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古典架空 > 魏宫纪 > 第58章 祸事

魏宫纪 第58章 祸事

作者:於茶 分类:古典架空 更新时间:2024-03-18 05:42:39 来源:文学城

暮色四沉,席卷着细碎雪粒的风吹在脸上,封蘅忍不住揉了揉眼,方才的激烈争执仍旧萦绕在耳边,魏宫高耸的巷道平直冷冽,宫人提着的灯散出柔和微弱的光。

菱渡挽着封蘅的胳膊,唯恐她摔了跤,却听着她轻声问,“陛下在哪儿?”

“听人说往毓福宮去了。”菱渡小心翼翼地说。

封蘅微微点头,“你说此事如何收场呢?”

“郡王非但抗婚,还当众说出折辱陛下的话来,依奴婢看,那位贺兰姑娘怕是在平城无立足之地了。”

“看来那日西河没问清楚她兄长的心思。”封蘅喟叹,“贺兰容是个无辜的姑娘,偏她那母亲常盈是常太后的义女。”

更令封蘅不解,太后已经知晓拓跋长乐心高气傲不同意这门婚事,必要迎娶高门贵女长志气,为何一定要有这样的旨意?

恍惚间,她走到镜池,瞅见湖面那张看上去多思多虑的脸,一瞬间她都认不出自己了。

拓跋弘训斥长乐之时,她才发现她那太子哥哥当真有所谓的帝王气度了,一向嚣张跋扈的长乐眼睛里流露出震惊与恐慌,以至于立顷刻败下阵来,惶惶然,伏首告罪。

拓跋云站在太和宫外已然一个时辰,殿堂漆门紧闭,外头宫门敞开着,侍卫们神情肃穆。

身为景穆帝之子,他自小长在东宫,那时父亲是贤名远播的太子,太武帝北征期间,年轻的太子主政监国,裁决事务,内外咸服,朝野上下都称赞太子殿下为政精察,乃大魏之福兆。

太平真君七年,太武皇帝灭佛,拓跋云尚且三四岁的年纪,他那年轻有为的太子父亲为少造杀戮,提前泄露诏书,拖延时间,救了无数僧侣性命。

从此父子嫌隙丛生。

东宫与魏宫的矛盾,太武帝与太子的矛盾,以东宫亲信与宫廷宦官相互倾轧的方式,暗流涌动,最终改变了大魏的走向。

嫉恶如仇的太子轻蔑阴险狂悖的宦官,尤其是身为宦官之首的中常侍宗爱。宗爱却因左右逢源恩宠日盛,他素来与太子近臣仇尼道盛、任平城有隙,于是罗织罪状,引出东宫经营田庄牟利之事,太武帝大怒,包括仇、任在内的东宫属官尽数被诛。

宗爱聪明,战火止于官员,不曾引到太子身上,那时他还不敢背负针对储君的罪名,不过是借太武帝的手报私仇,不想牵连甚广,太武帝几乎剪尽东宫羽翼。

不出两年,太子忧惧一病不起,后竟病重而死。那时候东宫彻底势微,太子妃与兄长拓跋濬从此步步小心,拓跋云的母亲不过是个微不足道的椒房,比起兄长肩负起东宫的使命,他虽然如同东宫的每个孩子一样被教导谨言慎行,但也算无忧无虑长大。

只是每次入宫,他的眼睛还是会被高坐在上的祖父的身影刺痛,那是一种说不清的复杂情绪。

要是父亲还活着就好了。

拓跋云隐约记得那个绿袍宦官一副笑眯眯的眼睛,如果不是父亲被逼死,他那样的年纪,不会察觉这个看上去热心肠活菩萨一样的胖宦官会有什么坏心思。

令他印象更深刻的是东宫薨逝后,太子妃与兄长眼里的谨慎屈辱与更深沉的仇恨。

太子之死改变了东宫所有人的命运,对晚年的太武帝而言,无疑是最沉重的打击,他虽然猜忌储君,却没有要儿子性命的想法,诛杀东宫属官,不过是个年迈的父亲考验敲打接班人的手段而已。

太武帝沉溺于丧子之痛,再无立储心思,每隔两三日就会召见太子妃和皇孙拓跋浚,对自己的宠臣宗爱更无暇防备,在宗爱逼宫弑君的那一刻,他大概第一次发觉小小的宦官会给自己带来威胁。

这威胁是致命的。

一辈子威豪雄断的太武帝,最终被宗爱刺死在永安宫。

再后来,中常侍宗爱立南安王拓跋余为帝。同年十月,宗爱又杀死新帝拓跋余。羽林郎中刘尼、殿中尚书源贺、尚书令长孙渴侯、南部尚书陆丽趁机迎皇孙拓跋濬入宫即位,平定禁宫祸事,诛杀宗爱,夷其三族。

当年禁宫那场祸事原本与他无关,可是阴差阳错,却夺走了他的发妻的性命。

要是那天没有进宫就好了。

皇兄登基是大喜事,除了他,东宫所有人都喜不自胜。

任城王觉得日光有些晃眼。

他甚至有些记不清他那发妻的一颦一笑了,有时候会恍惚回忆都是假的,可屋子里佛龛的供奉和长子淡漠的神情提醒他,那日一尸两命,他的发妻和腹中孩儿死于诛杀宗爱的宫变。

他觉得魏宫的空气凛冽地要将人的五脏六腑搅碎。

舆驾停在太和宫门前,拓跋云慌忙收起思绪,跟随年轻的帝王走进大魏的心脏。

侍从们阖上门,宫殿里静得可怕,香炉里的烟似断似续,拓跋弘转过身来,深深望了一眼拓跋云,摩挲着手中精巧的悬心炉,“叔父查了这么久,可有查到些什么?”

