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太女 > 第9章 第九章

太女 第9章 第九章

作者:清淮晓色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6 23:09:28 来源:文学城

景昭向着书案旁走去。

殿内分明没有燃香,但随着她一步步走近,有清淡的檀香气息袅袅升起,萦绕着她的鼻尖。

景昭来到书案旁,挽起衣袖开始替皇帝磨墨。

皇帝并不抬首,落笔如风。直到写完,才放下笔,平静问道:“你想说什么?”

景昭的问题在舌尖打了个转,突然有些不好意思说出口,于是道:“王文姬来这里,是想通了?”

.

王文姬走出了宫院,向远处走去。

王文姬是礼王妃的名字。

很多年前,她嫁进江宁景氏的府邸中,被人称作二少夫人。后来老夫人过世,不久齐朝覆灭,长乐公主为慕容氏所掳,府中上下又自觉地改称她为夫人。

再往后大楚立国,皇帝封胞弟景宜为礼王,她水涨船高,被封为超品亲王妃,一步便踏到了极高的位置。

此后十年,夫婿与儿女耗竭了她的全部心力,消磨掉了她尽心竭力经营十七年的一切。

礼王妃这个称号,对王文姬来说,唯余噩梦。

她一步步走在冰冷的风里,两行清泪忽的从颊边滚落。

侍从侍奉她多年,见她流泪,心中很是难过:“王妃,您要是想,就再去见一眼两位小主子。您是有功的人,圣上不也卖了您面子吗?”

王文姬一寸一寸转过头,看着侍从乐观的脸。

侍从并没有资格随她入殿面圣,自然一切往好处想。也许再过几日,等太后丧仪过去,侍从就会知道她做出了怎样无情的决定。

“哪有什么面子?”她想说,“难道你以为圣上真的只有靠我密告才知道太后和那对孽子的谋划?”

但她没有说出口。

因为她忽然发不出声音了。

喉间仿佛堵着酸涩的硬块,卡的她鼻酸眼热,半句话也说不出来。

唯有泪水汨汨而下,转瞬间打湿了整张脸。

.

皇帝平淡道:“太后当年做的最正确的一件事,就是恳求文庄皇后聘王氏入门。可惜,她好不容易替景宜聘了个聪明人,又不肯听聪明人说话,以至明珠暗投。”

景昭侧首去瞟皇帝手边的奏折,打趣般笑了笑:“那贞皇帝做的最正确的事,是不是把母亲许给了父皇?”

——皇帝登基后,为齐朝末帝上谥号‘贞’。

末帝一生功德不显,却也没犯过极要命的大错,最后荆狄趁着百年难遇的天灾南下,如果将责任尽数归咎末帝,似乎也有些冤枉。更何况一死全节,天下人在经历过魏朝的横征暴敛、残暴好杀之后,对他的评价还算可以。

而且,他还是文宣皇后的父亲。

末帝太过平淡无奇,他是亡国之君,挑个好的谥号太过讽刺,坏的谥号又损伤文宣皇后脸面。礼部索性抛开末帝半生,只看他最后殉国,替他上谥贞字。

清白守节曰贞,忧国忘死曰贞。

皇帝抬起眼,文秀面容毫无表情,定定看了景昭片刻,忽而一笑。

他那一笑极为好看,少年时名动天下的风姿展露无疑,足以令任何人失神。但景昭身为他的女儿,无比熟悉皇帝的一举一动,立刻拔腿要逃。

已经晚了。

皇帝揪着景昭的后领,像揪住了幼虎的后颈,景昭逃脱不掉,只好若无其事地转过身来,假装什么都没发生过。

有时夜幕降临,景昭会突然想起母亲。想起她衣袖间盈满的馥郁甜香,以及落在景昭发顶的柔软温暖的手掌。

但除去每年冬日祭祀,其余时间,她不常在皇帝面前提起母亲。

因为她不想一遍一遍反复戳着他们父女二人流血的伤口,也因为皇帝已经喜怒无常了很多年。

好在这一次,皇帝给出的反应尚算平静。

他凝视着景昭隐带几分心虚的面容,意味不明地一哂,放开了景昭,示意她看向书案上摊开的奏折。

景昭一边整理被揪皱的后领,一边欠身低头。

奏折边缘残留着火漆痕迹,并不很厚,内容却很多,由蝇头小楷细密写就。

这是一封密折。

字迹十分熟悉,锋利峭拔力透纸背,景昭眼风扫过,就知道这份信来自北方边关。

她匆匆读完,终于展颜,波澜不惊的眼底显露出极为清晰的喜色。

“十年辛苦,毕其功于一役。”景昭欣喜望向皇帝,语气中雀跃难掩,“谈……谈国公竟能犁庭扫穴,将荆狄残部剿灭,荆狄王庭远遁不知下落,此后几十载,北境再无忧患!”

