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唯识三十颂 > 第4章 第4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唯识三十颂 第4章 第4集《唯识三十颂直解》

作者:妙音0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5-07 14:34:57 来源:文学城

好,一问讯,请坐。请大家打开讲义第6面。

我们今天讲偈颂是讲第八识,在讲第八识之前,先把它的一个主要的功能说出来,所谓的[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身为第八识,它的一个总相就是一个阿赖耶,就是藏,这个心识在我们生命当中就像是一个仓库的功能。当然仓库它有两个功能,第一个在因地上它是保存业力,第二在果地上它释放果报,所谓的异熟跟一切种,这两个名称是这样来的。

当然这样子讲,第八识主要是建立整个因果的相续。解释我们无量劫来所做的业为什么不会消失?为什么会有一些果报的相续?是因为阿赖耶识的相续的存在,所以使令你整个生命的水流,它就永远不能停止。阿赖耶识的观念跟小乘的教法有所不同,小乘的教法它整个生命的缘起是业力,由业创造了杂染的果报,所以有苦集的流转,由业造作清净的戒定慧,所以有涅槃。但小乘的教法之所以不圆满,就是它不建立阿赖耶识,不建立阿赖耶识就很难解释为什么你前生的业力会保存到今生,就是没办法解释的,这是个问题了。

我们讲一个小故事,当然小故事就会有大道理,从故事中去体会道理:

佛灭度以后将近一百多年,那个时候部派佛教有一个大德叫离业尊者,这个尊者当然是一个大罗汉,三明六通八解脱,他不但是阿罗汉、还善说妙法,所以他摄受很多的弟子来跟他修学佛法。离业尊者有一天在寮房打坐的时候,他突然间觉得他的袈裟太久没有染,有点灰白。他忆念佛陀说袈裟要有点坏色才如法,所以就从禅定出来,到深山当中去收集很多的树叶,要用水去煮,煮成这个汁染成坏色的衣,就把袈裟就丢到煮树枝的汤里面去,去染袈裟。

在染的过程当中,不远处有一个农夫丢掉一头牛,农夫的这个牛对他是很重要的,他整个生命的工作靠这个牛,就非常的紧张,就来到离业尊者在煮袈裟的地方。由于过去的业力的显现,农夫就看到离业尊者不是在煮袈裟,在煮牛肉,有牛肉的香味,有牛肉的形状,这个农夫就一口咬定了离业尊者把他的牛偷走了杀死。煮那个牛肉,就告到国王那个地方去了。国王就派军队把离业尊者抓过来,就问他说你是不是偷了他的牛把他的牛杀死?离业尊者完全默然不回答,国王说你不回答就是同意的,就把离业尊者关起来,判刑十二年。

这个时候当然离业尊者他不是一个人住茅蓬,是在一个很大的僧团,他还是僧团里面的住持方丈,突然间消失了弟子们就说,师父今天怎么没有回来吃饭呢,没有托钵。大弟子们当然有些是阿罗汉,有禅定的,他也不要去打听了,然后入定去观察就知道了。入定的时候,因为离业尊者出了事以后,他就入一种三昧,把自己的信息全部消失掉,没有一个人能够入定观察他到那里去了。所以他的弟子们不管入什么三昧都看不到他师父到那里去,这个时候突然间消失掉了。没办法了。

当然阿罗汉他是无生的,他的心跟境界接触的时候,他有一种无生的力量,他不会产生任何杂染的因缘,都不再生起。所以他到监狱去就跟他去寮房用功完全一样,他心跟境接触,不取亦不捨,无喜亦无忧,无生!他不在动念头了。

到十二年的最后一天,离业尊者在定中,就把他过去所设定的这些信息的消息再重新解开。这个时候他弟子们在禅定当中,很多弟子就看到我师父被关起来,关了十二年,而且是被冤枉的。就在离业尊者出狱的那一天,当然他的弟子有初果二果三果四果那些人,有智慧而不会起嗔心,圣人当然知道因缘。但是他弟子也有很多是凡夫,只有得到禅定的,但心还是有漏。这个时候那些有禅定的弟子们就很生气,弟子把他接回来以后,这些有禅定的弟子就找国王报仇,说这个国王处事不明,没有智慧,误判我师父十二年,你要付出代价。

