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太子暗恋太子妃 > 第13章 药浴

太子暗恋太子妃 第13章 药浴

作者:文成三百斤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3-12-11 15:45:19 来源:文学城

东宫。

偏殿里熏了一室的檀香。

袅袅白烟漫过乌木地板,在沉寂的室内盘桓升腾,化作一团云雾缭绕。

“吱呀——”谢无恙推门进来,扯开外衣的领口,褪下满是血迹的长袍,胡乱地叠成一堆,随手扔到脚下。

他只穿一件素白单衣,赤足步入竹木屏风后的一池热水里,半个身子倚靠在雪白的石壁上,仿佛失去了所有力气般、一寸一寸地躺倒下去,轻轻阖上眼睛。

满殿寂静,出水口吐着咕噜噜的小泡,蒸了许久的草药散发出一股苦涩的气味。

躺在水里的人一动不动,似乎睡着了。

水汽氤氲,他的呼吸声很轻,微颤的睫羽沾了热气,潮湿的发丝沿着下颌一直搭到胸口,一起一伏。那件单衣被浸得半透明,紧贴在皮肤上,勾勒出清晰的线条,以及被砂石划破的细小伤痕。

飘摇的水光里,隐约透出一点血腥气。

“殿下,”洛十一在屏风外低声说,“圣上要到了。”

“好。”谢无恙疲倦地应道。

他从水里起身,抓起一旁的白巾盖在头上,湿漉漉的发丝还在淌水。

缭绕的雾气里,他拎了一件在博山炉前熏过半日的绛纱袍,从竹木屏风后慢步走出来,在乌木地板上踩出几个沾水的足印。

在洛十一的侍奉下,他换了一身干净里衣,披上满是檀香味的绛纱袍,戴着矜贵华美的白玉冠,在幽暗的烛光里,板正身子,站得笔直。

他正在一点一点地恢复成那位端方有礼的皇太子。

谢无恙从偏殿出,自正殿入。深绯色袍角跨过门槛,停在赤金的地砖前。在一盏光华流转的鎏金琉璃灯下,他对着殿中央一位身材高大的男人躬身行礼:“父皇。”

敬文帝没有转身。他负手而立,仰望着墙上裱着的一副字画,平静问道:“朕听闻有人误闯进石山陵寝了?”

“儿臣已经派人处理,”谢无恙恭声回答,“皇姐和三皇弟平安无事。”

“他们什么也没有看到,是么?”敬文帝沉声问。

“是,”谢无恙拜得更低,“他们什么也没有看到。”

敬文帝没有回话。死寂一般的沉默里,一股无声的威压从他的肩头升起,如海潮般漫开,越过父子二人的距离,沉沉地压在谢无恙的身上。

谢无恙没有动,只是安静地保持着行礼的姿势,头放得极低,脊背却笔直,如同一根在风里弯折的竹。

忽有晚风穿堂而过,带来初秋的寒意。

敬文帝转过身,拍了拍谢无恙的肩膀:“起身吧。”

于是那根弯折的竹,在摇曳的光影里缓缓抬起。

敬文帝语气慈爱:“无恙,你还有几年及冠?”

谢无恙垂首回答:“两年。”

“两年啊……”敬文帝低低地重复,声音恍若一声叹息。

“最近入秋,你身体不好,以后少出宫,”他望着儿子的脸色,眼里难得地浮现了一点父亲的关切,“今日陵寝一场意外,处理起来麻烦,辛苦你了。”

谢无恙再拜:“谢父皇关心。”

敬文帝的手放在他的肩上,阻止了他行礼。他的掌心发力,令谢无恙仰头,与自己直直对视。

头顶转动的烛火打在两人的脸上,父亲的眼睛锐利如刀,儿子的眼睛温润如水。

沉默良久。

最后,敬文帝放开手,仍望着他,声音低沉:“这是你我父子之间的秘密,不会再有第三个人知道。”

谢无恙完成了那个拜礼,深深道:“儿臣明白。”

直到敬文帝离开后许久,他仍站在那盏琉璃灯下,一身绯衣沉静。晚风卷起他的袍角,他轻轻阖上眼睛,一动不动,仿佛又睡着了。

-

姜葵一行人走出禁苑,转到了淑妃所在的柔仪殿。

柔仪殿内种满奇珍异草,逢值早秋时节,一树金桂开满了小花,幽甜的桂香飘荡在柳荫四合的小池塘边,混着莲花糕的清甜气味,惹得几只鸟雀凑了过来。

“是姜家幺娘吧?”淑妃端着一叠莲花糕,婷婷袅袅立在桂花树前, “以后就是太子妃娘娘了,趁这几天还能叫一叫幺娘,我便这样叫了。”

“给淑妃娘娘请安。”姜葵乖巧地行礼。

淑妃笑道:“幺娘不必多礼,在我这里,一切都随意。”她点了点另外两人,“他们两个都知道的。”

