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山下的小村庄 > 第143章 捡沙葱(四)

天山下的小村庄 第143章 捡沙葱(四)

作者:叆乔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3 03:27:58 来源:文学城

牵牛花开了十四朵。

早晨还晴着,吃完早饭天空被一团云罩住了大半,上地的路上忽然下起雨来。黄豆大的雨点落了三分钟,没处躲,没处藏。阴了两天都不下雨,这会子折腾人!真是!

姥姥拿着锨挖蒜,李亚茹抓着蒜叶子将蒜整个提出来,集成一把,磕一磕沙土,头对头、尾对尾整齐地放成一堆。今年的蒜种在沙土里,挖起来要比石梁上容易些。

姥姥种的生菜有一米高,杆子比筷子粗,中间的叶子扎手,最上面是一簇一簇已经败落的小黄花的骨朵,好像长着千万个绿色的米粒儿。

小姨夫浇水,水放到苞米地里,他转悠过来,看见姥姥和李亚茹收蒜。随便聊了几句,临近中午,姥姥的蒜也装了一车斗,预备回去了。“你要不要花菜?”“你要不要花菜?”……拾掇袋子,拾掇茶壶,姥姥问了几遍没人应答,跑到坐在摩托上的小姨夫跟前再问,“你要不要花菜?”

小姨夫愣头愣脑,又带些腼腆,“噢,我以为那问亚茹子嘀嗫。”

“要几个?”

“要上两个么。”

李亚茹上了几次菜地,就盯着那越长越大的花菜呢,爱吃好吃喜欢吃。“奶就种出来两个还,一家一个么。”

姥姥挑了一个大的花菜,掰下来,李亚茹抱着,坐上小姨夫的摩托。姥姥开着装满蒜的小红车,一前一后回家去。李亚茹把花菜抱进屋,一出门,大棚下小姨夫提着两大串葡萄。“拿上吃去,放哈慢慢吃。”

小姨也来了,往库房里去,李亚茹也跟进去。想是小鲍来带了一箱子葡萄,各种类型的都有,小姨夫又拿了几串子,让用草帽子装着。前天赶集刚买了三、四公斤都没吃完,放在阴凉房子里成了葡萄干了,这又来!不过……新鲜的无核白真的太好吃了,一口好几个,脆脆甜甜,不用吐核。除此之外,茉莉香、玫瑰香、马奶葡萄都拿袋子装起来,放小舅家冰柜冷藏去,还能保鲜几天。

姥姥坐在小桌子边的木墩子上,把盛果皮的小桶子放好,两只胳膊支在大腿上,低着头,手里拿着削皮刀削黄瓜皮。削好黄瓜皮,把小案板端到晾晒板上面,把一盆洗好的无皮黄瓜也端过来,一个个拿出来,放在案板上一切四,胖黄瓜就一切六。这些黄瓜都老了,带瓜籽儿。

“你尕舅以前浇水揪嘀吃黄瓜,西红柿一红也就收腾嘀吃掉。现在也不吃咧,黄瓜也老掉咧,西红柿也红咧一片子。”

“牙口不好,咬不动么。”

黄瓜条很快切好了,老了的黄瓜只能晾起来,做将酱黄瓜了。姥姥把刀往空盆里一放,小案板往上一掸,都搬走,去伙房。

午饭,辣子茄子西红柿拌面。小舅已经呼啦完拌面出门去了,李亚茹吃完一盘,姥姥才下面回来,又端着一碗拌面出去洗大豆。洗完大豆,洗上午刚出土的小土豆,扒苞米皮,都整好,放锅里锅盖上,盖上盆子,架火,煮。

姥姥总算吃上拌面了,又想起来,“早上凉拌哈嘀豆角子还莫吃完,刚刚咋忘咧端?那天给你留哈嘀羊肉还在冰箱里嗫。”

“一盘子拌面下肚,都饱饱嘀么。再吃不哈去咧么。”

给猫的面条,三只大猫都不回来吃,望都不望。四只小不点好奇得很,嗅一嗅,能吃,围在一起悄悄吃起来。不过这些小不点可不老实,好东西怕别人抢走了,吃两口,叼一条面跑到床下面去,又叼出来,拉得地上的灰尘都粘上。

操心的姥姥把面条拾回盘子里,“看住些吃,再跑就抓回来。”小不点们偏着小脑袋,左嚼嚼右嚼嚼,面粘在背上,粘在嘴上,粘在牙齿上,黏得吃不得,又用两只前爪轮换着掏嘴巴,洗把脸,喝点水,叼起一条接着吃。

收拾了碗筷,李亚茹准备添些柴火。姥姥说火子就够了,苞米能蒸熟。我们各自睡午觉去,刚眯着,大舅扯着嗓子来了。高雪一家也来了,小姨抱着一诺来了。一伙人吵着去搬麦子袋子,顶着大太阳搬了一个小时搬完回来了。姥姥的所有儿女都来了,小姨管娃,龚燕玲和大舅预备去深山里拔沙葱,小舅来凑热闹。姥姥端了锅,大家人手一根苞米棒子。大舅拿个黏苞米,说没法吃,用凉水冲去。

“咋么吃嘀嗫么?”

