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唐朝女人那些事情 > 第2章 长孙皇后

唐朝女人那些事情 第2章 长孙皇后

作者:受了委屈的珊珊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7-18 11:05:16 来源:文学城

在隋末唐初的风云变幻之际,长孙家族的声名显赫一时。长孙晟,这位隋文帝时期的赫赫名将,以其在军事外交上的卓越建树而威震突厥,曾有一箭双雕的美誉。他的小女儿长孙氏,自幼备受宠爱,不仅生得美貌端庄,更是通晓诗书,知书达礼。

早在长孙氏幼年时,她的长辈便做主与当时还是唐国公的李渊家里定下了姻亲。然而,命运的波折却在此时降临,长孙氏的父亲长孙晟不幸离世。年仅8岁的她和哥哥长孙无忌被同父异母的哥哥逐出家门,无奈之下,只好投奔舅舅高士廉。幸运的是,舅舅对这对苦命的兄妹悉心照料,尽心养育。

年少的长孙无忌与李世民相交甚厚,而高士廉见李世民仪表堂堂、谈吐不凡,又知晓长孙氏幼年时的婚约,便一心促成此事。于是,在公元613年的一天,长安城中举行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婚礼。13岁的长孙氏,带着对婚姻爱情的美好向往,走进了唐国公家,与16岁的李世民喜结连理。

婚后的长孙氏归省时,曾有人在她的房门外看到一匹高达两丈的大马,舅父高士廉请人占卜,占卜之人说道:“龙是乾的卦象,马是坤的卦象,女子处于尊位,居于中正之位。卦象显示,这个女子贵不可言。”这一奇异的现象,似乎预示着长孙氏不平凡的一生。

当时的隋朝,隋炀帝暴政,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李渊毅然决定举起义旗,反抗隋朝的统治。李世民也随着父亲征战沙场,而长孙氏则在后方默默地打理好家中的一切,让李世民没有后顾之忧。

唐朝建立之初,天下尚未完全归顺,身为秦王的李世民奉父之名,四处征讨,先后讨平了薛举父子、窦建德和王世充等人,三战灭四国,威望和势力日益增长,甚至超过了太子李建成。李世民的巨大功劳引起了李建成的猜忌,前朝和后宫中常常有人在李渊面前说李世民的坏话。

长孙氏看到这一情况后,主动承担起了责任。她常常出入宫中,尽心侍奉公公李渊,以自己的孝顺和谦恭赢得了李渊的喜爱。同时,她还刻意笼络后宫的嫔妃们,缓和李世民与宫中的矛盾,弥补他和父亲之间的罅隙。史书记载“后孝事高祖,恭顺妃嫔,以存内助”,在长孙氏的努力下,李渊没有听信那些谗言,对李世民的处罚也得以避免,这为后来李世民的绝地反击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在李世民的秦王府中,有一个由房玄龄、杜如晦等才华出众之人组成的文学馆。爱好读书的长孙氏时常参与其中,对秦王府的班底非常熟悉。她深知这些人的才能,也明白他们对李世民的重要性。

在那场惊心动魄的玄武门事变前夕,局势紧张到了极点。李世民和他的亲信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而长孙氏,这位柔弱却坚定的女子,选择了与丈夫并肩作战。当李世民在玄武门引领将士入宫授甲时,长孙氏亲自来到前线,她的出现给了将士们极大的鼓舞。她目光坚定,言辞恳切地慰勉众人,让左右将士无不感激涕零,士气为之大振。

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长孙氏没有丝毫的退缩和畏惧。她用自己的行动,向众人证明了她对李世民的深情和支持。最终,玄武门事变以李世民的胜利而告终。不久后,李世民被册封为太子,长孙氏也成为了太子妃。

当李世民正式登基成为皇帝后,他毫不犹豫地在登基后的第十三天,册封长孙氏为皇后。长孙皇后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她努力做到克己内敛,深明大义,为天下女子树立了表率。

成为皇后的长孙氏,致力于打理好后宫。她从不争风吃醋,对待后宫的妃嫔如同姐妹一般。当有妃嫔生病时,她会亲自前去探望,并送上名贵的药材。对于那些去世妃嫔留下的子女,她也主动承担起抚养的责任,视如己出。在她的管理下,唐太宗的后宫一片祥和,风平浪静。

尽管唐太宗非常信任长孙皇后,有时会就一些军国大事征求她的意见,但长孙皇后始终恪守自己的本分,从不妄加评论。她深知“牝鸡司晨”的危害,认为在大唐蒸蒸日上之时,不能出现这种情况。

