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太子病 > 第17章 笔迹

太子病 第17章 笔迹

作者:无敌猫猫饼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5 23:07:15 来源:文学城

等到前面几个人影走了,几人才从墙根儿走出来。

姜浮抱怨道:“季郎君在前面,阿姊不好意思上前也就算了,为何还要拉着我们躲起来?”

姜溶嗔道:“我们出现在皇城之中,肯定不是无缘无故,若是见了,又要找一番理由,倒不如不见的为妙。”

姜浮叹了口气,男女之事果然麻烦,不在意料之中的见面不一定是惊喜,也可能是麻烦。

她之前也见过季临几次,印象模糊,只记得是个十分温和的郎君。

真没想到,姜溶和姜潇都很吃这一套,大的小的都觉得她好。

姜溶更是生怕露出一点马脚,坏了在意中人心里的好印象。

但是会武功有什么丢人的,姜浮羡慕还来不及呢。她又想起苏嫦已死的郎君,男人真的很容易变心。

季临若是因为姜溶有武功而心生不喜,就算现在瞒住了,能瞒一辈子吗?

不过看着阿姊少女怀春的样子,她却是不好说出来泼冷水。

季家世族,家风良好,在姜浮看来,女子嫁人难道真的是只嫁一个郎君吗?当然不是,就像苏嫦的婆家,就常常刁难她,其中肯定也有丈夫夹在中间不作为的原因,但一家人磋磨一个人,简直太容易了。

如果嫁到季家,应该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季家名门之后,便极重礼数,不肯让人拿了半点错处,侮了先辈名声。

再者,季家现在的情况,和姜家算是半斤八两。季家若对姜溶不好,三叔父作为老丈人,肯定会去撑腰。

所以,门当户对真有门当户对的理由,两家谁也不必怕谁,谁也不必捧着谁。

她想了一下,悠悠叹了一口气。

*

月晃花馥,风动竹暄。

阿耶照例是不回来的,姜浮有时觉得,他真的恨不得去替学子们考。但阿耶世家入仕,其实没参加过正经科考。

近些年皇帝有意打压世家,从民间取士,但大家族培养出来的子弟,纵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也比扛着锄头的穷秀才会答题的多。

世家子弟只用读书,也只要读书,其余诸事,上有父母妻子料理,下有仆人使唤,除了读书,一概不理,一概不问。

家世最好,便可以入崇文馆和弘文馆读书,次一点儿的,还有国子学、太学、四门雪,其余的府学和私人书院,如果不是特别有名,请来的老师肯定不如玉京官学的。

若不是天生的蠢笨,怎么着也该比平民百姓家强些。

不过科举考试也算起了作用,给了读书人念想,大陈上下,除了特别困苦的,都会送新出生的孩子去书院听上几天,盼着有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

官宦子弟想要做官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最起码大字不识的官员,不会出现在大陈朝堂之上了。

当然,武将除外。那是在战场上拿命拼出来的,荣耀皆由血肉铸就,不识字就不识字吧。

不光阿耶没回来,姜渐也一直未归,已经过了宵禁的点儿,难不成也要留在大理寺过夜吗?

不对,皇城之内还有东宫,谢闻又不会小气地连个床铺都不给他。

许久不动笔,姜浮在案上铺了纸,准备练练字。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八艺她只略通书法,其余都马马虎虎。

今天临摹的是本朝书法大家卫葛之的名作,一笔挥就。

姜溶看了,不由赞道,“好俊的字。”

姜浮蹙眉道:“唉,这才到哪儿,只会模仿而无风骨,我还差得远呢。”

姜溶笑道:“卫夫人当代名家,你这么年轻,能模仿得惟妙惟肖已经是绝无仅有,再多下些功夫,不愁没有建树。”

姜浮研磨不语,她对书法并无特别爱好,自然不可能达到卫葛之那样的高度。

她换了一张纸,左手执笔,飞快写了一行诗,这次倒不是临摹。

姜溶道:“阿浮居然还会左手写字。”

姜浮谦虚道:“算不了什么,听说卫大家可以左右手一起写呢。”

姜溶道:“炫技罢了,依我看,书法之道,何必卖弄。如果要学,礼部尚书钟法书画双绝。虽然刚硬些不太适合女子,但也有些好处。”

姜浮收笔道:“这个人我不喜欢。”

如今钟尚书才是主流,但她总觉得,这人师从卫葛之,又反过来说自己师傅的不好。读书人不是最尊师重道的吗?怎么到卫夫人这里,就两把算盘各自打了。

不过看着钟法官位高,才故意捧着他。卫大家虽出身名门,但到底是个妇人,文人骚客的聚会不好过分参加,失了交际。若是能多多露面,又怎么能被后来者居上?

