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亡国后捡到了当朝太上皇 > 第18章 犹在梦中

亡国后捡到了当朝太上皇 第18章 犹在梦中

作者:一捧秋凉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13 02:11:15 来源:文学城

应青炀对服饰类的东西没什么研究,但那件白色的所谓江南服饰的确深得他心,勾得他没怎么仔细思索,稀里糊涂地就付了钱。

转身回去的那一瞬间他还是很有骨气的,绷着脸准备和店家讲价。

没想到那小姑娘巧舌如簧,一通什么“穿上这衣服肯定有江南才子风范”“若是送给亲朋对方肯定喜欢”“毕竟是年节时的礼物总不能太寒酸”之类的推销话术,把应青炀唬得一愣一愣的。

那“江南”二字就像是什么**汤,一直到出了门之后,应青炀还没反应过来,觉得自己捡了大便宜。

他站在成衣铺门口,手里捧着店家特地包装起来的礼盒,心里一半是雀跃,一半是心虚。

别看他平常也经常买些乱七八糟的玩意儿,但一次花费这么多银钱也是头一次。

果然姜太傅才是最了解他本性的那一个,天生做不到守财的人的确不应该管钱。

应青炀把自己瘪了的荷包收起来,用一块不起眼的麻布将礼盒包了起来,这才动身准备去寻采买物资的风叔。

他还没走几步就被人叫住了。

“小郎君!留步!留步!”声音由远及近,似乎有人正脚极快地从身后赶来,应青炀极其敏锐地向侧方迈了一步,堪堪躲过一只即将放到肩上的手。

少年人眼里一丝警惕一闪而过,转头看见来人时,又迅速消退而后被遮掩到最深处。

这是个穿着一身琼州特有服饰的中年人,戴着一个风毛很厚的帽子,身上挂着各种各样的细小装饰,与其说是在装饰自己,更像是在拿自己当一个商品架子。

这是商贸集镇上,一些行商的惯用伎俩。

他们走南闯北,没办法随时随地组装商品架子,更不可能有自己的铺面,于是习惯于把自己的卖点更直观地展现给过路人。

这人堆满谄媚笑意的脸上,随处可见独属于商人的精明,看着应青炀的眼神仿佛在看什么肥羊。

两人的确已经是老相识了。

“程先生,年节底下也出来讨营生?”应青炀疑惑地询问出声。

这位姓程的商人连连点头,从怀里摸出一个小布包。

“也是凑巧,我本来已经准备回乡,走之前刚好遇上小郎君。”程商人神神秘秘道:“我这边有个新鲜货,保真,小郎君有没有兴趣?”

应青炀低头撇了一眼,那布包遮得严严实实,看不出里面到底装着什么东西,这也是行商的惯用伎俩,或者说,对应青炀这种好奇心旺盛的人的惯用伎俩。

两人往来次数极多,应青炀知道里面是些什么东西,大概又是什么讨人喜欢的新鲜玩意儿,从大梁各地搜罗来的,这姓程的都有,也不知道对方到底哪里来的门路。

程商人继续加码:“这据说是太上皇游历蜀中时在一个馄炖摊上提的字,老板妻子重病,才把这东西转卖给我,只要一百文!立刻就可以带走!这么好的机会不要错过啊。”

应青炀的视线不由自主地跟了过去,随后他强制自己抱紧手里的包裹,连连摆手,“不必,最近手头有点紧。”

应青炀不想和这人过多纠缠,他也知道自己在这方面没什么定力,只能用最笨的方法捍卫自己的荷包。

——三十六计走为上!

他脚底抹油似的,几秒功夫就窜出去老远。

程商人走南闯北,腿脚也不是盖的,立马跟上,“等下等下,小郎君毕竟是我的大客户,这样,给你省个一半,爽快吧?过了这村可就没这店了,小郎君真的不好好考虑一下吗?”

两人在集镇街上一前一后地追逐。

也不知道是年根底下有多缺钱,又有多不想放过应青炀这个冤大头,程商人和个狗皮膏药似的,追着应青炀跑了一路。

“你……真的,应该考虑一下……这要是年后有人需要……我可不会帮你留着……”

“那你就……卖给别人……”

两人气喘吁吁地停在路边,脸上是十分相似的生无可恋。

程商人还想继续推销,应青炀已然想到的绝佳的应对方法。

他一脸深沉地说:“程先生。今时不同往日,我是真没有闲钱再买这些东西了。”

程商人累得龇牙咧嘴,“怎么说?”

