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君意脸色突变。
惠慈皇后,她是记得的。
怪不得,若是这种事,那谁也听不得也是对的。
“你说的是真的?”谢君意难得正视了他一眼,语气严肃起来。
黑影眼神认真:“这种事情没有人会乱说,而且我们是真心想和郡主您达成合作的。”
谢君意不是不信,只是不敢确定:“消息来源可靠吗?”
黑影点头:“虽然不能告诉您消息来自于谁,证据在哪里,但这事我们确有证据。”
谢君意明白了。
“是怕本郡主猜出你们的真实身份?”
黑影不说话,谢君意把他当成默认。
谢君意突然有些后悔为什么自己要为这个人停下脚步,停下便罢了,为什么要听这个人讲这些有的没的,把自己陷入这种麻烦事中。
有些事不是听过就过了,而是听过就被卷进去了。
对方对她抛出这么个炸弹,不知道是想从她手上得到什么。
于是谢君意片刻,就开门见山地问道:“你们想要本郡主如何帮与你们合作?”
黑影道:“我们需要钱。”
出乎意外的实在。
谢君意静静看着他,他眼神很诚恳,可见他们需要钱这种话并不是诓骗谢君意的。
居然会把这种辛秘拿来换钱,谢君意还是第一次遇见。
如果是其他谢君意应该会考虑考虑,但钱嘛,她多的是。
于是谢君意问道:“本郡主只帮一次。说吧,要多少?”
“一百两黄金!”
黑影说完,谢君意直接就愣了。
“你说多少?”
她以为自己听错了,但黑影又重复了一遍:“一百两黄金。”
谢君意脸色黑得跟墨似的,她冷笑一声:“别逼本郡主抽你。”
黑影连忙道:“谢家家大业大,这一百两应该不算多吧?”
“的确不算多……”
显然,谢君意的话还没说完,她顿了顿,继续道:“但本郡主凭什么为太子花这么多钱?你来之前不是已经知道了吗,本郡主和太子可是掐得你死我活的,你凭什么认为,本郡主愿意为太子的消息买单?”
反正消息她已经知道了,她本来也想付付钱一笔勾销,但对方太贪了。
整整一百两黄金啊,那是什么概念。光买粮食都够整个大齐军吃十年了。
从赚钱角度来讲,哪怕是集谢氏全族之力也至少得赚三四年。
看见谢君意那微微昂起的头颅,似乎随时打算不认账的样子,黑影一下子就懵了。
这不对啊,一般戏本子不是这么写的啊!
堂堂下任谢氏继承人、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安阳郡主不应该是这样啊。
在所有人的印象里,一出生就享尽荣华富贵的皇室贵族成员是极其骄傲的,她们从不屑计较,因为会显得特别掉价。
但是谢君意不是。
她们谢家祖上就是经商的,哪怕他父亲成了将军,但他骨子里流的还是商人血液。
不然他们以为谢家凭什么短短几十年就能横行齐国。因为有钱,所以贴补军队,受士兵爱戴。因为有钱,所以经常施粥百姓,受百姓尊敬,因为有钱,所以在国库空虚之时即便是皇帝也不得不低下高贵的头颅来借钱。
她们谢家如今的地位可以说,是完全用钱堆起来的。
当然,也因为谢家如今的地位,也帮助了谢家更快的敛财。
黑影嗫嚅道:“郡主,您不会毁约吧?”
谢君意微微一笑:“当然啦。如果我们有约的话。”
至于什么承诺什么约定,他们之前有吗?
黑影当然听出了她的言外之意,神情一下子紧张起来。
完,她肯定打算一分钱不给!
黑影思考片刻,眼神才试探性的盯了过来,带着几分讨好:“郡主,其、其实还可以砍价的!您要不,先砍一刀?”
谢君意:“……”
神他娘的砍一刀!
你以为现在是在菜市场买菜吗?
谢君意看他的眼神一言难尽,都这样了,要换了是她早就拂袖而去了。
看来他们确实很穷。
于是谢君意随意道:“那就一百两白银吧。”
黑影眼神一滞,表情不可置信。
“你可以拒绝。”
“成、交!”
两道声音同时响起,一道带着戏谑,一道咬牙切齿。
谢君意人傻了。
他们和她合作,无非是他们知道她与夏侯越不合。
所以显然,这些人……也想对付夏侯越。
“什么?”
“成交。”
两人的声音又同时响起。
谢君意:“……”
完了,说高了!
