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历史 > 天下安康 > 第四十六章 优柔寡断

天下安康 第四十六章 优柔寡断

作者:鸣奇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0-12-24 08:14:45 来源:转码展示1

王頍乃南梁名将王僧辩之子,曾经辅佐太子杨勇,坐事发配岭南。xiaohua1000他听闻杨谅意欲起兵,立刻赞同。

王頍认为,此时杨谅准备充分,能够立刻召集三十万大军,而关中杨广准备不足,根本难以抵挡。只要杨谅能够攻入关中,然后招朗州的武陵郡王杨俨等人响应,必可夺得皇位。

其他诸心腹萧摩诃等人也纷纷赞同,杨谅此时心中乃定。

杨谅准备与众人摊牌,正巧天生异象。当时正好火星处在井宿的位置,府上众人议论纷纷,而仪曹傅奕通晓天文星历,杨谅问他:“这是什么征兆?”

傅奕回答道:“天上的井宿,在黄道带上,是火星必经之路,这是正常的规律,倘若进入地上井的位置,那就怪异了,这是要生乱的前兆,怕是有碍大王。”

杨谅听了很不高兴,将傅奕赶了出去。而傅奕自觉怕是要起乱子,为免受池鱼之殃,他连家都不敢回,便弃职前往关中。几个月前他与黄明远一晤,他自觉要想完成灭佛的理想,还是要靠当今天子,因此便打算先去投奔黄明远。

傅奕很快逃出了晋阳,杨谅根本不知。此时的他并不关心一个手下的逃走,他现在准备跟手下摊牌了。

杨谅匆忙将手下文武召集起来。等到众人到了之后,杨谅便故意在人前大哭了起来。众人不解,忙上前相询。

杨谅便哭着说道:“阿耶去世,孤身为亲子,竟不能亲往,真是不孝,如何不难过?”

这时裴文安故意问道:“大王身为先帝亲子,如何不能前往长安奔丧?”

杨谅便说道:“非是孤不愿,实此乃先帝遗命,孤不敢违背。本王离京之前,先帝曾言‘如果有玺书召你,验看敕字加点,还与玉麟符相合,方可受命上路。否则,必不可前往长安。’昨日屈突通持先帝诏书前来招我回长安,可这诏书之上,并无敕字加点。这可如何是好?”

不待众人反应过来,裴文安立刻站了起来说道:“大王,如此说来,此必不是天子本意,乃有人矫诏而故意诱使大王回京,大王现在千万不能奉诏啊。”

杨谅一听,立刻站了起来说道:“难道我就不去见阿耶最后一面了吗?”

这时裴文安又说道:“大王,先帝去世,死因不明,天下人议论纷纷,皆言是当今天子弑父篡位。大王身为人子,难道不当查清父亲是死亡原因,还先帝一个公道。”

二人跟说相声一样,一个逗哏,一个捧哏,全无别人插嘴的份。

这时王頍也站起了说道:“先帝必为当今天子与奸臣杨素合谋所害。杨素欺主罔上,贼害良民,使父子道灭,乃祸乱之源。大王当为天子复仇,诛灭杨素,还天下一个太平。”

这时候众人终于明白杨谅的这次会议是什么目的了。也明白杨谅是在故意试探他们是否忠诚。因此众人纷纷上前痛斥朝廷的无道和杨素的暴虐,请求杨谅带兵杀入长安,重塑大隋。

更有不少将领,纷纷求做先锋,一时之间,人人景从。

不过也有人反对。这时杨谅的麾下首席文官,并州总管府司马皇甫诞却给高涨的众人头上泼了一盆冷水,直言此事不可。

皇甫诞乃安定乌氏人,祖、父俱为关陇世家出身。少刚毅,有器局。杨谅担任并州总管之后,杨坚以皇甫诞公方着称,拜皇甫诞为并州总管府司马,总府政事,一以谘之,杨谅也很敬重他。

见是皇甫诞反对,杨谅不好发怒,只得耐着性子问道:“皇甫公,难道孤就要看着自己的父亲不明不白的死去吗?”

皇甫诞流着泪说道:“我预料大王的兵力不是京师军队的对手;加上君臣的地位已经确定,双方势力悬殊,大王的军队虽然精锐但难以取胜。希望大王奉诏入朝,守臣子之节,必有松、乔之寿,累代之荣。如果大王迁延止步,那么一旦身处叛逆的地位,被追究刑法,就是想作一个平民也不可能了。”

杨谅听后大怒,一脚将身前的桌案踢走,指着皇甫诞大声斥骂道:“孤有胜兵百万,五十二州臣民,难道还不能击败杨广?”

皇甫诞大声说道:“以五十二州之兵马,可抵天下之胜兵吗?大王三思啊,只有奉诏入朝,才是完全之计。”

此时杨谅再也无法忍耐,令人将皇甫诞押下去囚禁起来。

皇甫诞被关押,此事再无人敢反对。

杨谅乃起身说道:“孤欲起兵诛杀杨素,拨乱反正,诸位疏愿与孤同往。”

有了皇甫诞这个榜样,更没有人敢反对。众人纷纷跪地请缨,杨谅乃见士心可用,心中大喜。

······

众人议定起兵,乃风风火火的布置下去。

此时杨谅早就已经集结了大量的兵力,又居高临下,可以直接威慑到关中的安全。杨谅询问众人如何进兵,这时众人就起兵名头又发生争论。

裴文安、王頍都认为可以“利用的是先皇死因不明,天下议论纷纷为由,打出‘新皇弑父,汉王替父报仇’的旗号”。若是杨谅同意,此举便可颠覆了新皇的合法性,也给自己赢得了名分,使得师出有名。

这时并州司马张祥劝杨谅道:“一旦言先皇死因不明,必使先皇声名受损。且矛头直指杨广,必令杨广心中震惊,发动殊死抵抗,其结果于我不利。不若以‘杨素谋反,要诛杀他,以清君侧’为名头起兵,也可麻痹杨广,使得他和杨素发生龌龊,一如汉景帝杀晁错一般。我军起兵,是为诛杀杨素,避免了大王麾下因为讨伐天子而产生畏惧之心。哪怕我军进兵不利,也未和杨广撕破脸皮,到时割地自守,也能图霸大河以北。”

杨谅也觉得张祥的说法更加稳妥。裴文安等人的说法虽然名头更响亮,但却是和杨广不死不休的局面。再说张祥说得有一点很对,真若是起兵不利,他也能和杨广求和,不至于因为双方不死不休而弄得无法挽回局面。

因此裴文安和王頍虽然与杨谅关系更亲密,但杨谅还是接受了张祥的说法。

此时王頍清楚杨谅优柔寡断,并无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也只得同意了杨谅的意见。

但杨谅不知道张祥并不是真的为杨谅图谋,而是故意使杨谅造反的名头不实。杨谅说杨素造反,只要新皇出来辟谣,他就无计可施了。到时候为难的就是杨谅。

而且张祥在此之后,秘密逃出晋阳,前往井陉一带抗击汉王逆军,成功阻止了汉王祸乱太行山以东的地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