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魏晋第一权臣 > 第15章 第十五章 欲申冤屈

魏晋第一权臣 第15章 第十五章 欲申冤屈

作者:召闵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6 21:08:10 来源:文学城

“公既知书,难道不知‘杀人者不死,伤人者不刑,是惠暴而宽恶也’?”

崔伦内心微恸,他何尝不想让有罪者受罚,他何尝不想报仇一舒心中委屈,可他已经失败过一次了。

曾经的他太过天真,以为自己可以求得一个公正,可后来他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如今他已经一无所有,不愿再相信这个浑浊的世道了。

崔伦握紧了拳头,强压着心底的不甘,面上却不露出半分,道:

“恕伦愚钝,不能理解公子之意。”

“崔生,你是个聪明人,既然知当世困厄皆源于世家掌权,视百姓为奴仆,就当有所为才是。”

“公子高看崔伦了,崔伦不过一介白衣,不敢有大志。”

“大志也罢,小意也好。受了冤屈总要澄清才是,崔生之事我已然了解,解冤除怨,乃廷尉之责;替朝廷选辟贤才,乃尚书之责。公既知书,可知自己的责任?”

桓权一句一句紧逼,字字皆落在他的心头,他也曾熟读圣人之书,怎么可能没有读书人的志向,已经死寂的心再次被唤醒,崔伦直面桓权的目光,道:

“什么?”

“‘士不可以不弘毅,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公以为,曾子所言可否?”

崔伦内心震动,那被压抑久了的志气又涌上胸膛,眼眶微微颤动,呼吸也因为太过激动而颤动起来。

桓权继续道:

“孟夫子有云:‘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崔生以为读书人之志该如何?”

“浩然之气。”

崔伦喃喃道,内心触动,握紧拳头的手微微颤动着,一股正气直冲脑际,这些年的委屈不甘霎时都涌上心头,年少时兼济天下的理想,青年时的困厄难行,身遭罹难后世态炎凉的痛苦折磨……

崔伦吞咽着口津,喉头干枯泛着苦涩,目眦尽裂,眼眶通红,整个人都处于一种战栗的状态中。

他猛地起身,看向桓权,这个未及弱冠、不辨雌雄的青年,正全神贯注盯着自己,目光真挚,没有一丝鄙夷。

这让受尽白眼的崔伦心中涌出一股暖意,从桓权的眼中,他读出了桓权的真诚与尊重。

士为知己者死!

崔伦没想到自己一介寒衣,还能遇到这样一位明白自己的人,他并不因出身而鄙薄自己,不因贫寒而侮辱自己。

在如此落魄之时,还有人愿意以“读书人”来待他,崔伦落下泪来。

拱手道:

“伦愿勉力一试。”

桓权起身抬手扶起崔伦,握住了崔伦的手,道:

“我便知崔生乃心怀大义之人,崔生高义,当权拜郎君才是。”

说着深深一揖,第一次被世家公子如此以礼相待,崔伦明显有些激动,忙扶住桓权。

“伦不过一介布衣书生,不甘敢当。”

“崔郎君,公今日所为,非为桓权,亦非为崔生,实乃为冤屈不能伸张无辜百姓,为天下公理,存真去伪。”

被重新唤起生机的一颗心脏猛烈跳动着,崔伦眼含热泪看向桓权,因桓权的话而触动,因有人理解而感慨。

“伦必不负公子所托,死而后已。”

“你不必死,崔郎是有志之人,有志者,事竟成。崔郎必能达成所愿。”

桓权轻笑着,解下自己腰间玉环,郑重放在崔伦掌心,道:

“权等着崔郎好消息。”

“这是?”

崔伦看着手中的玉环,有些无措。

“待此事了结,公可持此玉环来乌衣巷桓府寻我,直接报我桓权姓名就行。”

桓权笑着离开书庐,崔伦看着桓权的背影,心中涌出一股莫名的冲动,隐忍半生,或许这就是他的机遇。

毛舒跟在桓权身后,随桓权一同离开了,只是临了还回头看了崔伦一眼。

桓权不爱乘舆轿,多少骑马代行步,毛舒原本也是不会骑马的,也是在桓权身边后,为方便传递消息,才学了骑马。

“崔伦为何突然同意了?”

毛舒不解,前番她费尽心思劝导,说尽了好话,崔伦都不为所动,反被他抢白了一顿。

“崔伦不是普通的读书人,他能说出那番话,必然是有见识的。这样的人,单纯的以利益诱惑是不成的。

读书人,心中难免有傲气,长期的困厄让他志气难以舒展,这个时候,他需要的是理解与支持。

浩然之气,哪个读书人不想成为心怀天下的君子了?”

毛舒恍然大悟点点头,笑道:

“我明白了,要和理想主义者谈理想。”

“有进益。”

桓权带着一行十数人径直去了乌衣巷宜都侯府,宜都侯閽人见是桓权,当即就有三四个小厮上来牵马。

桓权也不要人通报,自己一撩衣袍就朝府里跑去,府里的仆人见上桓权纷纷避让,有新来的仆役,不禁瞧着桓权的背影,向身边人打听着。

“他是谁?怎么这么横冲直撞的?”

“你不知道他?桓三公子,君侯亲弟,只是他多不在府中居住。”

“就是那个长得特别好看的桓三公子吗?”

