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宁南边最富裕繁华的金陵城——旁边的一座小城云川。
入春不久,昨日下了场雨,城外的树木都已抽出新芽。
天还未亮,城内一座小院的院门被悄悄打开,传出两道说话声。
一女童竭尽全力压低声音:“小枳姐,你一定要快点回来啊,被师傅发现就不好了。”
成熟些的女声则道:“没事的,我一定赶在姐姐起床前回来。”转而叮嘱女童:“等我走了,你千万把门锁好。”
女童见她俨然是非走不可,只得从里面把门锁上。
亲眼见女童关好门,江小枳方才转身朝南城门方向走去。
春寒料峭,她又向来怕冷,出门前特地裹上斗篷,这会儿冷风一吹,更感慨自己有先见之明。
她披着斗篷在夜色中行走,往南穿过几条街道,到离城门不远的一处小巷内,便看到了一早订好的马车。
一个看起来十岁出头的小孩靠在马车边,他起了个大早,按约定在这里等人,困得靠着马车在打盹,看到有人来,简直是如释重负,取过江小枳拿出来的凭据,也不仔细查验,将那张凭据揣入怀中,把马车留在原地便急匆匆离开。
随着他走远,这处小巷又重归寂静。
还不到开城门的时辰,江小枳爬到驾车的位置上,打了个无声的哈欠,取出从家里顺出来的糕点塞进嘴里,被噎得慌,马上将剩下的糕点丢一边去,不再碰它。她裹紧斗篷靠在车厢上,察觉到有些失策,应该把之前在金陵买的话本带来,好歹不至于现在只能坐这里胡思乱想。
好在城门到底是赶在她睡着之前开了。
她驱车驶出城门,经过零星几个排队入城的人,赶着马车到一处桃花林边。
这处桃林离云川不算太远,算是云川一景,向来很受云川人的喜爱,每年花开时可谓繁花似锦,远望如一片丹霞,常引得许多人前来观赏。
这时节桃花还未开,倒是没什么人会到这里来。
林边有两个身影在那里徘徊,见到江小枳赶着车过来,两人激动地迎上来。
马车缓缓停下,江小枳从上面跳下来,对着两人打了个招呼:“孟大小姐,玉竹姐姐。”
这两人身边还放着不少的行李,站在前面的孟大小姐身材高挑,比之一般男子还要高出不少,江小枳不算娇小,也只能将将到她肩膀,靠近时她须得仰头才能看见孟大小姐面容。
还不等她仰头去看,孟大小姐就先弯下腰来,她用力拉着江小枳的手晃了晃,兴奋开口:“玉竹说得没错,小江娘子你真是可靠啊!这次实在是多谢你了,要是没有你真不知道我们该怎么办,等我回来一定好好感谢你。唉,真不知道下次见面是何时,我会想念大家的,我娘和我同窗们会不会想我呢,我养的狗前几日刚生了几只小狗崽……”
孟大小姐说起话就停不下来,且话题已经不知道拐了多少个弯,江小枳对她高大身材的赞叹也渐渐淹没在她的话语中。
玉竹忙于把两人的行李抬上车,等到她忙完过来看见江小枳双目已然失去神采,不由得笑出声来,拉拉孟大小姐的衣袖,“小姐,我们还是不要耽搁太久。”
孟大小姐被她提醒,才从早已不知道说到哪里去的话题中回到现实。
玉竹制止住话痨的孟大小姐,把她推上车后捏了捏江小枳的脸,轻声道:“记得替我向你姐姐道别。”
说完她转身上了马车,向江小枳挥了挥手,让她早点回去。
孟大小姐从马车里探出头来,大叫着:“小江娘子,下次再见啊!”
