哭的不成人形。

他走过去,给妻子阖上双眼。

六月,杨玄感起义誓师:“主上无道,不以百姓为念,天下骚扰,死辽东者以万计,今与君等起兵以救兆民之弊,何如?”

彼时,隋将来护儿率领水军,将从东莱入海,前往平壤城,部队还未出发。杨玄感无法号令众人,于是派家奴装作使者,从东方来,谎称来护儿因失军期而造反。

杨玄感以此为借口进军黎阳县,关闭城门,大搜男夫。又送文书到周围的州郡,以讨伐来护儿为名,让他们发兵,到粮仓所在地相会。

这就不得不提先帝修的好粮仓了。

先帝杨坚是个好皇帝,励精图治,事必躬亲,但也是个爱屯粮的主,在全国建了六个大粮仓,无数个小粮仓,令百姓捐纳粮食,填充粮仓。

这本是件好事,丰年屯粮,荒年放粮,利国利民,何乐不为?

只是到了关中受灾之时,皇帝却迟迟不肯下令开仓放粮,大约是舍不得这些好粮仓的。

后世有言:“隋文帝之俭,非俭也,吝也。”此实不假。

此时此刻,这些粮仓们倒是成了义军们的粮库,若是先帝地下有知,只怕要在气死一次。

贵族子弟李密与杨玄感交好,闻听好友造反,他自然要来帮帮场子,遂自长安应召至军,为杨玄感谋主。

他为杨玄感献上三策:北据幽州,断天子杨广后路,为上策;西入长安,控制潼关,为中策;就近攻洛阳,胜负难测,为下策。

很不幸,杨玄感不是个善断的君主,他以下策为上计 ,将引兵从汲郡渡河,围攻东都洛阳。

却有麾下官员唐祎先行一步,率先跑到东都报告杨玄感谋反之事。

东都主事之人是越王杨侗与民部尚书樊子盖,二人当即调兵防御,与修武县百姓一起守住临清关,杨玄感无法过河,于是在汲郡南渡黄河,从乱者如市。

几天后,杨玄感的大军还是到达了洛阳城外,此时他的军队已经有了十几万人,樊子盖命令河南赞治裴弘策抵抗,裴弘策战败。鏶、洛的父老乡亲们竞相送牛送酒,慰劳杨玄感。

杨玄感颇为感动,对父老乡亲道:“我身为上柱国,家累巨万金,至于富贵,无所求也。今者不顾破家灭族者,但为天下解倒悬之急,救黎元之命耳。”百姓十分感动,诣辕门请自效者,日有数千。

杨玄感骁勇力大,每次作战,亲自挥舞长矛,身先士卒,呼叫叱咤,众敌莫不震骇。时人比作项羽。善于安抚、带领部队,士兵乐意为他拚死效力,战无不胜。

一时间,洛阳危矣。

与此同时,辽东城的情况也不怎么样,好在得到了山西运来的粮草,又有了一战之力,皇帝下令造布囊百余万个,里面盛满土,想要堆成一条宽30步、高与城齐的鱼梁大道,使将士沿此道登城;又造八轮楼车,高出城墙,俯射城内。

不消说,又是一顿折腾,好在一切就绪,就在杨广准备攻城之时,杨玄感造反,已至洛阳的消息传来,他顿时惊惧,东都洛阳可是他废了好大力气修的,辽东城岂能相比,于是密召诸将,密令撤军。

隋军留下的军资、器械、攻具积如丘山,营垒、帐幕、案堵不动,皆弃之而去。

他好像有那个大病一样。

一时间隋军众心汹惧,混乱的失去了部署划分,诸道分散。高句丽守军甚至疑其有诈,不敢出击,第二天才外出,向四面远方侦查,仍然怀疑隋军假冒撤军。

两天后,高句丽出动数千士兵追击,因为隋军太多,所以不敢太靠近,经常距离**十里,快到辽水的时候,知道御营都渡过了,才敢攻打后军。隋朝后军仍然有数万人,高句丽跟随抄击,最后的羸弱数千人被高句丽杀掠。

杨广认为攘外必先安内,匆忙撤军之后,诏令武贲郎将陈棱在黎阳进攻元务本,武卫将军屈突通驻扎在河阳,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发兵继进,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又来增援。诸将莫不从命。

这里可以看出,此时杨广的诏令此时还是很有用的。

杨玄感贸然起兵,看似所向披靡,其实举步维艰。

杨玄感请计于前民部尚书李子雄,李子雄说:“屈突通晓习军事,如一渡过黄河,那么就胜败难定了。不如分兵拒守黄河。屈突通过不了黄河,那么,樊子盖、卫玄就失去了援兵。”

杨玄感认为可行,将分兵赴黄河拒防屈突通。

樊子盖岂能令其如愿,几次进攻他的军营,杨玄感不能前进。屈突通更是渡过黄河,在破陵驻军。杨玄感分为两支人马,西面抵抗卫玄,东面抵抗屈突通。樊子盖又出兵,屡次大战,杨玄感军以一敌三,频频败北。

于是他只能放弃洛阳,西去关中,宇文述等部队跟在后面追击。到了弘农宫,父老们拦着杨玄感说:“弘农宫兵力空虚,又有很多粮食,容易打下来。这样,进可绝敌人的粮食,退可占取宜阳的地盘。”

杨玄感同意,留下攻弘农宫,打了三天,打不下来,后面的追兵却已经追了上来。杨玄感往西到了阌乡,上盘豆,布阵连绵五十里,与官军且战且走,一天几次战败。

又在董杜原摆下战阵,诸军进攻,杨玄感大败,独与十几个骑兵在林间逃跑,将奔上洛。

俄顷追兵至,玄感叱之,皆惧而返走。至葭芦戍,玄感窘迫,独与弟积善步行。自知不免,谓积善曰:“事败矣。我不能受人戮辱,汝可杀我。”积善抽刀斫杀之,因自刺,不死,为追兵所执,与玄感首俱送行在所,磔其尸于东都市三日,复脔而焚之。

一代枭雄杨玄感,有匹夫之勇而无万乘之谋,起义不过月余,便兵败死去,实在令人可惜。

在此之前,农民起义已经如过江之鲫,但杨玄感是第一个公开起义反抗隋朝统治的世家贵族,意义又不一样。

最气愤的便是天子杨广,早知道杨玄感的叛乱如此容易平定,他何必火急火燎放弃征辽,如今好了,辽东城又被高句丽守下来了,他的二次东征再次以失败告终!

气急败坏之下,皇帝命大理卿郑善果、御史大夫裴蕴、刑部侍郎骨仪与留守樊子盖追查杨玄感的党羽。甚至道“玄感一呼而从者十万,益知天下人不欲多,多即相聚为盗耳。不尽加诛,无以惩后。”

樊子盖、裴蕴接到旨意,严刑峻法处之,杀了三万多人,都籍没其家,被冤杀者占了三分之二,流放了六千余人。

不仅如此,杨玄感围东都时,曾开仓赈济百姓。凡是接受过赈济粮食的百姓,也都被皇帝下令坑杀于都城之南。

百姓何辜?一饭而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