黑影:“……”
安阳郡主真抠。
谢君意哀怨的看了黑影一眼,但事已至此。
他们姓“谢”的在做生意这方面的信誉还是有的。
于是谢君意翻开坐垫,从屁股底下拿出一块牌子递给了黑影。
边递边道:“凭此腰牌,可于谢氏钱庄兑换白银一百两。”
黑影受宠若惊的接过腰牌。
没想到啊,安阳郡主这次手笔不小,居然给了他她的贴身腰牌,这难道就是谢氏继承人的凭证,那他是不是可以……
谢君意像是知道他在想什么似的,似笑非笑的看过来:“放心,这样的腰牌,本郡主这里还有几百个。”
黑影:“……”
谈妥之后,谢君意就送走了黑影。翠翠和阿七都坐回了马车。
翠翠和阿七上来的时候,谢君意手上的书被搁置在一旁,而她似乎在闭着眼小憩。
翠翠和阿七相视一眼,都看见了对方眼中的犹豫不决,似乎是不知道该不该打扰谢君意。
谢君意何等了解二人,只是道:“这件事你们听不得,回府吧。”
翠翠哑然。
她干巴巴地“哦”了一声。
又听谢君意睁开眼,看了眼阿七道:“阿七,你出去。”
翠翠不解地看向阿七,阿七看着谢君意支了一下下巴,一下子心领神会。
阿七瞬间窜出。
阿七离开,谢君意才吩咐车夫启程。
她又微微阖眼。
惠慈皇后,在她的印象里很淡很淡。
谢君意只记得那是一个温婉美丽的女子。
她是皇帝夏侯奕的发妻,也是太子夏侯越早逝的生母……
母亲的墓碑啼血,这对一个儿子而言是何等的残忍。
*
御书房中。
袅袅的烟雾从角落升起,淡淡的龙涎香气在房间内弥漫开来。
看上去宁静而祥和的气氛中夹杂着隐约的压迫感以及淡淡的紧张情绪。
木案前坐着一道明黄色的身影,他的不远处跪着一位身穿黑色衣服、戴着老鹰模样面具的女子。
皇帝面无表情,而他眼前的女子单膝跪地,垂目不语。
皇帝拿着一本黑色的折子,眼睛时不时落在折子上,又时不时落在男子身上,许久,像是看完了,才开口道:“就这些?”
听见皇帝问话,戴着老鹰面具的女子便恭敬回道:“回禀陛下,一字不差。”
他话说得很有底气,让皇帝又忍不住扫回第一页,像是想从那本平平无奇的折子中找到些他感兴趣的内容。
皇帝的目光扫过折子,忽然在一个名字下停顿片刻:“秦婉?”
女子立马明白皇帝的意思,开口解释道:“回禀陛下,此女乃是刑部尚书秦严的嫡女。”
皇帝似乎想起那是谁了,恍然大悟:“就是太子昨日约见的姑娘吧。”
女子应是。
刑部尚书秦严,政绩平平,做事没有太大的过错,和其他大臣比起来胜在老实,没有什么严重的污点。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夏侯越选的人让皇帝都觉得满意。
老子没什么好说的,那就得看她本身了,若是个偷奸耍滑、多嘴多舌、想法太多的也不行。
于是皇帝问道:“那秦婉为人如何?”
女子一五一十回道:“长相尚可,端庄大方,就是一些规矩不太全面。”
女子说话之际,皇帝也回忆起折子上写的那段文字,知道了什么叫“规矩不太全面”。
皇帝思忖片刻:“没规矩却是个问题。不过安阳既已下了她的面子气定是消了,朕就不插手了。”
皇帝将手中的折子往案上一放,忽然想起了什么他不由得轻笑出声:“她啊,还和从前一样锱铢必较。倒让朕想起了当年……”
皇帝说着面色有些怀念:“当年莲花池畔,她才不过四岁。什么都不懂的年纪就已经懂得了报复,受了委屈之后当场就把太子推进了莲花池。那小姑娘可太厉害了,一点都不肯忍的。”
皇帝说着失笑摇头。
听着安阳郡主的趣事,跪着的女子低垂着头,眼中闪过一丝复杂。
不过皇帝提起此事只不过是因此情此景有感而发,皇帝不会想让人插嘴。
于是女子只是沉默倾听着。
皇帝说完一段就不继续说了,只是把折子一合放到一旁的木案上。
他将笑容一敛,看向女子问起另一件事:“太子今日为何去天合茶楼你可查清楚了?”
