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唐亲王(女尊) > 第11章 游安东蚕丝乡置纺器,习锦绣方寸线织天机。

第七回:游安东蚕丝乡置纺器,习锦绣方寸线织天机。

回乡路上,赵老头换了条路走,言说此条路路过安东城,路程是一样的,白姑娘也能多看些不同的景色。

安东城生产丝帛刺绣织物,瓷器也是一绝。可以买些回去带给亲朋好友。

衍望心里惦记着衡云,不过路途一样也就不计较了。

快要入夏,天气渐渐热起来,衍望带的衣物也有些厚了。

确实想去买两件新的丝帛衣服。

进入安东城,游人有些不同,多是送货往来,更有南国客人,口音不同,煞是有趣。

但南国商人较为谨慎,也不得过多攀谈。

安东城是从前唐朝设立的安东都护府,取东部安宁之意。

与锦城相比,这里更气候宜人些。

看见路边逐个摊子卖红莓果子,便打听起来。原是此处特产,遂买了些与赵老头品尝,色泽丹红,芳香浓郁,酸甜适口,果真爽口。

从来没吃过的,倒比自己终日爱吃的荔枝更稀奇。

沿海的地方与旁的确实不同。

安东城的丝织街闻名遐迩,过往商贾甚多。

有南国的商人运输南国的丝帛到此倾销,也有来此处进货的。

还有南国的娘子,来此处开课,教人刺绣织布。

熙熙攘攘,叫卖声不绝。

看见一处牌匾不同,商铺名曰“词秀坊”,以为是作诗填词的风雅居所,遂踏步而入。

看见一个红衣锦绣娘子在其中,对着一众外国商客侃侃而谈。

店内陈列丝帛锦绣琳琅满目,令人目不暇接。

更有开课教习、招收学徒的牌子立在里头。

衍望看遍了织物,仔细端详那个红衣娘子。

生得瓜子脸、尖下巴,嘴似樱桃、眼如桃花,胭脂腮、青黛眉。

头上簪着青鸾凤凰钗。手上戴着祖母绿扳指。

口若悬河、巧言善辩。

对着一种客人应答如流,不显露任何怯色。娘子大约也就二十几岁,看着比自己的禾王姐姐年轻些 ,却是神情老练、语言夸张。

红衣娘子应答完了一众商客,引到了账房处,敲打算盘如飞。少倾出来,对着衍望拱手。

娘子:“这位大人,词秀坊单卖之处在阁楼之上,有裁缝和预备衣样。”

衍望知道,自己不像进货的。

衍望:“在下以为,此处是诗词唱和之处,不想却是会错了意,理解误了匾额。”

娘子豁然一笑:“大人不知,匾额乃是鄙人名讳。”

衍望:“原始如此,掌柜名字很是风雅文秀。”

娘子摆摆手:“非也,鄙人名叫林辞绣,辞是告辞的辞,绣是刺绣的绣,家母不擅文章,起了这个名字。

却是有辞绝刺绣之意,不宜作为匾额。

所以店名改做词秀,一来二去,大家都以为鄙人名为林词秀。

大人第一次到访,实在失礼。不如到楼阁上挑选,鄙人为大人斟茶。”

衍望:“多谢林娘子,在下倒是想询问这开课教习、招收学徒之事。”

林娘子神色微微变,“哦?大人家何人想学?还是大人也有意开设店铺?”

衍望:“非也,只是人在京城,觉得考功名无望,想学门手艺罢了。”

林辞绣挑眉:“原是如此,大人此番才学,若是学习刺绣实在耽误。

我这里有一样巧物,倒是适合大人带回京城,也是举业持家的好物件,来日就算不考功名,也是有营生养活自己与家人。”

衍望觉得她在敷衍自己。

林辞绣:“大人无需鄙夷,定然是能令大人惊奇,不虚此行的神物。安东虽是小地方,但是这东西绝对是京城里没有的。”

林辞绣引了衍望到后院,在一个僻静之处有一道上了锁的门。林辞绣四下张望,确定没人后开锁进门。

衍望:“这东西···我确实没见过。”

林辞绣一拍衍望肩膀:“那可不是!我林掌柜说的话当然靠谱!实不相瞒,这是鄙人的最新发明!不用工人的纺纱机!这个机器可不一般,不用掌握纺纱技术,只消一个有手的人操作即可。纺纱速度极快,一台机器可抵得上一班子纺纱工人!”

