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太平剑 > 第42章 致仕

太平剑 第42章 致仕

作者:奔跑的二锅头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8 09:59:26 来源:文学城

到了宴席上,太子便被皇帝唤了过去,萧青琅与叶清澜随便找了个位置坐下,此时不讲究礼节,西风吹过,带着一片炙烤的肉香吹遍营地。

酒肉过半,安王才从营帐里出来,萧青琅扭头,不经意间瞥见安王,他伸手拐了拐旁边的叶清澜,叶清澜顺着他的视线看去,此时的安王看上去有些反常,火光闪过之时,眉眼间略显憔悴。

皇帝在此时起身离席,还带走了太子,安王喝了两杯酒水,也起身离了席。

皇帝带着太子进了营帐,欲考察太子课业时,安王的声音在外面响起,“皇上,臣有事相告。”

太子看向皇帝,皇帝摸了摸他的头,“你先回去。”

“儿臣告退。”

皇帝这才宣了安王进来,安王走进来,恰好遇见出去的太子,他笑着打了招呼,“太子殿下安。”

太子点头,“安王安。”

皇帝对外道:“孙启章,送太子回去。”

“是。”

太子刚出门,傅长穹的脸便沉了下来,他问傅长铉:“不知王兄找朕何事?”

傅长铉却幽幽笑道:“五弟弟,太子殿下可真像你,长得像,就是脾气不太像,他没你乖巧听话。”

傅长穹只觉得恶心,“白日里,四哥又摔砸东西了吧,四哥可要当心些,这荒郊野外的,没那么多东西供你浪费。”

傅长铉也变了脸色,“那就不得不感谢我的好弟弟了,竟学得这等鸡鸣狗盗之事,弟弟不妨说说,把哥哥的东西藏哪儿了?”

傅长穹却笑道:“医官说,那可不是什么好物,弟弟当然是差人一把火焚了。”

“是不是好物,弟弟不知道吗?你猜,若让世人知晓,他们的帝王是位疯子,他们会作何感想?”傅长铉阴鸷的声音绕在傅长穹耳畔,经久不散。

“四哥哥以为朕是你吗?那么点东西,岂能控制朕的一生?”傅长穹看向傅长铉的左手,贴近他的脸,低声道:“不知四哥哥如今,手指可还灵活?”

寒食散,可治伤寒,服之过量,易成瘾,久食者,多发狂躁之症,或肌肤溃烂、或肢体瘫残,终苦痛而亡。

大宣早年便颁布了律法,禁止私自持有或服用寒食散,违者当斩,但屡禁不止,如今依然有人贩卖、服食。

傅长铉忽地掐住傅长穹的脖子,道:“你就不怕我杀了你吗?”

“外面围的,可都是朕的人,四哥哥就不怕朕杀了你吗?”

傅长铉看着倨傲的傅长穹,就是这身衣服,与父皇的一样,都能给人有恃无恐的感觉,他放开傅长穹,藏起自己颤抖的左手,说:“好弟弟,当真舍得杀了哥哥?”

“怎么会?我当然要留着四哥哥,把从前你对我做的,一一奉还了。”

傅长铉此人,疯是真的疯,他当然知道傅长穹此时想的是什么了,但别人越是禁忌,他便越要去戳人心窝,只见他如少时那般,上下扫了傅长穹几眼,然后轻蔑的说:“谁是你四哥哥,一个贱种而已,怎配称我为兄。”

傅长穹眸色翻涌,脑海中想起儿时被关在阴暗的房间里,被一顿顿的折辱痛揍的场景,只是如今,他早已不是幼时那个毫无反击之力的他了。

傅长穹知晓傅长铉定然不会安分守己,但他还是把人召回来了,几次会面,傅长铉的举动也足以将他赐死,但他怎么能痛快的死掉,他要留着他,让他生不如死才好。

傅长穹说:“兄长真是如儿时一般没有长进呢,只会用这一招罢了,难怪父皇临终前都未提起过你。”

傅长铉了解傅长穹,反之,傅长穹也了解他,所以都很能戳对方的痛处,傅长铉最期望的,便是傅相微的看重,可因为德妃母族强势的原因,傅相微并不敢对他表露一点心思,因为傅相微怕,怕他一旦有反响,德妃一族便更为猖獗,傅氏江山定然不能落到外人手里。

所以不管傅长铉再怎么努力,傅相微都漠视他,后来因为德妃一族贪得无厌,傅相微连带着傅长铉也厌恶起来,反正他已有太子,便把傅长铉当做傅颂和的历练石,直至傅颂和死去,傅相微也未用正眼看他,反而还因傅颂和的缘故,把傅长铉送往西凔。

傅长铉一整日未服寒食散,身上带的早在林子里时便不知掉到哪里去了,此下本就心绪不稳,被傅长穹一激,他道:“我就搞不懂了,父皇怎会看上你这么一个废物!”

