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温存债 > 第14章 道观

温存债 第14章 道观

作者:暮阿洋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5-19 19:42:40 来源:文学城

北方的冬总是来得很早。

父亲带着骆凤池上京复命后,王府变得冷清不少,不久,陵州城下了场小雪。

骆云昭坐在暖间的火炕上看了整场飘雪。

仲秋节的坠湖落了病根,总是时不时咳上几声,身子大不如前。

父亲常年在外东奔西走,她好似都已习惯,唯独担心的是从未出过雍北的骆凤池。

凤池走那天,骆云昭送了他件貂裘大氅,往后便是冬日,在京城也派得上用场,只想他保重身体。

前两日去见了姜蒲先生,一如从前温文儒雅。

寒冬来临,每年这个时候都在着手民生问题,若不开粮发炭,只怕冻死不少雍北的百姓。

雍北王府在碧台观设有学堂,让穷苦家的孩子识字知书。

骆云昭总会在九月初时去道观祈福督学,再过些时日她就不好再出行了。

夏沛儿劝她今年日子寒得早,还是安心在府中养身。

骆云昭看了眼身旁的骆也,便以一句总是要去祈福的搪塞她。

她跟骆也的事,骆云昭没隐瞒夏沛儿。

倒是夏沛儿格外兴奋,围着骆也转了几圈,说道:“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快让我把把脉。”

于是便缠了骆也几天。

不过小雪后,夏沛儿有些心不在焉。

上次落英湖上她被短针刺中,一直心中有疑。

那根针骆云昭看过,针上无毒,但针芯有孔,除了让夏沛儿那晚昏睡一整夜,其他并无异样。

趁着天气放晴,王府备了马车。

碧台观在陵州南城山,离得不远,陵州就这么一个道观,内又设有学堂,所以一直以来香火旺盛。

到了碧台观,骆云昭先去的学堂。

雍北土地贫瘠,百姓疾苦,大字不识的人比比皆是,远不如京城显荣富贵。

骆云昭生长在雍北,见过太多饿死,冻死的百姓,有时边境戎狄人常来掠夺,直到前几年将戎狄人赶到陇峪关,情况才有所好转。

或许是自幼病痛折磨,骆云昭也看不得苦难,才让人设了这设学堂,还有城南的粮仓,皆是以雍北王府的名义。

就当是为自己积善,大多的事情她都不能亲力亲为,都是交由底下的人做,若是身体好些便来看看。

骆云昭站在学堂窗边,隔着窗栏看去。

学生大多为小儿,粗布破衫,甚至有些还是光着脚丫,冻红的手拿着竹简,跟着台上先生念书。

骆云昭敛了敛眸,便缓缓走开。

她将张管家叫到身旁,“给他们置办套棉装,若是不够从我的银钱里取。”

张管家回了声:“是。”

今年土地的收成不太好,近来开粮仓,王府的银钱已划去一大笔。

骆云昭朝向碧台观的三清殿走去,长发垂在腰际,气质淡雅。

骆也跟在身后看着她,白斗篷上落了枯叶。

多年来雍北王府都布施行善,深得民心,

他虽不理解她看向孩童学子时眼中的怜悯,或许是淡薄情义,但如果这能为阿姐积福,那么做这些事值得。

走上前,骆也将一袋钱交给张管家,言简意赅道:“用我的。”

言罢,他走到骆云昭身旁,捻去那片枯叶。

骆云昭侧过首,不解骆也突然靠近,但见他手中的枯叶也明了。

走到三清殿,神圣肃穆。

观中的张群英道人在布香,却在里面看见一个熟悉的身影,身穿紫裘大氅,是洵王之子赵澹言。

骆云昭些许讶然,赵澹言正为香鼎内插入香火,转身间时瞧见她。

骆云昭徐步走入殿中,赵澹言见她便行了礼:“甚巧,遇见清和郡主。”

骆云昭回了个淡笑:“洵世子还在雍北啊。”

父王已上京复命,他倒还在雍北。

赵澹言道:“雍北景色独特,山川戈壁还未赏尽,赵某不急着回去。”

骆云昭道:“说得也是,雍北的风景各有不同,与益州的陡峭险峻相差甚远,若洵世子有兴致,往西的凉州走走,大漠的风光想必会喜欢。”

她还算客套,对这位洵世子的印象不算好也不算差。

赵澹言道:“有机会一定去。”

骆云昭向他身后的香台行了一步,赵澹言察觉她的意图,“郡主是要上香?”