那这些有禅定的弟子们准备用神通变现石头,要把王宫破坏掉,给国王这个惩罚,这个时候离业尊者就现身了。离业尊者就在弟子们要造罪业之前赶快阻止,现出广大的身相,在王宫前面结跏趺坐放大光明,入狮子吼三昧,说:弟子们,且止!且止!不要做这件事情。就把他过去的因缘讲出来。

他说我这件事情是有过去的因果,我过去生还是凡夫的时候,我也曾经做过一个农夫,那么我做农夫的时候,那个时候也是丢掉一条牛,非常生气紧张去找,结果我在找的时候看到有一个辟支佛在修行,我就迁怒这个辟支佛,我就说因为有你我的牛才丢掉了,就用种种的恶口来谩骂辟支佛。辟支佛内心是有无生的真理,他也就没有所谓的动,但问题是农夫他面对是一个三宝的所缘境造罪业,所以他今天有这个果报,那么等到他成就阿罗汉的时候,阿赖耶识的这个业力才释放出来。

就是说今天离业尊者身为一个修行人,他今生完全没有造罪业,他是一个大修行者,哎?这个大修行者为什么还被冤枉呢?是不是这个修行人德行有亏呢?不是这样讲。你看这个人大修行者,他还是生病,生病的很严重,佛法讲造善业成就安乐的果报,这个道理就不能成立了。修行者一生的修学到晚年的时候,病痛一大堆,逆境一大堆。

就是说:我们看生命要把过去生的因缘一起看,因为生命不是只有今生的,我们曾经有无量劫的生命,每一次的生命都释放出很多的业力,而这些业力都被阿赖耶识全部保存起来。这就是为什么身为一个阿罗汉,还有一些痛苦的果报,就是他前生有这个业力,这个业力已经过了,为什么还会释放出来呢?[初阿赖耶识,异熟一切种]。我们的内心深处有一个阿赖耶识,它会把你无量劫来所发生的任何事情,全部的保存下来,而且它还会在适当的因缘把业力释放出去。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今生的因果会这么的复杂,是这个意思。

好,那么我们有这种观念,来看蕅益大师的注解就容易了解:

一、名“阿赖耶识”者,此云藏识。具有能藏、所藏、执藏义。即约当体自相言也。

阿赖耶识是对整个第八识的一个拢总的说明,是一个总说,简单的说阿赖耶识在生命当中是扮演一个藏,摄持因地、摄持果报,藏开展出来有三义,第一个能藏所藏,这个是持种受熏。第二个我爱执藏,从果报来说他是我爱执藏,前面是一个总说,这以下别示,从果相来说:

二、名“异熟识”者,由过去善恶业习的成熟之力,所感无记果报的总主。以此异熟识体,望前善恶业习,业习是因,此识是果也。

这个是讲到第八识的果相,第八识能够把你的业力成熟。假设我们今天造的是善业,第八识就释放出人天安乐的果报;假设是一个罪业释放出来,那就是个刀山油锅的果报,它会如实地释放业力转成果报。

这个地方在《成唯识论》有一段补充说明,我们也稍微提一提。第八识有三种功能,有阿赖耶识、异熟识跟一切种识,但前面的三能变相我们看,看前面的第三面,第三面讲到彼依识所变,此能变唯三,谓异熟思量,及了别境识。在三相当中,天亲菩萨以异熟识来代表第八识,只有异熟识,异熟识表示初能变。那么我们回到讲义,看到第六面,第八识有阿赖耶识跟异熟识跟一切种识,为什么用异熟来代表呢?这个地方天亲菩萨就回答了。