“那就不得不感谢德妃娘娘了,替朕除了太子大哥,废了二哥,又连累四哥你被囚,还被撵至西凔。”

提起德妃,傅长铉脑子里全是那人的抱怨,嫌他不够优秀,嫌他不会哄人,嫌他无用……傅长铉越想,眼眶越红,却还笑道:“那又怎样,他们都死了。”

傅长穹点头,“是啊,四哥你也要死了。”

此二人要杀对方的心从未遮掩,只是一个要报仇雪耻,一个等名正言顺,他们都在互相造就机会,可谁也不先动手。

傅长铉转身便离开了营帐,傅长穹对着黑暗里下令道:“护住太子性命,安王,留活口。”

不得不说,傅长穹是了解傅长铉的,此人想一出是一出,或许上一刻要杀人,下一刻便求死,他出了帐门便往太子营帐方向去了,夜色太深,没有人看得清他的神色,转眼就到了太子帐前,里面烛火还亮着。

被拦在外面,只听安王恭敬的说:“太子殿下,臣有事求见。”

此时帐内只有太子一人,他提高声音道:“外面可是安王?”

“正是臣。”

“你进来吧,钱进丰,去请先生和萧侯来。”

太子有些不安,立即吩咐道内侍去找人,但他想得还是太简单了,傅长铉进去便直接对他伸手,太子连忙躲开,往门口跑去,并大喊:“来人!”

但他太小了,不过两步便被安王抓住,萧青琅和叶清澜刚从席上回来,钱进丰转出去便遇见了,帐内的对话二人听得一清二楚,当即便冲了进去。

安王已经带着太子退到大帐最里,几人对峙,太子喊:“萧侯救我,安王发疯了。”

此时安王的手开始发抖,身体也有些抽搐,用不上力。

萧青琅说:“放了太子。”

安王看着萧青琅,欲要伸手去掐太子的脖颈,却有些不听使唤,萧青琅见他没有武器,直接上前夺过太子,并给了安王一脚,安王顺势倒在地上,边抱着头打滚,边大笑:“哈哈哈哈哈傅长穹,你真是好算计。”

这时皇帝入了营帐,居高临下道:“安王疯病发作,欲伤太子,来人,将安王看管住,明日启程回城,再做定夺。”

正是盛宴热烈时,女眷都在太后那边,官员多在营帐外围聚首,太子营帐处,此刻也只有几个早归的老臣而已,太师段远堂也在,只听他说:“皇上,安王欲行刺储君,当要定责问罪,不可拖延呐。”

曹堂甫道:“臣观安王,可是中了药?”

安王不知何时已经昏了过去,被皇帝的两个侍卫拖扶着。

皇帝只说:“不知,安王此下不清醒,有事明日再议。”又吩咐侍卫,“带安王回他的营帐,好生看管。”说完从萧青琅怀里接过被吓坏了的太子,抱在怀里道:“孙启章,传医官,诸位不必跟来。”

转眼便到了第二日,一早众人便收到命令,立刻回程,一片茫然中,关系托关系,昨夜的惊险就传遍了整个秋猎队伍。

众人唏嘘,又不敢言论,只能等回家了,再慢慢问来。

薄暮时刻便到了上都,未等将歇,皇帝就召集大臣商议秋猎一事,一众大臣灰头土脸的入了宫,论到入夜,除了安王入狱,终是未出结果,皇帝的意思,也是缓一缓,道一路疾行劳累,众卿回去歇息,总之说得冠冕堂皇。

然知情人都明了,如此迫不及待的动作,不过是想打个措不及防罢了。

段太师也是一脸疲惫,他站在大殿内,瞧着傅长穹那隐蔽在皇威下、自以为计的样子,不禁回想,当初这二人之恩怨,他为先帝老师,自然是知晓的,傅长穹留着傅长铉,不用细想都知是因为何事,左右不过掌权者鲜为人知的过往罢了。