“把人手黏嘀拿都莫法拿么。”

王家爷来了,提了一包包红黄相间的酸果子。“咋这么多些人?”说着把袋子放在桌子上。

大舅早都起来让座位了,“坐。”解开袋子拿出果子往嘴里塞,“我二姐再在,就叫嘀我到院子里吃去咧。”

高雪,“我们尕嘀节就揪嘀吃嘀嗫。”

王家爷,“我们小时候那就钻到人家院子里偷嘀嗫,想嘀很。现在那院子里到处都是,今年接嘀也多,牙都跌掉咧,莫心吃溜。”王斌和王文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一年也不怎么回来。

大舅聊起了大舅妈的近况,说她把在省会的洗车修车店铺盘掉了,衣服已经快递了回来,人也快回来了。小鲍的麻辣粉店也盘出去了。这年头生意不好做。

李亚茹没怎么睡上午觉,但能跟着去远处探险,心里便充满了期待。皮卡车去了下河,顺着下河的土路往南去,走了怪长些时间,到了黑山群脚下。让人感觉再往南一些,都能到二宫了。

黑山、白沙,裸露的黑色山脊,如煤炭、黑夜般的黑。沙河上耸立的巨石,像是从地底钻出来的黑色恐龙角。干涸的沙河蜿蜒曲折,消失在远处山口峡谷里。太阳光芒强烈,是孤独的星球本身悬挂在这荒凉大地之上的无尽天空里。西斜的阳光倾泻而下,为这幽深的戈壁峡谷蒙上了一层似雾非雾的光霭,让未知的东西显得更加的神秘。

牛建国,“丫头,那有几墩沙葱好嘀很!”

大舅,“开花嘀那不揪,留哈让散籽儿去。”

是几丛打粉色、白色花苞的沙葱,花苞米粒儿般大小,一簇一簇,像荞麦花,很孤单,有一种置身世外的孤冷之美。沙葱生长周期短,花开得也快。如若能顺利落籽,遇寒冷、干燥便作为种子藏在戈壁山石间,遇温暖、雨水,再有一丁点儿土,便快速发芽、生长、打花苞,开花,结籽,散播种子。沙葱味道独特,人和羊群都爱吃,能在这样艰难的境遇里完成开花结籽的使命,着实不易。

这荒山野岭之间,站在一个山头与另一个山头,普通声音说话,听得一清二楚。一开始李亚茹还觉得大舅是个大嗓门,隔了山头喊人。后来就连人下到干涸的流沙河里的脚步声,也清清楚楚,李亚茹便疑惑了。静,连一只苍蝇在这荒凉之地围着人的“嗡,嗡”,都十分清晰。

黑山连着黑山,看着没多高,寻着沙葱,每看见一丛就跟见了金银珠宝般欢喜,左一丛,右一丛,随着沙葱往上去,越高,沙葱越胖,根丛越大,一把一把,揪得人愈发满足。在这样不断地欢喜中,高兴之余,忽然瞥见脚下,才发现人已经快到山顶,而山坡十分陡峭。这黑石山跟白山不同,表面堆积着碎石块,碎石块常年经历着太阳的暴晒和狂风的吹打,有的质脆,一踩碎了,人的脚便随着这些碎石块“呲溜溜”往下滑,甚是怕人。心中有了胆怯,腿隐隐发抖,脚便不知往哪里去。幸亏大舅在前面不远处,李亚茹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大喊,“我不敢下山喽!” 为了这么几口吃食,冒着这般风险呦!

“像螃蟹一样横着走,不要竖着下,慢慢踩稳咧走。你跟上我,不要走远了。”大舅每走几步,李亚茹便朝他的方向慢慢挪几步,眼睛不往山下去,只是往大舅那边去。

直到下到安全地带,李亚茹才又放心地观察起这一丛丛沙葱来。山坡上的沙葱和戈壁滩上的不一样,长得更高,更饱满。多数根裸露在外,一团团,茅草色,质坚硬。有的根须又像一团干牛粪,紧紧地盘桓在山石之上。

后来我们仨儿总是一起,大舅吆喝着我和母亲,攀爬低矮的黑山,只到半山腰便往停车处折返,互相照应着摘拾。“不能为咧这几口吃食滚咧骨碌子呀!”

太阳向地平线而去,天蓝,飘着的几片云跟地上的山石一样的厚重。

山间有怪石突出,有的像孔雀羽毛颜色的千层压缩饼干,有的闪耀着五彩斑斓的黑。干涸的沙河边的石头最好看,上面有鹅黄、青绿或者蓝色的丝线,这丝线仿佛会发光。

走过蜿蜒险阻的山路,走过石头硌脚的河滩,经过一条水很浅且清澈的小河,走过泛着苦香的柳树丛,走过长满芨芨丛的草滩,上了山坡,到了戈壁梁上,这才找到车。开车往回赶时天已经黑透了。

一到家,大舅便滔滔不绝地分享起他的见闻感受了,“爬到那个半山腰,上上不去,下下不来,现在都觉得腿是软嘀,魂好像都没完全跟过来。采灵芝草嘀嗫一样,再不爬咧。还是牛建国歘去歪,上来咧,下去咧,我们就跟上跑圈圈子嘀嗫。”

龚燕玲,“牛建国知道路,一路带着我们,要不是他,我们还不熟悉地形。沙葱多嘀歹,山利嘀歹!那么高嘀山,一堆沙葱、一堆沙葱那就引上去咧。”

去过广阔山野,除了山石再无其他,又怕晚上有狼,直到回到这四面有墙的宁静小院,忽觉安宁祥和之难得。

大舅摆上板子,将袋子里的沙葱都倒出来晾着,说不能热坏了。

小舅,“铺嘀这么开,明天都成沙葱干子。”

大舅,“你拔哈嘀你想咋么弄就咋么弄,我拔哈嘀我就要晾开。”

妈,“好嘀很,胖胖嘀。就是莫有拔完。”

小舅,“莫有拔完,咋么就莫有拔完嗫?明天一大早就把你原送到那这再拔去。”

龚燕玲一脸腼腆地笑,“不去咧,不去咧……换个地方!”

邓梅林来问姥爷去不去削葵花,姥爷说往后三天都约到大庙弯了,可以往后排。姥爷早出晚归的,一天也见不上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