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替嫁中宫 > 第5章 赏琼花

替嫁中宫 第5章 赏琼花

作者:杯雪里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2-04 04:20:25 来源:文学城

05

太夫人一步入花厅,就看见满屋桌椅东倒西歪,知礼守矩的公子小姐乱作一团。

丫鬟们手里慌乱,跌得杯盘狼藉,素来庄重的四姑娘坐到了地上,二姑娘被两个哥哥护在怀里,还兴奋地探头探脑,又被王从溯一拂袖盖住了眼睛。

三房那个养在外面的女儿站在中央,只她一人气定神闲,带着极淡的笑意看向王漱,手中竟还握着一把刀。

半尺锋利薄刃如白雪,簌簌抖落呼之欲出的杀气。

刚回来就惹出这样大的事……

太夫人用藜杖重重一叩青石砖,众小辈齐齐福身问礼,她眉头深锁,正欲叱责,那素衣少女却屈身奉上礼物:“王濯问太夫人松鹤延年,请太夫人赏琼花。”

她摊开的手心里躺着一枝晶莹剔透的白梅。

那白梅用象牙箸雕成,尾指粗细的象箸被削得栩栩如生,每一瓣梅连纹理都毫厘不差,仿佛从白玉中萌蘖而出一般。

王云湄此刻对大姐姐的崇拜无法言表,能在吃饭用的象牙箸上雕花,只在须臾间完成,宫中最厉害的刻印师恐怕都难做到,她只恨不能立刻拉着母亲为她描绘这等惊世刀工。

太夫人望着那枝“琼花”,半晌没说出话来。

“好,真是好一株琼花!”庾夫人主动打圆场,接过象箸把玩一番,献宝似的双手捧给太夫人,“这雕工倒是清雅不俗,母亲以为如何?”

太夫人淡淡地扫过来一眼,不置可否。

庾夫人并不惧怕婆母,颍川庾氏亦是簪缨望族,嫁入王家多年,她与丈夫情深意笃地位不可撼动,更何况,方才在花厅外远远听了两句,此事本就非大姑娘之过。

见太夫人不接,她吩咐丫鬟拿来妆奁将琼花放好,招呼着众人入了席。

王漱理好云鬓,青萝拾起珠钗想替她簪上,她回头恼恨地望了一眼,一回头便看到王濯坐在对面似笑非笑地望着自己:“四妹妹,我的刀法如何?”

越是这样游刃有余,反倒衬得她愈发狼狈,王漱刚放进口中的酿葵如鲠在喉。

见无人捧场,王云湄不吝赞美:“冠绝天下,当世第一流!”

庾夫人无奈地看了女儿一眼,往她碗中盛了一勺鱼脍,又转头去瞧太夫人的面色。

“女儿家就不要舞刀弄枪了,好好学些管家的本事,或像四姑娘那样,多读两本四书才是正经事。”太夫人语重心长地教导了两句,大姑娘虽言行无过,但终究锋芒过盛,“去岁五经策试,你四妹妹比许多太学的国子生答得都好,还得了陛下褒奖。”

她不喜欢武将是合府皆知的事情。

大梁重文抑武多年,世家子弟除了学习六艺中的射御,基本不下校场。

早些年皇帝听从主战派所谏,执意对北方用兵,为了不让谢家的北府兵独占鳌头,王家两个儿子都带兵上了战场。结果大爷打仗跛了足,从此行走都需人搀扶,只能在礼部担一个虚职,二爷寒疾入骨,每年冬天都要下江南修养,皇帝索性将他外派会稽做了一方郡守,虽是体贴他病骨支离,此生再升迁已是无望。

定国公一度伤透了心,在府邸北面建起玉皇阁隐遁道门,偏偏太夫人已过了生育的年纪,她也不愿妾室为老国公延续后嗣,子孙青黄不接,王家竟有败落之态。直到十七年前王景年应召入仕,一路青云,被太夫人记在名下,这才续上了荣华富贵。

提起习武,太夫人就会想起两个儿子的病症,她是最厌恶武人的。

早听说王景年这个女儿大字不识,本想用礼仪压一压王濯,偏偏她礼数尚且看得过去。

太夫人目光逡巡了一圈儿,终于又找出一点可以指摘之处:“你母亲新丧,披白本是好事,只是你要嫁皇家,没有皇族为臣妇居丧的道理,还是应当穿得鲜艳些。”

王濯不紧不慢咽下糟鹅,用帕子按了按嘴角,这才抬起头:“什么婚事?夫人并未同我提起。”

闻言,太夫人喝茶的动作一僵。

王濯与高见珣的婚事早就定下,为此才将人接回来,圣上亲自问过此事,怎么如今又不提了?

庾夫人也是怔了怔,试图从老夫人面上找出什么端倪。

太夫人不知这谢夫人打得什么主意,不管什么主意,她现在是没主意了。

想要训诫小辈,反而连吃两个闷亏,她如今是一口饭都吃不下,喝了一碗莼菜羹就离席而去。

走时倒没忘了拿走那枝琼花。

这是个奇巧玩意儿,簪在发上最相宜。

太夫人一走,大房两个儿郎便要去太学,庾夫人嘱咐他们带着王滨兄弟一同去,顺势撂下筷子,不欲再进食,婢女识趣地上前奉茶。

王漱其实没太吃饱,气是生了一肚子,吃什么都觉得食不知味。

她素日不重口腹之欲,只是气过了就觉得腹中空空,提箸准备再用些煨芋子,抬眼一扫却瞧见王濯已同云湄一起品上了茶。

她在心中琢磨着,王濯似乎只进了一块糟鹅,面前一桌子珍馐美馔碰都没碰,再打量她身量纤纤,一袭缟素,不动粗时大有几分弱柳扶风之态。

王漱咬咬牙将芋子丢回了碗里。

她不能比大姐姐吃得还多。

出得花厅,王濯搭着雪时的手,吩咐备马去太学走一走。

太学设了林下学宫,是世家小姐们也能进学的地方,王漱在后面听见了,有心跟过去,在夫子面前压她一头。才走到二道门,就觉得饥肠辘辘,连上马车也乏力。

青萝慌慌张张地将王漱扶着:“姑娘大病初愈,还是回房歇着吧。”