“正是。”

“混说什么了?还不快去干活!”

追上来的都管当即喝止了两个嚼舌根的仆役再看了一眼,前面奔跑的桓权,无奈追了上去。

桓权径直来书房见兄长,桓玑闻声抬头,见是桓权,眼中按捺不住的惊喜,当即放下手中的笔,迎了上去。

“怎么回来也不让人提前通知一声,我好安排人来接你。”

“兄长。”

桓权向兄长拱手行礼,桓玑将桓权的手抬住了,道:

“你我乃是血脉兄弟,何须这些虚礼,权儿未免也太重礼了。”

“圣人有云‘恭近于礼,远耻辱也’权与兄长虽未血亲,却有长幼之别,上下有序,方能长久。”

桓玑哑然失笑。

世人都说他桓玑端坐谨言,有其父遗风,却不知桓权才是最守礼知节之徒。

“你我兄弟许久不曾聚过,大将军新赏了几坛好酒,今日定要不醉不归。”

桓玑拉着桓权的手,两人同席而坐,桓玑絮絮叨叨说着府中琐事,无非是长子读书,次子练武,长女读诗之类的事情。

“兄长,有一事需你出面。”

桓权遂将那日东城王六的事都讲了一遍,桓玑闻言皱起眉头,道:

“又是因为江家那女郎?权儿,此番你似乎太犹豫不决了。若真是喜爱,纳了就是,若是无意,也该放其归去,你这样将人养于外宅,算什么?”

“不是养,那宅子是我送予她的。”

“这就更是玩笑了,她一介孤苦无依的弱女子,你给她一处宅院算什么?她又无自保之力,不过白白惹人惦记罢了。

你若真为她好,就该为她择一可靠之人,赔些妆奁也就是了。”

“这怎么可以!怎样未免也太轻谩江女郎了,她是个人,又不是件物品。

我已经对不住她了,怎么可以这样轻飘飘打发她。她原该有自己的人生才是。”

“如今你倒是没轻谩她,白白惹了这一场风波,如今你又打算怎么办?

既然你认了江女郎为义妹,自然是不可能再纳她,可这样养着也不是个事,我这里倒有几个少年才俊,虽不是世家豪族,却也是殷实之家……”

“不行!”

桓玑瞧桓权那急吼吼模样,心中有些疑惑,却也不敢确信心底猜测,只是试探道:

“权儿,你不会还想娶江女郎吧?”

“当然不是。我只是期望她能过得好一些。”

“那你知道怎样算‘好’吗?”

桓权摇摇头,她发现自己其实从未想过应该给江芷怎样一个结局,这个时代,女子的选项太少,而桓权不愿给江芷世俗的结局。

桓权深吸一口气,起身踱步,沉思许久,仍旧没有答案,只得对桓玑道:

“我再想想。”

桓玑笑着颔首,身为兄长,他并不在意江芷如何,只是担心桓权罢了。

桓权素来果决,唯独在江芷一事上犹豫,这并不是一件好事。

“小叔。”

两人正聊天时,桓玑的妻子陆希夷来到正厅上,见桓权,道了万福,桓权忙躬身作揖还礼。

“权见过嫂嫂。”

“知道是小叔回来了,特意令厨房备了些小叔素日爱吃的,小叔可要多留些日子。”

“嫂嫂客气了。”

说着,几个仆役就端着桌案和饭菜进屋来了,桓权几人分主宾各安席坐。

几个子侄都相继被领了出来,与桓权一一请安问好,桓权笑着和他们打招呼。

桓玑已近不惑之年,共有四子二女,除长女和幼子为妾室赵夫人所出,其余皆为正妻陆希夷所生。

“怎么没见到文君?”

文君为已故夫人所生,也是桓玑的第一个女儿,因她年幼丧母,桓权一直很怜爱这个侄女。

因此见席上文君没有出现,便要多问一句。

“文君近两日染了风寒,我让她歇着了。”

桓权闻言才安下心来,道:“一会儿我去瞧瞧她。”

“依我看,小叔何不搬回来,虽说我桓氏宅院众多,可到底一家人在一起,也热闹些。

如今几个孩子也到了读书学礼的年纪,小叔学问渊博,若能给几个孩子指点一二,也是好的。”

“你嫂子说得在理,你一个人在外居住,我总免不了要担心,何不回府来住。

如今我在京中为官,也接过桓氏一族的家中之权,必然不会再让你受委屈了。”

桓权的眼神略一沉,随即又笑眯眯,道:

“兄长说得哪里话,我又有什么委屈可言。”

桓权看向院中摇曳的翠竹,转移话题,道:

“转眼入秋,天气也凉了起来,我那里有几匹陛下新赏的蜀锦,回头令人送来给几个孩子做身新衣吧。”

“何必费这功夫,他们一年的衣服哪里穿完。若是得闲,给几个孩子讲讲学问,也能让他们有所进益。”

“兄长说笑了,若论学问,权哪里比得上兄长,不过是些浅见薄识罢了。”

桓权笑着道。

一家人闲聊,说些家长里短的事情,倒也其乐融融。

饭罢,桓权又考校了几个子侄的功课,为他们讲了两篇《尚书》,直到天色将晚,几个孩子才离开。

参考资料:

《汉书》

《孟子》

《礼记》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5章 第十五章 欲申冤屈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