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听说我爹是奸臣 > 第3章 第 3 章

听说我爹是奸臣 第3章 第 3 章

作者:王廿七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5 19:19:30 来源:文学城

盛安地处江南,五月中旬便感受到暑热的侵袭。

大人们都换上了缫丝夏衫,桌上添了四个冷盘,丫鬟们吱呀吱呀地拉着手摇扇,为闷热的天气带来一丝凉意。

今天全家为平安庆生,刘婆婆特意做了他最爱的葱汁儿腐皮虾包,外皮炸的酥脆,虾仁嫩滑,包成特别小的一只,一口一个刚刚好。

等待长辈入席的时间,平安坐在角落里凿冰,用花茶碎冰打底做梅子桑葚饮,是娘亲最爱喝的。

家里人口不多,平安没有叔伯,两个姑母都已外嫁,陈琰和林月白夫妇又只有平安一个孩子,不免有些冷清。

陈琰向来惜字如金,备考期间尤其如此,林月白在公婆面前也不多话,婆婆性格强势,家里家外一把抓,她索性少说少做,小说话本不比族产账目有趣?

陈家人因性格太过互补显得格外和睦,可这和睦之下又不免透着点沉闷无趣,饭桌上一般只有陈老爷和平安抢着说话,老爷子一生没什么本事,唯独话特别多,常在饭桌上说些或冷或热的玩笑,让气氛活跃一些。

陈家毕竟不比世家大族,没有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平安又特别捧场,总能将气氛调动起来,今天也不知怎么了,大好的日子,心不在焉的样子。

陈老爷试探着问:“乖孙,你要是不喜欢‘平安’这个名字,祖父帮你改回来?”

全家将目光看向他。

平安把头摇得像拨浪鼓,倒也不必。

林月白有些担心地抚上他的额头:“儿啊,可是哪里不舒服?”

他挤出一个好看的笑:“娘,没事,逗你玩呢!”

席上的气氛便又活跃起来,刘婆子将一小碗鸡汤面搁在他的面前,面条裹了蛋清,擀得细细的,铺上鸡丝和青菜,还卧了个荷包蛋。

平安劝自己打起精神来,毕竟吃完这碗寿面,他就整整四岁了。

四岁,正是奋斗的年纪,绝不能选择安逸,绝不能摆烂颓废,他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和全家的命运。

……

改变命运第一步,要先充分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

以前他太年轻,出门只看吃食、玩具、璀璨的灯火和热闹的杂耍,贪吃贪玩,无忧无虑,从未主动观察过周遭事物。

借着祖父要带他去街上买几样生辰礼物的机会,他打算先从陈家巷入手。

出门前,祖母叮嘱他们:“别走远,少吃零嘴,早些回来。”

那神态仿佛在叮嘱两个孙子。

“知道啦!”平安应一声,跟着祖父出了门。

他们沿着陈家巷一路往北,穿过石板小桥,桥头立有一座高大的青石牌坊,这牌坊从平安记事起就存在,很有些年头了。

他在桥头驻足,望着那刻有几串人名的牌坊问:“祖父,这是做什么的?”

陈老爷将他抱起来扛在肩上,教他念牌坊顶端的三个大字:“举,人,坊。”

平安眼睛一亮:“我知道了,上面刻的是咱们陈家中举的族人。”

“呃——”陈老爷有些尴尬地干笑两声:“是他们北陈家中举的族人。”

平安四下张望,只见一条小河将陈家巷斩为南北两段,北陈家聚居在小桥以北,南陈居南。

陈家是整个盛安县的奇葩,一个祠堂供奉两本宗谱,房屋、田亩、坟地、店铺……所有产业账目都分的清清楚楚,正旦祭祖,你家寅时我家卯时,祭两次,甚至两家孩子在同一个族学开蒙念书,摆放桌椅都隔着一条宽宽的过道。

北陈家人才辈出,立在桥头的“举人坊”便是佐证,平安回头,看向他们南陈家的地盘,没有任何牌坊、石碑,光滑溜溜的青石板直通尽头。

陈老爷更心虚了,小声道:“别往那看,还没考出来呢。”

平安反问:“一个也没有?”

陈老爷道:“你爹这不是在考了么。”

南陈家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拢共考出了两个秀才,一个是陈老爷的幺弟、平安的小叔公陈敬时,另一个就是陈琰。

陈老爷显然不想将这个话题继续下去,没等他接着发问,便拉着他快步穿过了牌坊。

平安还小,不能完全理清错综复杂的家族关系:“祖父,明明是一个宗族,为什么要分成南北两家?”