说:因为多异熟性故,多少的多,多异熟性故,也就是说阿赖耶识它的功能到八地的时候就被破坏了,它就不再释放有漏的业力,“不动地前才舍藏,金刚道后异熟空。”诸位过去学《八识规矩颂》的时候有听这个偈颂,就是说第八识的转变,在八地不动地,八地的时候,修我空观就把阿赖耶识功能破坏了。所以八地菩萨的业力,即使是有漏业力,它也不再招感三界的生死了,因为他阿赖耶的那个藏的功能已经被破坏,但是异熟还在,异熟要金刚道后异熟空,成佛以后,他整个异熟识的功能才全部消失掉。

所以异熟的功能在整个凡夫到成佛它的范围最广,它多异熟性故,因为阿赖耶识只到八地就没有了,异熟识凡夫到成佛都有,所以它的功能性质比较广泛的,所以异熟来代表是这个意思。

三、名“一切种”识者,此识一类无记,受前七识诸法的熏。持前七识诸法的种子,现前未来前七诸法一切现行,皆由此识所藏种子发起。诸法现行是果,此识是因也。

所以在因地它能够含摄一切法的种子,是这样子的。

我们到这个地方诸位有没有问题?对第八识所扮演的功能,它的因相跟果相,好,没有问题,我们看补充讲表第四面:

前面是一个概念的说明,既然要了解因果的变现,阿赖耶识它如何来吸收业力,如何来释放业力,这当中就有一个种子的观念。因为第八识它不是吸收后就马上转变,它要经过一番的保存,乃至于种种的变化,它用种子的方式先把功能,先把你善恶业力保存下来,所以这个种子在第八识当中就扮演一个重要角色。

第八识用什么方式保存?你这个业力是用什么能量的方式保存,是用种子的方式保存,当然也是由种子的方式来释放。这样子讲我们对种子的了解就非常重要,因为从因到果之间的变化是由种子来引导的,所以我们根据《成唯识论》把种子义,把它做一个扼要的说明。这当中分成三大科,先了解种子的体性:

(一)种子体性

说什么是种子?种子是什么?这当中有三段,先看第一段总说:

谓本识中,亲生自果功能差别。

什么叫种子?简单的说就是在第八识当中有一种引生果报差别的功能,功能差别就是差别的功能,它有引生果报的功能,就好像说你今天你要得到苹果,为什么有苹果?因为要有种子,所以这个种子引生苹果的功能,是这个意思。

前面一段是总说,这一段别示,种子如何来引身果报呢?那么在《成唯识论》当中有六种的义:第一个是剎那灭,二、果俱有,三、恒随转,四、性决定,五、待众缘,六、引自果。我们通过六个角度的了解,就能够大略的知道种子是如何的变现果报。

一、剎那灭,谓体才生,无间必灭,有胜功力,方成种子。

这个种子在变现果报的时候,种子本身是刹那刹那生灭的,也就是说在拣别外道的神我思想,外道认为生命的果报是由一个不生不灭的我所变现的,能变现的是神我,所变现的万法是生灭,那么这样子是不合逻辑的。

《成唯识论》说,我们的果报体是刹那刹那生灭,不要说你昨天的你跟今天的你不一样,我刚刚讲的我现在的身心世界很快乐,你讲这句话的时候,你是形容你上一个刹那的身心世界,果报体像水流不断的流动,果报是生灭,能引生果报的因地也应该是生灭。所以我们造一个业以后,到你的第八识,这个业力种子它是不断的生灭,刹那生刹那灭,它不是一个寂静的,像涅槃不生不灭的状态,它是一个有为诸法。

当然所谓的生灭,就是会变化,有时候变大有时候变小,有时候你起了善念起了惭愧心,这个功能就减低一点。你要起邪念说造这个事也没有什么关系了,也没人看到,你无惭无愧,这个功能就增加。所以你造了业以后业不管是重业轻业,在你第八识的时候,它的功能强弱是不断的变化,随着你的心念不断的变化,你要对治它就羸弱,你要放纵它就增强。所以第八识它在保存种子的时候,这种子本身是不断变化的,这第一个。

