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幕剧透后秦始皇手握封神榜 > 第13章 各方心思,始皇决定

淳于越冷声问:“长公子有没有想过,如果十一公主走上夺嫡之路,其他公子公主会怎么想?”

扶苏愣住。

淳于越道:“到时候他们会觉得,既然十一公主都可以,为什么我不可以。届时所有的公子公主都会加入争斗,他们的母族也会站队,朝堂会分崩离析。”

“你是长公子,你生来就注定是陛下的继承人,这才符合宗法,才能让一个国家长治久安。”

“十一公主再有能力她也只是一个公主,她永远也不可能继承大统。一旦开了这个头,其他贵族会怎么想?天下黔首会怎么想?那些排在嫡长子之下的人会怎么想?”

“届时才是真的朝纲不稳,天下大乱,万事罪人。”

淳于越每说一点,扶苏脸就白一分。

而他也无法反驳。

“公子,哪怕是为了诸位公子公主不手足相残,为了不让陛下晚年心寒,你也必须做好兄长的表率。”淳于越站起来,居高临下地俯视扶苏,光影交错在他脸上,留下一片昏暗。

“只要仙幕一日没说你是秦二世,陛下一日没有厌弃你,为了大秦、为了黔首、更为了你的家人,你也要做好长公子的本分。”

淳于越拂袖而去,留下静坐的扶苏。

过来好半晌,扶苏缓缓捏紧规矩摆在膝上的双手,沙哑的嗓音里满是沉痛,“弟子受教。”

舜华公主府。

嬴舜华坐回原位,询问姬偃,“亚父,竹简看完了吗?你觉得哪些需要呈给阿父?”

决定夺嫡前嬴舜华就开始总结秦国的问题,决定夺嫡后更是没有落下。

历史记录的终究有限,经过这些年的亲身感受,竹简上的内容一直被修改,但也越来越厚。

用后世人的眼光来看,秦国除了空气清新,哪哪都是问题。

“写得都很好,都可以呈给陛下。”姬偃做出肯定。

嬴舜华问:“亚父觉得,商君是怎么死的?”

“触动了太多人的利益。”姬偃回答。

嬴舜华反问:“那亚父觉得,我这些竹简上的内容会触动多少人的利益?”

姬偃指尖敲击竹简,若有所思,“公主是想……”

“我希望亚父能帮我挑选出适合的内容。”嬴舜华咳嗽一声,不好意思地说:“我希望这些内容不会触及太多人的利益,又能让阿父对我刮目相看,还能让大臣们觉得我这个公主可以处,但又能解决大秦的问题。”

姬偃,“……”

正在收棋子的姬恒没好气道:“你的要求会不会太多了。”

“所以我找万能的亚父,而不是陪玩的你啊!”嬴舜华冲着姬偃露出招牌甜笑。

也不怪嬴舜华要这么小心,实在是她太小了。

十一岁,在古代确实不算小孩子,过两年都能嫁人了,可耐不住她走的是夺嫡之路啊!

这个时候做得太狠,先不说扶苏一系,贵族就得先摁死她。

即便现在有“封神”这个大鱼饵在前面钓着,问题能得到解决,嬴舜华的秦二世之路也会到头。

别小看人的私欲。

嬴舜华要做的,是先积蓄力量,等她长大,可以拉帮结派了,再一步步往深处试探。

她出生的时候始皇老祖宗都三十岁了,为了让自己有更多的成长时间,这些年嬴舜华没少为始皇的寿命操心。

其中就包括不限于换了有毒青铜器、换个炼草本丹的假方士黄冠子。

姬偃思索片刻,按照嬴舜华的要求从竹简中挑出一小部分内容。

“你的分析中,关于黔首方面的,有理有据,很出彩,即便如今朝中因为仙幕的话关注黔首反秦,他们的关注点也必定和你不一样。剩下的都是一些老生常谈的问题,其他人也会提,你夹在中间不会太引人注意。”

“可这样会不会显得我和其他人一样,没什么特别的?”比起现在大家一定会关注的黔首问题,嬴舜华更想把对工业问题的观点上报。

这样,不止能显得她看待问题的角度新颖,还能卖墨家一个好。

秦国在法家的治理下,不只是文化荒原,更是手工业荒原。

“你不能急躁,问题要一步一步解决。只有黔首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你想要的文化、商业、娱乐才能得到发展。”

姬偃耐心教导弟子,“在夺嫡一事上,年纪小是你的缺点,但同样是你的优点。同样的问题,扶苏公子和大臣提出来,和年幼的你提出来,在陛下眼中是不一样的。”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只要有一点在陛下心中胜过他们,对于现在的你来说就够了。”

“多谢亚父指点。”嬴舜华拉着姬恒把剩下的竹简收进箱子里锁好,同时抽空询问白天公主府的事。

仙幕说到“封神失败”时,确实闹起来过,不过很快就被安抚了下来。

其中出力最多的要数刘季、吕雉和一个叫嘤嘤的姑娘。

吕雉和嘤嘤一起安抚女门客;刘季则第一时间说服他的那些兄弟,一起帮忙说服男门客。

当时以英布为首的几个门客发现公主府被围后,想要强闯,就是刘季靠着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他们的。

姬偃夸耀道:“公主这次招揽的门客确实不错,不说刘季和吕雉这些人,就是那个叫英布的也武艺了得,说他以一敌百也不为过。”

