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太子殿下运筹帷幄 > 第7章 与崔涟见面

太子殿下运筹帷幄 第7章 与崔涟见面

作者:木西_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03-09 17:37:16 来源:文学城

作为一个偌大王朝的帝王,祁凛每天都是日理万机,事务繁多。

祁尧看着祁凛书案上堆积的奏章,便先行告退,不打扰他阿耶的公务。

出了未央宫,祁尧看了眼天色,还未到官员下值的时间,便派人回东宫将图纸带上,决定亲自去一趟司农寺。

司农寺在宫外,出了宫门首先要穿过一条繁华的大街。

祁尧微掀起帘子从马车内往外看。

皇城为帝王居所,又经大安几任君主建设,自是比别处繁华,京畿的百姓也较别处精神更为饱满,民风开放。

长安的大街连着小巷,纵横交错,街道两旁酒肆、邸店、当铺、作坊,鳞次栉比,车水马龙,行人川流不息,有挑担赶路的,有背着书箱的,有身着绮罗的,空气里流动的是大安长平四年的热闹。

看到这一幕,祁尧思绪却飘忽想起了后世所见的灯火辉煌,流光溢彩,科技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奇迹,那时的人已几乎无衣食之忧!

而那个坚韧的国家,在世界的东方庇佑自己的人民。

祁尧握紧拳头,神情坚毅,为了这样的未来,知道了未来是这样的光景,他又怎能不奋然前行呢?

穿过熙攘的大街,就到了司农寺的所在地,官署重地,自是有卫兵看守,许和拿着腰牌给卫兵看,卫兵连忙躬身行礼,引祁尧等人进去。

“江司农在何处?劳几位引路了。”祁尧温和说道。

其中一位卫兵却面带难色,回道:“殿下来的不巧了,江司农今日一早便带着几位主簿和录事一起去城外视察春耕准备了。”

许和对着情况也有些为难,“殿下,要不咱们先回去?江司农也不知何时才回来,不如派个人守着,等江司农回来了将人请去宫里。”

祁尧摇摇头,笑道:“孤既无事,便在这等等。”

卫兵便将祁尧带到厅堂,“这是江司农的办公处,殿下可先在这里休息一下。”

见祁尧点头,便告退出去继续守卫。

祁尧随意寻了个位子坐下,叫许和将带上的资料拿来,他刚好趁这一时间在审查一下有没有遗漏。

后世有很多肥田之法,也都十分有用,但那些是经过长期的改进调整,以符合后世的发展情况,并不是全部都适合大安,所有祁尧必须根据大安的现实条件,来选择一种最合适的。

但他毕竟不是专门人士,飘了几百年就连现在的情况环境都在摸索中,所以必须得与江越详细讨论一下。

祁尧将纸张放下整理好,交给许和收好,突然瞥见大案上摆着一部名为“大安礼部试文章”的书卷,看摆置,似是江越遗留在此的,不禁来了兴致,起身拿来翻看。

祁尧看了几篇后,发现这应该是江越自己整理出来的有关农桑之见的进士文章,大多都颇有见解,都是有深入了解或是亲身经历的士人,尤其是他手上的这篇文章,祁尧目含赞叹。

“地有遗利,民有余力,生谷之土未尽垦,山泽之利未尽出也,游食之民未尽归农也。”

“故务民于农桑,薄赋敛,广畜积,以实仓廪,备水旱,故民可得而有也。”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祁尧读来只觉行云流水,畅快淋漓,不禁抚掌而笑,赞为奇文。

想着,他忙回过头来翻看前面作者之名,看到名字的时候一愣,旋即又觉得合理,清河崔氏的子弟——崔涟。

想到清河崔氏,不可否认,祁尧心中对这个家族很有好感。

钟鸣鼎食,累世簪缨,这样的世家大族在狼烟烽火的乱世里崛起无数,然而其兴也勃,其亡也忽,能接续下来的寥寥无几。

祁尧心下感叹,也是清河崔氏家风严谨,对家中子弟的教育极为严格,才能代代出能人,于乱世中审时度势,趋利避害,保全一个偌大的家族。

他记得,大安亡了之后,崔家秘密建了一个祠堂,供奉的是他与阿耶的灵位。

崔氏也从此避世而居,只修诗书,不入仕途。

正如此想着,外头侍人突然进来通报:“殿下,崔少傅求见。”

祁尧微微诧异,这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让他进来。”

崔涟着一紫色圆领襕袍,上印为径二寸的独科花,佩以金玉带,明明是如此绮丽富贵的装扮,却硬生生被穿出了一种飘然出尘,非红尘之人的感觉。

“臣崔涟参见太子殿下。”崔涟躬身行礼。

祁尧示意他不必多礼,转而略有些好奇道:“崔少傅前来有何事?”

“臣替家父转交一本古籍给江司农,不料江司农恰巧不在,见太子殿下在此,便前来拜见。”崔涟立于厅堂,身姿挺拔,让人不禁想到了高山之巅的雪松,似不食人间烟火。

祁尧浅笑一下,但是他面前的这位崔少傅,却恰恰是一个兼济天下,忧心万民的仙人。

从来——文章不为轻薄事,笔墨只为百姓忧。

“看来今日江司农错过了许多访客,孤也是来的不巧了。”祁尧说着又拿起手中的书卷,“不过孤倒是同崔少傅巧了,崔少傅来之前,孤正好在看你的进士文章。文章看完了,人就见到了。”

崔涟微微一愣说道:“臣是元宁十一年的进士,殿下怎突然看起臣的文章?”

“想来应是江司农整理的,倒是被孤发现了好东西,崔少傅可有游学的经历?”

一旁的许和早就殷勤地端着胡凳来请崔涟坐下。

崔涟轻稳坐下,背脊依旧如钟般端直,神情从容自若道:“臣少时随父外任,家父为一州刺史,常走访民间,探查民情,臣亦因此深感民生之多艰,对农桑,赋税,水利,商贾之事多有了解。”

“难怪,你有这般经历才能写出如此切中肯綮的文章。”

祁尧赞扬,旋即又问道:“但是,孤有一个问题,我大安经百年乱世而重建一统,民生凋敝,你言损有余而补不足,可令商贾纳栗买爵,但你可否知道我大安最大夺民财者乃是世家大族?”

祁尧语气温和,说出的话却字字像刀剑一般锋利尖锐。

崔涟嘴角勾起一丝清淡的微笑,不显山水,“殿下所说,臣知。

只因元宁十年青州大旱,百姓颗粒无收,朝廷拨款有限,才出此权宜之计。

世族累世公卿,根深蒂固,牵一发而动全身,必慎而又慎,徐徐图之。商人地位低下却积玉堆金,对此机会,必从之者众,争相花费,如此国有余财,而民亦无困。”

祁尧愉悦的笑了,称赞道:“少傅不愧是清河崔氏的子弟,字字珠玑,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不待崔涟回答,忽而狡黠道:“不过对商人纳粟买爵的方式,孤忽然想到一个更好的办法。”

崔涟微微抬眸,长睫划过一条优美的弧线,带着几分好奇问道:“殿下有何办法?”

祁尧眨了眨眼睛,明快道:“限定爵位,限定人数,一起竞拍,价高者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