二、果俱有,谓与所生现行果法,俱现和合,方成种子。

这个种子跟果报是相互的作用。也就是说果报是刹那刹那生灭,因地也是刹那刹那生灭,它们两个步骤是同步的,同步的。果报是刹那刹那生灭,这句话怎么说?怎么去理解我们的果报是刹那生灭,说诸行无常,当然这个行指的是有为诸法了,有为诸法就是包括身心世界。

在《成唯识论》说,说我们的身心世界顿生顿灭,就是说我看到这个讲堂是相续存在,其实错了,这个讲堂是怎么样?它突然间全部出现,突然间全部消失,突然间全部出现,突然间全部消失,顿生顿灭、顿生顿灭。那么因为它的相续的力量太紧凑,所以我们感觉讲堂没有变化,那是我们眼睛的错觉,也就是说身为种子是刹那刹那生灭,果报也刹那刹那生灭,所以这两个在释放能量的时候,它们两个是同步的,果俱有。

三、恒随转,谓要长时一类相续,至究竟位,方成种子。

也就是说种子到第八识的时候,它是一类相续的,它不会失掉的。只要你造一个业,这个业到第八识,它用种子的方式把它保存下来,只要我们不忏悔,这个种子就永远的永远的存在,它不会自动的消失掉。电池你很久没有用,电池电量会自动消失掉,电池会释放能量,但是种子不是,种子它恒随转,它恒常随第八识不断的相续的运转。

不要说凡夫,你看圣人都还有这些种子,你看难陀尊者,难陀尊者他前生是在欲界天,欲界天来的人贪欲特别重,因为他在享受果报享受惯了,他今生被佛陀度化,修我空观把我爱执消灭成就圣道以后,他去托钵的时候看到女众也是上下打量,那么居士就讥谦说,你看这个比丘不持戒,看女众一直看,佛陀说他是阿罗汉,就是说他前生的习气还在,但是他已经没有招感果报的功能,它是一种习气。恒随转,我们过去生所成就的功能会一直存在的,只有到金刚道后异熟空,究竟的消灭是成佛才消灭。

四、性决定,谓随因力,生善恶等功能决定,方成种子。

这个种子它的体性是决定的了,换句话说善业的种子决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的种子决定招感不安乐的果报,这件事情是不能改变的。也就是说有时候我们看到,比如说我们现在发心出家了,那么我们就会克制自己的**,克己复礼,勉强自己去遵循佛陀的这些戒律,佛陀的这些教法,当然等于是积集善业了,但是我现在积集善业积集几十年了,我还是很痛苦的,果报还是苦恼的果报。这怎么回事?说是善业招感安乐的果报。那么我做了这么多善业都没有招感安乐的果报?那是说你今生所积集的善业还没有释放出来,还没有释放出来,我现在果报是怎么回事,那是你过去曾经所造的罪业先释放出来,力量还没有结束。也就是说,简单的讲:

善业的种子一定会招感安乐的果报!罪业的种子一定会招感痛苦的果报!

这个是宇宙间的真理,是不可能有错谬的。你现在到佛堂去拜佛,你相信这一拜佛对你的生命——未来一定会成就安乐的果报,但是什么时候出来就不知道,种子的体性不可能有任何因素让它改变。除了忏悔以外,当然忏悔也是把罪业的种子功能消灭掉,你不可能说我忏悔把罪业的种子转成安乐的果报,不可能。你忏悔是把罪业的功能消灭掉,把它消灭,但是罪业不可能转成安乐的,不可能。佛都没办法。

五、待众缘,谓此要待自众缘和合功能殊胜,方成种子。

也就是说为什么今天业力还没有显现,因为业力要显现,有很多因缘的具足,不是说你马上造业马上要受用的,不是。你要等待众缘,才能够释放出来。

六、引自果,谓于别别色心等果,各各引生,方成种子。

引自果就是个别、个别果报,是由个别个别的因地所引生的,那么这样子就拣别外道的一因多果论,外道说我们的果报只有一个因素,大梵天,一个因创造的很多的果报。佛法是认为多因多果,说我今生很贫穷,但是很庄严,健康,有些人健康庄严。有些人他多病,但他很富贵,就是说你今生的果报很多的差别,为什么呢?因为你在因地的时候就有很多的不同,因为你喜欢布施,但是你嗔心很重,所以你得果报的时候布施成就富贵,但是嗔心成就丑陋。所以我们今生的果报,各式各样的果报,是由各式各样的因地所成就的,今生的果报不是单一的因缘,是有很多的业,同时显现,所以果报就错综复杂。

