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幕认证:十阿哥的命是一等一的好 > 第4章 面子里子

这不,三皇子胤祉明显就很看不上:“切,粗人一个——”

仔细听的话,他语气里还有那么一丝酸溜溜,他将吃不到葡萄嫌葡萄酸演绎的淋漓尽致。

和众臣的窃窃私语不同,胤祉这声音都赶得上胤禔之前破防的不可置信了。

怎么说呢?就和之前的削爵一般,老三胤祉总是大错没有,小错不断,还老喜欢在不知不觉间做个显眼包。这不,和在场的很多皇阿哥一般,他明明是既嫉妒神迹中的敦郡王,又看不上神迹中的敦郡王,但这声音的强度高了众人不止一个度,成功让自己鹤立鸡群。

偏偏胤祉本人不觉得,面对一众阿哥乃至上首汗阿玛警告的视线,他还嘴硬道:“难道不是这么回事儿吗?”

事情是这么个事情,但是……就问现在是个什么场合?

后知后觉,面对上首父汗的警告,他像只突然被掐了脖子的鸭子,再也嘎不出。

说实话,要不是胤祉太欠,和之前一样,这些小声讨论康熙一样可以当作看不见,毕竟,法不责众,现在神迹才是重点。但即便如此,面对令人目不暇接的天幕,再加上对这个儿子过分理解,他也只是眼神警告了一番。

天幕总结:【真叫一个父慈子孝啊~~~】

声音一波三折,那叫一个阴阳怪气。

皇帝的警告有用又没那么有用,这不随着这句话一出,喷笑声此起彼伏,以皇阿哥的表现最为明显。

比起臣子的忍俊不禁,吃瓜群众之一的胤誐当众笑出了声,当然,十阿哥不是唯一那个显眼包。大阿哥胤禔笑的才叫一个放肆,反正他的封号是直,画面中那个对着不孝子破口大骂的敦郡王肯定不是他。

在三阿哥胤祉声音过大没有受罚的情况下,皇子们显见的开始放飞自我。

胤禔他现在最想知道的不是敦郡王是谁,而是到底是那个小王八蛋踩着他们一众哥哥成功继位。

其实,不光胤禔本人想知道,在场的所有人都想知道。

国赖长君,万岁爷是疯了吗?到底是什么情况,才会幼主继位?

康熙帝本人也很想知道,他重视权力不假,但不见得他对大清的未来无动于衷,他就不是一个自己死后不管洪水滔天的人。

天幕一出接着一出,众人表现不一。

但瞅见这一幕,从四阿哥以下的阿哥心里的滋味一言难尽。皇子的后院,那就是一个小后宫,汗阿玛如此,他们也是如此。一碗水端平,说很容易,能做到的几乎没有。就连他们自己对于汗阿玛也不是全然不怨的,儿子有所怨恨也是情理之中。

但天幕中的场景若代入他们本人,靠,理解个屁!这儿子简直欠收拾。

不过,皇子们的笑声在下一幕出现后戛然而止。

天幕下一瞬贴心的贴出来昭武帝贴身太监的日记:皇帝知道太上皇反应,皇帝曰:他都当太上皇了,他有什么不满的?半只脚都踏进坟墓的人了,要不是朕,他现在精神气能这么足吗?小人思索后无言以对。要不这是皇帝呢?思考问题的角度就是刁钻——

照片中日记中间这几行字生怕人看不见似的,用红色的线条圈出,让人想看不见都难。

原本庆幸的皇子再也笑不出,少许的笔墨,却无声的狠狠的地甩了刚刚还沾沾自喜暗自庆幸的皇阿哥一记闪亮的耳光。

可不是吗?夺嫡失败都是太上皇了,有什么值得他们嘲笑的!

太子胤礽甚至在心中无声的祈求,丢人就丢人,要是他哪个儿子这么有本事,他不介意原谅这龟儿子对他不敬之语。

自古废太子一脉的下场都不怎么好,枷锁上身这种折辱他都受了,若是他这一脉能够翻身,他还真的不在乎脸面了。有朱允炆的前车之鉴,皇孙继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从高处跌落尘埃的滋味再也没有谁比胤礽更明白——

弘皙也好,弘晋也好,作为废太子一脉的后人,前明太子朱标一脉的下场就是他们的前车之鉴。

让他看看,他的儿子有没有可能是未来的昭武帝。

弘皙会有可能吗?

不对,他和弘皙的关系远不至至此。这一刻,胤礽甚至有些埋怨他自己太过器重他的长子。那弘晋呢?比起弘皙,体弱的弘晋他关注倒是不多,会有这个可能吗?他不确定的想,被废的太子,也不是没有可能成为太少皇的,是吧?

四阿哥胤禛在面子和里子之间反复横跳,不怪他纠结,有个千古一帝的儿子确实长脸,但有这么两儿子,他在全天下人面前真是再也抬不起头来了。

夺嫡失败还有幸能当上太上皇,确实挺不错的,但当这个太上皇会被全天下人嘲笑从而颜面无存,那就是另外一回事儿了。要面子还是要里子,翻来覆去,最终胤禛他不得不承认,有的时候人还是得要面子的。

在下场好和被全天下人笑死之间,他宁愿选择失败的活着。有这么两个让他被全天下耻笑的儿子,这太上皇不当也罢!