然而,长孙皇后并非对朝政之事毫不关心。她会以合适的方式,巧妙地规劝唐太宗。性格耿直的魏征经常犯颜直谏,让唐太宗有时感到难堪和愤怒。一次,唐太宗下朝回宫后,怒不可遏地对长孙皇后说:“我一定要找机会杀了那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明情况后,换上了隆重庄严的朝服,向唐太宗表示祝贺。她说:“我听说君主开明则臣下正直,如今魏征正直敢言,正是因为陛下的开明,我怎能不祝贺呢!”唐太宗一听,恍然大悟,哈哈大笑,转怒为喜,之后更加重视魏征,并把魏征比作自己正衣冠的镜子,成就了一段历史佳话。

长孙皇后最令人钦佩的品质之一,便是她从不重用提拔娘家人,以避免外戚专权。唐太宗曾想任用长孙无忌为宰相,尽管长孙无忌凭借自己的功勋完全有能力胜任,但长孙皇后坚决反对。她深知历史上外戚专权所带来的危害,对唐太宗说:“妾托体紫宫,尊贵已极,不愿私亲更据权于朝。汉之吕、霍,可以为诫。”在反复劝说唐太宗无效后,她转而私下劝说哥哥让他坚决辞职。最终,唐太宗无奈,只好封长孙无忌为从一品的开府仪同三司,让他享受高官厚禄但不管事。因为长孙皇后的贤明,太宗一朝的官场风清气正。

长孙皇后还一直劝说唐太宗施行仁政。一次,太宗心爱的马死了,他迁怒于养马人。长孙皇后便讲了齐景公因鸟杀人的故事,唐太宗自然会意,赦免了养马人。可以说,唐太宗能够开创“贞观之治”,长孙皇后功不可没。

唐太宗对长孙皇后一往情深,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共同经历了风雨同舟的岁月,更得益于长孙皇后的高明处世智慧。在事业上,她有着高于一般女子的远见卓识,处处以国家大事为重;在生活中,她如同一朵温柔的解语花,说话让人如沐春风,总能以恰当的方式熄灭唐太宗心中的怒火。

长孙皇后先后为李世民生下了三子四女。长子李承乾,自幼聪明伶俐,唐太宗对他寄予厚望。然而,长大后的李承乾却逐渐变得放纵不羁,甚至试图谋反。尽管长孙皇后生前对他严加教诲,但最终李承乾还是走上了歧途。

次子李泰,才华横溢,深得唐太宗的喜爱。但长孙皇后担心过度的宠爱会让李泰变得骄纵,因此时常提醒唐太宗要注意对子女的教育方式。

长女长乐公主,温婉可人,出嫁时唐太宗本想赐予她超越常规的嫁妆,但长孙皇后以不合礼法为由进行了劝阻,最终唐太宗听从了她的建议。

次女城阳公主的婚姻曾遭遇波折。她的驸马都尉杜荷因参与李承乾的谋反受到牵连被处死。长孙皇后在临终前特意嘱咐唐太宗,要为城阳公主选择一位合适的驸马。

幼女晋阳公主李明达,是唐太宗最为疼爱的女儿。她自幼聪慧,能书善画,且性格酷似长孙皇后,这让唐太宗在她身上看到了长孙皇后的影子。

公元634年,长孙皇后陪同唐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期间,身染重疾。皇太子请求大赦天下为母后祈福,唐太宗立刻答应了,但长孙皇后坚决反对,她认为大赦是国家大事,不该因为她一人而乱了国家法度。

病情逐渐加重,李世民心急如焚,亲自到石壁寺礼谒禅师,又下诏修复天下名胜古寺392座,为长孙皇后祈福。但天不遂人愿,长孙皇后的身体状况依旧日益恶化。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长孙皇后依然心系国家和丈夫。她深知自己的离去会给唐太宗带来巨大的悲痛,于是强忍着病痛,用温柔而坚定的话语安慰着唐太宗。她回顾了他们共同走过的岁月,表达了对唐太宗的深情和信任,希望他能够继续以仁爱治国,开创更加繁荣昌盛的大唐盛世。

公元636年7月28日,长孙皇后在太极宫立政殿与世长辞,年仅36岁。她的离去,让唐太宗悲痛欲绝,仿佛失去了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而长孙无忌,作为长孙皇后的哥哥,他确实是一个极具才能的人,与李世民也是布衣之交。在李世民登基后,曾想对他委以重任。然而,长孙皇后为了避免外戚专政的局面出现,多次劝说李世民不要让长孙无忌担任要职。

尽管李世民最初没有完全听从长孙皇后的建议,让长孙无忌担任了一定的官职,但长孙无忌也明白妹妹的良苦用心,一直谨小慎微,尽心尽力地辅佐李世民。

在长孙皇后去世后,长孙无忌的权力达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步,在朝中的地位无人能及。李世民还将长孙无忌封为托孤大臣,让其尽心尽力辅佐李治。

然而,李治登基后,为了将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刻意启用一批寒门子弟,极力打击关陇贵族,长孙一族首当其冲,成为打击的首要对象,长孙无忌最终被处死。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