这意思就是说我们不能对人生要求太高了,人生不能追求圆满,因为我们的因地不圆满,我们喜欢这样做,但是有时候就忽略那一点,你那样做就有忽略这一点,所以你得果报就有缺陷。引自果,我们的众多的身心果报是由过去是众多的因地所引生的,每一个因地引生一个相应的果报,不是一因产生多果的。

好,那么这样子讲,我们就知道种子它的一个转变果报的情况,从刹那灭、果俱有、恒随转、性决定、待众缘、引自果,最后做一个总结:

谓此种子与本识及所生果(法),非一非异,体用因果,理应尔故。

它们之间是一个非一非异的一个体用因果的关系,简单的讲就是这样子。

因果关系在《成唯识论》讲出一个譬如说:因果跟阿赖耶识什么关系?《成唯识论》说,阿赖耶识像一个大海,那么阿赖耶识当然还是很多因地种子,这个种子就是大海里面的水,水很多,有干净的水,有染污的水,那么身为因地,当然因缘成熟了就变现果报。这个果报就是大海上面的波浪,那么这整个都在阿赖耶识的范围当中,大海是一个总相,它含摄海水,一方面显现波浪,显现波浪又含摄海水。我们从大海跟它的水跟波浪之间相互关系,我们就知道阿赖耶识跟种子跟果报的相互关系,这个就是讲到种子跟第八识跟它的现行果法的一个体用因果关系,做一个总说,那么这段是讲到种子的体性,第二段看种子的生因:

(二)种子生因

为什么会有这个种子?这种子是什么来的?是不是上帝送给我的呢?那么在本论当中有两个说法,

一、本有。谓无始来,异熟识中,法尔而有生蕴处界,功能差别,名“本性住种”。

二、新熏。谓无始来,数数现行,熏习而有,名“习所成种”。

这个种子的生起有两个因素,第一个,当你有生命的时候,你就有了,本性住种,你不必造作就有产生十法界的功能的种子,众生本具的;第二个是后天的熏习,所谓的习所成种,后天的努力,把它这个功能加强。那么这样子本有和新熏,所谓本性住种跟习所成种在《成唯识论》的十大论师当中有三种的看法:

第一、净月论师等——唯立本有

说这个种子只有本有,当然这样说法是很勉强了,因为这样子忽略了众生后天的努力了,说你这个人是一个二乘的种性,你永远是二乘,不管你怎么修行,因为种子只有本有,这个本有的种子来决定你的生命,那么净月论师这个说法就不被接受了。

第二、难陀论师等——唯立新熏

所有的种子都是后天熏习的,那么这样子有一个问题,护法论师提出这个问题说,假设没有本性住种,我们不能解释一个人为什么会成就圣道,没办法解释为什么?

护法论师说:圣道的智慧是无漏的智慧。我们凡夫在资粮位,加行位的时候,是带的有漏的心识来修空观,就是你修空观,但是你用有漏的心识修空观,所谓带相观空。所以你因地的时候都是有漏,那么你不能够解释,你成就圣道的第一道光明是怎么出现,有漏的因地不能产生无漏的果报,不可能,那么这样子凡夫永远不可能从有漏转成无漏,因为我们因地的时候都是有漏,所以一定要有本性住种,我们本来就有成就圣道的可能性,假借这些随顺无漏的造作,把它启发起来。所以唯立新熏也不完全对。

第三、护法正义——本新合论

所以我们在《成唯识论》当中引用护法论师的正义就是本新合论,本来也有本性住种,那么又有今生的努力,所以才有所谓的功德的出现。

我们举一个例子,比如说你受戒了,一个人有受戒跟没有受戒的差别——唉,我不受戒,我也可以断恶修善,一般人说我不一定要受戒,我积集善业就好了。不同!因为你受戒有戒体,就是一般人的心那,跟环境接触的时候,它不能够防非止恶。我们受过戒的人,心跟染污境界接触的时候,你心中会讲出一句话:不可以!这个是不对的!你这样子的自我警觉的功能是怎么来的?就是你受过戒!