说到此处,她的语气仍然雀跃,眼底竟有泪光闪烁。

“十年。”皇帝轻轻地说,“十年。”

他站起身,向窗前走去。

宫人早已被遣了出去,偌大的殿宇中只有父女二人。

皇帝负手而行,他的神情依然平静宁和,仿佛再大的喜讯都不能使他动容分毫,唯有素白衣袖无风轻飘,与发间素银簪相互映衬,飘然不似尘世中人。

背后看去,这身衣裳通体素白,有些像孝衣。

这本来就是孝衣,却不是为太后所穿。

从很多年前,长乐公主过世的那个雪夜开始,除了朝会、年节、祭祀这样的大日子,皇帝一直穿着相同的白衣,穿了整整十年。

他背着双手,站在窗前,看着清暑殿外结冰的湖面。

顾名思义,清暑殿三面临水,齐朝时专用于帝王夏日消暑游幸。冬日里湖面结冰,水面风凉,并不宜居。

现在清暑殿是皇宫中的藏书阁,不知为什么,皇帝有时会移驾这里批阅奏折。一年四季随心而来,全不看天气是否寒冷。

“北边没有忧患了。”皇帝又轻轻地道,“北方十二州,朕花了十年,方敢说一句铜墙铁壁,再无破绽。”

“现在,只剩下南方了。”

景昭跟过来。

她的神情变幻几番,还是很不情愿地道:“我们没钱了。”

是的,国库没钱了。

北方这场酣畅淋漓的大胜,固然痛快,代价是十年辛苦积攒的家底尽数耗空。虽不至于伤筋动骨,但几年内绝不适宜再动刀兵。

“而且。”景昭说,“师出无名。”

没错,南方诸世家借着北方边境忧患不绝,朝廷全力提防北方之际,把持南方九州,经营多年树大根深。表面上奉大楚朝廷为主,实际上朝廷派去的官员有名无实,朝廷的政令从来下不了郡县。

但难道还能打吗?南方世家即使私底下自行其是,表面上却做足了恭顺的模样。一旦开战,不说国库是否能支撑,人心向背都是个问题。

师出无名四个字,景昭说得十分不甘。

南方九州,膏腴之地。但从她十岁跟着皇帝上朝开始,到如今整整七年,似乎报到朝廷的永远是天灾不断,叛逆频频。不但每年税赋缺斤短两,动辄还恳求朝廷拨下大笔赈灾银粮。

景昭觉得自己脾气不错,然而每年接了南方世家哭穷的奏折,东宫里的杯碟都要少上几个。

然而皇帝多年来以喜怒无常、阴晴不定著称,却从来没有因此动怒,仿佛十分相信的模样。

皇帝好像压根没听见景昭最后一句话,自顾自地道:“很快就有钱了。”

景昭:“嗯?”

“他们保管了这么久,是时候加些利息还回来了。”

景昭好奇问道:“您准备怎么做?”

相处多年,景昭不敢说自己百分之百摸准了皇帝的脾气,但她敢说自己百分之百摸清了皇帝的脑子。

《商君书》说,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而对于皇帝来说,绝大多数时候,他如果说自己要做一件事,那他必定已经做好了所有的准备。

皇帝转过身来。

他的眉梢微扬,开口时却说起了风马牛不相及的话题,意味深长地道:“那封密折是谈照微所写。”

谈照微,谈国公世子,穆嫔最不同意的正妃人选——当然她的意见并没有用。位列东宫伴读,是十八学士中武将居首的人物。

景昭唇角扬起,很是自得。

——谈国公大胜,是谈国公的功绩,但他还是皇帝的臣子,因此也是皇帝的功绩。

与之相对,谈照微出身东宫伴读,那么谈照微的军功,同样也是东宫的光彩。

皇帝缓声道:“倘若你蠢……倘若你不是很聪明。”

景昭笑意一僵,几乎怀疑皇帝能窥见她的心声,从而一口道破自己不好意思说,从而没问出口的问题。

“倘若你不是很聪明,谈照微就是东宫最好的正妃人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第九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