五阿哥看的那叫一个欢乐,别说这出戏不比刚刚废太子那出戏好看多了?自家知自家事,反正胤祺是想象不出自己参与夺嫡的场景,事不关己,自然看热闹不嫌事大。

他甚至在心里偷偷埋怨天幕干事情不地道,不知道他汉文一般吗?时间太仓促,那篇日记他根本还没来得及看完。只要一想起那篇没有看完的日记,就抓心挠肝的,头一次他对着自己的汉文水准恨铁不成钢。

与五阿哥一样,七阿哥眉眼里也都是欢乐。谁都有可能参与夺嫡,但有腿疾的胤祐绝对不可能参与夺嫡。无欲则刚,难得有机会看兄弟都热闹,胤祐只恨天幕爆料太少。

同样没有封号的八贝勒一时不知到底是夺嫡成功被侄子拉下来更丢人,还是如天幕一般更丢人,这两种结果,好像都一言难尽。夺嫡失败还有如此下场,这敦郡王确实命好,但这命好的代价若是让他自己在兄弟间乃至全天下再也抬不起头来,哪怕胤禩窥伺那个位置,一时间也不由得犹豫了。

面子里子,孰重孰轻?

不知道未来自己子嗣单薄的胤禩还在思索,他尚在襁褓之间的儿子,会是天幕中那个千古一帝吗?

胤禟对着胤誐窃窃私语:“十弟,你说弘晸那小子怎么样?”

九哥你可真敢想——

尽管弘晸还是个两三岁的小娃娃,但禁不住胤禟他敢想啊!就胤禟本人而言,若是能有个千古一帝的儿子,他愿意这么丢人。

胤誐没好气的道:“九哥,那可是你五朵金花才得来的一个宝贝儿子,难不成你平时还苛待我那大侄子了?”

胤禟:“……”

好兄弟捅刀子就是痛,也就是胤誐这小子了,要是别人,胤禟立刻就能翻脸。

十二阿哥:……

九哥勇还是你勇,咋那么敢想呢?

不过,胤祹思忱,好像天幕中敦郡王干出来的事情,九哥也不是干不出来。

而十四阿哥胤祯正在盘算着他那三个儿子,弘春、弘明、弘映到底哪一个有大帝之姿。这倒不是胤祯对自己不自信,可是天幕显示未来夺嫡之争那么凶残,还不知道最终哪个不熟悉的弟弟捡了漏,自己坐不上皇帝,但太上皇也很香啊?胤祯如是想到。

十五阿哥胤禑选择目瞪口呆,这是爱新觉罗家能干出来的事儿?

不怪乎所有人做出幼主登基的揣测,现实是:正常皇帝是疯了才会设立常务副皇帝——

在大家不知道常务副皇帝有时候也可以是一种戏称的情况下,作此推测完全符合常理。就连康熙帝本人都在琢磨他那些年龄尚幼的儿子,当然,比起儿子们,康熙帝本人的心态倒是好的多。就如汉武末年,霍光秉政,总归有汉宣帝的存在,最终还是汉家天下。有昭武帝在,爱新觉罗的未来绝对差不了。

没人知道,在知道未来还有昭武帝兜底,康熙帝自己隐隐松了一口气。

废太子的决定做得到是挺果决,但是新的继任者他却迟迟不曾定下,又或者说现在的他就不曾考虑过保成之外的继任者。

老大是一把好的磨刀石,却从来不是他选定的继承人。他性格莽撞,勇武是勇武,但如今的大清不需要一介莽夫。

老三,书倒是读的不错,可惜治国不是读书。

老四,是个能臣,性子太急,有些吹毛求疵,也太过较真。不过,治大国如烹小鲜,水至清则无鱼,这个性子,太过了。

至于在场剩下的阿哥他更是不曾考虑,宫里的小儿子们更是不说也罢。儿子多了就不值钱了,反正他宠幼子是一回事儿,但要说对儿子的了解,反而不如年长的几个。

对着还不是政敌的儿子们,此刻的康熙帝的评价还算公允,最起码和日后的嘴毒不可同日而语。

但公允有什么用?他数来数去,似乎……除了保成,其他人都不行。

那到底是为什么,让他选择了幼子呢?到底是什么样的局势,他才会选择幼子登基?

所有人都迫切的希望天幕能够透露出更多的信息,以便大家权衡利弊窥伺未来。可偏偏天幕小气的很,转而论述心理学相关的讨论来。

【以上史料中记载的昭武帝都是他已经独当一面的时候,然而众所周知,无论是东洲的史书,还是我们中洲本土的清史稿都不曾过多着墨昭武帝年幼的经历,这对于溯本追源昭武帝开阔性的一生的学者是遗憾的。

俗话说性格决定命运。

这句话有道理,但也不是那么有道理。

应该这么说:性格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并且每一个阶段都有其关键期,这些关键期对人的成长及性格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心理学研究发现一个人性格形成的萌芽期在三周岁以前,核心期在六周岁之前,其雏形则在十八岁之前基本形成,如果以后没有特殊变故或有目的去改变,性格基本上不会发生太大的变化。所以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及‘人十八岁之前形成性格,十八岁之后活在性格里’这样的说法。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句老话也在说明性格形成后的难以改变性。】

胤祉:吃不上葡萄嫌葡萄酸。

胤礽:我比谁都知道从高处跌落尘埃的滋味,和这个比,面子不算什么。

胤禔:谁是太上皇无所谓,但说谁捡漏了皇位很重要。

胤禛:在面子和里子之间,有这么俩儿子,我选择面子——

胤禟:若是他能成为太上皇,区区面子,不要也罢。

胤祺:头一次为自己汉文水平不好懊恼,真是的,吃瓜没吃上热乎的,急急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面子里子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