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探臣 > 第1章 销金其一

探臣 第1章 销金其一

作者:俱生我执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17 15:01:46 来源:文学城

汉阳府下起了悠悠扬扬的细雨,宋景熙撑着把伞,踏过洼洼水坑,到了目的地,雨也渐停了,他收起伞,悠然自得地踏进群芳馆中。

哦,这个群芳馆,就是那个群芳的意思啦,当然是闭门酣歌、声色犬马的地方。不过,宋景熙来这,却不是为了这些。

跨过正门,无人迎上来,宋景熙轻车熟路地走进一间厢房,方走到房门前,便听见几道洪亮的人声和温和的低语。

洪亮的声音道:“我敢打赌!他绝对还会穿那个颜色来!”

温和的声音道:“这个倒不用赌,因为他一定会穿那颜色来的,绝无例外。”

宋景熙推开厢门,摘下黑笠,看着两边坐着的人,微笑道:“两位好兴致啊?”

一左一右,坐了两个性格和面容迥异的男子。左看,这位相貌明俊,眉眼恣然,坐着随意,帽冠也戴得随意;右看,那位面若冠玉,神色淡然,正襟危坐着,一派温文儒雅之相。

左边这位,是训练都监都提调之子,郑禹原;右边那位,是弘文馆提学之子,沈本庭。

见宋景熙进来,正喝着茶的郑禹原吐了一口茶水,先是露出惊疑不定的神情,再定睛一看后,长舒一口气,抹抹嘴,嘿嘿道:“吓死我了......宋景熙你要死啊,穿个这么浅的,害我还以为你改性子好穿素色了。”接着,又一脸得意地朝对面的沈本庭伸手道:“看啊,我猜的没错吧?他果然又穿粉色来了,再浅那也是粉色,我赢了啊。愿赌服输,交出赌资!”

宋景熙低头一看,啊,原来如此,这两人是拿他穿的衣袍颜色打赌呢。

沈本庭不吃郑禹原这套,正色道:“君子不赌,我可没下过这赌注。”

郑禹原哎哟一声,道:“什么话!君子还不好色呢,你都来这了,这是什么地儿呀?景熙你说说,这是什么地!”

宋景熙绕过正中的桌几,坐到对面的位上,道:“第一次来,我也不清楚,可别问我。”

然而他却心道:“怎么可能不清楚。”这群芳馆可是汉阳最出名的民间妓坊,号称全海东的男人进了来都得做裙下鬼。大凡谁来了这里,就没有相信谁还能全身而退的。若是有人嘴硬,偏说自己只是在此喝喝小酒、欣赏欣赏美人,那多半是没被馆内女子看上。

不过凡事总有个例外。比如宋景熙这种,确实只是喝喝小酒,别的什么也不干,只是说出去不会有人信。因为来群芳馆寻觅风月的大多都是世家公子,而世家公子若不是形貌猥琐,不被看上的概率又很低。如果能够打探汉阳世家公子臭名远扬的程度排行,宋景熙这一行三人大概可以排进前十。倘若不是郑禹原非要选择群芳馆作为三人每回见面的场所,这排名或许还可以再往下降一降。

听他这么糊弄,最臭名昭著的郑禹原当即叫道:“你们也太坏了!”

宋景熙呵呵笑道:“行了,你们干什么拿我所穿衣服颜色做赌,我一向就这么穿,往日不见你们拿这些打趣,今日突然雅兴?说说看呢。”

郑禹原突然神秘兮兮地靠近宋景熙,道:“这就得说道说道了。难道你没听说吗,这上月江原道有个传言甚广,说是道内突然出现位长得极为俊俏的玉面郎君,人美心善,帮助过许多人,因其常穿着一身粉袍,故而被唤作粉袍郎君!”

一旁的沈本庭提醒道:“还有粉袍公子。”

郑禹原一拍掌:“对!男的管他叫粉袍公子,女的呢就管他叫郎君。嘶......这些称呼,听着真是怪异得很。”

宋景熙长长地哦了一声,道:“这样啊——然后呢?”

