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他手握逆袭剧本[快穿] > 第23章 第 23 章

他手握逆袭剧本[快穿] 第23章 第 23 章

作者:拂杏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5-01-14 14:47:11 来源:文学城

说到国库空虚,宋策几乎是马上想到了春秋时期管相提出的“官山海”政策,当时的山海之产主要是盐、铁,管相提出由官府垄断经营,控制山泽之利,实行盐铁专卖,再寓税于价,使人民避免不了征税,又感觉不到征税。

如今的大历朝实行的还是先皇的无为而治,以休养生息为主政,开放民营,对大历朝的盐、铁等仍旧采取放任政策,使得许多官员私下里经营盐铁,随便拎出一个三品大员都比顺元帝富裕。

有了思路之后,宋策开始洋洋洒洒的在草稿上写下了“笼盐铁政”。

先是在文章之前铺垫了一番,而后才开始引出将盐铁的经营收归官府,实行专卖。最重要的一点是在盐与铁的产地需设盐令官、铁令官,直接管理盐、铁的生产与售卖。盐的专卖与采取也要在官府的监督下进行,盐由盐民生产,但必须由官府定价、收购、运输和售卖。而铁则由官府统管铁矿的采掘、冶炼、铁器铸造等一切环节。并设严令禁私人铸铁售盐。

写到最后,宋策干脆给顺元帝算了一笔账目:以整个大历朝为例,若在籍人口5000万,以大历朝人口中应纳税人数为十中之一500万统计,即便他们每人每月的赋税都能征收上来,均衡下来每人约40钱,每个月大历朝进税也就20000万钱,若盐归国有,每升盐加价1钱,食盐售卖则按照户籍实行“计口售盐”,每月即可得5000万钱,若是每升盐加价2钱,每月则可多得10000万钱,此项远超过每月40钱的高额人税带来的收入。再者说,横征暴敛易激起民变,“笼盐铁政”表面上并没有直接征税,故而不会引起民间抱怨,达到“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

“笼盐铁政”写完后,宋策又加了一条“开通商路”。大历朝坐拥四海,若开丝绸、瓷器、茶叶等通商之路,边陲番邦皆以拥我大历朝之文化为荣,若此法可通,商路一项则可富甲天下,府库再无亏空之急。

写完第一题,宋策开始思索下一题:前朝衰皆因五王乱尔,何解?

宋策垂眸,他还真有办法能够解决,不过不是他,而是以前上学之时学过的武帝之政。

历史书上有讲过,在武帝时期,诸侯的势力严重威胁到了朝廷。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颁布了“推恩令”。

简单说来,“推恩令”是重新调整诸侯王家庭家产继承规则的一道命令。此令直接更改了继承制,原本诸侯王的财产和封地只能由嫡长子继承,“推恩令”武帝规定长子、次子、三子以及无论多少子,都可以共同继承,也就是“以大划小”。

原先嫡长子势强,如今无论是庶子还是外室子都有机会能出头,他们会愿意放过这个机会吗?

宋策把两道题誊写在新的纸张上,写完最后一个字后搁下笔,才恍然发现已经是日暮时分了。

随着顺元帝身侧的宦官扬声道:“收题”!无论是写完还是没写完的考生都不敢拖沓,站起身立于案前。

收管官们连忙小心的收起卷子,考生们也在门外候着的文官指引下相继离开了大殿。

当夜,集英殿内灯火通明。

收了卷子的收管官们将这二百份墨卷按照名次整理好后一一弥封,卷子封好后又送到了等待阅卷的曲华殿。

三月二十六,晨,阅卷官们整衣肃容,依次步入曲华殿内。

曲华殿内共一条长案,阅卷官共十位,按照官职大小依次而坐。收管官们把密封的墨卷箱取来开封,按照名次一一分送到阅卷官们面前,每个阅卷官分得的墨卷数量依本次殿试人员多少而定,直到箱内的墨卷分完为止。

二百份试墨卷分到十位阅卷官手中也是二十份之多,每评完一份墨卷,都需传到下一个人案头左侧,等待下一人继续评卷,确保每张墨卷之上都有十份评分以及对应的官印印记。评卷时间为两日,不续烛。阅卷官领受皇命,不敢懈怠半分。

十位阅卷官最高职位乃是吏部尚书沈松博,吏部尚书虽与内阁学士同为二品,但实乃六部之长,文官之首,故而沈松博坐在首位,其余人没有半分意见。

除此之外,内阁学士苏长行也赫然在列,宋策那份墨卷自然而然的出现在了吏部尚书沈松博的桌案之上。

沈松博所在的沈家乃是先太后的母族,只是这沈松博出身于沈家偏支一脉,靠着自己的才学一步步走到了吏部尚书的位置上,与主支不和,当前也是顺元帝最为信任的文官之一。

打开这位会元的墨卷,沈松博细细看了下去,只是越往后看,本来略微靠坐在椅背上的身子慢慢往前,直至端正而坐。

好一个见予之形,不见夺之理!沈松博捏着这份墨卷,再次凝神读了一遍,甚至在脑中开始思考此策推行的可行性。

看完宋策的这两题的策论已是半个时辰后了。沈松博凝神静气,压下心中翻涌的思绪后提笔标示,即为一等。并在右侧上首盖上了自己的官印。

内阁学士苏长行坐在沈松博下首,自然而然的接过了宋策的墨卷。他细细看下后只觉得这宋策的解元与会元绝非浪得虚名,只怕大历朝要出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郎了。

