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替嫁替江山 > 第87章 两方争权烫手山芋扔给阿如 夫妻缘尽泮山散人不见曹衍

生擒宗义的奏疏以最快的驿马呈了上去。

先前兵败黑水部让曹衍的儿子丢了官职,这个消息传来最高兴的却不是他,而是坐镇中书省的温阁老。

当日延英殿奏事,温琮便力主收回黑水部先前的一切册封,改为朝廷直接驻兵。曹衍自然不答应,黑水部坐拥肥沃的草原高山,有着与中原完全不同的生活习性,贸然驻军并不利于长治久安,不如朝廷任命新的渤海大都督,还行羁縻的好。

这个理由不可谓不充分,连温琮一时也想不到该怎么反驳。但曹衍的心思就如秃子头上的虱子,实在太明显,温琮反对之心刚硬似铁:“侍中此言怕是不妥吧。羁縻之策古已有之,但效果如何,还需老夫告知与你吗?”

曹衍丝毫不让:“阁老的意思小子明白,只是阁老想想,与驻兵一地所要付出的巨额开支相比,直接册封是否于朝廷更加有利呢?”

经济上自然有利,但边境之地总要握在自己手里才安心。这姓曹的力主册封不就是想派自己亲信过去,好有个掣肘自己的臂掖嘛,哪能叫他如愿?温琮嗤笑一声,拱手禀道:“侍中所说有些道理,却也不是完全对。圣上,太后,自古白山黑水之地便蛮夷四出,难以管束。此番得了这样大一个胜果,若不乘胜驻兵,只怕后患无穷。”

“阁老且慢,圣上容禀。”

温琮才说完,他身后站着的户部尚书崔毅便一步上前,为难道:“以户部底档上看,黑水部人口超四十万,且分散于各处山野。这些人或渔猎或放牧为生,并不集中。朝廷若要驻兵,单是接管人口一项便耗资巨大。加上营建各级官署,划分州郡,实实在在不是个小数目,国库恐怕……”

自小皇帝登基以来,不是江南连雨就是江北大旱,本就没几个丰年。去年还在与黑水部一战中损耗不少银两,加上每年驻边的军费,户部恨不得一个子儿掰成两瓣儿花,哪有银子敕建新州郡?

没钱就寸步难行,温琮当然也知道,只不过他目前要做的就是阻止曹衍在渤海羁縻州做手脚。换言之,只要不是曹衍的人借机上位,他也不是不能商量。转向户部尚书,问:“以户部推算,驻兵需要多少银两?”

崔毅粗略一算,拱手答道:“前前后后,少说也得三千万两。”

这个数字过于庞大,以致两方各自陷入短暂沉默。

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朝廷没银子就是天王老子来了也没办法。曹衍略占上风,忙乘胜追击道:“圣上,羁縻亦是一时之策,保渤海一带再不起兵祸,百姓有力从事生产,银钱嘛,总会慢慢攒起来的。”

“侍中所言甚是。”见己方有利,曹衍身后的御史忙趁机进言,“只是这人选嘛,需得是武将出身,还要熟悉渤海一带民情风俗者最佳。”

话也没错,曹衍党一见有人起了头,一人一句往上凑,只差明明白白说这个人选就是曹蕻本人了。

温琮听得发笑,冷脸问:“秦御史所奏之人,不知姓甚名谁?”

秦忙拱手:“纵观朝堂,此职非驸马都尉曹蕻曹大人……”

“一派胡言!”温琮等的就是这个名字,厉声打断道,“去年一战,曹蕻不止兵败,还将我军万余新甲悉数丢了,仅仅革去军职乃是看长公主的面子。此般损兵折将的人,他哪有资格统领一方羁縻都督府!”

御史还待反驳,曹衍一眼撇过示意他闭嘴,自顾自禀道:“犬子之败圣上早有定夺,阁老此话似乎有失偏颇了。不过败军之将自然不敢当此大任,阁老如此说,莫不是心中亦有人选?”

温琮气哼一声,别过脸道:“老臣素与朝中武将无甚往来,不知道哪位更合适。但此一役乃是英武可汗之功,漠北与黑水部本也同出大漠,不如就请可汗暂代,好过你我在此争吵不休。”

曹衍属实是没想到温琮这样立场坚定的主战党为了压制自己势力扩张会退而求其次到这种地步。要知道,当时以固安公主和亲漠北,最反对的就是他了。

“阁老所言倒是可行!”

他两个你来我往,御座上抱着小皇帝的曹太后算是听明白了,悠悠然开口道:“阁老所言正是我想说的。公主之身乃我大周女儿,英武可汗就是我大周的儿孙,位比亲王。以亲王之身暂代渤海大都督,比武将更益民心之聚。况且,公主自出降以来,屡立战功,以亲王之礼封之显然不妥,许可汗以大都督之位,公主辅之,岂不是一举两得。”

话是没错,可公主,她再怎么立战功,终究是女儿身,怎么能当此重任呢?