“还是亚父慧眼如炬。”嬴舜华和姬偃有来有往地互夸一番后,她道:“下次仙幕播出,我还会把他们聚集在一起,届时还要麻烦亚父仔细观察。封地那边不宜长时间没人主持大局,我想仙幕说完春秋封神,亚父就带几个人回封地去。”

姬偃点点头,“老夫会为殿下留意。”

嬴舜华没有上朝的资格,但还是一大早带着竹简回宫了。

是的,回宫,而不是进宫。

作为年仅十一岁的小娃娃,她还不能独自在外开府,公主府是她打着豢养门客治理封地的名头,求了老祖宗好久才求到的。

回宫后,嬴舜华也没闲着,去了光禄寺询问中午始皇和大臣们的吃食问题。

昨天出了那样的事,今天大臣们肯定不会早朝就回去,很大概率会留下来吃员工餐。

嬴舜华常常变着法子地给老祖宗弄好吃的,早就和光禄寺里的人打好关系了,面对她的询问,光禄寺的人也不隐瞒,把菜单报给她听。

“阿父和大臣们昨晚必定没休息好,今日又如此操劳,不好再给他们吃这些烤肉、炖菜。”

嬴舜华直接做决定,“如今也快入冬了,就准备咕咚锅给阿父和大人们暖暖身子。你们用油把豆腐炸一遍,羊肉直接切成薄片,再配些蔬菜。”

豆腐是汉朝的淮南王刘安炼丹时无意中发明的。

秦始皇能吃到豆腐,还要多亏了嬴舜华这么个孝顺的好闺女。

为了解决始皇爱嗑重金属丹药的问题,嬴舜华想到了“走方士的路让方士无路可走”这么个好办法。

于是,方士黄冠子带着豆腐来到了始皇面前。

可怜的始皇啊,就这么被一道豆腐惊艳了时光,又养了一个方士,还在嬴舜华的谋划下,越来越看重这位豆腐方士。

中午,在嬴舜华的安排下,羊骨熬的汤底火锅端上了所有人的餐桌。

期盼着老父亲多活几年的舜华公主,还不忘在老父亲汤里撒一把红枣枸杞。

多么熟悉的画面啊!

很多次他们为朝事忙得没空回家的时候,都是十一公主张罗着美食招待他们。

以前,他们总是忍不住夸十一公主孝顺懂事,现在嘛……小小年纪就如此有心计,恐怖如斯。

嬴舜华端着她的金丝楠木碗坐到始皇身边。

比起对白瓷爱不释手的老父亲,嬴舜华对现在人来说适合做棺材的金丝楠木更爱。

坐下后,嬴舜华用眼角余光偷偷打量老父亲,见始皇没有赶人的意思,这才放心地往瓦罐里下她爱吃的菜。

秦国人虽然被称为蛮夷,但他们同样尊崇“贵贱不相逾”的生活方式,在饮食文化上就非常明显。

一个人一桌,桌上摆什么菜都跟身份挂钩。

火锅就是年幼的嬴舜华为了和老祖宗一桌吃饭弄出来的。

宝宝还那么小,烫到怎么办,就要和阿父父一桌,要阿父父夹菜。

过程的艰辛不必赘述,但大家也从“始皇夹菜”中明白十一公主有多受宠,不敢给她不痛快。

从那之后,只要是吃火锅,嬴舜华都是和始皇阿父一桌,这已经成了习惯。

今日嬴舜华特意观察老祖宗的态度,也是怕昨天的事留下后遗症,不过现在看来——阿父父还是爱舜华的。

嬴舜华开心了,很多大臣却变了脸色,尤其是扶苏一系,但也有更多人生出了别的心思。

知道“秦二世而亡”后,嬴政深刻地思考了这个问题。

就像嬴舜华对姬偃说的那样,不管秦二世是不是扶苏,在嬴政这里,扶苏就已经是个失败者了。

为了大秦的万世基业,嬴政不得不重新考虑继承人的问题。

昨晚嬴政大半夜没睡,细数众多子女,发现除了积极表现的十一女,就没一个顶用的。

但嬴政也不会就这样决定传位给嬴舜华。

在他心里,嬴舜华的处境和扶苏是一样的,要么是亡国的二世,要么是夺嫡的战败者。

甚至,因为嬴舜华身份特殊,嬴政更偏向嬴舜华是秦二世。

最终,嬴政做出的决定就是,在知道秦二世是谁之前,让儿子女儿们好好表现,看看谁堪大任。

有“二世而亡”和“儿子不行”这两座大山,加上嬴舜华自小的表现,如今的始皇已经不拘于儿子了。

这也才有了现在对嬴舜华“僭越”的放任。

他就是要通过这件事告诉其余子嗣——只要有能力,你们也可以。

1,儒家的嫡长子继承制确实有他的道理。虽然我们都觉得应该能者居之,但有时候规矩也很重要。

比如典型的“九龙夺嫡”,最后杀出来的雍正帝确实有能力,但接手的国家分崩离析,为了收拾残局活活累死,当时名声还不好。

文人说“康乾盛世”,就把中间卖力干活的他给漏了。

但嫡长子继承制又不是没问题,比如东晋有名的傻子皇帝,连话都说不清楚。

只能说,万事都有利弊。

2,十三章了,我觉得我可以求收藏了。

小可爱们,求收藏啊!(撒泼打滚,满地蠕动,不收藏就不起来。)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各方心思,始皇决定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