“家里那位不让啊!”应青炀露出惭愧的表情,语气里还带着少许恐惧。

仿佛家里有什么洪水猛兽,只要他乱花钱就会惩罚一样。

“这……这……”程商人一时语塞,大概也是实在没想到,一个冬天没见,自己的大主顾就英年早婚了。

应青炀拍了拍那行商的肩膀,道:“你不懂,从前是一人吃饱全家不饿。”

饶是他舌灿莲花地再说什么,应青炀都坚定地拒绝了。

程商人看着应青炀欲哭无泪,那沉痛的表情和死了亲娘没什么区别。

应青炀留下沉痛一击:“现在嘛,要养家糊口的男人当然要着点。”

程商人:“……”你也可以直说自己怕老婆。

*

出门在外面子是自己给的,远在荒村的江枕玉并不知道应青炀为了躲过推销,胡说八道了些什么。

应青炀这个主人不在家,夫子来访,江枕玉只能代为招待。

他动作不算熟练地控制着轮椅,将这位夫子迎进了门,并且在矮桌上给夫子倒了茶。

江枕玉看不见,但倒茶的动作已经轻车熟路,茶碗半满,一点水渍都没有溅出去。

夫子从善如流地在矮桌对面的座位坐下,并不嫌弃地拿起茶碗饮了一口。

两人对坐无言了片刻,谁都没有说话。

江枕玉自觉和这位夫子没什么交集,也没有主动挑起话题的意思。

他还体面地坐在这里,只是因为这人对应青炀有授业之恩。

而且只是方才在门口那一个照面,江枕玉就能看得出来,这人是冲他来的,否则不必特地选了一个应青炀不在的时间。

江枕玉其实早有察觉,这个村子里的人有些排外,而且对应青炀这个吃百家饭长大的孩子格外照顾。

村里的人他见过一部分,对他都不算热络。

而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今日是他第一次和应青炀的这位夫子见面。

沉默以对的时间里,这位老者的目光始终停留在江枕玉身上,是明显的打量。

这并不奇怪。

如果江枕玉视力正常,他此刻也会做同样的事,只不过不会做得那么明显。

一个双眼不能视物的人,看起来的确毫无威胁力。

江枕玉并未从视线中感受到冒犯,他淡然得好似屋子里没有其他人一样。

他已经久不和人寒暄,也并不觉得自己有可以开口的身份和立场。

比起闲聊,他心里突然冒出来的熟悉感更让人在意。

早便说过了,他这人记性极好,幼时便能过耳不忘,此刻他总觉得,这位太傅的声音有些过分耳熟。

他沉思的模样看着有种拒绝交流的冷漠感。

于是场面就这样僵住了。

姜允之目光深远,只觉得面前这个男人气质不凡。

和那日昏迷不醒瘫卧在床的情形相比,身体恢复得不错,但健康起来的人便无意识地散发出了本就难以遮掩的威严。

位高权重的人,不管沦落到什么地步,行为举止中的习惯总是难以遮掩。

姜允之早便知道,那混小子就是会给他惹麻烦。

他果真没有白白走这一趟。

姜允之有意来个下马威,长久不言。

半盏茶的功夫之后,姜允之才慢悠悠地开口了:“方才在门口,你并未询问,缘何便确信我是村中夫子?”

江枕玉道:“能这么关心他的学业,除了夫子之外,不做他想。”

轻纱之下,江枕玉闭着眼,听觉比往常更加灵敏,他似乎隐约能察觉到细微的动作。

面前这老者,似乎对方才他斟满的茶碗格外热衷,也不知道那陈茶有什么好喝的。

应青炀走之前特地给他烧好的,怕江枕玉受伤才从炭火上去下放在矮桌上,这会儿估摸着已经快凉了。

夫子哼笑了一声,“这混小子向来是个榆木脑袋,读书习字上半点没有天赋,托你的福,才有这般长进。”

江枕玉闻言终于有了动作,他微微侧了侧头,语气淡漠,却无端有种疑惑和嘲讽,“他很聪慧,能举一反三,记性也好,讲过的学问从来不会忘,没有天赋……不知道夫子觉得什么样的人才算是有天赋?”

听他这番话,好像是在认真询问这荒村野地里,姜允之都教过什么天赋卓绝的好苗子。

但和应青炀那混不吝的性子一比,便能显而易见地看出,这人只是单纯地不认可他对应青炀的贬低,所以出言嘲讽罢了。

姜允之嘴角抽了抽,他本正捋着花白的胡子,表情神秘莫测,听完江枕玉的话,手下一时没了轻重,差点把自己的胡子扯断。

他顿时有些没好气,“你从琼州之外来,论起学风,定然比这荒凉地要浓厚得多,怎会不知道真正勤勉的学子是什么样子的。”

应青炀是他一手带大的,这孩子在读书上有没有天赋他再清楚不过了。

从前总听村里人变着花儿地夸应青炀能干,姜允之本以为自己早就免疫了,却没想到人外有人。

没有一个人在做学问上,把应青炀夸出花来的,这么无脑又离谱的话,哪怕是最溺爱孩子的沈老爷子也说不出口。

——毕竟要脸!