为什么我们受戒以后会产生防非止恶的功能?这有两个因缘:第一个,你内心当中本来就有防非止恶的种子,就是本性住种。第二个,你在受戒的时候你缘境发心,你对三宝发愿,有新熏跟本性住种这两个合起来。所以这个地方就是说,我们今天的种子有本性住种跟习所成种的和合,有先天的本具的功能,跟今生的努力的加强才成就。

(三)种子类别

那么前面是说明它生起的因缘,这是它的类别有漏种子跟无漏的种子。

一、有漏种子:

1.名言种子——等流果

2.业 种子——异熟果

漏就是烦恼的意思,贪嗔痴的烦恼叫漏,就是由无明烦恼所推动的种子,不管你造善造恶,只要有自我意识的推动,都叫做有漏种子。那么有漏种子有两种:

一个是名言种子,这个名言就是思想了,你的思想活动要假借名字言说,你心中要不讲话,你的思想是不能动的,思想的种子。第二个是业种子,思想推动身口意的造作。那么名言种子所引生的是等流果,你前生是什么思想?你今生就会继承你前生的思想。有些人喜欢布施,他对持戒没有兴趣了;有些人他对布施没什么兴趣,他对持戒有兴趣;有些人喜欢打坐,有些人喜欢听经,各式各样的功能,这都是属于名言种子,就是每一个人思想不同,好乐不同,名言种子当然引生等流果了,异熟果就是快乐跟痛苦,跟善业恶业有关,但是思想这个地方有画一条线,思想这个地方是扮演一个增上缘的角色,业种子是亲因缘,所以名言种子也会影响到你的果报。

比如说你临命终的时候,你不是造善业就成就安乐的果报,不是的。你善业要起现行,你临命终要生起善念,你那个名言种子,临终的时候要起善念,就是说你土地里面很多的种子,种子不浇水,这个种子不能生起苹果的,不可以的。当然这个种子一定可以生起苹果,它不可能生起葡萄,但这个种子要起现行,还要靠这个思想的滋润。

佛法当中有漏种子,重视名言种子——思想!

就是你要忏悔,其实我们不是忏悔业障,忏悔业障这是方便说,业障不可能忏悔干净,无量无边的业你怎么忏?忏悔的意思是改造你的心念,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灭时罪亦亡,就是什么叫忏悔?简单的讲就是断相续心,断你恶念的相续,靠着你的惭愧,诃责来断你恶念的相续,你那个恶念没有断相续,你嘴巴忏悔是没有用的,业都在的。你要转变业力一定要断相续!

就是说你忏悔以后,你这个心再跟染污的境界接触,你真的不想做了,你想要做的意业没有了,你的业改变了,你的生命改变了,我以前很想很想要做这件事情的,现在经过忏悔以后,我看到这件事不想做了,心若灭时罪亦亡,你生命的水流有变化,就是名言种子改变、思想改变。

所以业种子是受思想的引导,没有思想的滋润,业种子不能得果报。

在经典上说阿罗汉,七生成就阿罗汉,阿罗汉叫无生了。其实阿罗汉阿赖耶识里面很多很多有漏的业种子、三恶道的种子都没有得果报,不要说阿罗汉,初果圣人他的阿赖耶识当中还有很多三界的业力,但是初果圣人不到三恶道去了,他为什么不到三恶道去?因为他那个滋润去三恶道的思想没有了,他染污的思想没有了,这个道共戒。所以修行重点在改造思想!(因为业太多了,尽虚空不能容受了,《普贤行愿品》说:业要有体性,尽虚空不能容受,我们在三界里面不是一次,是无量劫的生死。你如果是改变业力,你七、八生能够改变,不可能!)心若灭时罪亦亡,这个地方诸位要注意,改造的是思想的种子,思想的改变,这个业种子就会有所变化。

