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排行 分类 完本 书单 专题 用户中心 原创专区
看书神 > 其他类型 > 他们那个没有结局的故事 > 第25章 双耳青花瓷瓶(四)

他们那个没有结局的故事 第25章 双耳青花瓷瓶(四)

作者:tensix 分类:其他类型 更新时间:2024-12-26 14:37:11 来源:文学城

“我爱人得了癌症,没剩下多久了”他苦笑着讲。

嘴角的那点弧度就像强行的被牵扯和拽起来,脸颊上年老的纹路扭曲,松垮垮的皮囊藏满酸涩和自嘲的无奈。

笑,比哭还让人揪心。

他叹了口气,像从嗓子眼里发出的微弱气流,或是压抑到极致的那种呜咽,和没有办法控制的,身体底子里的那种无力。

他抬起眼眸,看过站在自己对面的杨晔,穿过她冷静的眼睛,视线恍惚的落向屋子外面,他长吸口气,又缓慢的吐出,“这些年,什么样的风风雨雨都过来了,本来觉得都到现在这把年纪,这辈子应该也就没什么困难的事,可到了还是有这么一桩”

他低哑的声音里染上几分哽咽,“我爱人生孩子的时候大出血,从鬼门关前走过一回。我那会就跟她说,等她养好身体,我就带她出去旅游,去各种各样的地方。她年轻的时候是个诗人,她说自己的灵魂是在天空翱翔的飞鸟,笔下的诗句是她看向世界的眼睛,可后来,她为了家计没再上学,去纺织厂做女工,有了孩子后就放弃写诗。这几十年,我陆陆续续的答应她好多件事,可直到退休了我都没有办到”

“抱歉”杨晔冷静的眸中掀起波澜,有点惭愧,自己不该去勾起他的伤心事。

刘国兴不解的问:“这不就是咸丰年的青花瓷瓶,你之前还让我帮你留心着,怎么这个你就是不收?”

杨晔认真回答,“收,不收,这有我的规矩”

瓷瓶的来历太特殊了,她实在不敢收下。

刘国兴问:“什么规矩”

“杨老板,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个厉害的人”他说,“这瓶子是我祖爷爷那代传下来的,当年他受咸丰皇上的赏识,得到这些御赐的珠宝瓶子。祖爷爷走前,千叮咛万嘱咐,除非是家里真的遭难,否则这些东西子孙后代们绝不可去卖掉换钱”

他双手下意识地在衣角边摩擦,喉咙里那股涌起的酸涩和发不出的痛苦。

想到那个和自己一般年纪,头发也都是黑板参杂的爱人。他去过那个纺织厂,昏暗的单盏灯下,对着面前那从早到晚都不停运作的机器,手里十几摞的线团,她弯腰一做就是大半辈子。身上攒了数不清楚的疲惫,眼睛也不像当年那样的清灵。那天她躺在床上,看着头顶已有点发黄的天花板,随口说来的那句,“大概我这辈子,生下来就是个劳碌命”

“儿子也说,她今年六十多快七十岁了,就算这次动手术,侥幸多活下个三五年的,那以后呢,人得过以后的日子啊”眼眶逐渐憋红,泪水已经在眼睛下头打转,脸上笑的样子愈发的感到艰难,连嘴角都跟着一起抽动,“这个毛病,家里已经欠了三十多万,我就想把这个瓶子卖了,换点钱把债还掉,然后陪着她出去走走,能有多久就是多久吧”

他粗糙的手指来回摩擦着瓶口,眼睛里只剩下最后的挣扎和希望。瓶口上的釉面映着他已经沧桑的面孔。

刘国兴也是听明白了,他过去,“早知道是你祖传的东西,我怎么也不会给你带过来,这要卖了,可就是断了根呐”

“过到这份上,祖宗留下来的东西,要是不能拿来换钱其实都没用,我教了大半辈子的书,什么门阀遗芳传后裔,书香继轨毓英贤的”他说,“救不了命,活不过日子,留下来也是件累赘,要能让她在最后的日子里舒服,我卖了挺安心的”

他笑笑着讲。

*

那个浪潮滚涌的年代,初生的热烈阳光驱散了往昔沉重的阴霾,复苏的青叶唤起那即将充满着希望的新时代。

街头巷尾到处弥漫着蓬勃和朝气,南方的这座小城,刚翻新的图书馆中,崭新的书页油墨飘香。在这个新的市图书馆里,在这个全新的时代,命运的齿轮在其中悄然转动。

刚才二十岁的林悦然,风华正茂,眼眸灵动如夜空中那粒耀眼的繁星。午后的阳光穿过斑驳的树叶,晒进图书馆的窗户,她站在书架前,打开角落的窗户吹起她身上那件碎花连衣裙的衣角。

图书馆里很安静,只有书本翻动和笔尖在纸上摩擦的沙沙。方知阳坐在靠近窗户的那张桌前,全神贯注的看着面前那本和历史相关的书。他翻到最后那页,还意犹未尽,或许是太过专注,在他起身去书架前换书的时候,不小心撞到正捧着几本书过来的林悦然。

怀里的书本被撞地摔下一地,本子掉在地上的声音,打破图书馆中原本的额安静。

“抱歉”方知阳的反应迅速,他蹲下快速去捡掉在地上的几本书。

林悦然暂时没反应过来,看见他蹲下,她也跟着去捡,轻声说:“没关系,我也没有注意到”

他们的手在当中不小心碰到,短暂合一起的那个瞬间,好像有电流划过两人心口,抬眸对视的那刻,目光短暂交汇,他们看着对方,时间也好像过去了很久。

林悦然慌张地缩回手,她站起来,低头抱紧怀里的书。

“给你”方知阳把捡起来的几本书还给她。

“谢谢”她不好意思。

她整理书本的时候,方知阳看到她放在最上面的那本,“你喜欢《飘》?”