衍望:“你发明的?”。九儿只觉得这个女人像个奸商,并不认为她能发明出这个东西。

林辞绣:“那当然了!”

衍望歪着头,一脸鄙夷。

林辞绣:“当然了,也···不能说全是我发明的。乃是南国黄道婆的三锭纺车,经过在下改造,更加精密,不必擅长纺纱即能操作。”

衍望:“那你,给我操作试试。”

林辞绣摊手:“这演示得有演示的价格,宝贝还未示人,您可是头一个!”

衍望:“这就开始收我银子?”

林辞绣:“瞧您说的,看戏还得买门票呢,这个乐子您在别处可找不到!只要十文钱,绝对实惠!”

衍望无奈,所幸十文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掏钱于她。林辞绣拿钱在手里数了数,装在了怀中荷包里。荷包是碧绿真丝绣了金蟾吊铜钱的,上面坠了玛瑙。

林辞绣一番演示,果真是效率极高,制丝极快。不消片刻,纱就肉眼可见地被纺织了出来。

衍望:“这···可是一般的制纱是什么速度呢?”

林辞绣:“您不是想学门手艺么,想看制纱,您交了学费便可。制纱、刺绣、纺线一条龙教学,保证是南国的绣娘授课,童叟无欺。三天出徒,附送各式纹样丝线。”

衍望:“这么快?我非急功近利之人。”

林辞绣:“这快有快的教法,慢有慢的教法,您若是一次学不会,终身包复学。

况且,您学这个也必然不是为了当一个绣娘的,谁想一辈子给人打工呢!

只要您稍微了解了人工的工艺,就会知道这部纺器有多么神奇!

只消量产,就能在京城里开一个大班子,流水银子这个数,绝不成问题。

再说了,就算不成,您在京城开个中转铺子,专门销售我词秀坊的丝绸刺绣,也是前途无量啊!”

拍了拍衍望的肩膀,可衍望只觉得自己似乎要被诈骗了。

衍望:“我看起来很像冤大头吗?”

林辞绣拿了柄牡丹刺绣的扇子,在胸前扇呼着。

“您瞧瞧您瞧瞧,误会我了不是!这一般的客人我怎么会拿这个出来!

大人不解风情!这学徒班子也不是万金之数,大人不必畏惧。

一般的学徒我们只收这个数,只是需要在此劳务当绣娘至少两年而已。

若是不想在此务工,就得这个数,算是个学费累加而已。况且咱们赠送的样品就值至少这个数!怎么不经济实惠!”

衍望眼睛半眯着看她,从来没有这么活灵活现的奸商,不过她看得准,自己确实是个大客户。

“你把数说准了。”

林辞绣眼冒金光:“那是自然,绝无附加费用!”

衍望:“说好了,我赶时间,回家还有事呢。”

林辞绣像小狗狗一样疯狂点着头。

此后三日,衍望就在此处修习刺绣纺织,卯时晨起,夜里也点灯熬油学到亥时。

辛勤苦学,倒是比读书积极。并无其他原因,只是觉得这门手艺确实能换钱尔尔。

这里的绣娘不过几年就能添置房产田地,衣食无忧。确实是门好生意。

也是这几日的学习,衍望才知道,原来那台纺织机确实不是砸她这个冤大头,着实不依赖工人,效率极高。

若是真大肆使用开来,确实会让许多纺织娘子失业。

第三日晚,林辞绣做东,在酒楼宴请衍望,一桌海鲜让衍望开了眼。

蛏子、大虾、虾爬子、蛤蜊、海参、螃蟹、象拔蚌、鱼籽汤、带鱼、黄鱼、海鲋、龙利鱼等不胜枚举。

只是衍望不喜欢剥壳、也不喜欢鱼刺,就指着海参和鱼籽下筷子。

酒过三巡,二人频频碰杯。

林辞绣:“白姑娘,这回可不说我砸你了吧?”