段远堂心下轻叹,从皇上召安王回上都,他便有了猜想,如今证实,段远堂不免有些伤怀,如此锱铢必较,怎可观得长远,先帝看人准呐,可太子,不过六岁而已,快些长成吧……

又几日,深夜,太师府灯烛未灭,段远堂把两个儿子招到书房,说:“我欲致仕,你二人准备准备。”

段家只聘正妻,是以人丁不兴,段远堂育有两子,长子未入仕,只在上都开了书院讲学,育有一子,也是白身,如今随他在书院任教,次子为中书令,成婚晚,虽有两子,但如今都还年少,若放在其他世家,如今当是青黄不接,可段家,并未有那宏图伟愿。

长子段闵生问:“父亲有何安排?”

次子段闵进略微思量:“全凭父亲做主。”

这时窗外闪了雷电,“要变天了。”段远堂深深的叹了口气,段家,要在这乱流之中激退,易,亦不易。

两个儿子低着头,未敢插言,良久,段远堂对次子说:“闵进,我欲迁回祖地。”

同是在朝为官,又居要职,段闵进自然是知晓风声的,他说:“父亲便去吧,我留上都,可览全局。”

又一阵霹雳,大雨落了下来,在这宜晴不宜雨的秋收季,落雨不是好兆头,农民百姓,有得难了。

听着次子的话,段远堂点头,他亦有此意,段家要退,但不能全退,当初未让长子入仕,为的便是今天,世人追捧文人,他段家本就以文传家,长子如今也算桃李天下,他带长子回祖籍,当下便能立足,纵使日后有变,谁又会拒绝一个高风亮节的纯文人呢?

段闵生并非愚笨之人,他说:“儿子回去就做准备,只是父亲,要如何身退?”

段闵进也看向段远堂,只见段远堂说:“此事你们不用多问?”

如今西北与胡族剑拔弩张,昭南亦不安宁,中秋又生安王一事……思考着,二子俱是一惊,段闵进道:“中秋之事,如今无人敢冒头,父亲若借此发挥,怕是不妥。”

段闵生则说:“二弟所言极是,父亲何必立那危墙之下,成为众矢之的。”

段远堂却摇头,“我意已决,闵生要与我回祖地,闵进,此事,怕要牵累于你了。”

段远堂只告知他们要致仕,并未告知他们要如何退,身在一家,不可能丝毫不露风声,半知半解,便是最好的选择。

段远堂又叮嘱段闵进,“你在御前行走,当要慎之,我这一退,若有人问起,你如何答之?”

段闵进曰:“父亲年事已高,思虑落叶归根,其他一概不知。”

段远堂却告诉他,“你要知。”

段闵进疑惑,“还请父亲教诲。”

“无可奉告。”

段闵进细想,恍然大悟,“儿子谢父亲教诲。”

次日升朝时,段远堂早早来了大殿,早些年他便被赐座听朝,后又几乎不上朝堂,如今却直直站在前面,一众大臣心有疑惑,却不便多言。

待皇帝登上朝座时,百官跪拜。

起身后,皇帝问:“太师为何不坐?”

段远堂答:“臣有愧,羞于入座。”

后方大臣面面相觑,不知今日是哪一出。

皇帝疑惑出声:“太师因何而愧?”

段远堂并未直言,只娓娓道:“臣于正宁元年入仕,至皇上您,已迭三位帝王,臣今七十有六,这高堂大殿,臣拜了近六十载,臣今决然致仕,只臣放不下,所以臣斗胆,想求皇上允臣一事。”段远堂说着便跪了下去。

皇帝忙呼:“太师快快请起,何事您道来便是。”

段远堂伏于地上,未有动作,道:“臣斗胆,请求陛下赐安王死罪。”

一时间朝堂之上炸开了锅,安王一事,计议多日未有决断,欲伤储君是不争的事实,但又有人借机发挥,言安王为毒药所控,发疯伤人情有可原,何不去治那制毒卖药之人,断了源头,免得往后有人再受迫害,于是此事又滞步不前。

