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天官纨绔 > 第18章 第十八章 得罪不起

天官纨绔 第18章 第十八章 得罪不起

作者:枫香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4 11:10:39 来源:文学城

同窗叫崔玉书,二十六七岁,今年下场科考,春闱刚中的举人,等着秋闱考进士。

浓眉大眼,人高马大,穿着一身道袍也像个武将。

天气愈发炎热,连裴先生都不怎么注重衣冠,最后的体面就是没衣不蔽体。

至于穿着背心短褂和七分阔腿裤的赵淩?

那是小孩子,小孩子怎么样都可以。

包括把头发剃秃了都行。

裴先生看着课室内的小光头,又是欢喜又是忧虑,撸了一把怀里的小狸奴。

赵大人家能养出这么活泼的孩子,显然是纵着的,剃个小光头回去应该不会被教训……吧?

至于太后那边……唉,他一个外臣,应该是见不到太后的。

太后是个有分寸的人,陛下亲政之后,就愈发深居简出。

军队那边的情况他不太了解,但太后应该不会再手握军权。

当然,太后在军中的威望这种事情不好说。

这样明事理的太后娘娘,必然是不会怪罪他没看好学生的。

小孩子小光头多可爱啊。

裴先生走神了片刻,看着课室内的小光头,叮嘱:“静心把这份颂词写了,我去隔壁看看。”

“哦。”小光头皱眉盯着面前的空白纸,又抬头看看裴先生离开的背影,只觉得不可思议。

所谓颂词,就是歌颂皇帝的话。

赵淩好歹在御书房混了一些时日,奏折他也是看过不少的。

臣子们上奏皇帝的奏折格式,开头和结尾都会对皇帝陛下各种夸夸夸,换着花样夸夸夸。

文采斐然的臣子,尤其是外放的臣子们写的颂词感情尤为真挚。

赵淩一个连典故还看不太懂,得让老爹给他讲解的小屁孩,看得都觉得背后冒圣光。

所以,裴先生竟然让一个小学森写颂词?

认真的吗?

他能写什么?

写“皇帝真棒”?

他这时候不应该写:花园里面好多花,有红的、白的、黄的。

课业上,裴先生对赵淩非常放心,小小年纪已经能够把四书五经诵读,大致意思也能明白,有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一个才七岁的孩子,只要按部就班教学,十几岁就能妥妥的惊艳世人。

这孩子还长得壮实,不像……嗯,不像顾棱小王爷,弱不禁风的。

那样的身体情况,就算学有所成,不管是做学问还是当官都指望不上。

裴先生跨进隔壁屋,就见顾棱神游天外。

崔玉书则在奋笔疾书。

裴先生只觉得收下这两个学生是纯粹给自己找罪受。

无奈,他在宫中给皇子们讲课又怎么样?

贵人们给他三份薄面,称呼他一声先生。

天知道在多少人眼里,他和伺候他们的奴才也差不了多少。

他能拒绝小王爷吗?不能。

同样的,他能拒绝世家大族崔家的小少爷吗?更不能。

这位崔少爷的父亲只是一州知府,说起来品级还不如赵淩的爹赵骅。

但那可是崔家!

传承千年的大世家,能和赵家那种离了当地都找不到的寒门比?

不提别的,就说崔玉书的嫡亲姐姐是宫中的淑妃这层关系,他就没法拒绝。

像崔家这样的人家,他这种给人家暂时代课一个月,哪怕别人承情叫他一声先生,顶多也是逢年过节送点礼。

相较之下,要是崔家出了什么事情,他这个代课先生说不定还会连带吃挂落。

他一个天天教授皇子皇女的先生,实在没必要多结交像崔家这样的家族。

崔玉书确实不错,却不如赵淩这样身家清白,稳稳站在皇帝身边的风险小。

哪怕心里面很不情愿,裴先生还是尽力指点崔玉书。

没办法,得罪不起。

至于顾棱,那是另外一个难点。

指点顾棱确实没风险,难就难在怎么解释能让他明白。

对于顾棱这样的小王爷,自己不想学,智力方面也没有表现出天赋,甚至对于琴棋书画也都没有什么兴趣;作为先生,他只要求顾棱能把基础的书籍都粗读一遍,不至于将来被人骂了都不知道就行。

一上午的学习结束,三个学生全都蔫头耷脑。

等再经过一个下午的学习,三个学生吃着甜汤都觉得心里苦。

赵淩不用说,上午颂词写不出来,下午裴先生竟然还让他写策论。

他一个出生到现在连京城都没逛全乎的娃,能给皇帝什么建议?

给慈幼院的小朋友发奶粉?鼓励发展养奶羊,制作奶粉?

哦,这倒是可以写。

现在这条件,也不讲多么精细。

母羊喂食新种牧草后,产奶量显著增加,可以直接卖羊奶,制作羊奶粉;羊肉可以吃;羊皮、羊毛可以御寒。

新种牧草就像小庄上这样,不需要占用良田,在荒地就能长得很好。

赵淩写了一堆草稿,但想要把策论写得文辞优美简明扼要,要不还是让他爹来代笔吧?