苏长行也是天子近臣,自认唯才是举,也提笔给了个一等,传到了下一位阅卷官的案头。

这位阅卷官见吏部尚书沈大人和内阁学士苏大人都给此人标位一等,他当即认真看了起来。只是越往后看越是震惊,此士子之论太过大胆也太过激进,但若真能实施,定是利于社稷的富国强民之论!但……此论过于与民争利,一等,不可取。

说是与民争利,实则是与官争利,这位阅卷官乃二皇子幕僚,这份墨卷传到他手已经差不多大半个时辰,想必是沈大人所看的第一份墨卷……此卷主人已经呼之欲出了。

定是那位年仅二十的会元,宋策。这么想着,阅卷官暗暗记住了此人,两位大人珠玉在前,他不好做的太过明显,于是提笔标了个二等,盖上了官印。

……

及至次日黄昏,十位阅卷官阅卷完毕,阅卷官们选出十五份一等标注最多的优秀墨卷,由吏部尚书沈松博带领诸位阅卷官共同呈于御前。

含元殿内,众朝臣皆在,因为明日三月二十八就要在宫中进行传胪大典,故而今日前三甲名次必须定下来。

沈松博带领一众阅卷官躬身行礼,顺元帝示意平身,道:“众卿辛苦了。”

“臣等为大庆择才,为陛下分忧,何以言苦?”沈松博上前一步,道:“臣等已从二百余份墨卷中择出十五份优秀墨卷,请陛下鉴阅。”

“念——”顺元帝金口一开,苏长行便立在一侧,首先读的便是宋策的墨卷。

宋策的墨卷共得六个一等,一个二等,三个三等。幸好阅卷文官多为天子近臣,否则如此人才定会被埋没了。

苏长行扫了一眼墨卷上的三等标,淡淡一笑,开始朗读墨卷内容。

当读到“笼盐铁政”时,顺元帝搁下了手中的茶盏,等到了宋策算的那笔账的时候,顺元帝更是眸光大亮,直接坐直了身体。

“开通商路”此法顺元帝曾想过,可府库实在空虚,所以自他登基之后便把这个想法放到了脑后。若“笼盐铁政”成功实行,那么“开通商路”势在必行!

顺元帝已经在思考“笼盐铁政”如何实行时,“推恩令”三个字让他心神一震!

一个恩字,道尽了这条计策的妙处!

他作为君主只需要发布召令,明面上并没有其他动作。什么怒斥,政治强迫,派兵威慑等等,此乃柔政,如和风细雨般,不必费一兵一卒就能把一个拥兵自重的诸侯王权利分散,若至王侯之子,之孙,本就分散的权利只会更加分散,这样一来,君王想要掌控各诸侯王就更加容易。

“推恩令”阳谋无解,真是妙到了极点。

等苏长行读完之后,顺元帝道:“众卿以为,此卷如何?”

沈松博当即站了出来:“微臣以为,此卷见解独到,其主人定有天纵之才,此次当点鳌头。”

成王一派的官员闻言也站了出来:“沈尚书此言为时尚早,不若再听听其他策文再做定夺。”

沈松博看了看,认出此人正是给宋策墨卷三等的其中一位阅卷官的长兄,他们兄弟二人皆是成王一派。

苏长行上前一步,朗声道:“微臣以为,此文极好,此子也有经天纬地之才,状元乃实至名归。”

“下关认为沈大人和苏大人言之有理,我大历朝有此等人才,乃我朝之幸,陛下之幸。”另一名文官也道。

“夏卿,你怎么看?”顺元帝沉吟道。

夏长林能从一介外放小官坐到如今宰相的高位,靠的不只是所学才学,更多的是懂察言观色。他暗暗看着顺元帝满意的笑容,虽然不愿意此人当状元,但若为此事逆了陛下所意,那才是得不偿失。

“微臣以为,此卷得圈最多,当得状元,不过为彰显陛下贤明公正,不若再听听其他墨卷,届时请众卿再做表态,陛下以为如何?”

夏长林这番话,既给了顺元帝面子,又给了众臣台阶,不可谓不圆滑。

“好!就依夏卿所言。”顺元帝开了金口,“继续念——”

苏长行又打开第二份墨卷,细细朗读起来。

下一章,车就是状元了!终于三元及第了!第一个故事有些慢,第二个故事一定比这篇短些,节奏快些~感谢收藏~

1.“官山海”是春秋时期管仲提出的,特此说明

2.“开通商路”灵感来源丝绸之路(本来想加一个桑弘羊的平准均输政策,想了想还是等车当官以后吧)

3.“推恩令”取自汉武大帝

4.皇宫宫殿名字直接历史上找的,有的可能换了个字

5.三元及第的话,这也是爽文,就暗爽一下,年龄不要纠结~感谢,喜欢收藏哦~你们的收藏评论是我的动力 再次谢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3章 第 23 章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