“没见过。”江枕玉斩钉截铁地答道。

他半点没觉得丢人,脸不红心不跳,睁眼睛说瞎话到这种地步,姜允之是真的有几分佩服。

姜允之吹胡子瞪眼,看起来有一盆子冷嘲热讽不吐不快,碍于和这人不熟,愣是没说出口。

只是仍在心里腹诽,得亏这男人不是自己的学生,眼光歪到这种地步那还得了。

这要是和应青炀凑成一对卧龙凤雏,都这么不敬师长,不出多长时间,姜允之就得把自己气死。

姜允之平复了半响,这才再度开口:“你既然有这本事,在外高低也能谋个一官半职,怎么会沦落到琼山深处?若是有什么难处也可说与老夫听,老夫定然竭尽所能,算是你教他学文的答谢。”

江枕玉从这番话里察觉到了排斥,这位夫子嘴上说着答谢,实际却不太希望他继续留在村子里。

两人从刚一照面开始,他就从这人身上感受到了审视,奇异的打量,甚至是一点点不易察觉的厌恶。

江枕玉能理解。估摸着之前应青炀为了救他,在长辈面前说自己要和男人成婚的事,给这位夫子也留下了不小的阴影。

江枕玉道:“我已是孤身一人,并无亲眷,无牵无挂,不必麻烦了。这段时日欠下的债,我总会赔给他的。”

姜允之没想到自己会得到这种答案。

也并不明白,一个见过了山外繁华世界的人,因为什么,才会真的心甘情愿地留在这么个荒凉的地方,过这种堪称折磨的贫苦生活。

长久的沉默之后,姜允之这才语重心长地开口,话里话外和面对自家小辈没什么区别。

“你从北境之外来,他十九年没有离开过这里,劳烦你多照顾他。”

“他一腔赤诚,虽然快要及冠,却也没经历过多少事,对人从来充满善意毫无防备,我今日来见你,只是不希望他识人不清,最后自己受伤。”

“有些决定一旦做了,事后再悔改,就只会伤人伤己。”

江枕玉明白,他其实只是恰好,在应青炀最少年意气的年纪,成为了对方向外探索世界的起始点。

与他是什么人,是什么身份,都没有太重要的关系。

江枕玉总觉得这位夫子话里有话,那隐约的违和感让他心中的警惕猛然拔高。

这种条件反射的怀疑只是一种本能。

他身体绷直一瞬,道:“我明白。”

姜允之审视的目光再度落到他身上,只是这一次,他什么也没说。

他拿起矮桌上的茶碗一饮而尽,兀自起身离开。

坐在轮椅上的江枕玉却突然开口问道:“还没有请教夫子姓名。”

姜允之脚步一顿,冷淡地留下一句:“姓姜。”

厚重的帘子被掀起又放下,那一瞬间透进来的风雪声让江枕玉心尖战栗。

他的记忆顺着呼啸的冷风穿过漫长的时间,回到十几年前的旧都。

他跟着父亲拜访当时的大应宰相,姜允之。

“这是我儿裴晏,若是以后有机会,我希望他能拜在先生门下。”

“若真有这一天,老夫定竭尽所能。”

那年江枕玉九岁,那是他第一次见姜允之,也是最后一次。

次年,帝位更迭,裴期官拜宰相,姜允之被摘了乌纱帽,因其才名满天下,勉强留下一条命,给了一个太子太傅的虚职。

旧都城破时,大火烧遍整个城池,不少人葬身火海,也有不少人音讯全无。

那一瞬间,姜允之的身份和村里种种奇怪的现状编织到一起,拼凑出了一个匪夷所思的真相。

姜允之如何逃离旧都的火海?被他教养至今的阿阳又是什么人?为何他从来没有和自己提过他真实姓氏?

“应”乃前朝国姓,先帝唯一下落不明的血脉,大应五皇子——应青炀?

江枕玉相信那个和自己相处多日的少年并无恶意。

可若是对方知道他的真实身份呢?若是知道他本该为大应臣子,却以下犯上,甚至率军堙灭大应最后的痕迹,他又会怎么想?

他们之间相隔的不仅仅是十年光阴。

还有……血海深仇。

修了一下时间线上的bug!

放心,攻受都会一项技能叫手撕BE剧本[让我康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犹在梦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