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纨绔为夫 > 第11章 迎亲

纨绔为夫 第11章 迎亲

作者:白商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06-29 17:17:18 来源:文学城

十一、迎亲

邵家这边为婚礼忙的不可开交,江家那边也不清净,为防止江晏之婚前再闹出什么有损两家颜面的幺蛾子,老夫人一改平日的纵容,破天荒把江晏之关在房里,日日好吃好喝伺候着,就是不准踏出房门。

江晏之每天就在房间里有气无力的哀嚎要出去,最后他已经放弃了要出去的挣扎,坐在窗户边弹着他那把镶嵌着各式玉石玛瑙的宝剑,扯着嗓子绝望地吆喝:“磨剪子嘞——戗菜刀——”①

听说北边的人是这么吆喝的。

他走南闯北的大侠梦啊,还没落地就胎死腹中。

邵月如这边缠斗于朱旖儿母女的吵闹,有事可做还算能转移注意力。

婚前最后两天的晚上,孙仪把她叫到房里,取出自己积攒的私房与她的嫁妆,摊在床上数:“这些都是我当初成亲时带来的,和江家的聘礼一并添进你嫁妆里。”

“这太多了母亲,江家给的聘礼厚实,这些你还是留着傍身吧。”

金银首饰、庄子铺子、房契地契,厚厚实实装了两大匣子。

“我这里还有,冯姨娘没有嫁妆,我给槐如备了一份,比你这少一点,到时候再从家里添一点,剩下的也够我吃用后半辈子了。”孙家曾是扬州富户,当初若无孙家银钱支持打点,邵恺一个科考多年未中的穷举子,哪能做到苏州吴县知县的位置,所以孙仪的嫁妆也不少。

孙仪拉着她的手语重心长的说:“我原是不看好这门婚事的,可事到如今也更改不了了,你是个聪明孩子,我这么多年过的什么日子你也看得清楚,人心最是守不住,夫妻间能相敬如宾就很难得了。明朝你嫁,娘只和你说,规矩本分孝顺长辈操持中馈即是,勿要强求太多。这些嫁妆经营得当,够你一辈子衣食无忧,咱们不求他们什么,你也别想不开给自己找罪受,别像娘一样蹉跎半生才睁开眼。”

邵月如听着孙仪的话,一时情绪涌上心头,扑进孙仪怀里低泣。

她上辈子定是济世救民、修得阴功才会遇到这么好的母亲。

她……她本是一个连外室女都算不上的。

幸而遇到母亲,不仅有了嫡女名分,还教她读书识字,殷殷关怀。

她何德何能呢?

看着邵月如的样子,孙仪心里也难受。

这不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是邵恺外派公干时的露水情缘,蒙骗人家姑娘占了人家身子,带回来那女子才知道邵恺已有家室。

那是个刚烈的女子,知道受了蒙骗,不肯屈就为妾,生下孩子托付给她,还未出月子便投水自尽了。

她原本不喜,任哪个爱着丈夫的女子能把丈夫和别人的孩子真正的视如己出呢?

可这孩子太招人疼了,乖巧懂事,什么都往自己身上揽。

不得邵恺重视,知道自己身世后更是处处顺着她,在槐如桐如扑在自己阿娘怀里撒娇哭闹的时候,她受了委屈只会自己偷偷蒙在被子里抹眼泪。

小小的孩子,肩膀也没多宽厚,就帮着撑起一个家,孝悌兄长友爱姊妹,什么苦泪都往肚里咽。

挪到偏院的这两年,她自己都举步维艰,还想方设法为她延医问药、周旋照顾。

这不是她身上掉下来的肉,是她心尖尖上的肉啊。

母女俩哭在一处,良久才擦了眼泪,孙仪又叮嘱了许多。

婚前一天邵家送嫁妆到江家,因吴县和长洲县是苏州附郭县,共治苏州城,两县长官都在府城治政,邵家与江家同在一城且相去不远,但江家当初给的聘礼很多,邵家改了其中几项,又添上几项,抬去江家的时候也是浩浩荡荡。

当晚邵月如翻来覆去睡不着,内心满是对未知的将来的担忧和揣测,心里预演了无数种如果和江晏之合不来要怎么才能和平共处的方法,江晏之不求上进,老夫人又指望她帮着规劝,她又要如何回复。

腹内草稿打了一遍又一遍,耘春睡在外侧问道:“小姐还没睡呢?”