二、无漏种子

1.生空无漏种子——引生二乘道果

2.法空无漏种子——引生菩萨的果位

3.俱空无漏种子——引生菩萨及佛果

无漏种子有三种:一个生空无漏种子,这个生空就是我空。那么它引生的是二乘的道果,你修我空观,那么阿赖耶识就会变现二乘的涅槃。第二个法空观,那么法空观跟俱空,俱空等于是空空,连那个空也不可得,你一开始是用空来破我执法执,最后把那个能空掉的智慧的空也把消灭掉,恢复到一种平等心,平常心,这个引生菩萨跟佛果。

我空观,大家容易了解,我把法空的意思简单的说明一下。我们一般初学者听到法空不知道什么意思的,我刚出家也不知道什么叫法空,我出家很久才知道什么叫法空。我空就是说我的生命当中没有一个主宰的我,这很容易了解,我不可得,生命是由业力主导的。那么什么叫法空呢?法就是规范,这个东西有它的规范,那么这东西有它的规范,有它的章法,但是佛法是说:法是不决定的,法空就是不决定。

我举两个例子让大家了解:比如说玻璃,玻璃是一个色法,玻璃是坚硬的,但是这个事情不决定,你看美国有些人吃玻璃,他吃玻璃还可以消化,更不可思议的是他太太,他先生是从小就吃玻璃的,所以玻璃对他来说就像面包一样,这个法对他来说不是坚硬,但是他太太嫁给他以后,他太太本来不能吃玻璃,跟他在一起熏习久了,他太太也可以吃玻璃,所以这个玻璃的法不决定。

再举一个例子,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还是个大富长者,大富长者的福报很大,但是因为感情挫折就出家了,出家以后就跟大家一起修四念处——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没办法成就,所以说很灰心,他觉得修行没有什么帮助,就想要还俗。这个时候佛陀就告诉阿难尊者说,这个比丘要还俗了,你赶快去帮助他,怎么帮助?当然佛陀的智慧——大圆境智,知道众生的根机不同,他说你去跟国王借皇宫给他住,这个比丘在逆境当中不能成就圣道,不可以。这个时候阿难尊者就跟国王借他的皇宫给比丘,这个比丘在皇宫当中住的很舒服,吃的也很好,三个月成就阿罗汉果。所以我们说有些人适合修苦行,有些人不适合修苦行,所以这个苦行也不决定。

所以法对每一个人是不决定的。大家知道法空的意思了,就是说这个法对你是增上,对他可能是一种负面的,这个法是假借众生的心识安立的,不是说…如果说这个法是有自性,我们不要说法空,说法是有,小乘说是我空法有,这个法是有自性的,对每一个人应该产生相同的效果。说唉,修苦行是帮助于圣道,如果这句话成立的话,这个法是放诸四海皆准,每一个人都应该修苦行,其实不对。这个法是就某一个人、某些人安立的,某些人这个法是不能成立的,叫法空。一切法没有决定性,因人而异。大家就知道法空的意思了,就是说你修空观是对治烦恼的一个主要的因素了,这当中有漏跟无漏,当然关键点在对治无明,无明就是我执法执。

好,我们回到讲义来。刚刚讲到一切种识,种子的观念,诸位有没有问题,没有问题?我再讲一点种子的观念给大家了解:种子有——有漏的种子跟无漏的种子,所以在我们阿赖耶识当中,我们曾经一时的糊涂造了杀盗淫妄的罪业,这个罪业被阿赖耶识保存下来——有漏的种子;我们也曾经在佛法当中很真诚的发愿,修行,听闻佛法,那么在禅定当中念佛、修止观——也熏习无漏的种子。这当中值得我们注意,就是说大家要知道:

