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她与夏夜星 > 第35章 chapter 35

她与夏夜星 第35章 chapter 35

作者:遣悲怀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01 15:37:03 来源:文学城

在由潭城大学举办的第五届“岳秀杯”古典诗词创作大赛中,故渊诗社的社长祝妙言荣获二等奖。

饯别晚宴上热闹万分,祝妙言相当端庄地上台了。白羡宁和宋延嘉坐在位子上呱唧呱唧鼓掌,一边咬耳朵。

“他们自己都办五届了,老祝还能杀出重围,太强了。”白羡宁感慨。

“回去就让老祝在社内开诗词写作课。”宋延嘉很欣慰。

白羡宁特别认可,举手就要跟她击掌。等两个人的手掌真的响亮碰过一下,白羡宁突然意识到什么:“等等,你怎么也学坏了。”

宋延嘉笑得很谦逊,语调很做作:“当然是因为我善解人意啦,羡宁同学。”

她们从岳城回到潭城的这一天,是11月14日,也是活动的最后一天。

酒会上顺便公布了诗词创作大赛的评选结果,并且举行了颁奖仪式。

好消息是祝妙言得奖了,坏消息是她们仨只有祝妙言获奖了。

明明都一样是凌晨三点才睡的倒霉蛋——丢人!简直想给自己施个遗忘咒!

宋延嘉和白羡宁一唱一和地在师妹们面前自我揶揄道。

但其实,她们都没有太在意这结果。写了什么诗词不重要,得不得奖也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她们这些天认识了很多朋友,而且,能随时抓住机会黏着孙老师闲聊。

就是在那样闲谈的空隙里,孙老师主动向女孩们提过她们的作品,给她们分别留下了他个人的真实评价。

所以宋延嘉知道,她自己的词虽然因为跑了题不能评奖,但孙老师很喜欢。

宋延嘉简直要翘小尾巴,得意洋洋,她也相信孙老师真的有几分喜欢。她最后的作品和故渊这次的表演主题相仿——“摇首出红尘”——她写的也是隐逸词甚至渔父词。她也许找不出称赞脚下土地的有效灵感,但她成功纪念了此行,怎么不足够?

饯别晚宴的排场并不会比接风宴更隆重,但已经玩熟了的学生们会让场面更热闹。

一周前的接风宴那天,老师们倡导大家上台表演,拿出看家的曲子,以诗歌会友。各个诗社登时如临大敌,气氛堪称肃穆。因为那毕竟是“表演”,要面临目光和检验。

今天的饯别晚宴则太随性了,随性反而催生出口中自由的诗与歌。有几桌在互敬果汁酸奶的时候莫名其妙就唱了起来——开始,还是《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之类的古诗,后来有人唱起了“长亭外,古道边”的句子。都是耳熟能详的调子,只要有人开了头,其他人就情不自禁也跟上了。比如宋延嘉他们。拍着手,大家就小声地和起来。虽然每个人都是小声的,但群体会聚成声浪。明明是送别的词句,却不见悲愁,年轻的人们都浸润在温柔的笑意之中。

这是“表达”。

这样的场景这些日子并不罕见。几乎每一趟大巴车的长途旅行中他们都会唱起来。

来自不同的地方,又有什么关系?只要是一样的词句,一样的曲子,打着相同的节拍,心就连在一处了。

最后一遍的“天之涯,海之角”唱完了,大家都鼓起掌来,笑容满面,把隐约浮上的不安和慨然按下。

宋延嘉一抬头,能看到不远处的主桌上孙老师微微笑着的脸,她再一转头,也能看到朋友们微微笑着的脸。这一场欢庆好像要结束了,她也用力笑起来,把隐约浮上的不安和慨然按下。

在那落寞终于快要按捺不住地泄露出来之前,她突然被白羡宁拉了拉手。

“我们唱那个吧。”

“嗯?”祝妙言也好奇地看过来。

“《城里的月光》。”

宋延嘉愣了一下,但是手比思绪更快,已经未雨绸缪地在手机里翻出了歌词。

祝妙言的脑袋即刻挤过来,白羡宁也凑了过来。白羡宁哼了两声,试着找一个合适的调。

宋延嘉试着张了张嘴,喉头好像有些发涩。但祝妙言开口唱第一句了。

“每颗心上某一个地方……”

宋延嘉听到白羡宁的声音也在耳边了,她终于发出声音跟上。

“总有个记忆挥不散……”

这一句曲调还很低。于是歌声并不显眼。

只有同桌故渊的学生们注意到了她们在做什么,大家反应了一会儿,随后没怎么犹豫便加入了进来。

“世间万千的变幻,爱把有情的人分两端。”

声音渐渐传到隔壁两桌去了。隔壁一桌是西北大学的学生们,另一桌是坐落东南海边的鹭城大学的学生,又掺坐了零星几个T省其它诗社孤身赴会的代表。

他们都听过这首歌,都会唱这首歌。

“心若知道灵犀的方向,哪怕不能够朝夕相伴……”