王漱看见王濯出了门,迈过门槛的步伐轻盈矫健,恨恨道:“罢了,我们回去。”

踌躇片刻,终是没忍住:“叫小厨房做一碟酥黄独。”

*

未央宫。

绿釉三足炉中逸出一线杜衡香,被镂空的云纹顶盖拨乱,随着微风缭绕而上。

翠罗桃色的烟纱帐也在风中荡起来,拂过遍涂椒泥的门墙,卷上紫檀榻上的牙板浮雕,谢枚一手执白,皓腕压着纱帷落下一子,仿佛羊乳淌进桃花溪,肌肤的色泽与棋子几乎融为一体。

“到你了,”她屈指轻叩棋枰,眉眼弯弯,“妹妹。”

谢夫人如梦方醒,从竹篓里摸出一枚黑棋,信手找了个空缺填进去。

宣室殿中空寂若谷,她急于求得一个肯定的答案,正欲开口问询,谢枚却看着棋局摇摇头,将手中剩下的白子倒回棋篓:“你心有旁骛。”

胜负已定,谢夫人索性推了棋盘,直接道:“长姐,我同你说的事……”

谢枚起身朝窗边走去:“这桩婚事,是你主动同我提的。你在我这儿与太后处奔走,王丞相在前朝发力,即便我心中不愿你也一意孤行。”

“是,可那……”谢夫人面露难堪。

“漱儿与琮儿结亲,其弊大于利,世家与皇子太早形成一党,容易树大招风,这些我也都同你讲过。”谢枚捧起窗前一枝绿梅修剪,“可你还是逼着我认了。”

錾金剪刀擦过梅枝平滑的切面,刀声冰冷短促,谢夫人羞愧地低下头。

这件事促成得很不体面。

她知道七皇子不愿意,多方打听,隐约听说他钟意某个小官家的女儿,随身还带着那个女孩的东西,谢夫人本想就此算了。

回家后王漱跟她哭闹了一场,她也确实很喜欢姐姐这个孩子,听丈夫说皇帝不会将一个小官的女儿许给七皇子做正妃,她还是决定尽力一试。

于是去岁上林苑秋猎时,她打通关系,托人换掉了七皇子带在剑上的珠珞……

皇帝询问起来,王漱认下了那是她的东西。

谢皇后确实知道儿子有个心上人,却不知是谁,想到儿子自幼与王漱青梅竹马,没有亲近的女孩儿,他甚至连京中一些雅集宴会都从不踏足,她便真以为是自己不懂孩子心事,半推半就允下了。

事后一问,才知道认错了人,那信物是内侍趁他更衣时换的,但确实是王漱的东西,高见琮在皇帝面前的种种拒绝都成了害羞,闹了好大一出乌龙。

多年的情谊被用来算计,谢枚险些与妹妹翻脸,可船到桥头,不走也不行,只能委屈自己吃下这碗夹生饭。

想起旧事,谢夫人实在无颜再说下去,连称呼也生疏起来:“娘娘,此事确是我轻率。”

谢枚终于剪完了那瓶花,女官奉上热茶,她倚在酸枝木美人榻上喝了两口,宫女轻手轻脚走上来,站在身后替她按肩。

“妹妹请回吧,婚事就当没提过。”

这就是同意了。

谢夫人终于松了口气,恭敬行了个礼,从皇后寝宫退出来。

离开时,恰好遇见高见琮踏上宫阶,容色行至都透着少年人的意气风发,与“芝兰玉树”四个字契合得恰如其分。

今上的诸位皇子中,长子早夭,二三平庸,四子风流,五六工于心计,惟有七皇子人品才学都世无其二,最受皇帝喜爱,甚至有立储传位之心。

……这样好的女婿,可惜了。

谢夫人顿步颔首,想寒暄两句,可高见琮只微微颔首就从她身边走了过去。

谢夫人忽觉也没甚可惜的。

内侍为高见琮通传进殿,谢枚这才面色稍霁,迎到正殿,说话的语气也轻快起来:“怎么这个时辰过来,可是要出宫去?”

“儿臣奉父皇命勘定方舆,正要去太学向徐虞候请教。”

他面上仍旧淡淡的,脚步却轻快,谢枚知道这是他喜欢的事,握着儿子的手臂笑道:“去吧,做完这件事,来年你父皇会让你到中书省听政。”

高见琮不语,只点点头:“是,孩儿告退。”

谢皇后想吩咐宫人给他备车,这时节还有些寒凉,高见琮一口回绝了,牵来他素日爱的那匹盗骊纵马而去。

六年前,皇帝在兵部下设虞部,置虞候、虞部侍郎及署官十位,负责长江南北山川林泽的记录与管辖。除官署外,另在太学内建一八角塔楼,放置记载方舆的书籍。

皇帝有意对北用兵,这才让他去虞部请教,绘制西域三十六国舆图。

虞候徐潜舟已在塔楼内等候。

高见琮下了马,将盗骊系在署外的歪脖柳树上,才行了两步走到大门前,迎面一只茶盏从里面飞出来,滚落他脚边。

默了良久,高见琮将那只茶盏拾起来,目光逡巡四视,落在旁边悬着王家家徽的马车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