温琮登时后悔自己的提议,他本是想阻止曹衍,心知曹衍绝不会让与宁王有关的人染指渤海大都督,没想到竟阴差阳错,成全了李云昭。

“太后,”温琮连忙补救,“公主屡立战功不假,可公主毕竟是女儿身,这样大的责任只怕她……”

曹太后看过来,奇怪问:“阁老,方才不是您提议?私以为您这个建议很好。我知道您是顾及公主身份,但敕令乃是英武可汗暂代渤海大都督,公主只是辅佐之职,又有什么要紧呢?”

这真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温琮不知道有多后悔,但身后那些御史不该谏言的时候喋喋不休,该让他们说话的时候又一个一个成了哑巴,气得温琮甩袖就走。

下朝归家温琮便称了病,曹太后派人带着太医象征性的来问过,安慰了几句也就由着他了。只是哥哥曹衍那里对她倒添了几多不满。

“我说妹妹呀,叫谁去也不能叫她去呀!”曹衍私下入了曹太后的寝宫,好一番发牢骚道,“你又不是不知道那丫头是谁,她可是李协的女儿,你举她上了高位,到头来还不是帮着李协对付你我。”

曹太后已经将小皇帝安置给乳母,正专心看曹蕻发回来的密报:“兄长,你也太操之过急了吧?明知蕻儿得不到这个位置,还将好好的机会让给温阁老。”

曹衍气急败坏道:“那你也该替蕻儿说句话。”

曹太后自密报后抬眼,看向她哥哥,嘴角浮着一丝他看不见的轻蔑,道:“你将孩儿惯得狠了。男子汉就该出去历练,蕻儿自去了河西,不知帮我做了多少事。只要他在那里扎了根,我瞧着比那渤海大都督更出息。”

这句倒是给了曹衍些许安慰,他叹口气,神色和蔼了些,问他妹子道:“蕻儿怎么说?”

曹太后将手中密报递过来,起身斟了杯茶给曹衍:“临州、甘州已定,沙洲佛事为主,稳住几个佛弟子便稳了。肃州黄裕与宁王勾勾搭搭,但他无兵,翻不起大浪。剩下的凉州张试,虽与温家有姻亲,但温重那个牛脾气,多半入不了张试的眼,还得以利诱之。如今将与这些地方关系莫大的公主调离,只一场肃州之战,难道蕻儿还拿不下来吗?到时再以河西大都护府任之,抵多少个渤海大都督!”

一番话说得曹衍真是心花怒放,接过茶杯美美啜了一口,仿佛眼前已经是儿子飞黄腾达的得意模样。

曹太后见他神色喜悦起来,又趁机劝道:“娓娓前日来与我说,她母亲生辰前去叩头,照旧被阻山门。要我说,你也该多与嫂嫂走动走动,燕家担当河北经略使,往后就是渤海的门户,有他们在,渤海无论派谁去都出不了大乱子。”

曹衍本稍有喜色的脸,一听这话登时萎靡,长叹气道:“我何尝不想与她走动?是她根本不见我,我去了也是白去。”

“怎么会?”曹太后又劝,“嫂嫂见不见你在她,去不去在你。燕家身为望族,最重要的是名声气节,你对他家的女儿情深意切,他们自然看在眼里。你去的多了,帮你劝一劝嫂嫂回家也未可知。”

曹衍又燃起希望:“当真?”

曹太后命人抱出个檀木盒子,径自打开道:“当然,你只管去。这是娓娓亲手做的拂尘,上头马毛都是她自己亲手拔的,险些从马上摔下来。孩子哪有不思念母亲的?你去的时候带上,也全一全娓娓的孝心。”

曹衍哪里是不想去,实在是没个理由去。如今有了这个理由,第二日便大张旗鼓领人上了北山青木观。

观里的管事道姑出来迎接,不出意外将他拦在山门外:“侍中留步,散人从不见客,您回去吧。”

曹衍不是第一次吃闭门羹,也不恼,挥手叫人把檀木盒子抱上来,施了三清礼道:“散人已至方外,不见我这俗世之人也是情理之中。只是,小女娓娓思念散人竟已成病,还望您再通传一声,不见我没事,收下女儿一点心意,我也好回去给女儿一个交代,让她宽心养病。”

管事姑子一听,不好拒绝,便退进去传话去了。

一盏茶功夫,山门支呀一声,那姑子又出来,恭敬道:“既如此,散人便收了。散人有话劳烦您转告小姐,勿助勿忘而养,勿寂勿照而温。”

曹衍的夫人自女儿出生便投了道门,从此再不与曹家人相见。这十几年里别说有话,连东西都送不进去,今日倒是开了先河,喜得曹衍连声称是,乐滋滋的下山来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