“然后!”郑禹原接着道:“这事可太火热了,甚至传到汉阳来了,我前阵子听说过后便怀疑那人是你,让人专门去问那‘粉袍郎君’长什么样,那些姑娘简直是无所不用其词啊,什么溢美之词都说,听得我都犯迷糊......”

说到这,郑禹原将脸凑近宋景熙,像是在认真观察,凑的十分十分近,近得宋景熙一把将他推开。

郑禹原跌回位上,怪道:“我当时寻思哪有一个人长得像这么多词儿的,何况你也不像是英姿飒爽剑眉星目什么的啊,不过眉清目朗和俊美无涛倒很准确!所以我就干脆问那些姑娘们,这郎君究竟叫什么名字?果不其然,他们报的就是你的名字!”

“所以...”郑禹原眯着眼盯着他,酸溜溜道:“宋景熙你就老实交代吧!你也不过是离开汉阳去江原道出了一个月的公差,究竟是做了什么,居然落得个这么个好名声,怎么回事?”

桌案上摆着果食和茶水,宋景熙眼神溜向别处,冷静地端起茶杯,抿了口,淡淡道:“没做什么啊...我向来都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无心插柳柳成荫吧。”不过是上月在江原道出公差,结果根本没有什么事可做,全程各个州府奔走,途中顺手砍了几拨地痞无赖,顺手抓了两名小贪官,顺手帮江原道医女采了几天药,顺手帮走失的小孩找到了爹娘,顺手给恨嫁的男女牵了姻缘...等等。

郑禹原不是没从传言里听到这些,但他就是不服气。

自打从宗学卒业后,宋景熙的这两位宗学好友:一位郑禹原,本是武官之家,自然是在武科上大展拳脚,高中,入仕,如今混了个不大不小的武职;另一位沈本庭,自宗学起便是模范生员,科考第一年便庭试及第,不久入仕,如今是司宪府正六品监察。至于宋景熙本人,则是被他爹逼着考了三年科举,可惜其人胸无大志,到了考场自然是随性发挥。第一年,不中,第二年,不中,第三年,出人意料的倒数第二名!于是乎入了仕。

三人皆入仕之后,再也不能像在宗学那会一样时常相见了,可三人感情深厚,互相想念得紧,怎么办?某日,郑禹原忽然宣布,决定将他从前就时常光顾的群芳馆定为三人会聚之地,又定期为每旬休沐日,一拍即合。汉阳人一看,几个世家公子居然频频出入群芳馆,流连花丛,成何体统?一来二去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差。不过这也不全然是因为群芳馆的干系,追本溯源,名声败坏,至少是从这三人在宗学起就存在了。

尚且不谈。从前他们三人里名声最烂的就属他郑禹原了,至于沈本庭...虽然也是经常光顾群芳馆,但那只是为了和好友们会面,也许是家教太好家风太正的原因,此人的名声就从未坏到哪里去过。这也就不谈了,还好还有一个也没好到哪里去的宋景熙陪着他。如今凭什么他宋景熙的名声是好起来了,留他郑禹原一个人依旧烂着。越想越气,郑禹原从面前的果床里抓了个果子,甩手抛给宋景熙,愤愤道:“没良心,你最好是这样!”

宋景熙举着果子满脸无辜道:“真没做什么,好不容易出王京体验风情,我不得多四处游历下么,反倒是江原道民风淳朴,让我印象颇深呢。”确实,如果除去七天内被打劫三次的经历的话。

郑禹原鼻子哼气,一副不信不服之态。

一旁默默喝茶的沈本庭笑了一声,劝道:“好了,你又从不在意名声,何必和景熙置气这些。依我看,即便是景熙教你怎样挽回名声,你也不会做吧。”

郑禹原道:“这确实...也不对!我也善做好人好事,只是没有机会做罢了。再说我哪有和他置气,说说还不行了?自打他进了那什么曳扇台后,真是越来越忙了,三天两头便要出公差,一去便是十天半个月,这回好,这回更是去了一个月,好容易见着一回。我说宋景熙,这曳扇台除了派你出去走访,就没有别的什么了?”