无漏种子是真实的功德,是随顺于佛性的,有漏种子是虚妄的,真实能够破除虚妄,这个是关键很重要。

就是说,虽然我们无量劫的熏习很多有漏的种子,但是它的体性是虚妄性的、是颠倒生的。那么,我们熏习戒定慧的种子是无漏、是真实的功德,所以真实能够破除虚妄,就好像光明能够破除黑暗。你说这个房子有很多的黑暗,但这个房子三千年的房子,千年暗室一灯即明,你不必等到一千年,这个观念很重要。

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比丘叫做莲花色比丘尼,诸位应该不陌生了,她是神通第一。第一个证得阿罗汉的比丘尼,神通第一的比丘尼,莲花色比丘尼成就阿罗汉以后,她就到处摄受度化众生,阿罗汉是无学,她也没什么功课好做了,到人间里面建立念佛会,开讲堂摄受众生。莲花色比丘尼她摄受众生主要的对象,她特别喜欢摄受有钱的这些贵妇人,摄受她们归依三宝、受持三皈五戒,甚至于要求这些贵妇人能够出家修行。那么那些有钱人就跟莲花色比丘尼说,师父,我们修行不能出家,为什么不能出家?我们这些人福报都很大,烦恼又重,出家会破戒。莲花色比丘尼说破戒就破戒,师父啊,破戒要到三恶道去!

莲花色比丘尼说,我讲讲我过去的因缘跟你了解了解,我过去生第一次跟三宝结缘,就是我做一个戏女,做一个演戏的女演员。那一次我演一个比丘尼,那个时候,当然演比丘尼,要去揣测比丘尼的心情,穿上袈裟,第一次跟三宝结缘——穿上袈裟。后来在流转当中,就遇到三宝住世,就欢喜受三皈五戒。到迦叶佛的时候,我那个时候就正式出家,也作为一个比丘尼,那个时候破戒就到三恶道去了。但是我曾经修行过的善根、无漏的善根没有消失掉,所以善根不会因为罪恶而消失,大家知道叫金刚种子,善根能够破坏罪业,罪业不能破坏善根。不管你造多大的罪业,你曾经熏习的善根是不会被破坏,那么到释伽牟尼佛,我的善根成熟,太阳一出来,所以黑暗消失掉。所以佛法的观念:

不管你过去起多大的烦恼,不管你过去造多大的罪业,都不是重点,重点你要成就善根——无漏种子。

我们再讲一个小故事,大家体会一下,佛在世的时候有一个婆罗门外道,外道起邪见当然不相信三宝了,但是这个婆罗门刚好喝醉酒了,喝醉酒起颠倒,到精舍前面大喊大叫,我要出家,我要出家!佛陀赶快叫舍利弗,赶快把他抓进来剃度,剃度以后,婆罗门醒过来,我是婆罗门的,怎么跑到佛教的僧团呢,就还俗回去。舍利弗就问佛陀说,他是一个外道,为什么给他剃度,你明明知道他是邪见。佛陀说,我观察他过去生当中从来没有跟三宝结缘,现在好不容易喝醉酒了,突然想要出家——机不可失。

所以你看流转三界中,阿赖耶识当中,你曾经跟三宝积集的善根,这就是非常值得珍惜。就是说这种无漏种子,只要一进去阿赖耶识它永远不会失掉,它只会不断累积到一定能量的时候释放出来,邪不胜正,真实的功德能够破坏你虚妄的东西。

所以佛法也不怕你遮障重,就怕你善根不够。就是说我们不怕你有多黑暗,怕你没有光明。

我们研究种子的时候了解,无漏种子是能够破坏有漏漏种子,有漏种子不能破坏无漏种子,是这个意思。好,我们今天就讲到这个地方了,有没有问题?我们今天对阿赖耶识、第八识讲了三个功能,大家可以回去复习一下,第一个阿赖耶识是一个总相,藏,从藏当中开展出它的因相——一切种识,跟它的果相的异熟识。因为有阿赖耶识的含藏种子释放果报,所以才造成有情众生的生命相续。但是阿赖耶识本身不造业的,先有这个观念。

好,请合掌。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