朝堂上主要分为三派,一是觉得安王虽罪该万死,但受药物所影响是不争的事实,又为皇上的手足兄弟,如今又逢先帝忌辰,实在不宜杀戮,若赦免安王死罪,皇上岂能失了仁君之名。

一派则是觉得安王有损社稷安定,必需施以斩行。

还有一派则是中立,不进言,不反对。

众说有理,议论声前,段远堂并未禁言,他说:“皆道安王非自愿,但臣觉不然,本能所为,最识人心,安王当日所行,无疑是有逆反之心,逆反乃是死罪,老臣请求陛下赐死安王。”

“陛下,臣有言。”段远堂身旁的左司徒道:“西凔如今虎狼环伺,臣认为,安王不宜赐死,安王居西凔多年,于西凔之地可谓是驾轻就熟,不若遣派安王镇守西凔,若有豺狼来,打得豺狼开,他言他举,只道是,多难兴邦。”

左司徒字昭延,曾是安王太公的学生,恩师于他有再造之恩,如今安王母族凋零,他亦无实权,但念着旧情,他试要护一护安王的。

段远堂驳道:“多难兴邦,兴的是有节气的邦,安王身为皇室宗亲,却不以身作则,如此以往,邹缨齐紫,啸聚山林,朝上臣子谄佞逢迎,高堂君主优柔寡断,那么,这江山社稷,怕是脱不了倒悬之危!”

殿前肃然无声,皇帝开口道:“太师言重,他还影响不了这大宣社稷,安王虽失德,但亦是朕的手足兄弟,先帝在时,便叮嘱朕多看护些,如今想来,朕亦不知如何决断,还请诸位大人取个两全之法。”

傅长穹这番言语,既顾全了自己,又保了安王,还落得个忠孝仁义之名,至于先帝是否说过,谁知道呢?

而傅长穹不想安王死吗?想的,但眼下盯着他的眼睛太多了,安王蛰伏多年,敢大庭广众之下借着禁药向太子伸手,便是有了万全之策,傅长穹要的,是还彼之身。

“皇上是仁义之君,那这恶臣,老臣来做也未尝不可,老臣请求陛下赐死安王,不若,臣便携族人远退上都。”段远堂这话说来,完全是有胁迫之意

殿堂一片哗然,皇帝也有几分怒意,冷声问道:“太师这是在胁迫朕吗?”

段远堂还是跪着,道:“老臣并无此意。”

“那太师是为何意?”

段远堂一拜:“禀陛下,臣要致仕了。”这是他很久以前便做的决定,只是无上皇于他有知遇之恩,他又辅佐先帝多年,受先帝所托,他任了傅长穹的老师,如今已然七载。

他早早便看出傅长穹空有野心,却无治世之能,犹犹豫豫,又被处处掣肘,安王是毒蝎,放任便能成群,他只想着,再撑一撑,太子他见过,他是极满意的,可如今,他怕等不到了,他也得为后来人、为族人着想了。

只有他这般的老臣退去,下一辈才能顶上来,如同水渠一般,总要有活水浇灌,才能丰收、才能成材,而他的家人,只要平安、只要延续便好。

段远堂看着御台上沉着脸的傅长穹,内心轻叹,始终是无人教养而成,差了些。

他今日此举,无疑是赌,寄希望傅长穹能打配合,他辞官,安王领罪,然他高估了自己,君主的心思,如何能揣测呢?

只听傅长穹道:“那太师便致仕吧。”

段远堂一愣,继而道:“还请陛下允臣再看一看这殿堂。”

“太师随意。”

段远堂缓缓站起,转身看去,从御台前,从他身后,文武百官一排排的,往殿外延去,原来,他已经站到这一人之下了。

众官员未吭声,只见段远堂朝他们一拜,似乎把担子接给了他们。

“吾本盛世鬼,今当浊世魂。心似苍穹命纸薄,苦叹情休矣。青山远远阔,长路迢迢遥。今辞花衣别诸君,从此坦坦行。”

段远堂边说边转身,对着殿前一拜,三跪九叩间,朝上亦无人说话,只是都躬身与他跪拜。

待拜完起身之时,段远堂已有些体力不支了,他没再说话,颤巍巍的朝殿门走去,两边官员齐齐让道,他挺直胸膛缓缓行,这短短的距离,是他从少年郎时便追求的东西,走过无数遍的他,现下恍然,原来这段路,一走,便是一生了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