江小枳目送着马车在渐渐明亮的天色中远去,直至载着两人消失在她的视线中,她才慢慢往回走去。
等江小枳从桃花林那边慢慢走回城,这座小城已经醒来,不复出城时的安静。
她算算时间,略有些泄气,姐姐定然已发现她不在家。
事已至此,不如带些早食回去,也算将功补过,江小枳这样想着,脚步也快起来,她回来时是从东城门进城,再往前几条街就能到她们姐妹常光临的那家食肆。
食肆与县衙大门位于同一条街,到食肆之前,她先路过县衙。
平日里清冷的县衙门口,此刻正围着一群人,看着就热闹。
江小枳脑子里想着先找个人问问情况,身体却仿佛有自己的想法,先一步向人群中挤去,并凭借多年吃瓜经验顺利挤进了前面,过程虽有些许艰难,但考虑到云川已经许久没发生过能让这么多人一起围观的热闹事,她为此就算排除万难也是值得,至于姐姐那边,反正都晚了,再晚一些也不要紧。
她正高兴着,往前一看……
孟老爷!?
江小枳头一次为自己旺盛的好奇心感到后悔。
她悄悄往后退几步,把自己掩藏进人群。
耳边是众多围观群众的窃窃私语,江小枳都不用去听他们在说什么,在场恐怕没人比她更了解眼前的情况,哪怕孟老爷本人也一样。
孟家是云川有名的富户,被人围着看热闹的孟老爷便是孟家现在当家做主之人,孟老爷膝下只有一独女,正是不久前被江小枳送走的那位孟大小姐,也无别的近亲,似这种情况,若是早个两三百年,如果是真心疼爱女儿,孟老爷少不得为女儿仔细筹谋,不过自前朝那位开国女帝以来,世间风俗渐渐变化,到如今女子继承家业亦是寻常,因而旁人看来孟家虽子息单薄,可光孟大小姐的聪颖已足够引人羡慕。
可惜孟老爷实在不是个寻常人。
世间总有那么些自持守礼,实则迂腐守旧的人,对如今的风气极为抗拒,孟老爷也是其中一员。
孟大小姐年岁尚小时,孟老爷从外面领回去一个小男孩,这男孩是孟老爷的友人之后,父母早逝,据闻孟老爷当年前去祭拜友人,见友人之子无人照料,便将其接来自己家中抚养,多年来对其视若亲子,随着两个孩子渐渐长大,孟老爷更是做主为两人订下婚约,今日这事说来也与这婚约有关。
照理说两人青梅竹马,婚事若成了也不失为一桩美谈,可惜前面也说过孟老爷这人不大正常。
依现在的风俗和律法,婚嫁之事早已不遵循传统老旧的男婚女嫁,只要有能力,女方也可以娶人,像隔壁金陵的首富萧家,家规更是女子当家,家中儿郎到了年纪都会被许配出去。
而孟老爷偏与众不同,他决定让自己的独女出嫁。
这门婚事一跃成了云川的新鲜事,婚事双方也成了云川的焦点,受尽瞩目。
毕竟富贵之家让自己的独女出嫁,当世罕见,路边随便拉个人都觉得孟老爷是个傻子,孟夫人也被气得大病一场。
恰逢孟大小姐因在书院表现出色,被师长推举,获得了去太学读书的名额,这是何等珍贵的机会,孟大小姐为此高高兴兴回家,却被孟老爷泼了一盆冷水,他严令禁孟大小姐去京城,更是扬言自己已为她备好亲事,要孟大小姐从今往后深居内宅,不可轻易抛头露面。
一面是伤心于父亲的态度,一面也是不愿意放弃自己努力争取来的名额,孟大小姐几番挣扎下选择了逃婚。
江小枳送马车去桃林就是受人之托,只是姐姐并不赞同她参和进孟大小姐逃婚之事,她只能早起偷偷出去。
孟老爷出现在这里,想来也是发现孟大小姐逃婚了。
围成一圈的人群中打开一条小道,江小枳回神看见孟老爷阴着脸从中穿过人群,他走后围观群众四处散开,江小枳也混在人群里一起离开此处。
等江小枳走远一些,已经不大能听见有人议论这件事了,毕竟这类故事需得让家中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悔不已才能让大家觉着痛快,所以**应当在若干年后小娘子功成名就返乡之时,至于那些没什么成就的小娘子,又有谁在乎呢。
能有刚才的热度,都是因为这类事在现在不怎么发生了,像是那些戏曲话本里头的故事降临身边,难免叫人关注。
江小枳也不再去想,横竖孟大小姐此去京城在县衙和书院都有备案,孟老爷大概也没有办法。
她到食肆买了混沌,问店家借了食盒,提着一路小跑回家。
江小枳家中只她和姐姐江小橘两人,姐姐开了家布铺,偶尔也接些制衣刺绣的活,铺子的后院则供姐妹俩居住,去年江小橘收了两个小徒弟,两个小女孩平时也同她们住在一起,只在逢年过节或月底时回家。
想着自己偷溜出去已经瞒不下去,江小枳索性也不从后院绕路,直接跑进铺子,里面没有客人,只有江小橘和她的两个小学徒在,江小橘正坐在柜台后看账,江小枳忽然从外面冲进来给她吓了一跳,她皱眉问道:“你这大早上干嘛去了?”