崔玉书的功课也是写策论。

他的问题和大部分的年轻人一样,缺乏实践经验。

哪怕他跟在当官的父亲身边,家族中也不乏各种官员,能够获取到不少官场知识,但毕竟不是亲力亲为,通过道听途说得来的经验落到纸上总归泛泛,且缺乏可行性。

裴先生指出了他的问题,甚至给了他一些最近朝中关注的议题,让他针对性写策论,差不多就是押题了。

但策论不是一朝一夕能培养出来,裴先生也不可能提前给崔玉书代笔几篇策论让他背熟了下场。

最后的顾棱就更累了。

他背书背得头昏眼花,先生明明刚刚还在辅导崔玉书,冷不丁就问他哪一句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特别可怕。

葡萄架下,三个人围坐一起,喝了半碗才察觉出一点味儿来。

顾棱舀着绵软的芋头块:“怎么这时候还有芋头?”绵绵的芋头块,绵绵的赤豆,连里面的冰沙都绵绵的。

赵淩说道:“放冰窖里存的。”

小庄没有冰窖,但是皇宫有啊。

他饼干做了出来,派人送去给太后和太子,顺带打包一些皇宫土特产回来也是很合理的吧?

顾棱没深想是哪儿的冰窖:“芋头还有吗?给我一点,我带回去给爷爷吃。”

这种绵绵的口感很适合他家爷爷。

赵淩没想到他还有这番孝心:“我去问问。”他说完,就把剩下的碗底往嘴里一倒,跑去找人了。

前院有外男,清瑶这些适龄的宫女平时还是避着一些。

尤其是顾棱这种出了名不着调的,真出了事情,顾棱顶多就是禁足,她们说不好命都没了。

前车之鉴不远。

那几个带着顾棱去烟花柳巷的奴仆、“好友”,也不说怎么处理的,反正京城中就没了这号人。

烈日炎炎的,她们也不想去别处,就在厨房跟着常娘子学做各种点心甜汤。

赵淩过来的时候,她们也围坐在桌前吃着。

只不过她们的碗里多了红枣桂圆,还是热的。

听赵淩要芋头,清瑶赶紧站起来说道:“有的。小王爷是要走了?奴婢马上去准备。”

赵淩想着今天顾棱的功课确实差不多了,再继续学下去别说顾棱脑子要爆炸,裴先生的脾气也要爆炸了,就随意在清瑶空出来的位置上坐下:“嗯,也不用太多。”

毕竟现在缺乏保鲜手段,冰窖的建造成本极高。

他相信哪怕是惠王,也不至于在一个庄子上都能建造一个冰窖。

清瑶明白,很快就和另外的宫人一起从厨房搬了一个木箱子出来。

“那么多?”赵淩惊讶。

清瑶把木箱子的盖子打开,露出里头厚厚的棉被,棉被里两层油纸,中间放着冰块,剩下最后的一点地方,里面放着两个大芋头,每个都有两个拳头大。

嗯,再大,也只有两个,但是包装十足诚意。

清瑶唤了太监过来,让他们抬去前院。

顾棱果然没嫌芋头少,很开心地收下,就招呼家奴们回去。

两名太监回到后院,没多一会儿又抬了一个箱子出来,这是给崔玉书的。

毕竟都在一起读书,总不好送了这个不送那个。

崔玉书倒是没想到还有自己的份,感激地收下,琢磨着明天带什么来还礼。

因为芋头,以及里头的冰块,平时还会在院子里多坐一会儿的两个人,今天很快就走了。

赵淩就往竹床上一摊,听见抹布带着小崽子们练习抓老鼠也没睁眼,小风一吹,迷迷糊糊睡着了。

清瑶过来,见他这幅样子,就拿了薄被过来给他盖上。

正好裴先生也喝完了甜汤,想起几个学生,却见两个已经走了,剩下的一个也躺平了,笑着摇摇头,去课室收了三个人的作业,感觉屋里闷热,想想还是走到葡萄架下,往顾棱之前坐的躺椅上一躺,慢慢看。

顾棱的作业没什么好看的,就是简单的释义,只要上课认真听讲,不需要理解,把老师讲的记下来就行。

裴先生看着上面七零八落的答案,像后世努力给学渣找得分点的老师一样,批阅得艰难。

可能现在的教学进度对顾棱来说还是快了点,明天得再放慢一点。

崔玉书的策论写倒是写完了,就是完成度不高,不过好在没那么空洞,稍微多了点东西,算是进步。

赵淩的作业……

上午的颂词写不出来,罚抄了五大张本朝比较有名的五份奏折的颂词。

策论肯定更写不出来……咦?还写了不少。

裴先生越看越认真,一目十行看完一遍,又仔仔细细看第二遍,看一段策论就看一眼躺平呼呼大睡的小孩儿。

看完第三遍后,他捻着自己的胡须想着,直接让赵淩下场考得了。

送礼的学问

王太后(= ̄ω ̄=):包装要好,礼物不重要。

王太后(= ̄ω ̄=):礼轻情意重。

清瑶 ╮( ̄▽ ̄)╭:关键是包装。

赵水灵(⊙ω⊙):学到了!

(完)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第十八章 得罪不起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