皇帝对安阳郡主和太子的态度对比太鲜明,女子太知道皇帝想听什么,此刻她说什么皇帝才会高兴。
但是她说不了。
于是她道:“属下无能,没有查到。”
与其说无能,不如说太子的去向太简单明了了,除了今日去了趟外面,其余的时间不是在东宫就是在朝堂。
而他之所以会去外面,也不过是因为安阳郡主吧?
毕竟之前安阳郡主和太子的嫌隙就已经很深,昨日太子又丢了好大的面子。
于是她猜测道:“属下觉得,太子应是为了报复郡主。”
“报复?”
皇帝听笑了。
但是明明他的嘴角上扬着眼睛里却没有一丝笑意:“你当夏侯越还是当年的稚子吗?”
他连名带姓说着夏侯越的名字,好像这个自己养大、一直带在身边的儿子是个陌生人一样。
女子连忙磕下头:“属下失言了,还请陛下恕罪。”
皇帝其实对自己这个“儿子”的观感很复杂。要说一点感情没有那是假的,但是要说有,也不尽然。
当夏侯越渐渐长大,羽翼渐丰,而他自己却在慢慢衰老……
皇帝叹了口气:“不过,他与安阳也说不定。”
“安阳厌恶他,他也不喜安阳,昨日受了气今天报复回去也有可能的。那孩子从小就是个闷葫芦,可一遇上安阳就变了个性子。还真是冤家。”
女子悄悄抬头,又飞快低下。
光听皇帝说的这些话,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多宠溺太子和安阳郡主,可是皇帝眼里明明没有一丝的温情。
帝王心,海底针。
女子沉默着不敢轻易插话。
此时小太监悄悄走来,到守在门边的大伴耳畔说了句什么,大伴点头表示明白。
小太监离去,大伴便绕过柱子走近皇帝悄声提醒道:“陛下,德妃娘娘来了。”
“她这几日倒是勤快。”
皇帝说完递给男子一个眼神,女子领会道:“臣告退。”
“回去吧。”
得令之后,女子轻功一现便消失了踪影。
她走后不久,一袭深蓝宫裙的女子就从门口缓缓走了进来。
女子头戴华丽五尾凤钗,耳戴金点翠嵌珠耳环,面上含笑,体态婀娜。
“臣妾见过陛下。”女子轻轻拂身。
皇帝摆摆手:“免礼。”
女子便起身,手上挽着一个朱红色的三层木盒:“陛下勤政爱民是大齐之福。但臣妾身为陛下的嫔妃,实在担心陛下因政事繁忙误了时辰,便做了些吃的……”
德妃眼含情愫,面露担忧,其心意更是难得可贵。于是皇帝神情动容。
大伴将食盒接过,皇帝自然牵住德妃的手,语气温和十分:“爱妃辛苦了。”
德妃摇头:“这是臣妾的本分。”
说着又像是想到什么有趣的事情忽而莞尔一笑。
皇帝注意到了,便随口问道:“爱妃是想到了什么如此开心?”
德妃掩嘴一笑:“臣妾只是想到了怡儿。臣妾做这糕点时,他一听是给父皇吃的,非要跟着臣妾做。想来他这拿笔的人哪里会做这些东西,最后果真是来捣乱的。”
德妃说着露出几丝宠溺。
皇帝听了也跟着笑,握紧德妃的手:“怡儿今年十二了吧,也算长大了,会体贴人了。”
“谁说不是呢。”
德妃想着又补充了一句道:“怡儿近日学业不错,太傅还夸奖了怡儿聪慧,陛下得空可否去看看他,他定会很开心。”
皇帝拍了拍德妃的手:“当然,朕得空就去。”
德妃喜笑颜开:“多谢陛下。既如此,臣妾就不打扰陛下了,臣妾告辞。”
皇帝点头:“朕晚上再去陪你。”
德妃一脸惊喜:“那臣妾就恭迎陛下了。”
大伴送走德妃。
皇帝见德妃转身离去,脸上的笑一下子消失不见。
大伴回来时皇帝已经坐回了案边,大伴瞟了一眼自己手上的食盒,又瞄了一眼皇帝,小心翼翼问道:“陛下,德妃娘娘这食盒……”
皇帝头也不抬,声音冷漠:“扔了。”
大伴心道:果然如此。
他弯腰回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