衍望红着脸,摇头晃脑地摆手。

林辞绣:“只是这物件刚刚做出来,我现下也不能把唯一一台卖给您。

我看您只驾了一辆马车而来,不如这样,我再将此物改进改进,回头稳妥了,再做一台给您寄到京城府上,如何??”

衍望一拍桌子:“甚好!”

林辞绣哈哈地笑,“白姑娘,我看得出来,您是世家子妹,家中有几个呢?”

衍望:“唉,不成气候,只有我一个。”

衍望虽然酒醉,却也防备林辞绣,怕说自己行在第九,被她猜出来。

林辞绣:“那姐姐不考科举??”

衍望:“哪里不想?不是那块料罢了!”

林辞绣:“诶——白姐姐切莫如此鄙薄自己,这几日听您口吻就知道是读书人。我自由在这刺绣场里长大,不擅长文章,家母亦是绣娘。

我自商贾之身视之,这台纺纱机还是得有名号,要既响亮、又能让人心生仰慕,一叫出来就朗朗上口。

还得白姑娘赐教。”

说罢拿了酒杯,放低了杯口和衍望碰杯。

衍望:“这还不容易?能起的名字多了,其实叫你的名字不更好?让人一听就是你的纺器。”

林辞绣:“白姑娘不知,我有意把这纺器分离出来,另立名号,再单独开一家铺子。这样分别出来,也能各自有账,银子不乱,才能买卖有算。”

衍望:“那···你既然如此说,我也不说服你了。我看,不如叫——”。衍望用手,沾着酒水在桌子上写字,林辞绣凑近一看,上书「真拟机」三个字。

衍望:“真真拟作人手也。”

林辞绣眨着眼睛,思量了片刻:“白姑娘确实才学,这名字朗朗上口,浑然天成,更显得机器所纺之纱,和工人所织一般。愚姐拜谢。”

衍望拿着酒杯端详,成色似乎并未见过。

林辞绣:“这瓷器乃是我安东城的特色,别处自然没有,这几日姑娘尽在修学,没有四处逛逛采买实在憾事。

辞绣备办了一众陶瓷,来日给姑娘寄到府上,放心,会比纺器更快到。还有几件真丝衣物、刺绣霓裳,一并寄到府上,还望白姑娘不要嫌弃。”

衍望:“你这奸商,怎么如此客气,我来日可未必行这一行。”

林辞绣:“这可是和我见外了,辞绣广结商路自然也广交朋友,白姑娘切勿如此担忧,我林辞绣行商多年,这点心意,不算什么。”

衍望:“那我可不推辞了,毕竟你那真拟机可价值不菲,相比利润算在里头,我也就问心无愧了。”

清晨,衍望穿上了林奸商准备的青色丝帛纱衣,虽是数层,可是轻薄无比、凉爽万分,果真是极品。显得衍望仙气飘飘,恍若仙女妃子,神采斐然、仙泽缥缈。

拜别了词秀坊,驾上了马车,往京城边界的弘福山赶路。

路上又听得赵老头唱四海调。

“钓上来几对金丝鲤,钓上几对大嘴粘打来这鲜鱼那个长街卖,买些个卤虾豆腐干。

这渔翁吃酒那就酩酊醉,渔婆那个吃酒那就醉疯癫。渔翁按住那个渔婆打呀,打的渔婆乱叫唤。”

“我又往岸上送二目,有一些个女子洗衣衫。

棒捶打的是浪花响啊,一打的水珠上下翻。

湿了小奴家的乌云鬓,湿了三寸那个小金莲。

这湿了乌云鬓发还好办,这湿了绣鞋我可怎么穿。

佳人这一见心好恼,棒捶撇到河里边。

今年发下来年恨,从此不来河边洗衣衫。

老仙这迈步前走呀,大街不远在面前。

这长街以上也有老来也有少,也有女来也有男也有穿青褂着皂,也有穿绿配着蓝。

这穿红褂皂这是裙衩女,金簪男。

也有骑马坐着桥,也有推车担着担。

老没错言。骑马坐桥修来的福呀,推车那个担担命里该然。”

丹东九九草莓巨好吃!!!!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1章 游安东蚕丝乡置纺器,习锦绣方寸线织天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