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王的天下 > 第44章 四四

王的天下 第44章 四四

作者:艾也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4-06-04 21:20:27 来源:文学城

听了南成王自述的烦恼之后,林宸秒懂问题在哪儿,实际上就是中低级教育可以,但是到了高级那里,就没人教了。

从管理的角度看,其实没什么不好,但是如果从整体看,那就是出现不了经略天下的人才,没有这种高级人才,就没有人统合资源统合人心,只要内部出现一点问题,很容易会出现分崩离析的后果。

实际上华夏永远追求大一统,真的要感谢华夏的老祖宗们,老祖宗有记录信史的习俗,不管这种传承来自于什么时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都给华夏人一种共同的信念,当然始皇帝的雄才大略也让后世的人们对大一统有着深重的执念。

如果没有在统一天下的路上努力前行的觉悟,就没有成为史书上一个时代的主角的命。

在这颗水球上,只有华夏这一家忠实记录自己族群的发展过程,林宸看着南成王不禁好奇他有没有带几个专门记录出海过程的人。

南成王不知道林宸脑子里在想什么,很直白的回答,“带了一个,可惜后来水土不服,早就去逝了,怎么了,有什么问题吗?”

看这老爷子不懂记录这些东西的意义,本来有点疑惑的林宸忽然想到他出海时的年纪,听姑母的意思,那时候南成王也就刚刚才十五岁左右,天下还是大夏和元隔着黄河对峙的分裂状态,也就是那时候,南成王的父族被抓捕一空,为首之人都被秘密处死,而他们不得不死的理由也很简单,他们竟然妄图借用蒙人的力量夺取大夏的统治权,还约定什么兄弟之盟,按他们的说法,这疆域已经堪比北宋了,而这是摄政王绝对无法忍受的,这种通敌叛国的行径一点也不值得原谅,之所以没有完全杀光,完全是因为那些人也怕事败暴露,所以根本就没让一部分人参与。

之所以让南成王出海也是鉴于此,既然元已经盯上了他们,那么南成王就是摆在明面上的靶子,事实上也就是送走的早,元为了利用南成王这个身份特殊的,竟然准备了三套方案,分别是借着南成王离间摄政王和父亲弟弟的关系,离间南成王和爷爷叔叔的关系,以及离间南成王和他的母亲的关系。

听起来简单,实际上手段狠辣非常,要不是送走的早,弄不好还真的被他们得逞了。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走的时候年龄小,走之前常年跟着摄政王在军队,所以,他接受了完整的军事教育,其他的都是懵懵懂懂的,也就是他确实厉害,靠着那些东西竟然也干出了一番事业。

林宸把其中蕴含的东西细细解释清楚,继续接着问,“当初你们出海的时候,你们有人专门记航录海日志吗?”

若有所思的南成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然后指了指自己,“我和药先生都记了,我记的是每天发布了什么命令,他记的是每天都有什么人生病,生了什么病,还有一个是随行的犯了罪的文人,他每天都有写,好像记的是都发生了什么事吧。”

林宸松了一口气,这可都是宝贵的财富,“等以后有时间可以印成书册,让后人知道你们是经过多么辛苦的过程才有了现在的成就。”

南成王可没打算成为一个文学家,他一直思考着记录本身的意义,不过往回看看,他才出海几十年,他们这批开拓者们就已经老的老死的死,等他们都没了,如果没有记录,这些后人知道他们来自哪里,为何来这里,来这里之后经历了多少,才有现在的生活吗?这样一想,突然发现,记录事情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而把这些发生过的事记录下来,不就是史书吗?

他瞬间恍然大悟,所以说史书就是这么来的啊!

明白了一件事情,南成王就变得温和了许多,他看着林宸道,“我记得科举是有秀才、举人和进士的分别,既然如此,给我派一批进士来教书吧!在海外久了,也不能忘本不是。”

林宸抽了下嘴角,“人家都考中进士了,都是奔着当官去的,你让人家远赴海外去你那里教书!还是别了,再说,解释经义而已,举人就已经可以胜任了。”

南成王听她这么说,直接点头,“那就举人,除了这个之外,就是让你爹给四五个记地方志的那种人才,我那里每天忙来忙去,还真没有专门记这个的闲人。”

对这个林宸是没办法拒绝的,所以也就干脆的点了头。

林宸回到宅邸和姑姑汇报了今天份的聊天内容,明亲王听了很无语的揉了揉眉心,忘记这个了,不过看他们记谈判内容的,虽然有点散乱,但是也不算差。

林宸闻言叹气,这些人可是属于跟着伯父的,属于离统治中心最近的位置,记个文书还这个样子,足见这一块确实粗糙了一些。

交流完,明亲王把教育和史学记录到谈判内容之中,但是又一想,这明显就是他们在给老狐狸兄长送东西啊!