而且书法又有什么高低贵贱之分呢?笔画对了,字能让人认得清,不就算写好了吗?

她练字,也不过打发时间而已。

*

宋燕时领着一群人去大理寺存放文书的库房,主事已经下值,只留了一个小吏守着。

从薛宴居所搜出来的几封书信刚入档,还很好找,几十年前雪刺史谋逆案的卷宗却不好找了。

偌大的库房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几人翻找起来,尘土乱飞,咳嗽声在房里不断想起。

姜渐皱眉道:“霍尧你轻点,别拍了,都抖到我脸上去了!”

霍尧身材高大,翻看卷宗的模样跟拿绣花针也没什么区别,有种不和谐的诡异感。

应大将军不是世家出身,一直跟随他的霍尧自然也不是什么官宦子弟。他一向不爱读书,虽然被硬逼着认了几个字,但也真得是只认了几个字,还是最常见的那种。

谢闻正在外间查看书信,那几封信字迹工整,一笔一划都仔细万分,都说见字如见人,这写信之人一定是个规矩古板之人。

落款的确是雪承二字。

书架之间狭窄,霍尧一个人占了好大的地方,小吏也劝他,“将军,要不然您就先出去等着吧。”

霍尧这才出去,带了一身的灰,出去又一阵抖落,离他最近的宋燕时忙往里靠,顺便掩住了口鼻。

还是小吏了解存放结构,按照年份索引,不多时便找了出来,拿出来先呈给谢闻。

那份卷宗上面倒没有许多灰尘,明显不久前被人翻看过,倒是符合薛宴说得话。

姜渐顾不得身上的灰尘,脖子伸得比长颈鹿还长。谢闻无奈,放在桌子上,几个脑袋立马挤在一起。

霍尧因为个子高,脑袋也大,面积占据最大。

姜渐仔细对比了书信,君子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他自然都学过。

这两份书信,绝不是一人所写。

大理寺库房存放的那份,字迹潇洒飘逸,如风过竹林,而薛宴珍藏的这份,却规规矩矩,书法造诣天差地别。

姜渐先道了一声:“这绝不是一个人的笔迹。”

霍尧心里想,他这个识字半箩筐的都能看出来,这也太明显了。

宋燕时道:“可如今,也并不能确定,这落款雪刺史的,就是他亲笔所写。未落款的,便不是他亲笔所写。”

姜渐道:“这卷宗不是明明白白记着吗?当初拦截书信之人的名字,就好好在这上面记着。”

宋燕时眼神微黯,却还是笑道,“姜司直有所不知,不良人虽受官府差遣,但并不登录在籍。如今几十年过去,恐怕那人早已经在底下化成灰了。”

姜渐道:“雪刺史的书信,除了这些,应该还有留存吧?他做官这么多年,总有公文奏章留下。”

三十年前,皇帝还不是现在的皇帝,这还真不好说。

事情一下子陷入僵局。

谢闻思索道:“雪刺史既然不是世家出身,一定是科举做官。他是玉京人士,应当是在四门学中就读,说不定会留有笔墨。”

大陈律例规定,弘文、崇文二馆只收皇亲国戚和丞相国公家的孩子,各二十人,馆长由丞相担任,朝中在任五品官以上为学士。

崇文馆设在东宫,还有为太子选伴读的目的。

接着便是国子学生三百人,太学生五百人,接下来才是四门学,对庶民开放。雪刺史平民出身,应该上得便是四门学,再次一点儿便是算学律学。

小吏领命前去,各学馆应该有留存当年科举的考卷,尤其是平民学子中了进士老爷,更会把试卷留下来激励后人。

他绕了好大一个圈子,四门学正忙着春闱的事情,让他去找礼部要。

四门学忙,礼部要主持科举,自然更忙,怎会把一个大理寺的小吏放在眼里,只两三句话就把人打发了。

还是霍尧自告奋勇,拿着东宫的令牌,把四门学和礼部当年封存的全拿回来了。

也幸好他一股劲都拿回来了,要不然还得再跑一趟。四门学所保存那份,是由礼部官员重新誊写的,礼部封存那份,才是雪刺史自己写的考卷儿。

礼部封存的科举考卷,如果不出现意外,应该永远不会有人去动,总不能出错。对比之下,一目了然,薛宴没有撒谎,他手里的那几封家书,的确是雪刺史的真笔。

作为证据的那份,和这两封信相差太大,一个人的字迹或许会改变,但不可能变了个彻底。

一个明显的规矩应试派,一个是早先流行的风流潇洒卫夫人派,绝不可能是出自一人笔下。

雪刺史当年,真有冤屈。

点个收藏求求求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7章 笔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