拓跋云当然明白眼前年轻帝王的心思,他垂下眼,躬身说,“一切皆如陛下料想。”

拓跋弘让他任内都大官,重查旧事,不是为了知道什么,而是让他知道这一切,包括萍夫人,包括他那看上去总是沉默寡言谨慎过头的继室的身份。

谭双至死,都不知道他已经知道她的一切,现今她自尽,他选择沉默地收殓她的尸骨,对外宣称病逝。

说起来,他与谭双的夫妻缘分,不过短短三个月而已。

后来坊间传闻,任城王果真对先王妃一往情深,迎娶第二任王妃,不过是同情此女病入沉疴。

任城王深情名声更甚。

“臣昨日到御河,水面的冰裂开了。”拓跋云离开太和宫前,对拓跋弘这样说。

拓跋弘唔了一声,“冰雪消融,草木萌发,严冬总算结束了。”

他望着任城王走下台阶的背影,对着络迦招了招手,“长乐的帖子送来了?”

“回陛下,郡王言陛下‘姜家大被以同眠’语,令他深感愧疚,不知如何行走,谢陛下宽其罪。思及陛下对郡王拳拳厚爱,郡王深自后悔,万死无能报之。”络迦将话一五一十告知拓跋弘。

帝王微皱了眉,冷笑一声,“前日里嚣张跋扈,短短两日移了性情?”

“太后娘娘教子有方,叫郡王在太庙跪了一天一夜,听人说郡王痛哭流涕,懊悔不已。”络迦脸上堆出讨巧的笑,“郡王那日大概受了小人挑拨,一时口不择言,陛下天生威仪,又岂是郡王可比拟,他一定有自知之明。”

拓跋弘厌烦他这话,瞬间冷了脸,络迦自知失言,千恭万敬地说司造和司膳送来了新玩意。

拓跋弘从宫人呈上的司造新物里挑了几件合眼绢花并首饰,又尝了司膳送来的甜食,说,“羊羹很好,不太甜,想来昭仪喜欢。”

“奴婢这就送去昭宁宫。”络迦忙躬身取了赏赐,正欲退下,又听着拓跋弘说,“告诉昭仪,朕晚些瞧瞧她。”

“是,是,昭仪必然欢喜!”

封蘅正尝第三块羊羹,入口柔软又有颗粒感,正要拿第四块,手就被拓跋弘拉住,他在她身后坐下来,瞧着案桌上的茶盏甜食,瓜果咸脯,“朕成日里忙得日渐消瘦,阿蘅倒是会享受。”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嘛。”封蘅侧过身来,懒洋洋地,“我在想为何大部分糕点一定要加那么多糖呢,又齁又腻,还会牙疼。”

“你不喜欢太甜,不代表别人都不喜欢。”拓跋弘瞅着那一盘子所剩无几的羊羹,就知道他这昭仪遇着喜欢的就吃个没完,他不动声色地捏了捏她的腰,向她耳语,“果然阿蘅吃的每一块糕点,都实实在在长在身上了。”

封蘅听了这话,微红了脸,推开他气鼓鼓地往嘴里塞了一口羊羹,“魏宫纤瘦美人不计其数,陛下何必在昭宁宫浪费时间?”

拓跋弘好笑地瞧着她,“你若是让朕走,朕可真的走了。”

“恭送陛下。”封蘅头都没抬,似恼非恼。

“朕偏不走。”拓跋弘耍起无赖来,张着嘴,“小馋猫,朕也要吃。”

封蘅拿起一块豌豆黄糊进他嘴里,拓跋弘拿茶水顺了进去,好不容易咽进去,封蘅又给他递了蜜饵。

“阿蘅要把朕也喂胖了?”

“是啊,看陛下还如何刻薄别人!”她从袖子里摸出一块玉牌,放到他手里。

玉质温润盈翠,入眼却是一只大眼睛的赖皮小狗吐着舌头,拓跋弘拿起来仔细瞧了,忍俊不禁,盯着看了半晌,“又是王遇给你的?”

“阿翁忙着为陛下建造佛寺,我可不敢劳烦他。”封蘅得意洋洋地说,“怎么样?我学了好几天,也算有所成。”

“你这几日就在忙此事?”拓跋弘觉得她成日里不务正业,脑子里一堆胡思乱想,他又盯着那吐舌小狗,正经的姑娘怎么会天天费时费力在这种事情上。

封蘅歪在他怀里,喋喋不休,“我发现勤能补拙,小时候我头一次刻木雕,阿娘说我刻的简直是惨不忍睹,叫我一定不要示于人丢人现眼,可我还是给公主看了。”

“姑母什么反应?”

“公主可没笑我,反而鼓励我呢!”封蘅得意洋洋,“她还特意请慕容雪来教我,那时候慕容司造就已经是颇具盛名的典饰了。”

“你和慕容司造竟然有此渊源,爱妃刻此物讨好我,有何所求?”拓跋弘看着她,眼中闪着笑意。

封蘅坐起身,朝他翻了个白眼,“谁说给你了?”

“你想给谁?”拓跋弘合上手, “朕偏要!”

“弘哥哥连禧儿的东西都要抢吗?”

“如此说来更断然不能给禧儿。”

“为何?”封蘅不解地瞧着他。

“你成天游手好闲,刻这些稀奇古怪的小玩意儿给朕看看也就算了,禧儿还小,不辨是非,别带歪了他。”

他这昭仪成日胡闹,在他耳边念叨着各种荒唐可笑的道理,有时候还会天马行空的自顾自说着,也不管他有没有在听,日久天长念叨的多了,他竟然也觉得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十分有趣。

拓跋弘一本正经地将玉牌塞进袖中,“朕就罚你,另刻一个佛牌给朕。”

封蘅正要说话,却被拓跋弘捂住嘴,“不许说不!”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