零落的声音渐渐都跟上、和上,大家的声音越来越响亮了。

宋延嘉一把逮捕了身边两位女友,挽住她们原本拍着掌的手。她抬起头,还是一样,一眼就能看见孙老师。望着人群的孙老师也在轻轻地拍着手,也在轻轻地跟着拍子点头。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宴会厅里的他们一起唱,“请温暖他身旁。”

“他”——或者“她”,还有很多个“她”。宋延嘉想。这一瞬间想起的人原来可以这样多,宋延嘉迷蒙地边唱边想。

“看透了人间聚散,能不能多点快乐片段?”

他们唱得都足够快乐,让这原本多愁的疑问句听来甚至像质问、像反问了。

“城里的月光把梦照亮,请守护它身旁。”

他们的梦在这一周中都无比安稳,更奇妙的是,那些梦好像不觉中都长成了相似的模样。

宋延嘉一歪头,把脑袋靠在了白羡宁的脑袋上,感觉到对方顿了一下,没有撤走。

“若有一天能重逢……”

而后,祝妙言也一歪脑袋,靠在了宋延嘉的身上,构成了这个完整的“三口之家”。

“让幸福撒满整个夜晚。”女孩子们搂在一起,被短暂的烟花一样的幸福撒满。

有人重新起了个头,再唱这段副歌。城里的月光于是再一次地晒在了人们身上,照亮了梦所在的角落。“快快快快看,孙老师在看我们。”祝妙言的声音在歌声的间隙里响起,引得她们都再次去望向让月光撒下的老师,聚齐这些学校和学生们的最关键人物,独自走遍两岸、勾连这些诗社的最重要人物。

孙老师确实刚好在看她们,因为她们回看了,他还冲她们睁大了眼,扬起了眉,表情有点像儿童频道卡通动画里的猫科动物。六十多岁的孙老师脸上有皱纹,有新陈代谢减慢带来的专属老年人的斑疹,可是他表情多生动,还爱开玩笑爱扮鬼脸,带着一股孩子气,好像永远不会真正老去。

前一天夜里,她们一同带着一塑料袋的新鲜莲子——白羡宁嘴馋买的,大大方方地登门拜访孙老师。旅馆房里的灯并不刺眼,暖黄色笼罩在沙发顶上。女孩子们一边剥莲子一边和孙老师对话。处理莲心前,白羡宁和宋延嘉互相附和着、煞有介事地说“可以清火”,问孙老师要不要带芯儿的。但本该养生的老年人诚实地说:“不要,太苦了。”惹得装老成的年轻人掩了面,老老实实把莲心都剔掉。

最后话说了很多,莲子也剥下很多。当她们把剥好的莲子递给孙老师时,孙老师露出一个有点夸张的惊讶表情,把“受宠若惊”写在脸上,而后从善如流、却之不恭。

她们笑得很开怀,就和在此时的对望中一样。

虽然还互相挽着,她们对着孙老师,用手比出爱心的形状,用特别响亮的歌声最后地唱:“若有一天能重逢。”就好像她们笃定一定能重逢一样。

为什么不能笃定呢?

山海可平。

幸福也会撒满未来那些、相聚的夜晚。

11月15日,清晨,各个诗社的师生们分别退房,乘车去往火车站、高铁站或是机场。

故渊和旧林的学生们离开的时间恰好相近,他们在旅馆门前最后地相见,学生们以挥手或拥抱作别。故渊的三位社长找准时机长驱直入,举着手机相机绑架孙老师,拍完了合照就齐齐熊抱住他。脸埋在孙老师臂弯里的时候,宋延嘉听到三个女人讲话都瓮声瓮气的——明明是三个在京城校园手能提肩能扛随意当成男人用的强壮女子,这副模样实在太稀罕。

她直想发笑,可是鼻子直发酸。

两辆车都车该出发了。她们从孙老师身边撤开。宋延嘉嘴巴瘪瘪的,白羡宁看出来了,轻轻“噫”了一句,可她自己眼睛红红的。唯一冷静的主心骨社长大人祝妙言一眼看穿她俩,做作地叹了口气,拉着她俩上车,最后任两个人都靠在她踏实有力的肩膀上……看着她们摸出手机,继续在小群给孙老师发可爱表情包。

登上高铁时,她们收到孙老师登机前的消息。

那是一张照片,照片里是小半个塑料袋的莲子,没有剥开的。

“想起前天的幸福。”孙老师说。

宋延嘉和白羡宁垂死病中惊坐起:“我还能剥!”

祝妙言说:“好的,我也还能吃。”

孙老师回了一句“哈哈”。

再再后来,孙老师要关机了。

而宋延嘉后知后觉地想起来,莲子啊莲子,它竟然都过不了T省的海关呢。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