骆云昭顺着话点头,赵澹言便转身去了三根香,说道:“早听闻陵州的碧台观灵验,便来祈福,不曾想巧遇郡主,看来我的心愿灵验了。”

赵澹言说话间,将三根香递给骆云昭,有意试探,去触碰她的手。

一把剑的剑柄却在这时抵在他的手腕下方。

赵澹言侧过目,不知何时身旁已站着骆也,正是他的佩剑,剑柄稳稳的,带着不客气。

骆也身形比他高上些许,气势不同常人,此刻沉着眸,可不似骆云昭那般和气易亲近。

男女之别,不该碰的别碰。

赵澹言瞥了眼手腕下的剑柄,便收回了手,讪讪道:“是我鲁莽。”

他只好把三根香交给丫鬟,心有不甘。

雍北王这个义子,每次见他,眼神都甚不友善,颇为防范。

骆也有些反应过渡,骆云昭看了这小子一眼,把他的剑柄按回去,也给了赵澹言个台阶。

“多谢洵世子。”

骆云昭接过榴月点的香,她拜了拜神明,随后从袖中取出几枚铜钱放入铜鼎中。

碧台观的张道长一直站在一旁,见骆云昭看向他,行了个礼。

“天寒至此,郡主多多保重。”

这张道长和骆云昭有几分交道,早年为了她的这病,雍北王修缮道观,来往多次祈福行善。

但张道长算尽天下事,独独不算骆云昭的命。

只给她一句话:得失从缘,心无增减,取舍皆由她自己。

“道长有心了。”

她的确不太相信玄虚之事,但既然来了碧台观,倒有件事想问问。

骆云昭看了眼身边人,便让丫鬟皆退下,请张道长去观内走走。

碧台观清静怡人,时不时有学子朗读声,竟也不觉得吵闹。

骆云昭问的不是别他,正是前段日子关于梦的事,自己是不是真的能梦见即将发生的事情。

听她说完后,张道长只是问:“梦见之事一一在现实皆发生?”

骆云昭轻轻頜首。

张道长托着衣袖徐步而行,像是有所意料,神色平淡地给了个问话:“郡主可想知道,为何尽管骆王爷给道观做了这么多善事,我都不愿为你卜算命数吗。”

骆云昭忖度片刻,道:“若道长可以说,小女子洗耳恭听。”

“并非是贫道不愿。”

道长缓停步伐,“而是做不到,您的命数是两世重叠的,是无法看清的,若是强取机缘,贫道会受到惩治。”

骆云昭不禁锁眉,两世重叠?

张道长躬身言道:“得失从缘,以郡主此生的福缘想必会逢凶化吉的。”

逢凶化吉。

便是她必有一劫了?

骆云昭思索间,渐渐释怀。

她的劫难还少吗,世事难两全,与其困扰,不如看开。

“多谢道长指点。”

……

三清殿外,骆也身靠着观中的大银杏树,时不时看一眼骆云昭跟道长离去的方向。

他本想跟着,但阿姐的眼神不让他跟,便只好在树下等。

道观左侧是一座小庙,上面写着灵官殿。

夏沛儿正在庙前,从刚才见到洵王之子时,她没怎么说话,但有些魂不守舍的。

不免拍了拍额头,却在转身时撞到赵澹言,也打翻了庙前烛台。

夏沛儿瞧了瞧来人,连忙道几声不好意思,蹲身去捡散落的烛台,嘴里念着罪过罪过。

赵澹言站在她身前不动,并没有回话。

烛台滚到了他鞋旁,夏沛儿轻轻蹙眉,想叫他让一让。

赵澹言便俯下了身,夏沛儿未反应过来,他已伸手撩起她耳后的长发,只见一点绛红在她颈后。

赵澹言不禁促狭了眼眸。

怎么在她身上?

夏沛儿推开赵澹言,连忙捂着颈侧,脸红起来:“你做什么!”

言罢,就挥手想要打他一巴掌。

怎知被赵澹言一把抓住手腕,细长打量着夏沛儿,意味深长地道:“偏偏是你。”

“我那针在你这?”

夏沛儿蹙眉不解,想起刺入自己颈后的短针,恍然大悟,连忙道:“原来使针的是你!”

“卑鄙小人!”

夏沛儿抬起脚,狠狠踩他一脚:“你打什么主意,什么目的。”

这一脚还蛮狠的。

赵澹言倒吸口气,默默咬紧牙,愣是吃痛一声。

“粗鲁!”

一把将她甩开,赵澹言打量着夏沛儿几眼,一言不发便转身离去。

清和郡主对他无意,蛊虫竟在这丫头身上。

看来是不成了……

***

骆云昭回到三清院时,那赵澹言已经离开道观,观里的香客也少了些。

在银杏树下等候的骆也便迎到她身边,银杏树在北方是很罕见的。

当年为了给病重的骆云昭祈福,雍北王专门派人从邳州移植过来的,成了碧台道观的一道风景。

山上风高,天色不早。

跟张道长辞别后,他们便离开道观了。

回去的马车上,骆云昭的手又开始泛凉,捧的手炉里,梅花炭燃得所剩无几。

她把手炉放下,熟练地抓起身旁骆也的手,轻轻柔柔的捂着。

骆也回过神来,瞧了瞧自己被当作暖炉的手,阿姐的手软,捂着他,像是丝绸似的触感。

近来她总是如此,在旁的贴身丫鬟早已习惯,在外人面前,她才不会有这些动作。

马车轻轻摇晃。

骆云昭阖着眼眸,靠着骆也的肩膀,白皙的脸庞显得有些疲倦和病态。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4章 道观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