她笑的时候眼睛弯成初六的月亮,瞳子亮晶晶的,神情像个窈窕少女,唯有眼角那些淡淡的细纹,诉说着她已经走过的岁月。想来,她年轻的时候是个很美的女人,如古画般,带着典雅的华丽。

棠贵妃说过淑妃性子温和,不争不抢,与宫里嫔妃关系都不错。此刻淑妃对姜葵说话,声音婉转,语气温和,像一阵春风化雨、挥挥洒洒地降下来,令人产生一种特别的舒适感。

“我出身江南,少女时期在水乡长大,喜欢莳花弄草。”淑妃示意三个年轻人坐下,把手里的莲花糕放在石桌上,慢悠悠地说,“我与圣上,亦是在花季相逢。后来到了长安,圣上知道我爱花,特意遣人从淮州连土一起挖了许多花栽到我殿里,让我聊以怀想家乡的风景。”

“不过长安究竟不是江南,入秋太早,天冷得快,”说着,她叹了口气,“我那几圃花用炭火仔细地护着,却也快要熬不过这个秋天了。”

她指了指墙角的几盆芍药,娇嫩的花瓣已经委顿下去,蔫蔫地搭在一处。宫人在花圃前烧着炭火,竭力驱散早秋的寒意,终究无济于事。

“花开花败,都是常事。”淑妃笑笑,“今年败了,明年又开新的。这宫里的女人啊,也总是如此。”

噼啪作响的炭盆前,一圃又一圃的花在秋风里低低倒伏着。她安安静静的,站在黄昏的花圃前,眉眼间沾上一点不浓不淡的秋色。

“莲花糕是刚做好的,你们几个慢慢吃。”淑妃轻轻摇头,似乎恼着自己说了过于伤感的话,细长的眉毛浅浅蹙起来。

想了想,她望着姜葵,又笑道:“一会儿用过甜膳,幺娘来殿里找我吧?我想到几句话,私下同你说说。”

她也没等三个年轻人答话,自顾自举步往殿内走去。那一袭翡色竹纹宫裙在殿门转了进去,珠玉簪子轻微一响,消失不见了。

“我母妃一到秋天便时常感伤,”谢宽挠了挠头,“别见怪。”

谢瑗显然不见怪。她取了一块莲花糕,放到姜葵的手掌心:“淑妃娘娘的手巧,她殿里的糕点极好吃,你尝尝?”

姜葵咬了一口。香软的糕点入口即化,糯而不粘,甜而不腻。有一种夏日莲蓬的清新感,在唇齿间蔓延开来。她用力点头:“好吃。”

吃着糕点的姜葵一脸认真,白皙的手指把莲花糕一小块一小块地掰开,喂进张开的嘴里,天青边袖子扫过铺满落叶的桌面,一片红叶悠晃晃地飘落到她的足边。这一刻,她又变回那个温顺的世家小姐,一派天真餍足的少女模样。

谢瑗笑眯眯的,摸了摸她的头发:“皇弟妹,以后皇姐带你吃更多好吃的。”

三人埋头吃了许久,等到饱腹感起了,谢瑗转过头,问谢宽:“止渊,所以你也会去秋日宴吗?”

前来柔仪殿的路上他们在聊秋日宴的事情。据闻,岐王设船宴于曲江,邀了全长安城的世家贵胄,请来教坊里技艺最精湛的舞女与戏班,将办成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场秋日宴。

“我算过一卦,”谢宽回答,“卦象是吉,所以我会去。”

谢瑗扬起眉:“你这卦真准吗?”

“也不是太准,”谢宽小声说,“今日出门前我算出来的也是吉。”

结果出门后直接撞进了坟里。

谢瑗想了想,突然好奇道:“止渊,你要不再算一卦,让我见识见识?我以往都不知道你会算卦,夫子也不许我了解这些卜算之术。”

谢宽四下望了望没人,于是道:“那皇姐你可不能告诉我母妃。”

他摸了摸衣袖,从里面掏出来一堆大小相同的竹签子,规规矩矩地铺在桌面。黄昏的光芒打在他身上,只见那张清秀的脸上一派正色,倒有了几分算命先生的风范。

“算什么呢?”谢宽问。

“先算个不要紧的!”谢瑗出了个主意,“算皇弟妹在秋日宴上的桃花运吧!”

姜葵正掰着莲花糕,一口气差点呛着。

……因为她已经订婚了,所以不要紧么?

谢宽念念有词地说了一堆什么,然后有模有样地摆弄起那堆竹签。他的手指灵巧有力,在竹签间来回移动,最后在桌面上摆出一个由十二道竹签组成的图案。

“咸:亨。利贞。取女吉。”谢宽指着桌面,缓缓道出卜算内容,“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谢瑗不耐烦地打断他:“所以是什么结果?”

谢宽挠了挠头,歪过头去看姜葵:“大吉……意思是皇嫂在秋日宴上会有很好的桃花运……”

一旁的姜葵终于呛着了。

猜猜是什么桃花运~

注:

《易经》:“咸:亨。利贞。取女吉。”

《易传》:“彖曰:咸,感也。柔上而刚下,二气感应以相与。”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药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