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详尽掌握了三皇子和林宇辰的叛乱计划后,萧逸轩与沈清婉如同两位顶尖的棋手,在这场关乎皇室存亡与国家命运的棋局中,开始精心布局他们的应对策略。
萧逸轩身着便服,与沈清婉在东宫的密室中相对而坐,桌上摊开着一幅京城与皇宫的详细地图,上面用红笔和黑笔密密麻麻地标注着叛军的兵力部署、进攻路线以及他们计划中的关键节点。萧逸轩眉头紧锁,手指在地图上轻轻滑动,说道:“婉儿,叛军此次来势汹汹,且计划周详,但他们并非无懈可击。我们需充分利用掌握的情报,制定出能一举破敌的策略。”
沈清婉微微点头,目光专注地看着地图,思索片刻后说道:“殿下,叛军急于速战速决,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控制皇宫。我们不妨将计就计,采取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战术。”
萧逸轩眼中闪过一丝赞许,示意沈清婉继续说下去。沈清婉接着说道:“我们可以故意在皇宫的某些区域示弱,让叛军误以为有机可乘,吸引他们的先锋部队深入。比如,在南门附近,适当减少防御力量,给叛军造成防御薄弱的假象。待他们的先锋部队进入后,我们关闭城门,将其困在城内。”
萧逸轩补充道:“没错,与此同时,我们在皇宫内的各处要道和隐蔽之处设下伏兵。当叛军先锋深入后,伏兵四起,对其进行前后夹击。这不仅能打乱叛军的进攻节奏,还能极大地削弱他们的士气。”
然而,他们深知,仅仅困住叛军先锋是不够的。叛军的后续支援部队一旦发现先锋被困,必然会全力营救。因此,切断叛军的退路成为了关键。
沈清婉指着地图上叛军的来路,说道:“我们在叛军的必经之路上,如东郊通往皇宫的道路,提前挖掘数条宽阔的壕沟,并在沟内埋设尖锐的竹签。同时,在道路两旁的树林中安排精锐的弓箭手和步兵埋伏。一旦叛军先锋遭遇困境,后续部队前来救援,他们必将陷入壕沟的阻碍,此时伏兵齐出,万箭齐发,让他们进退两难。”
萧逸轩沉思片刻,又提出:“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我们还需安排一支机动性强的骑兵部队,在合适的时机出击,从侧翼对叛军进行包抄,彻底打乱他们的阵脚。这支骑兵要隐藏好行踪,等待最佳时机发动突袭。”
除了军事上的部署,朝堂上的局势也不容忽视。那些与叛军勾结的大臣,犹如隐藏在内部的毒瘤,随时可能在关键时刻给他们致命一击。
萧逸轩神色严肃地说道:“对于那些通敌的大臣,必须在叛乱爆发前将他们一网打尽。我们不能让他们在朝堂上兴风作浪,干扰我们的应对措施。”
沈清婉点头表示同意,说道:“殿下,我们可以以商议要事为由,将这些大臣召集到宫中。然后,在他们进宫的途中,安排侍卫将其秘密逮捕。同时,为了避免引起其他大臣的恐慌,我们要做得悄无声息。”
萧逸轩立刻安排亲信大臣负责此事,详细交代了行动计划和注意事项。确保在叛乱发生前,朝堂上的隐患能够被彻底清除。
此外,他们还考虑到了民心的稳定。叛军叛乱,京城百姓必然人心惶惶。若不能稳定民心,不仅会影响军队的士气,还可能给叛军可乘之机。
沈清婉说道:“殿下,我们要发布告示,向京城百姓说明情况,告知他们朝廷已有应对之策,让他们不要惊慌。同时,安排士兵在京城内巡逻,维持治安,防止有人趁机作乱。”
萧逸轩认同地说道:“婉儿所言极是。民心稳定,我们便能无后顾之忧地应对叛军。”
在制定完应对策略后,萧逸轩和沈清婉又对每一个细节进行了反复推敲和完善。他们深知,这场战斗容不得丝毫差错,任何一个小的疏忽都可能导致全盘皆输。
接下来的日子里,萧逸轩和沈清婉开始紧锣密鼓地按照既定策略进行准备。御林军按照部署,悄悄地进入各自的埋伏位置,进行战前的最后演练。挖掘壕沟、埋设竹签的工作在夜间秘密进行,确保不被叛军察觉。骑兵部队则隐藏在京城郊外的山谷中,养精蓄锐,等待出击的命令。
朝堂上,负责逮捕通敌大臣的行动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亲信大臣们不动声色地观察着那些可疑大臣的动向,等待最佳的抓捕时机。
在后宫,沈清婉继续安抚妃嫔和宫女太监们的情绪,让他们保持镇定。同时,她还安排了一些宫女负责传递消息,确保在战斗发生时,后宫与前线能够保持及时的沟通。
随着叛乱日期的逐渐临近,皇宫内外都弥漫着一股紧张而压抑的气氛。但萧逸轩和沈清婉的心中却充满了坚定的信念,他们相信,只要按照既定的应对策略,全力以赴,必定能够成功击退叛军,保卫皇室和国家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