江小枳避而不答,笑嘻嘻凑到她眼前:“姐姐,我给你买了吃的。”又对两个小学徒招招手:“你们也快来啊。”
两个小学徒都只是**岁的小女孩,江小枳一进来她们就闻到香味儿了,秋娘素日里文静稳重,这会儿也是一边打扫店面,一边眼也不错的盯着江小枳手里的食盒看,听到这话,立刻欢呼一声扑过来。
倒是性格跳脱些的珠珠,今日一反常态的安静,顾不上食物香味,注意力全在江小枳身上,江小枳当然知道为什么,她歉疚地望了珠珠一眼,珠珠回瞪她,她心虚转开脑袋。
正好江小橘在桌子旁坐下,江小枳顺势调转方向,殷勤地将混沌递到她手边。
江小橘不吃她这一套,只是想到还有旁人在,才不好多说,瞥了她一眼后便不再追问,江小枳可不怕,亲热地挨着姐姐坐下,向大家转述自己之前看到的热闹。
孟夫人是江小橘多年的常客,她对孟家的事有几分了解,听见这事,只撇了撇嘴,不作评价。
秋娘和珠珠虽是去年秋日才被家人送来学艺,也跟着江小橘去过几次孟家,加之云川是个小地方,大家对孟老爷的名声还是有数,因此听见孟大小姐跑了,她们很有种孟大小姐早该如此的感觉。
秋娘小声道:“就是可惜了孟大小姐那件婚服,师傅做了好久呢,我还是第一次见那么好看的衣服。”
她这话引得珠珠也想起那件华美精致的婚服,两人眼中都冒出点向往之意。
江小枳轻轻笑道:“不管什么衣服,还是得穿的人觉得好才行。”
小女孩们正是容易被人说服的年纪,江小枳这一说,她们又觉得正是这个道理,于是又嬉笑着讨论起别的来。
江小橘在一旁轻摇团扇,脸上带着点难以察觉的愁绪。
江小枳看了她姐好几眼,心里知道姐姐是在担心玉竹,但有些话她实在是忍不住。
“姐,你不冷吗?”
就算南方素来气候温和,可当下入春不久,还是有几分寒意留存,这会儿店铺大门敞开,坐此处还好,要是正对门口还能感受到阵阵凉风,她早上偷溜出去时都特意穿了斗篷呢。
江小橘放下扇子,没好气地斜她一眼。
江小枳立时闭上嘴,假装埋头苦吃,可惜碗里已经只有汤了,秋娘和珠珠在一旁偷偷笑起来。
被妹妹打断思绪,江小橘放下对朋友那点担心,转而盯上了妹妹,把江小枳从桌边赶到里间屏风后去试新衣裳。
江小枳只能乖乖捧着衣裳去换,不敢反抗。
她刚穿好衣服,外面就传来江小橘的声音,似乎是有客来。
江小枳整理好衣服,从屏风后出来只见店铺内多了个男子,穿着窄袖长袍,身形修长而挺拔,身材倒是吸引人,惹得江小枳多看了他两眼,那人似乎感知到她的视线,眉目轻蹙,狭长的双眼与她相对,江小枳若无其事移开视线,暗赞这人眼睛好看。
那人也收回视线,俊美的面容在没有表情时显得疏远而难以亲近,他将店内几人都打量了一遍后才对准江小橘开口:“江娘子,萧县令有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