“是,你也喜欢?”林悦然惊喜的问。

“我最喜欢的就是这本了”方知阳回答。

他们从飘说起哲学,提到古典名著,延伸到普希金,列夫托尔斯泰。此后,借着书的探讨,在梧桐树下聊诵诗歌,情愫暗生,爱意在字里行间,在浅笑低语当中,悄然的生根发芽。

他们都爱诗,喜欢文字,会为着本子上的一句话而争论,为着那一首诗歌的意境而展开幻想。可年月不会在文字里去反复踱步,时代的浪潮奔腾,那被推着要朝前进的时代,就像他们第一次约会时看见的钱塘江一样,波涛滚滚,汹涌澎湃。

时代的变化,生活给予的压力越发明显,那年春天,林悦然的家中突然变故,急需要一笔稳定的收入支撑。作为家里最大的孩子,放下喜欢很久的诗歌和书籍,进了当地的一家纺织厂做共。

另一边,叶知阳从城里大学毕业后,在家人的帮衬下,他在镇子上的中学谋到了老师一职。三尺讲堂,传道授业解惑,两人相恋四年,而后结婚。

婚后第二年的夏天,他们的孩子也出生了。

可林悦然在产后却发生大出血,叶知阳在抢救室门外焦急,但也只能来回踱步,额头的冷汗如雨水底下,他跪在抢救室门口,对着那面白墙双手合十祈祷,听着里面的机器和护士偶尔呼救的动静,心脏好像被撕裂了。

不知道等了多久,医生出来告诉他,抢救很及时,林悦然脱离危险,叶知阳松了口气,拖着已经发软的双腿,他走进病房,看见她脸上苍白憔悴的模样,眼泪瞬间夺眶,他跪在林悦然的病床边,紧握着她的手说:“对不起”

“对不起干嘛”

“辛苦了”叶知阳的视线紧紧看着她,“等你养好身体,我们去西藏,去拉萨,看你最喜欢的大草原”

林悦然虚弱微笑,摸着他的脸,强撑起精神打趣,“就我们两个人,不带儿子?”

“不带他,就我们两个”

“好”

等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日子一天天过去,曾经想象的诗和远方,梦想和希望都化作厨房里的柴米油盐,家用的水电煤气。

大概理想早都被现实的巨网困缚,少年的意气风发,身上璀璨耀眼的星光也终会日渐暗淡。

那片平淡的柴米油盐里是他们过去的几十年,有欢笑,有泪水,有过争吵,也有退让和解。为了让孩子能在城市里有一个家,他们花光了大半的积蓄买了套一百平的房子,孩子有了女朋友,定亲,选好日子结婚。

结婚的那天,看两个孩子站在自己对面,模糊觉得时间好像又一次的被重塑了。接过他们递来的那杯茶,看见孩子脸上幸福的笑容,他们相互对望,觉得一切都是值得。

“本来,我们是想用剩下的那一点积蓄去旅游,只是没想到”

听着他说完,杨晔沉默了很久。

“额娘是几岁同阿玛成婚的?”她躺在额娘怀里,听额娘讲外姨母进宫的事。额娘说,外姨母十岁就进了王府,后来王爷成了皇上,姨母先被封为淑嫔,后又封妃。

额娘想着,落在她隔壁上的手轻轻拍了两下,“十二三岁”

“我今年八岁,那我再有几年岂不也要像额娘一般就成婚了?”她惊讶,抓着额娘的衣服,“额娘,我不想这么早嫁人”

额娘笑着打趣,“傻丫头,你总不能一直待在额娘身边吧”

“我就要待着,哪都不去”她不满的瘪了瘪嘴,摸到额娘手腕上阿玛新给她的这只玉镯。翠玉的镯子,其他两位姨娘也有,只是全不如额娘的这只镯子好看。

“要是皇上赐婚”额娘满脸愁色,她只是想到,可就不愿意再多想下去。

皇上赐婚,不管是给谁家,哪怕就在着京城里,往后能见面的日子也都少了。

嫁出去的孩子,老往娘家跑,是会被说闲话的。

她仰头瞧着额娘落寞的表情,“额娘,一辈子是什么样的?”

“学书,习艺,定亲,成婚,操持府邸,伺候夫君公婆,生下孩子,等着孩子长大,打算孩子的事情”额娘低下头,摸着她的额角,“昭昭,女子的一辈子大抵就是这样了”

她突然起来,“额娘,要没有阿玛,没有我和几个哥哥,额娘现在是不是还在草原上?”

额娘脸色大变,声音也高了,“谁和你讲这些的?”

“嬷嬷告诉我的,她说额娘从前可会骑马,还会射箭,不像我连四书五经都看不好,额娘是昭昭说错了吗?”

“昭昭没有错”额娘揽过她抱在怀里面哄,“可那些都是过去的事情,额娘现在有昭昭,有你的几个哥哥,额娘这辈子足够了”

“我就先走了”方知阳拉上书包的拉链,他把包背在身前,小心护住。

他刚走到门口,杨晔却追出来,“2008年在北京匡时秋季拍卖会上,咸丰年的青花竹石芭蕉玉壶春成交价是一百六十七万,你这个虽然没有它的成色,但我保守估计,拍卖不会少于八十万,你可以去找专门的机构,出具鉴定证书,这样成品价值还能更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