“这个啊,说来话长。”陈老爷娓娓道来。

原来陈家祖上两兄弟互生龃龉,分居两岸,各为生计,北陈的祖上倾尽家产读书科举,南陈的祖上将家业打理的蒸蒸日上,从那时两家便拉开了“士”与“商”的差距。

南陈族人虽富,却因朝中无人,处处比北陈矮上一头。

人常说“匹夫无罪怀璧其罪”,朝中无人就像待宰的羔羊,偌大的家业可以在顷刻间化为灰烬。因此在太平世道,但凡有些实力的家族都会不遗余力的培养子弟读书入仕,入仕后再凭借官身回馈家族,使其更加兴旺显赫。

前年,北陈家出了件命案,新婚三日的新娘死于非命,北陈家的陈三爷利用官场人脉迅速摆平。

死者偏偏是平安小叔公陈敬时的内侄女,也就是亡妻孟氏的娘家侄女。陈敬时哪肯善罢甘休,替死者代写诉状诉明冤情,反被提学道以“挑唆讼事,从中取利”的罪名褫夺了生员身份,南陈家唯二的两个秀才也折损了一个。

两家的关系跌入历史新低。

如今两家表面相安无事,其实心里都在较劲,因此陈琰科举,对整个南陈意义重大。

在族人眼里,陈琰中举几乎是板上钉钉的,把整个家族的未来寄托在了他的身上。

……

“整个家族的未来。”平安喃喃道,压力真大呀。

“那是当然。”陈老爷话音中带着得意,对儿子的光辉履历如数家珍。什么三岁通背《三百千》,六岁读四书,八岁能作诗啦……

这些话平安都快背下来了。

可那又怎么样,据《奸臣录》记载,陈琰被清算时,半数族人受到牵连,流放充军,剩下的被罚没家产,流离失所。一个将要团灭的家族,还谈什么未来?

“或许大家从一开始就不努力,还能活的更久一点。”他评价道。

“你说什么?”陈老爷没听清。

平安回过神,环住祖父的脖子:“我说我饿啦。”

“哎,就知道你没吃饱。”陈老爷加快了步伐。

平安骑坐在祖父的肩膀上,视野愈发开阔,一路向北,汇入繁华热闹的晚市之中。

……

次日散学,前院书房,平安一动不动,歪着脑袋看着陈琰。

不是他护短,也不是他以貌取人,他爹怎么看都不像那种大奸大恶之徒。

《奸臣录》中有明确记载,陈琰面如冠玉,舒眉朗目,行走坐立就像四书里走出来的君子,一笔书法更是行云流水,容貌为其仕途升迁起到了不小的助力。

当然,平安听说过不少历史掌故,奸臣大多写得一笔好书法,或许也曾是五讲四美好青年,甚至是又美又颠的大帅比……人不可貌相,人心也不会一成不变。

“哎。”团子再次叹气。

陈琰哪里知道小小的孩子会有如此多弯弯绕绕的心思,只道是又在调皮做怪样,打发他先回内宅去,洗手准备开饭。

平安应一声,耷拉着小脑袋往内宅走,一边走,一边思考逆天改命的对策。

常言道:父不教子之过。

作为儿子,他有责任把自己的父亲培养成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可他才四岁,还是个吃饭都不许挑食的幼崽,压根没有发言权。

他蹲下来抚摸狗头:“阿吉,我该怎么办呀?”

阿吉攀着他的膝盖蹭几下,原地转圈,殷勤表演。

“你中午刚吃过小鱼干,又饿啦?”

平安看一眼西斜的日头,确实不早了,得先给阿吉找点吃的。

他蹑手蹑脚的溜进灶房,仗着身量小,猫着腰贴边走,不会被人发现。

烧饭的刘婆子正在炖鱼汤,眼看着两只肉乎乎的小手从灶台下面伸出来,摸向盘子里的烧鸡,熟练地撕下一只鸡腿,嗖的一声,消失在灶房门口。

她无奈笑笑,每天一出戏,早就习以为常了,甚至每到晚饭之前,她都会在固定位置放一盘不冷不热少盐少油的肉食等着平安来偷。

回廊角落,阿吉撕扯着鸡腿吃的很香,平安忽然灵光乍现,激动地一拍大腿。

他溜进灶房的时候,汤水滚开,刘婆婆拾起烧火棍,将多余的柴火从灶膛里拨了出去,翻滚的汤汁立刻消停下来,咕嘟嘟小火慢炖。

“要想让锅里的水止沸,就把柴火从锅底抽掉……”

平安茅塞顿开,整个人都兴奋起来。带着他的小狗穿过重重廊道,穿过四水归堂的院落,在落日的余晖下,踩着自己的影子飞快地奔跑。

“阿吉,我想到一个神鬼莫测的好办法!”

“汪!”

阿吉蹦跳着追上来。

平安蹲下来,掀起了阿吉的大耳朵:“让我爹考不上进士,当不成官!。”

“汪汪!”

他努力压制着激动的心情问阿吉:“我是不是很聪明?”

阿吉兴奋的跳起来:“汪汪汪!”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章 第 3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