宋景熙道:“你说对了,的确没有。”考取功名后,他虽然表面上捞了个闲职,但实际上还有个别的身份,便是郑禹原口中所说的曳扇台密使。曳扇台为前任君王所创,由君主直接控制,全国八道皆有设置,专职秘密调查,偶尔监察百官、走访民情。因此无论是曳扇台主,还是台中密使,身份都十分隐秘,台主何人,密使何人,为数多少,亦无所知。连密使之间,如果不是共事过,也不会知道对方的身份。像宋景熙这样表面有个旁的职位的密使也很常见,大多密使也会遵循规矩,不会向旁人透露身份。不过宋景熙就随意得多,家人和友人都知道他在干这行。这就导致宋景熙有时候也纳闷,自己成为密使已经是很久之前的事了,而曳扇台给他派发任务则是在有了官职后才开始。然而这些任务,不是走访,便是监察,皆是例行公事,相当普通,也相当简单。如果不是自己手上有密使的身牌,宋景熙会怀疑自己应该是个御史,或者说是像沈本庭一样的监察使。

郑禹原奇怪道:“我还以为曳扇台会派你秘密行动之类,居然根本没有?亏我从前还以为曳扇台有多神秘。你就做这些,那岂不是和本庭一样没甚区别,整日瞎忙活着如何找人麻烦。诶对了,监察大人,我记着上回你不是说司宪府让你查一个丧期作乐的,结果如何?”

被点到的沈本庭居然愣了一瞬,随即罕见地露出了尴尬的神色。见他这样,宋景熙和郑禹原不由自主对视一眼。宋景熙小心翼翼开口:“难道又...?”

沈本庭叹了口气,放下茶杯,道:“司宪府说此人丧期作乐亏礼废节,我从他家下人口里挖出了缘由。他的确有在丁忧期间鼓乐,但那只是因为夜半触景生情,思及父母,悲痛不已,情难自抑之下才为之。然而此人不通音律,五音难全,为外人所听去,误以为是丧期作乐。我查清后,便在案卷中划去了此人名姓。现在似乎已经官复原职了。”

宋景熙和郑禹原半晌没说话。

沈本庭继续道:“至于那位举报之人,因与此人过往有过嫌隙,故而诬陷和夸大其词,现在似乎被革职了。”

宋景熙道:“...也不错了,至少没让有心之人得逞,虽是冤案,却也值得。”

郑禹原又憋了半晌才道:“可是又是冤案,这都第几回了?最近这司宪府到底是怎么了,冤案频出,还总是交给你来办!”

他说的还真没错。自从沈本庭当上了监察使,似乎是被冤案缠身了,每个月总有那么一两起。就拿上上月来说,司宪府说是地方守令违反禁酒令私酿酒水,让沈本庭查办,最后发现不过是那地连日大雨,守令府中里谷仓漏水,粮缸里的稻米一并泡发了。

沈本庭微笑道:“这只是身为监察的日常罢了,我一众同僚的情况也并未好过我多少。人人皆爱捕风捉影,习惯便好。”

郑禹原打了个寒战:“真吓人,你们文官果然是会玩阴的,成天弄些小心计。还好我是个武官,若是个文官,怕是要被诬陷弄死多回了。”

宋景熙将果子抛来抛去,甩给沈本庭,道:“怎么说?多半是司宪府的书吏收了人好处,否则卷宗里是不会多了这种莫名其妙的案子的。堂堂司宪府居然成了勾心斗角的地方,若是再发生这类事,你也不用着急查办了,得先告到大司宪那里去才是。”见沈本庭点头,白净的面容上却显现了几分疑虑,于是问道:“怎么了?”

沈本庭道:“前几日司宪府又拨给了我一桩案子,说是汉阳府庶尹涉嫌贪污受贿...”