“睡不着,”邵月如轻声问,“耘春,你说我们嫁过去,能把日子过好吗?”

“应该比在邵家会好一点。”耘春睡得迷糊了,含糊着说,“小姐快睡吧,明天还要早起上妆,睡不好显憔悴不好看。”

“嗳,就睡了。”

邵月如抱着被子睁眼望着床顶,黑漆漆的什么也看不到,像她明日那场看不清前途的婚礼。

老夫人通情达理,江大人公正严明,未来婆婆常在庵堂,都不是会给她立规矩的,家中人口简单,撇开江晏之不谈,再怎么着,应该会比邵家好一点吧。

邵月如心里默念着“都会好的、都会好的”渐渐睡去。

第二日一大早听着外面仆婢进进出出的声音,邵月如猛然惊醒过来,呆呆坐在床上。

耘春听到响动过来,撩开帘子,笑道:“小姐醒得好早,时辰还早,还可以再眯一会儿呢。”

“外头是什么声音?”

“哦,今儿小姐大喜,赖嬷嬷在外面嘱咐小丫鬟们呢。”

是了,今天是她的大日子,一辈子就这么一次。

她浑浑噩噩下了床,由着丫鬟们伺候着盥洗,由全福娘子开面,然后梳洗,一项不错的进行着,她却始终没露一个笑脸。

冯姨娘帮忙操持婚礼,过来看到她这幅样子,都有些心疼,好宽慰了一番也没奏效,孙仪过来给她梳头,她才勉强挤出笑容。

“娘,”邵月如笑着道,“我出嫁呢,一会儿得哭一哭图个吉利。”

“你这孩子……”孙仪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她哪里看不出她的勉强呢,只不过不想让她担心罢了。

孙仪为她梳头,然后邵月如上了妆,穿上喜服戴上凤冠,再盖上鸳鸯成双的红盖头,安安静静端坐在房内,等着江晏之上门迎亲。

江晏之不情不愿的穿上喜服,垮着脸问小厮:“我娘可回来了?”

“这……”小厮犹疑了半天,老实回答道,“回大公子,已经传了消息,夫人大约是在路上耽搁了。”

儿子结婚爹娘都凑不齐全,早传了消息还能被绊住脚,什么路上耽搁了,要来早来了。

江晏之一气摔了鞋,光着脚坐到一边,“爱来不来,爷不娶了,这破婚谁爱结谁结。”

说着就东西脱身上的喜服,底下人慌得不成样子,一边拦着他,一边去请老夫人过来劝。

老夫人没来,来的是江敬回,江敬回提了棍子一顿好打,让人按住他,重新穿上喜服,撵出门去迎亲。

江晏之一脸不高兴地被撵出门,一旁跟随的小厮腰间系着红绸子,低声道:“公子,老爷说了,让公子好好迎亲,该笑要笑、该回礼的回礼,您的猫儿狗儿蛐蛐儿还有廊下的八哥和那些鸟儿全在他手里。”

江晏之不可置信地瞪着眼睛看小厮,又磨着牙齿往府里看,扬着拳头朝府里照着空气打了一拳,气愤的翻身上马。

等上了大街小厮扯了扯他衣摆:“公子,笑、要笑。”

江晏之翻了个白眼,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一路挂着这个笑往邵家去。

沿路观礼的人啧啧赞叹:

“江家好大的排场!”

“江大公子抱得美人归真是春风得意。”

“你看他,笑得多开心。”

注:①宋代吴自牧的《梦梁录》里记载:修磨刀剪、磨镜,时时有盘街坊者,便可唤之。

吆喝的由来,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比较多的看法认为最初起源于北京手艺人的民间吆喝。至于为什么各地都有,据现有资料,可能与70年代的样板戏《红灯记》有关。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迎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