更重要的是,林宸答应借兵,虽然是三年一轮换,但是还是要把各种条款说清楚了,尤其是要注明,不许挖墙脚。

其实如果不管其他的话,金龙禁卫军就是最合适的选择,人数少,战力高,灵活机动,最重要的是他们会根据他们所处的环境设置出最合适的打法,可是这禁卫军还要给各军找毛病,怕的就是战士们没有在训练场上练好,而在战场上牺牲。

而且禁卫军发展了这么些年,也才发展了那么点人,要是派出去了,这么点人能做什么?就是能做,把自家的最高战力暴露在他人面前,也确实不可以。

所以即使往外派兵,也只能是海军和步兵,至于骑兵,只能说,希望南成王靠点谱,在打仗的地方准备点骑兵的装备,为什么准备这些?哼哼,谁不知道大夏的步兵不合理,有马就是骑兵,没马就是步兵,也就射确实是需要点悟性的,不然弄一个专司射箭的队伍也不是不可以哦。

不管私下是怎么想的,接下来的谈判,确实是围绕着派举人还是进士以及派出去多少进行讨论,听到这个消息,听到这个消息,一直站在南成王身后的几个脸上终于有了笑容。

并不是他们定力太差,实在是在他们的地盘,他们这些儿子成了他们爹南成王手里的工具人,做工具做的最多的就是先生,早就不想做了。

这并不是因为不满,他们身为南成王的孩子还要教书,这在岛上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事,为了这个每年都有很多人到海岛那里学习,就为了看看教书的南成王的孩子,就他们的水平,他们可是心知肚明的,他们的水平有限,不要误人子弟也就罢了。

还是那句话,没有解释经义深层的那些东西的人,再怎么学都是只懂其音不懂其意,而且他们这么多新一代,都试过了,没有谁是在文这一块上特别有天资的,倒是有好几个武学上颇有成就的,可是也没有天才到成为一代宗师的程度。

文不成武不就的,回头一看才发现他们能占这么多岛,发展的这么壮大,纯粹是靠着人心齐。

如果有一天人心不齐了该怎么办?答案是凉拌。

纵观史书,纵观身边所发生的事,你会发现人心要齐也是需要条件的,比如有着共同的外部敌对威胁,或者有着共同的前进方向,而就是这些还有人会提出不同的意见,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人心齐真的是很难的一件事,只能说,尽量让大部分的人心是齐的。

——明白是一回事,做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

这事林宸观看姑姑和伯父谈判的时候得到的心得体会,明明两个人背着对方的时候,那是都觉得这个事不是太难,但是到了谈判桌上,那就是千难万难,世上没有比这个更难的。

比如派举人教书这件事,明亲王硬是添上了由翰林院带领队伍,有计划有安排的进行课业研究,又比如借兵打仗这回事,明亲王硬是提前帮着兵士们连月俸都给商量了下来,都是极高的数目,只是因为林宸不经意之间曾经咕哝了一下岛上有黄金。

林宸只是靠着上辈子的经验,这辈子有没有完全不知道,那就是一个未知,谁能想到,明亲王直接就这么拿来用了,然后更神奇的来了,南成王没有对此进行纠正,而是直接就默认了下来,好吧,遇到有钱人了不宰一下真心对不起这个难得的机会。

不管过程如何,教育援助,军事借兵等等,在南成王带着他打下来的土地成为大夏的一个藩王之后,就成了应该做的,虽然有被支付俸禄,但是借出去了,就是借出去了。

而在这些条件之下,林宸也完成了她想要的。

她想要的很简单又很复杂,却是一定要有人去做的,万幸这些事南成王已经开了个头,有了这个前车之鉴,林宸这个跟在后面的就走的容易许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