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唐亲王(女尊) > 第478章 辞绣女辞绣女得商路,衍望人掩王人谋仕途。(十七)

第四十回:辞绣女辞绣女得商路,衍望人掩王人谋仕途。(十七)

林辞绣的廉价衣帛铁定要往宁国上下贩卖的,尤其是五京不能松懈。抓住了宁国的五京,就是抓住了大部分的市场。

林辞绣笑称每一次运输,路上遇见禾王与涂王施粥,分发衣物都会心颤。唐王也不禁被这话逗笑,她知道林辞绣在开玩笑,林辞绣胆大心细,仿佛没什么事是不敢干的。

朝廷的赈灾款每每拨下来,都要过上好几手。每一层一搜刮,到了底层的人们手中,剩下的便屈指可数了。所以,皇姐才要每逢冬季,都由禾王与涂王亲自到前线。也许不能看住所有的地域**,但求能知晓最终一个明确的救济数额。

制定政策不是顶难的事,执行才是。

唐王走访各处,又和飒若研究冶铁采矿技术,方才明白皇姐为什么不能完全割舍了阎磬和阎岱姬。

皇上说一句赈济贫民、扶持贫困县,史书里会记载她是一位仁君、明君。可款项拨下去,真的有效果吗。真的用在贫民身上了吗。如果一部分用在了贫民身上,怎么能防止贫民仍旧想做贫民,他们若是喜欢一直戴着贫困的帽子,不想劳作该怎么办?

史书上的暴君,未必有暴政。那只是给后来者一个正统的理由。

史书中的仁政,未必真的执行到位。三千万两雪花银,也许都归了私库。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唐王思忖这些事情时,总是会哀叹这一句。

阎磬是京城人,她昔年的夫婿是一位京中很有名的教书先生。传闻先生娶她时,家中反对,因阎磬颧骨高耸,眉骨隆起,有克夫之相。他家的老人管这种面相,叫做妻夺夫权。

她的先生并未在意,家中内部斗争频发。他有一个孝子的名头不敢争夺家产,越是被母亲、家族奴役把持得太重的男人,反而想找一个强权性格的女人,来替自己争。自己与妻子假意不合,实则占尽了便宜,还得了孝子、遵妻的好名声。

阎磬是个强权且心机深厚的人,她逐渐地发觉讲课教书的套路,每每夫婿有外地讲课的邀约,她便倾心劝解他去,自己则留在京中替他教书。可也是阎磬当真有这样的能力,时间长了,女书生们便只认她起来。后随着时代的变革,她成了一家之主。承天皇帝看重她夺权的能力,那些年,她替承天皇帝与梁王,把朝中许多的机要官员都换做了女子。她留的私心便是把人都用了自己的门生。

两位皇上都知道,但时局要紧,当时顾不得许多。

后来用不上她了,便想着把她的人摘出去了。

为什么国策的补贴总是先放给各个钱庄,或者是大兴土木?为什么不直接补贴银钱给子民?是不能?是不想?

都不是。

哪种补贴而言,对于皇上、对于国库都是一样的。无非支些钱出去。不过大臣们会上谏,说百姓直接拿到银钱便会存起来,不敢花;或是培养了伸手要钱的怠惰,从此不爱劳务。

她们会建议兴建设施,将融资借贷的条件给钱庄。大兴土木时便要雇佣工人匠人,这样就把钱给了百姓,建筑设施修好了,又做好了基建,一举两得。钱庄放贷出去,给大商客扩张店面,生意做大了,便能多雇佣工人佣人。市场活跃了,百姓也通过打工赚到了钱。又在这个过程中生产了许多商品。

听起来很好。

但其中最要紧的原因是,直接给百姓发银子,那些办事的官员拿不到一分钱。这样的策略,哪个大臣会进献?

她一个京官不吃油水了不要紧,怎么连带着底下的姐妹们也不许拿油水呢?

你不拿,那我怎么拿?你不拿我不拿,那耿大人还怎么拿?

太和看重阎岱姬,就是因为她性子“恶”,执行力强。尽管层层下去官员都拿了油水,至少事情办成了。

而旁的官员如何?承天皇帝和太和皇帝亲眼见识过。说要修驿站,这样宁国上下行走的商客都能有住宿歇脚的地方。结果一堆官员、包工头拿了银钱,工程却烂了尾。只管把家人带去回鹘、西狭等地方,拿了工程款跑路。最终国库银子出去了,什么都没剩下。

哪个皇帝也不能让大臣们把肠子掏出来晒一晒,在皇上眼里,贪腐不是官员的弊病,无能与叛国才是。

承天皇帝和太和皇帝论迹已然是皇帝中的翘楚。

因为在以前的皇帝眼里,无能也不算病。没有政绩不要紧,你的辖区别有进京告状的就行。进京告状了也不要紧,你找人在路上围追堵截就好。别闹到天子面前,谁都不好收场。不会做活经济,那也不要紧,你会去搜刮民脂民膏、或者叫商人多交税费也行。帝王看见银子上来了,稳坐龙椅,旁的就不追究了。或是你什么都不会,但会高度应和皇帝,让他看见你的态度,再无能也不要紧。

宁国不与民争利这一点,是承天皇帝定下来的国策。所以,很多南丘国人愿意来定居,并不全是因为女尊的缘故。有一些男人因为农桑税费低、宁国新的土地改革政策,也愿意来宁国定居。吃上饭、耕者有其地,对于普通百姓而言最为重要了。

所以,唐王在经历了改革法律、改进器械之后,开始看重商贾经济,她压了许多宝在林辞绣身上。万般的改革都需要银钱的推动。宁国一开始争人口,后来争夺商客、大儒,现在开始经济上逐渐有比肩南丘国的趋势。可惜总有南北差异,就像北方的女人擅长骑马作战,南方的女人擅长经商、读书。

她看重林辞绣自然还有一层,就是旧日商贾的野心逐渐增大,王朝稳固,她们也逐渐有了更多的野心。徐家违规并购大量土地的事情,一旦闹到皇上面前,就是极大的事情。怪不得市监的任大人吃定了这件事。

朝廷的官员都知道,唐王这阵子和岑大人走得近。岑大人调查西京徐家隐藏的财产、虚假的账目还没有头绪。只是传闻。可仅仅传闻已然足够叫上位者对徐家起疑心。

更遑论,这世上有许多人想巴结唐王,南省织造算一个,那一位南国来的姐儿许如晦也算一个。以后,只会更多。南国许多的女孩子都盼望着战火停息,她们也能远上宁国贩卖自己的手工艺品。宁国喜欢收南丘国的书籍,不过是想融入中原文明罢了。凡是南丘国的书籍,来者不拒。南丘国的女子,性子稍微蛮些的,带着书到南省边界处,可以十倍地卖过去。

所以,炭火疑案这桩事。到底要给一个什么结论,唐王想看徐家和任大人的态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