听到这个名字,宋景熙颇为惊讶道:“汉阳府庶尹?这庶尹名字是否是叫金哲?”

沈本庭道:“正是他,怎么了,原来你认识他?”

宋景熙沉吟片刻,随即轻笑出声:“谈不上认识,但我知道这个名字。我自前日回汉阳,昨日回曳扇台,代理官员说有位名叫金哲的官员有贪赃枉法之嫌,亟需调查,这差事便落在了我头上,让我去查办。方才听你一言,便想起来这金哲正是汉阳府庶尹。我是有些奇怪,曳扇台和司宪府怎会有同一桩案子?”

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都有些奇怪。一般而言曳扇台和司宪府不会有重合的案件才是,因为司宪府只是负责最普通的监察和纠举,遇到犯事严重到动摇国本的,就得交给义禁府了,而如若需要秘密调查,便是由曳扇台来负责。尽管曳扇台有时也会负责特殊的监察,但其负责的事件也绝不会在同时出现在司宪府或义禁府的卷宗中,否则,一宗案子两三伙人来查,岂非是浪费人力。

沈本庭也明白这个道理,同样是一脸疑惑:“的确奇怪,以往也从未出现过这等情况。而且这回司宪府虽然将案子的名目拨给我,却只是让我监察此人,并未让我行使调查之职,这与以往太不一样。此案是否是你们台主下发的?”

宋景熙否认道:“你也知道台主很久没露面过了,这案子是台里的代理官员交给我的。”

郑禹原一向对分析不感兴趣,兴致缺缺地听了一阵,忽然灵光一现道:“依我看,连曳扇台都要查他,必然是这金哲的确不清白,而且还是肥羊一只,司宪府必然是也想抢这份功。当然这也是好事一桩,你们得这样想,既然两边都有此案,还是你们两个办,不如就联手,一起结了这桩案件,届时功劳你一半我一半,岂不美哉?”

宋景熙哭笑不得:“你真是想得简单,司宪府何苦、又怎敢抢这份功劳。若真联手,万一好心办了坏事,追责下来,那也是你一半我一半,双双进狱了。届时留你一人依旧在外潇洒快活不得,必得拉你下水才行。”

沈本庭捏着茶杯,居然道:“我倒觉得不是不可行。”

宋景熙道:“你也真是,莫听他胡说。”

沈本庭微微一笑,解释道:“我觉得这主意不错。只不过这个联手,不一定非得是你我共同办案。景熙,你对金哲知晓多少?”

宋景熙道:“接近一无所知,说来奇怪,代理官员居然没有给我任何关于此人的情报。”

沈本庭道:“虽然如此,但曳扇台极少出差池,想来还是我们司宪府出了岔子。我已经从司宪府得到了关于金哲的信息,你对此人知之甚少,我能把金哲的情报悉数告知你...”说罢,他便从袖中掏出一叠纸页。

“这是有关金哲本人及其三代亲属的身份官职和生平经历,也许能助你一臂之力。”

宋景熙接过这一叠纸,随手翻了两页,道:“奇也怪哉...欸等等,这意思是让我来查了?”

沈本庭笑而不语。

郑禹原哈哈大笑道:“你真是被他坑蒙拐骗了,他这是想让你替他干活,自己坐享其成去了!”

沈本庭道:“绝无此意。”

宋景熙嗐了一声:“无所谓了,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谁查不是查?万一还是个冤案呢,体验一把总算是好的,总该比监察走访有意思吧?”

*名词解释*(*^ω^*)

汉阳府:古地名。1.汉水之阳,故称汉阳,元明时期隶属于湖广行省,“晴川历历汉阳树”,汉阳之名沿用至今,最出名的有“汉阳造”。2.汉江之阳,后改名为汉城府,既是地名,也是机构。

司宪府:论时政及纠察百官的部门,类似于御史台。

曳扇台:完全虚构,特务组织特权机构,属于是糅杂了朝鲜王朝的义禁府和明朝的东厂的功能。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销金其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